最牛中概股今年暴漲1100%!超萬億外資卻在「爭奪」A股的核心資產|...

2020-12-25 證券時報網

編者按:

中國資本市場三個十年,跨越全球資本市場百年。從零而始成長為全球第二大證券市場,中國資本市場以無與倫比的發展速度,助推著經濟體制改革和國民經濟發展,為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完善社會資源配置與分配方式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2020年正值中國資本市場建立30周年,全景整合中國資本市場發展重要的珍貴歷史影像,隆重推出中國資本市場發展歷史專題片——《中國資本力量》。專題片通過主要親歷者的傾情講述,再現歷史轉折重要關頭的思考與抉擇。

回望中國資本市場過去30年,是一段逐步深化改革和不斷擴大開放的歷史。從發行B股有限開放,到建立QFII制度吸納外資參與A股交易,再到滬港通、深港通的相繼落地,最終實現了中國資本市場的雙向開放。

30年來,中國資本市場既「請進來」也「走出去」,在國際金融資本市場的浪潮中經風雨、見世面,開放的中國資本市場正加快與世界的互聯互通。

隨著A股對外開放進程提速,A股的核心資產正在成為外資「瘋搶」的對象,截至12月22日,2020年北上資金累計淨買入金額已高達11845億元,超出2019年全年的9934億元,再創新高。

第一隻B股誕生

回望之初,20世紀90年代,中國資本市場初具雛形,處於國民經濟轉型浪潮中的中國企業嘗到上市融資的甜頭。大批企業亟需發展生產和擴大市場影響,與正在尋求中國市場投資機會的境外資金不謀而合。對外開放,是這一時期中國資本市場的內在動能。

首任證監會主席劉鴻儒此前透露:「我們吸引外資,過去是發債券這種形式,資本進入,股份制的形式,股票的形式,這個是客觀需求,外資有要求,企業也有要求,因為我們自有的,國內的資本量不夠用 ,投資上不去,那個時候缺錢,就提出這種形式,上海、深圳都提出來了。後來我們就做了試驗,就兩個市場,兩個價格,兩種貨幣,就搞個A股、B股。」

1992年2月,第一隻B股上海電真空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正是這天,中國的資本市場與國際資本市場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而這扇門就是由有著來自全世界24個國家和地區、230名「股東老闆」的電真空B股所開啟,也譜寫了中國金融市場的新歷史。

當年2月21日上午9點30分,上海證券交易所一號大廳旁的貴賓廳內,一群西裝革履的海外證券專家擠在窗前。隨著一個鑼聲的敲響,電子行情屏上顯示著發行價每股70.8717美元的電真空B股開盤價為每股71美元。

一位香港的投資者成為幸運兒,其委託的券商「紅馬甲」搶先以72美元成交的10股B股,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單成交的B股。電真空B發行認購相當火爆,3天內即被搶購一空。

B股的上市在中國香港和國外引起了強烈反響,同時B股的發行和上市交易使得中國與國際市場更接近,使得更多的外國人對中國的改革開放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和信心。

但對於中國內地企業而言,要想真正進入國際資本市場,這還只是邁了半步。因為上市公司和企業都在境內,只有投資者是境外的。

青島啤酒成H股第一股

B股的誕生,為境外投資者打開了投資中國內地企業的通道,但內地企業要不要走出去?如何走出去?對於90年代新生的中國資本市場卻是個爭議性的話題。

首任證監會主席劉鴻儒回憶當時的情形時說:「爭論當然有了,為什麼好企業拿到外面去上市?不在國內上啊?它就是有一個問題,國內沒那麼大市場,吸收不了。再一個問題,資金量的問題,再有一個問題,國有企業改成股份制國際上市,是國有企業股份化的一個非常好的道路,學習國際經驗,用國際規格改造國有企業,這是改革的創舉。再一個,擴大中國的影響,中國的企業,中國的產品,在國際上擴大影響。」

實際上,1990年開始,監管層就已經開始研究國有企業改組後去中國香港上市的問題。當年6月香港聯交所組織30多位專家,成立了中國研究小組,專門研究內地企業到香港上市的有關問題。

劉鴻儒後來在鏡頭中透露:「在香港上市是香港先提出來的,國務院派我帶著小組專門向香港去做調查,寫過意見,最後才定下來的。組織一個聯合小組,香港內地聯合小組,研究國有企業到香港,改成股份公司到香港和國際上市問題,我們在聯合小組幹了一年,研究各種問題,主要是法律問題,研究完了之後,才上市的。這是國際化的一條必由之路,越走越寬。」

1993年7月15日,「000168」出現在香港聯交所交易大廳的屏幕上,青島啤酒成為內地第一家到香港上市的企業。這隻諧音「一路發」的股票,最終獲得110倍的超額認購。

「從香港聯交所成立那天起,所有公司上市都是開香檳酒慶祝,唯獨青島啤酒上市這一天,開的是青島啤酒!」劉鴻儒在著書回顧中國證券市場發展時這樣寫道。這個小小的細節,反映出香港對內地首隻在港上市股票的重視。

自青島啤酒成為第一家國企獲準在香港上市至今,幾近20餘年光景,在此期間,陸陸續續已有290家國企登陸香港市場,總募資額達近1.88萬億港元。

赴港上市,開闢了內地企業「走出去」的通道。1994年後,這條路越走越寬,中國內地企業開始出現在美國、新加坡、倫敦等國家和地區的證券市場上。

外資「買爆」A股

如果說H股的出現標誌著中國企業真正進入國際資本市場,那麼,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WTO則加快了中國資本市場的開放步伐。

2002年11月,《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發布,正式推出QFII試點。2003年7月份,瑞銀買入寶鋼股份、上港集箱、外運發展、中興通訊等4隻股票,正式拉開QFII投資A股的帷幕。

QFII制度落地後,又陸續實施QDII、RQFII等制度,極大地推進了中國資本市場開放的進程。隨著國內資本市場的逐步開放,QFII、RQFII投資總額度限制在一次次鬆綁。

2002年,QFII總額度為100億美元。2012年,QFII總額度升至800億美元,2019年則再度提升至3000億美元。2020年9月,國家外匯管理局宣布取消合格境外投資者投資額度限制。

時任光大控股總裁陳爽表示:「我進入到光大控股,是在2004年,當時我們覺得,中國作為在一個發展的軌道上面,人民幣資產正好是進入到上升的軌道,吸引了大量的海外投資者要進入到中國,我們就抓住了這樣的一個機會,就發展我們海外的基金管理業務。」

經過18年多的發展,QFII等從無到有,一步步壯大,多年來,給A股帶來巨額的增量資金。

據央行網站披露,截至2019年末,境外投資者通過QFII、RQFII、陸股通合計持有A股市值高達2.1萬億元,佔A股流通市值的4.35%,正在成為參與A股的重要力量之一。

2020年1月21日,深交所官網信息顯示,截至1月20日收盤,外資(QFII/RQFII/深股通投資者)合計持有美的集團(000333)總股數達19.54億股,佔總股本的比例達到28%,觸及外資禁買比例線。美的集團也因此成為2020年第一隻被外資「買爆」的個股以及A股史上第3隻被外資「買爆」的個股。

瑞銀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錢於軍對全景網表示,「早年可能偏向於更多的是利用外資來做我們的事,現在逐步的有外資積極想參與中國的成長,不僅僅金融資本,而且戰略投資人、企業,國外都紛紛來中國直接投資,展業都在這兒。總有一天人民幣會自由兌換,而且中國的資本市場會成為全世界不僅最大的,可能是最強的。」

「最牛」中概股今年漲超1000%

進入21世紀,境外資本投資中國內地資本市場的途徑日益多樣化,同時,中國內地高科技企業也掀起了海外上市的浪潮。受「知識經濟」、「新經濟」概念推動,以網際網路、電子上午為特色的企業成為這一時期海外上市的主角。

2014年,21家中國科技公司在境外上市,微博、京東、迅雷、阿里巴巴等紛紛登陸美股。隨後,海外資本市場則出現了更多中國科技巨頭的身影。

回憶起在美國上市的情景,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曾在鏡頭前說:「原來覺得中國公司就跟中國製造的這種貨物商品一樣,應該是屬於便宜的代名詞。百度股票定價的時候,人家就天然的認為說你是一個中國公司,所以我們參照美國同類公司給你打一個折,就是你的定價。」

「所以我在定價的時候就跟他們講,你不能這樣看,因為我們比美國公司更具有成長性,所以不應該打折,反而應該比他更貴,我對這個公司有信心。」李彥宏如是說。

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22日,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達265家,市值合計21827億美元(約14.28萬億元),佔美股總市值比例約4%。

中概股也不斷在創造歷史。在11月份中期的成交額排名前十的股票中,前所未有的出現了5隻中概股。成交量暴漲意味著,中概股在美國備受追捧,其中成交額最高的蔚來汽車今年以來股價漲幅超1117%。

近日,多家華爾街巨頭持倉曝光,其中包含橋水基金在內的多家機構在今年三季度大舉加倉明星中概股。達利歐更是多次唱多中國。

北上資金、南下資金成投資「風向標」

對外開放,讓國際資本更加深刻的了解中國企業。然而2014年以前,無論是QFII、RQFII,還是QDII,中國資本市場的開放都是單向且分割的。

2014年11月滬港通正式啟動,才第一次實現了中國資本市場的雙向開放。隨後的深港通與滬倫通繼續加碼雙向開放,相繼實現了深交所市場與港交所市場以及上交所市場與倫交所市場的互聯互通。

隨著滬深港通的逐步開放,北上資金、南下資金也逐漸成為投資的「風向標」。

中銀證券日前指出,從配置偏好看,目前北上資金偏好消費醫藥,南下資金偏好科技醫療。從資金屬性看,北上資金近期由以「配置盤」為主導的資金屬性向「交易盤」屬性傾斜,南下資金屬性仍以「配置盤」為主。

北上資金也一度被譽為「聰明資金」。今年以來,北向資金浮盈快速增長,12月份終於邁過1萬億元大關,創造了新的紀錄,最新浮盈高達10168.18億元。

目前,北上資金與南下資金已分別成為A股與港股重要的增量資金來源,是資金面觀察最為重要的數據之一。

30年來,中國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從試點引入境外投資者開始,從嘗試開放、到有限開放、再到對世界金融市場全面開放、互聯互通,逐步形成了多渠道、多維度的開放格局,開放的廣度與深度不斷拓展。

30年來的實踐也證明了:要建設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中國資本市場,必須加強與各國資本市場的開放合作,以開放促改革。

我們相信:只要堅定不移地擴大開放,始終保持中國資本市場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方向,未來的中國資本市場,一定能夠發展成為最具國際競爭力的資本市場。

相關焦點

  • 股匯雙牛!A股暴漲,人民幣急升近500點,外資連續3天百億級「掃貨...
    全市場的目光都聚焦在A股的暴漲,人民幣匯率走俏升值也同樣值得關注。7月6日,北上資金連續三個交易日淨買入超百億,當天全天淨買入136.53億元,在帶動A股超預期大漲的同時,也拉動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走高。在岸和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盤中一度雙雙收復7.03。截至21:30,離岸匯率更是升破7.02,一度漲超500點,隨後回落至7.0187。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自上周以來就不斷反彈,不僅有美元指數邊際下調的原因,也受外資持續流入境內配置人民幣資產的帶動影響。
  • 萬億茅臺強勢翻紅,A股「核心資產」猛刷新高,大白馬到底...
    板塊中,五糧液、山西汾酒、瀘州老窖、古井貢酒等千億白酒股集體大跌,五糧液一度跌超5%以上。金種子酒跌超7%以上。不過臨近尾盤,資金情緒重新獲得緩和,跌幅均有收窄。復盤上周五行情來看,在A股兩市成交破萬億之際,隆基股份、東方財富、五糧液、貴州茅臺、中國平安等5隻個股成交破百億,而這些熱門龍頭股無一例外均是基金重倉的「核心資產」。
  • 萬億茅臺強勢翻紅A股「核心資產」猛刷新高大白馬到底有沒有「泡沫...
    板塊中,五糧液、山西汾酒、瀘州老窖、古井貢酒等千億白酒股集體大跌,五糧液一度跌超5%以上。金種子酒跌超7%以上。不過臨近尾盤,資金情緒重新獲得緩和,跌幅均有收窄。復盤上周五行情來看,在A股兩市成交破萬億之際,隆基股份、東方財富、五糧液、貴州茅臺、中國平安等5隻個股成交破百億,而這些熱門龍頭股無一例外均是基金重倉的「核心資產」。
  • 3萬億外資下注中國!2021年哪類資產會暴漲?
    當地時間12月18日晚間,大洋對岸的商務部發布公告,將共計77個實體列入「實體清單」,其中絕大多數為中國公司、高校或個人,中芯國際、大疆等公司在列。有趣的是,西方國家一邊瘋狂打壓,全球熱錢卻一邊瘋狂流入中國市場,甚至直接買入「清單」公司。比如中國面板龍頭企業京東方,外資今年買入了4.44億股之巨。
  • 2021年A股開門紅滬指重上3500點百股漲停大批量「核心資產」進機構...
    2021年首個交易日,市場迎來「開門紅」,三大股指大幅上漲,創業板、深證成指漲幅均漲超2%,以白酒、新能源汽車等為首的核心資產再度開啟「暴漲模式」。1月行情能否繼續延續強勢?券商眼中的「開局之月」將呈現怎樣的機會?《紅周刊》記者梳理了券商當前密集披露的1月策略。
  • 中概股走出「深水區」?老虎證券聯合《財經》發布《2020中概股投資...
    今年剛上市的貝殼、小鵬汽車、理想汽等新經濟頭部公司也分別榜上有名。此外,基於業務數據增長幅度、行業潛力等指標,包括鬥魚、藍城兄弟、燦谷、耀世星輝等在內的10家企業同時被《報告》評選為「2020中概股最具成長力TOP10」。
  • 2021年A股開門紅,大批量「核心資產」進機構本月「金股池」
    來源:紅刊財經記者 | 齊永超2021年首個交易日,市場迎來「開門紅」,三大股指大幅上漲,創業板、深證成指漲幅均漲超2%,以白酒、新能源汽車等為首的核心資產再度開啟「暴漲模式」。1月行情能否繼續延續強勢?券商眼中的「開局之月」將呈現怎樣的機會?《紅周刊》記者梳理了券商當前密集披露的1月策略。
  • 申萬王勝:此輪「水牛」仍在熊牛轉折期 調整後還是要珍惜A股核心資產
    首先,2019 年外資是確定增量,將對龍頭白馬核心資產產生系統性的重估,這個故事我們在《一年之計在於春》中反覆強調,在指數熊牛轉換過程中,高ROE 白馬核心資產其實已經屢創新高,抽象來看,2017 年的茅臺就是2013 年率先走出結構牛的創業板(非基本面類比),這類外資青睞的股票,經過回調,達到合理估值之後,外資仍將繼續買入。
  • 納指新高,比特幣史上首破2.1萬美元,這隻中概股上市兩日暴漲超1200%
    美聯儲維持利率不變,未調整資產購買計劃。熱門中概股收盤漲跌不一。最近上市的物農網漲440%,蛋殼漲11%,微博漲超5%,愛奇藝跌超18%,騰訊音樂跌超6%,小鵬汽車跌超4%,理想汽車跌超2%。物農網上市兩日暴漲超1200%具體來看,中概股物農網美股盤後漲超40%,目前報87.76美元,而發行價為5美元;該股周三收漲440%,上市兩日已累計漲幅達1202%。
  • 中概股想回歸A股需折騰:拆解VIE結構成本高時間不可控
    A股牛冠全球【封面故事】中概股,歡迎回家2015年前5個月,中國的A股究竟有多牛?中概股,歡迎回家!《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劉永剛|北京報導今年A股牛冠全球,暴風科技市值為迅雷8倍先來看一組國內、國外的股市數據。Wind資訊數據顯示,今年初至5月20日,美國道瓊工業指數、納斯達克指數、標普500的漲幅均為個位數。
  • 果然股匯雙牛,更有新聞聯播罕見點名A股…陸港通...
    證券時報網消息,全市場的目光都聚焦在A股的暴漲,6日的《新聞聯播》也十分罕見地用時1分12秒隆重報導A股,介紹滬指漲近6%創2年半新高,兩市成交量逾1.5萬億。同時,其也援引專家認為,中國出色的疫情防控能力與防控成績是中國經濟復甦和股市上漲的最大動能。
  • 納指罕見暴漲9%,五大科技巨頭飆升33000億!更有最牛...
    科技類中概股也毫不示弱,三家新能源車中概股本周的表現比科技巨頭還搶眼:蔚來漲超36%,市值超越寶馬、通用,小鵬則暴漲80%。剛登陸美股不就的金融科技巨頭陸金所,本周也漲超27%。「選舉周」美股大漲納指一周狂飆9%周五,美股表現相對平淡,三大股指漲跌不一,終結「四連陽」。
  • 中外資圍獵萬億不良資產
    2020年5月以來,中國銀河資產已開始「招兵買馬」,從其他AMC、國有銀行處挖來不少員工。和21年前四大AMC成立時肩負的處置國有銀行不良貸款的使命不同,新成立的中國銀河資產在市場化機制下,有望更加聚焦於不良資產處置主業。2020年以來,隨著第五大AMC、橡樹資本在中國成立的資產管理公司相繼獲批,中國AMC行業形成了「5+N+銀行系+外資系」格局。
  • 2021年度十大預測 :A股機構牛、結構牛繼續演繹
    ,流入規模超3000億   七、銀行理財將成市場重要增量   八、A股機構牛、結構牛繼續演繹   九、核心資產不會崩盤,轉向eps驅動   十、調高創業板目標點位至3300   預測詳解   一、全球共振復甦,新興市場跑贏發達市場
  • 外資狂買,人民幣暴漲600點!漲太多要不要...
    受中國股市大爆發的影響,周一全球股市集體大漲,尤其是中概股表現搶眼;從板塊來看,金融股領漲成為主基調,跟A股節奏保持同步!此外,在外資大舉入場的同時,人民幣大幅飆升!美股高開高走 中概股集體大漲受A股大漲的激勵,美國三大股指周一高開高收。
  • 360借殼上市 中概股回歸預期再度升溫
    11月2日,停牌近5個月的江南嘉捷電梯股份有限公司發布26項公告,核心內容是三六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360」)擬作價504億元借殼上市。分析稱,360的成功「回歸」,預示著更多優質中概股有可能通過「借殼」的方式迅速回歸A股。未來中概股回歸A股,有望再度成為一股新風潮。
  • 昨夜,中概股至少80次熔斷!最高曾漲近1000%,為何詭異暴漲?
    多家中概股盤中再次出現了熔斷式的上漲,嘉銀金科、穩盛金融、金融界集體熔斷,嘉銀金科一度暴漲10倍,換手率達到100%,但收盤時漲幅均出現大幅回落。截至收盤,穩盛金融上漲170.8%,嘉銀金科、青島天地薈漲幅超過90%,金融界漲幅超過50%。
  • 《2020最佳中概股榜單》揭曉:82家獲獎企業總市值超過1萬億人民幣
    以1992年10月華晨汽車登陸紐交所作為時點,這是首次中概股歷史上第一次、也是規模最為宏大的盛會:出席企業達到將近100家,總市值超過1萬億人民幣。2020年是一個特殊的歷史時點,特別是在瑞幸咖啡造假、美國監管政策收緊、中概股回歸的大浪潮背景下,此次中概股高論壇的召開,深具歷史意義。
  • 透視中概股:iPhone12直降600元已有4萬人「上車」!拼多多百億補貼...
    了解中概股,從這裡開始!東方財富網每日整理熱門上市公司、中概股回歸、業績報告等信息供投資者參考。以下為重要資訊匯總:熱門公司iPhone12直降600元 已有4萬人「上車」!造車新勢力中概股市值飆升近期,中國造車新勢力強勢依舊。在12日的美股交易中,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理想汽車股價大幅拉升,並全部創出歷史新高。愛奇藝上調會員費 視頻行業十年虧損待破對於「漲價」這件事,醞釀已久的愛奇藝終於提上了日程。
  • 外資捧亞股 韓國最吸睛
    外資捧亞股 韓國最吸睛 2014-06-10 16:59:59,激勵新興亞股指數創2011年8月以來新高,而上周以南韓吸金最夠力,外資單周買超2.94億美元居冠,為外資連續第四周加碼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