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恰逢一年一度的國際博物館日,休館近4個月的廣東石灣陶瓷博物館恢復對外開放。當日,「指尖上的精靈——霍培英微塑作品展」在廣東石灣陶瓷博物館臨時展廳開幕。該展覽展出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霍培英微塑盆景、動物、人物、山公小件等作品70餘件套。展廳還設有山公微塑創作體驗區,觀眾可現場體驗微塑製作樂趣。展覽期間還將舉辦兩場科普講座,普及石灣微塑相關知識。據悉,展覽將至8月16日結束。
此次展覽有何特點?記者現場看到,展廳當中最為亮眼的是作者以中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為題材創作的系列作品,包括《梁山泊》《三借芭蕉扇》《大觀園》以及《三顧茅廬》,將石灣微塑工藝發揮到極致。大型微塑作品《梁山泊》長112釐米,寬63釐米,高80釐米,以著名長篇小說《水滸傳》為原形創作,場面恢宏、層次感強。作品在一米大小的盆景上將梁山泊和108個人物全部表現出來,每位好漢神態、動作、兵器、服飾都無一重複。
據介紹,石灣微塑俗稱「山公」,是一種以微小、精細見長的極具嶺南特色的藝術陶塑種類。石灣微塑起源於清代,最初只是捏塑一些人物、動物、亭臺、樓閣等配件,以襯託假山盆景等。經過後來的傳承和發展,出現整體的微塑盆景造型,山石樹木、亭臺樓閣、小橋流水、人物花鳥等均由陶泥塑制,將自然景物濃縮在方寸之間,猶如一座立體的山水畫。石灣微塑獨創的藝術表現形式不僅使石灣陶塑藝術更富多樣性和獨創性,也對我國陶塑藝術作出貢獻。然而,當今石灣微塑技藝卻面臨後繼乏人的困境,為了讓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能更好地傳承和發展,博物館精心策劃「指尖上的精靈——霍培英微塑作品展」,作為廣東石灣陶瓷博物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階段性勝利後的第一場展覽,希望激發年輕人熱愛本土藝術,傳承本土工藝。
據了解,廣東石灣陶瓷博物館開放後實行實名預約登記,可通過電話預約參觀,進館觀眾須出示有效證件、健康碼,配合填表登記,並進行體溫測量後方可進館,參觀期間需要全程佩戴口罩。同時博物館限制入館人數,瞬時接待量不超過30人,達到限制人數時觀眾需排隊等候。
人物簡介:
霍培英藝名芷彤,土生土長的石灣人,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從事石灣微塑藝術創作40餘年,是石灣山公微塑藝術的佼佼者。自1978年進入石灣美術陶瓷廠,深得陶塑「四代傳人」劉國成真傳,在多年的藝術探索中,善於運用「縮龍成寸」的藝術手法,創作題材以山水風景、農家風情和歷史人物典故為主,將國畫的寫意手法融入微塑創作中,作品惟妙惟肖、別具一格。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劉鵬飛 通訊員:陳雪蘭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劉鵬飛 通訊員:陳雪蘭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何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