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賽馬會主席陳祖澤為人民網網友題詞。人民網記者郭亞飛攝影
「香港賽馬會成立125年來,始終堅持不牟利的經營方式。回應市民需求,打擊非法賭博,將市民博彩的金錢引入正途!」12月7日上午,沙田馬場,香港賽馬會主席陳祖澤面對人民網記者,和藹沉穩的語調中似乎積澱了馬會125年的厚重歷史。在香港,賽馬超越了運動項目本身的意義,不僅成為市民的生活方式,更是香港社會文化重要的載體。
賽馬早已成為香港的一個重要部分,賽馬會對於香港來說,也遠非一個體育組織那麼簡單。香港賽馬會憑藉為香港提供規範化的博彩服務,多年來致力於貢獻社會,提升香港人的生活質量,保持著全港最大慈善公益資助機構的地位。陳祖澤用一系列的數字來概括馬會為香港作出的貢獻:馬會是香港最大的單一納稅機構,每年繳付的直接及間接稅款達130億港元;馬會作為香港最大僱主之一,聘用了26,000名全職及兼職員工;賽馬使飲食、旅遊、傳媒及運輸業等受惠,由此衍生的間接就業機會多不勝數……
馬會以獨特的非牟利模式營運,所得盈餘均用於回饋社會。陳祖澤先生介紹,香港賽馬會通過其慈善信託基金每年捐款超過十億港元,並與特區政府、志願機構及慈善團體合作,支持多個慈善及社會項目,涵蓋社會服務、醫藥衛生、教育培訓及康體文化四大範疇,撥款興建的項目包括香港科技大學、演藝學院、海洋公園及維多利亞公園等,惠及社會各界有著不同需要的人士。
2008年內地發生雪災及四川大地震,馬會及時向救災組織緊急捐款,並發起籌款活動。其後,馬會更承諾撥備十億港元協助四川地震災後重建工作,並已通過參與四項重建工程落實了其中的四億。馬會正在就剩餘的六億港元如何使用,與四川地方政府和相關慈善組織進行協商。
第五屆東亞運動會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陳祖澤希望香港本地巿民積極參與,也希望世界各地人士都能欣賞到這項體育賽事。作為本次運動會的「主要貢獻機構」,香港賽馬會提供了四千萬港元的贊助。包括資助興建「國際小輪車場」,落實「東亞運動會義工計劃」,以及捐助十二萬教育門票,鼓勵學生入場觀看賽事,等等。2008年,香港賽馬會破紀錄地在短時間內建設了優質馬場,全力支持北京奧運會、帕運會的馬術比賽,陳祖澤先生欣慰於馬會對於體育事業的一貫支持:「明年亞運會,我們與廣州市政府合作,參與建設比賽場地,提供各方面的支援。」
「香港回歸後"馬照跑、舞照跳"」,回憶12年前香港回歸的歷史時刻,陳祖澤說:「鄧小平同志這句話一針見血,描述了香港人的生活方式。」回歸前後香港人的日常生活沒有改變,符合中英聯合聲明和香港基本法的要求。從英國的殖民地到中國的特別行政區,香港在政治上打開了新的局面,實現了"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陳祖澤由衷地說:「對於賽馬會來說,"馬照跑"是真實的。」
賽馬運動在香港發展至今,成為香港在世界馬壇乃至整個體壇的一個亮點,馬會更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賽馬機構之一。其中最令人鼓舞的,就是馬會在僅僅五年的時間內,把香港賽事提升成為國際一級賽事,加上馬會在發展賽馬及有關產品的工作表現,令香港賽馬在世界馬壇享有頂尖的地位。全球頂尖的六匹名駒當中,有兩匹就在香港。陳祖澤先生自豪地說,每年十二月舉行的「國泰航空香港國際賽事」被公認為世界草地錦標大賽,吸引很多海外馬匹和騎師參戰,遍及五大洲的國家及地區的傳媒都會報導。事實證明,馬會在賽馬和馬術方面的發展,進一步鞏固了香港在國際舞臺的地位。
(相關視頻報導請關注近期的人民寬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