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賽車手中谷明彥先生跟易車網合作評測已經有兩年的時間,以往的測試都是在封閉場地內進行測試,因為中谷先生沒有駕照,他沒法感受中國的試駕駕駛路況。最近為了改變這一現狀,他決定考取一個中國駕照。
開始這場考證之旅前,我們先科普一下背景情況。經常看易車網的朋友應該對中谷先生不陌生,但這次還是再詳細介紹一下。
中谷先生在汽車方面是非常資深的專家,他身兼數職:賽車手、車評人、中谷塾賽車學校校長、廠家測試車手、AMG駕駛學院教官、勞斯萊斯駕駛學校教官….似乎有點多,那我們就慢慢來看。
在上個世紀70年代,中谷畢業於武藏工業大學工學部機械工學科。他自高中一年級便開始駕駛卡丁車參加比賽,到了大學就晉升日本方程式FJ1600車手,日本很多F1車手像片山右京、服部尚貴等人都從這級別比賽走出來的。
大學畢業後他也當過在汽車專業雜誌的編輯,不過後來他還是覺得賽車才是他要選擇的路,於是又開始參加日本F3方程式比賽。1988年他奪得F3年度冠軍,次年又破了日本F3方程式賽車速度記錄,同時他又去參加了日本超級房車耐力賽,並且也奪得了冠軍。
在這之後,他不僅在賽場上獲得不少名氣,同時也加入了日本年度車評委行列,一直到現在他已經擔任了20多年的評委,對車輛評價有非常豐富的經驗。除此之外,中谷先生還是日本汽車電視節目《Best Motoring》的主持人、測試車手,經常與土屋圭市、黑澤元治這些日本車手一起做評測,就像日本的《Top Gear》一樣。
在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中谷本有機會參加F1比賽的,他都已經與Brabham車隊籤約成為旗下車手,但是由與中谷先生在F3級別賽事中的成績低於FIA要求,最終被拒絕發放超級駕照。不過此後,中谷先生又再次活躍於全日本房車錦標賽、全日本耐久賽等日本國內賽事,用三菱EVO參加了10個賽季的比賽創下了50場冠軍紀錄。
到上世紀末,中谷開始創辦「中谷塾」賽車學校,F1車手佐藤琢磨就是第一期畢業的學生,後來中谷塾的學生都活躍與國際各大比賽當中。
如果大家看過《頭文字D》應該對東堂塾這個組織不陌生,電影版中陳小春扮演的須藤京一就是出自東堂塾賽車學校,而這個東堂塾的原型就是中谷先生創辦的中谷塾。其實《頭文字D》的很多情節不光由土屋圭市做過監督,裡面所有關於EVO的情節其實都是參考過中谷先生的建議才製作出來的。
中谷先生不僅在十年間都用三菱Lancer Evolution來參加比賽,更是加入了三菱的開發團隊,幫助三菱公司開發EVO,他作為首席測試車手,對車輛進行調校。從第五代EVO開始,一直到末代EVO,中谷先生都參與了開發,並且也是他提出建議發展電控輔助系統,才一手促進了EVO電控四驅系統的研發。
2002年,中谷先生在紐博格林北環駕駛EVO VII MR做出了該車型的最快成績8分14秒,《Best Motoring》還專門拍攝了紀錄視頻發售。
除了EVO,三菱旗下的其他車型也經過他的手進行測試調校.後來三菱還專門推出過中谷特別版車型,稱之為NAKAYA Tune Edition,並且NAKAYA Tune才成為一個改裝品牌。因為中谷先生的突出貢獻,該改裝品牌的logo是個紅色菱形,象徵著三菱的一個不可分割的部分」。
中谷先生不僅幫助三菱研發車輛,同時也參與過其他日本車研發過程。例如幾年前豐田的測試車手成瀨弘在紐北因事故去世後,中谷先生作為弘先生的好友,他幫助豐田做了LFA Nur版的後續開發測試。然後還幫助豐田在紐北用豐田Supra訓練過測試車手。
現在中谷先生五十多歲了,他的大多數時間則用於參加世界各地、各個廠家的測試,全球新車試駕會,擔任廠家的駕駛學校教練等等。但其實他的賽車生涯還在繼續。
在2013年、14年兩個賽季中,中谷先生還相繼拿下過不少分站賽冠軍。
好了,說了這麼多,我們開始進入正題,看看這位國際知名賽車手是怎應對中國的駕照考試的。
在2015年過完年後某一天,我一早帶上中谷先生開始準備報名中國的駕照考試。作為持有外國駕照的外國人,如果想申請中國駕照只需要去車管所報名參加一次科目一考試,如果考過了就可以拿到駕駛證。這麼看來其實還挺簡單的,但是中谷先生可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拿到了這個駕照。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問題出在哪吧!
開始的步驟一定要弄清楚了,我們就是一開始先去的醫院體檢,但是卻告知體驗需要照片才能填體檢表格。然後我們又去照相,取完照片後再去醫院,為此多花了一趟去醫院的時間。
如果你的視力需要戴眼鏡才能通過視力測驗,那麼一定記住要在拍證件照的時候帶上眼鏡。檢測視力的時候能不能戴眼鏡取決於你照片上有沒有戴眼鏡。中谷先生年紀大了,多少會有點老花眼,因為不能戴老花鏡,所以還是費了點時間才通過測試的。
首次考試中谷先生雖然會有些緊張,但還是抱著輕鬆、試一試的心態去參加考試的。在考試前他拿到了日文版的考試題庫,並且做了一些準備。筆試可以選擇英文或者日文,也可以帶一個翻譯進去考中文,中谷先生選擇了考日文版。考試開始前中谷先生還表現出了輕鬆的態度。
但結果是慘痛的,他沒有通過,因為每次筆試他可以有兩次答題機會,但兩次分數都是剛剛過80分,所以沒通過考試。第一次的考試中谷先生非常鬱悶,據他事後的說法,他說很多題目都有問題,主要有:答案不唯一,概念模糊;一個題目有兩個相同的答案選項;在題庫中看到的答案在考試時沒有那一選項等等。另外中谷先生也說日語翻譯上有一些不規範,導致題目看起來不容易理解或有歧義。
所以只能等著約下次考試了。
時隔一個月,中谷先生開始了第二次挑戰,他選擇了考英文版試題。
通過事後的交流,我發現日本人對交規的理解會帶到實際駕駛場景中去,中谷先生看到每個題目都會想在路上遇到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考過交規的人應該清楚,有些時候我們僅僅是在背答案,並沒有真正去理解題目的實際意義,這也導致中谷覺得很多題目的邏輯有問題,當他問我怎麼判斷實際駕駛情況的時候,我竟然也是無言以對。
後來,我們發現中谷拿的題庫參考書是差不多五六年前的,這之間交規考試做過改革,為了下次能順利點,我們又給他買了新的科目一考試教科書,並囑咐他接下來一個月要認真學習。
當第四次來車管所考試的時候,中谷先生說頭一晚複習的半夜,把一本書每個字都認真的讀過了(日語版),這次考試還是選擇日語來考。在認真的看了新教科書後,終於在第四次考試考過了科目一,但是,他的分數並不高,也僅僅是91分,還是用了兩次機會考到的。
拿到駕照後,中谷先生就迫不及待的開了一段路試了試,畢竟坐在車上感受中國路況已經有兩年的時間了。
此外,我們還採訪了下中谷老師幾個問題:
Q(我):中谷先生在考完交規後,感覺這個交規對在中國開車有幫助嗎?
A(中谷):通過這次學習交規和考試,還有這兩年在路上看到人們的駕駛方式,我覺得有一些交規和實際的交通使用狀況差別太多,考試的題目太書面化,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當時第一次來中國時,坐車會嚇一跳,這可能是每個來中國坐車的外國人都會有反應,大家開車沒有規矩可言。然後在安全駕駛方面問題很大。在國外,人們對安全駕駛都有一個標準、概念,但是在中國就感覺不到這個標準和概念,大家學了交規不讓幹什麼、禁止幹什麼,但是在實際駕駛當中人們不會在乎這些規則,也不會按規則來做,這是個很奇怪的地方。
Q(我):那中谷先生覺得對中國的交規有什麼建議嗎?
A(中谷):我覺得中國的交規可能不停的在變、在完善,但是非常多的老司機並沒有去更新自己的知識,一直是按著自己錯誤的認知在開車,所以路上有著學的不同時期交規的人在開車,才會有一個混亂的場面。然後我覺得駕照的考試題目設置太書面化,有些規則形同虛設,這點需要改進。然後就是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不夠,在中國的路上看到有車在警車面前違章行駛,但旁邊的警車也沒有採取任何措施。如果在國外,即便是不執勤的警車也會先叫停違法車輛,然後通知其他執勤的人來處理違法行為。
Q(我):中谷先生有沒有發現一些比較奇怪的規則?
A(中谷):有,比如超車的時候走到逆向車道上,這時突然有逆向車出現。遇到這種情況一般在國外的做法是要超車的人減速退回去。但是在中國的交規考試中卻寫著,逆向車道的車應該減速,讓正在超車的那輛車快速完成超車動作。這點其實是很奇怪的,也不安全。
還有關於左轉的問題,在國外,左轉的車即使是綠燈也一定要等直行的車都通過後才左轉。但在中國就不一樣,如果左轉的車已經動了,直行的車就要讓左轉的車先走,在國外這是不允許的。
-
考試中會遇到一些奇怪的問題如下圖:
這道題想問地方是公交車停車區,但是畫圈的地方卻是緊急停車區,到底是出題人的不規範,還是印刷上問題就不得而知,像這樣的問題還有很多,但是考試的人沒法提出來改進也只能一味背答案來應付考試,這樣也就造成了大家考了交規卻不懂交規的結果。
此篇文章沒有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