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場的目光都聚焦在A股的暴漲,人民幣匯率走俏升值也同樣值得關注。
7月6日,北上資金連續三個交易日淨買入超百億,當天全天淨買入136.53億元,在帶動A股超預期大漲的同時,也拉動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走高。
截至當天16:30日間收盤,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收報7.033,較上一個交易日大漲350點。
在岸和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盤中一度雙雙收復7.03。截至21:30,離岸匯率更是升破7.02,一度漲超500點,隨後回落至7.0187。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自上周以來就不斷反彈,不僅有美元指數邊際下調的原因,也受外資持續流入境內配置人民幣資產的帶動影響。不少分析人士認為,近期A股交易升溫、股市上漲會繼續對人民幣走強形成支撐,但匯率仍將總體保持穩定,下半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有望圍繞7上下波動。
外資「掃貨」人民幣資產推升匯率走強
7月6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出現一波凌厲漲勢,在岸人民幣一度升破7.03,最高達到7.0288。實際上,自上周以來,人民幣匯率就在穩步回升。在岸人民幣匯率連續五個交易日上漲近0.7%,且尤以7月6日漲幅最為明顯。
香港一外匯交易員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近幾日人民幣匯率的持續走高,主要受外資加大力度配置A股有關。外資通過滬港通、深港通北上渠道進入A股前,會先在離岸市場進行人民幣匯兌,離岸人民幣需求的增加帶動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走高,進而帶動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走高。
Wind數據顯示,6日北上資金全天淨買入136.53億元,近三個交易日淨買入均超百億,累計淨買入額近440億元。
除了有外資流入的「加持」外,人民幣匯率近期的走強,也與美元指數邊際回落有關。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技術總監曹源源表示,上周以來,美國製造業PMI反彈至52.6並觸及年內最高點,非農數據增長明顯提升市場風險偏好,新冠疫苗試驗結果偏向樂觀也使市場對經濟後續持續復甦重燃希望。以上諸多因素消減了美元指數避險買需,帶來美元指數下行。
短期內人民幣匯率有望小幅走強
不過,美元指數持續下行的趨勢仍未完全打開。
曹源源表示,鑑於近期美國疫情二次爆發並不斷觸及高點,制約美國正常生產秩序的有序恢復,市場情緒難以完全走出謹慎模式,上周美元指數跌幅較為有限,不足0.2%。目前市場情緒出現一定分化並難以徹底擺脫避險邏輯,美元指數仍有高位運行的動力。整體而言,在全球疫情未見實質性好轉前,美元短期走勢將偏向震蕩膠著,在96-97之間徘徊。
雖然美元指數短期有望保持震蕩膠著,但短期內再次走強的可能性不大,加之近期外資流入投資人民幣資產的熱情高漲,這都將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支撐。瑞銀投資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預計仍會圍繞7上下波動,幅度不會太大。這既有經濟基本面、中外利差的正面支撐,也有經常項目發揮積極因素,儘管今年我國出口會面臨挑戰,但我們認為我國經常項目順差會有所擴大,從而對匯率形成支撐。更重要的是,央行對匯率政策的意圖一直都是強調「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這在全球經濟和市場運行面臨極大不確定性的情況下尤其重要。
曹源源則認為,短期內,中國經濟基本面改善、逆周期政策加持奠定人民幣匯率穩定運行的基礎;未來中美利差保持高位,支撐人民幣資產買需,為人民幣匯率走勢持穩運行並小幅走強提供保障。綜合各類影響因素,預計短期內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匯率指數(CFETS、BIS和SDR)將出現一定幅度升值。
人民幣國際化加速推進
事實上,今年以來,中國的證券市場表現搶眼,不論是近期持續上漲的股票二級市場,還是股市、債市一級市場,主要數據指標均有大幅提升。以一級市場為例,根據彭博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中國境內信用債發行總量超過8萬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大幅上漲31%。其中超短期融資券發行總量達2.4萬億,較去年同期強勢上漲60%。
同時,2020年上半年,中資IPO市場風起雲湧。京滬高鐵登陸A股,中概股加快回歸港股,科創板繼續乘風破浪,推動中資公司成為全球IPO募資王。中資公司在全球範圍內共完成172筆IPO,合計募集資金354.4億美元。
外資投資人民幣資產方面,相比於股票市場近期才開始出現的北上資金大規模淨流入,債券市場自年初以來就不斷吸引外資持續買入,甚至疫情蔓延期間也未對外資購買人民幣債券形成明顯擾動。
目前,中國債券市場餘額為108萬億元人民幣,位居世界第二。截至2020年6月末,共有近900家境外法人機構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覆蓋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持有人民幣債券規模約2.6萬億元,2017年以來每年以近40%的速度增長。目前,境外機構持債規模佔我國債券總量的比重為2.4%,持有國債規模佔比達9%。
外資通過證券投資項下的持續流入,也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建設銀行(港股00939)近日發布的《2020人民幣國際化報告》指出,大多數受訪的金融機構表示,增加人民幣交易的三個主要驅動因素分別是:A股納入MSCI指數(38%)、提高滬深港通每日交易限額(35%),以及取消QFII資金匯出限額(33%),這些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的新渠道。
此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公布顯示,今年一季度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資產中的佔比達到2.02%的新高,也意味著人民幣國際化加速進行。標普全球評級6月29日宣布,確認主動授予中國的長期和短期主權信用評級「A+」和「A-1」,長期評級展望為穩定,並表示人民幣在全球範圍內的使用日益增加,提高了中國的外部金融韌性,並評估人民幣為活躍交易貨幣。
「近年來,市場對人民幣資產的需求有所增加。我們預計官方人民幣儲備的佔比將繼續提高。如果人民幣實現儲備貨幣地位(根據我們的定義,需佔國際外匯儲備配置總額的3%以上),則有可能增強中國主權評級的外部支持和貨幣支持。」標普全球評級稱。
本文源自券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