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在樹上盛開時/蹄花在鍋裡盛開/麗盤起頭/折一枝桃花別在頭上/麗用小口咀含蹄花/細品柔彈之愛/讓膠質在皮肉中腴滑/肥糯在透明中充滿口感/如同袁枚在錢兄家吃到的神仙肉/鏡中是清朝的那個麗/那個姑娘蹄膀一隻,不用爪,白水煮爛,去湯;好酒一斤,青醬酒杯半、陳皮一錢、紅棗四五個,煨爛。起鍋時,用蔥、椒、酒潑入,去陳皮、紅棗,此一法也。又一法:先用蝦米煎湯代水,加酒、秋油煨之。又一法:用蹄膀一隻,先煮熟,用素油灼皺其皮,再加作料紅煨。有土人好先掇食其皮,號稱「揭被單」。又一法:用蹄膀一個,兩缽合之,加酒,加秋油,隔水蒸之,以二枝香為度,號「神仙肉」。錢觀察家制最精。
除豬蹄四法之外,《隨園食單》中還記有一款「豬爪豬筋」:專取豬爪剔去大骨,用雞肉湯煨之。筋味與爪相同,可以搭配;有好腿爪,亦可摻入。很明顯,袁老先生是做豬腳的高手,一會兒白水煮清醬煨,一會兒蝦米煎湯秋油煨,一會兒又專取豬爪剔去大骨雞湯煨。特別是「雞湯煨豬蹄」我一直沿用,還特別介紹給月母子再加點花生一起燉,吃了發奶。
豬蹄,字腳腳,號蹄花,又號豬手,豬的重要零部件。可滷,可燒,可蒸,可糟,可臘,與腰花、五花、腦花並稱盛開在豬身上最解饞的四朵「肉花」。蹄花則是豬身上少有的那種,男女老少白領黑領大憤小青都喜歡的尤物。能被稱為尤物,要歸於蹄花獨一無二的口感,皮黏糯如戀,肉腴滑似愛。特別是豬蹄裡面的那根筋,更如花中之蕊,香彈口腔,人人喜歡。
小時候吃蹄花,大人們總會嚇唬說:「你敢吃,謹防叉掉你老丈人(嶽父)!」意思是沒結婚的人不能吃蹄花,吃了會討不到老婆。那時雖不太懂事,但還是半信半疑擔心真的找不到姑娘就不吃了,這樣樂得大人們多吃幾坨。當時也想過蹄花是不是具有魔法效力,是不是一朵朵被念過咒語的花。古時,書生上路趕考在途中或抵達京城,投店住宿,店主人總是以煮豬蹄供考生進食。「豬蹄」諧音「朱題」,寓意硃筆題名於金榜。考生當然要多付賞錢給店主。
成都有全國著名的老字號「老媽蹄花」一條街,位於人民公園附近,一入午夜人聲鼎沸。爛醉的人臉和爛熟的蹄花相互混淆是非,「給哥老倌來一隻優秀的前蹄!」服務生的吆喝聲此起彼伏,而前蹄的皮肉比後蹄厚實是不爭的事實。詩人默默每次到成都,每晚都會去拜倒在「老媽蹄花」的石榴裙下,冒著血糖電梯般飆升的危險,來一隻前蹄,兩分鐘吃完又要一隻前蹄,並半掩半飾地用上海腔普通話說:「糖尿病,要吃好一點!」
川人對蹄花情有獨鍾。民間家庭中的婆婆媽媽,平常喜歡將豬蹄與雪豆合燉至軟爛,因此在成都有人戲稱此菜為「老媽蹄花」。其正宗做法是將整治好的豬蹄和清水泡漲的雪豆(大白豆)放入大砂鍋內,摻入清水置旺火上燒沸,打去浮沫。放入拍破的姜塊、料酒、醋少許(幾滴),中火燉至蹄花和雪豆軟糯且形整不爛時,調入精鹽少許,加雞精、味精,舀入湯碗中,隨配用香辣醬或剁椒、味精和蔥花調成的味碟上桌。
我在北京天下鹽餐廳創過一款叫「毛哥蹄花」的蹄花菜。是將整治好的豬蹄煮到半熟,起鍋抹乾水分,抹上蜂蜜走油(油炸)呈金黃虎皮狀切塊,然後用冰糖炒糖色,下蹄花和香料炒,加料酒、清水、味精、精鹽、醋幾滴、生抽文火慢慢煨至軟爛,收汁加花生末和蔥花上桌,香糯的燦爛。
值得推薦的是北京望京黃門家宴上的一道「黃氏蒸蹄花」:先將治淨的豬蹄剁成塊,用蔥、姜、料酒、鹽碼味兩小時;然後將蹄花焯水,瀝乾水分,重新加料酒、姜、蔥、鹽、冰糖、幾滴香醋上籠用大火蒸兩小時而成。此菜因蒸而口感濃鬱,因操作簡單而適合家庭烹調。
不要以為豬蹄只配做豬的下水,在秦漢時代,用豬蹄製作的「豬蹄羹」就成了當時的宮廷名菜;「糟豬蹄」是明朝宮廷名菜;「白雲豬手」則是當代廣東名菜。
梅花、桃花、蹄花……能稱上花的東西,自有它盛開的味道,特別是蹄花,膠質和肥糯在透明中充滿口感。不僅男人喜歡,女人更喜歡,在美容的旗幟下,美女們找到了對肥肉肆無忌憚大飽口腹之慾的正當藉口。
編輯:wizard小寧
人生最終價值在於覺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於生存。
雜誌投稿
duzhe@duzhe.cn
美術投稿
duzhe.ms@duzhe.cn
商務合作
0931-8773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