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下鄉採風,在山西南部的一村莊偶遇一戶給孩子辦喜事的人家。雖然現在農村外出打工者多,但一家有喜事,親朋好友和在家的村民都會前來幫忙,加上特有的民間風俗,顯得非常喜慶熱鬧。特別是婚宴,經過「一條龍」婚宴班子師傅們的一番操作,更是富有特色。當日,筆者發現這家的婚宴不僅雞鴨魚肉都上了桌,甚至海鮮產品都有,很是豐富,鄉鄰親朋們也是一飽口福。圖為幫忙的婦女們準備擺盤上桌。
據婚宴班子的大師傅介紹,當地結婚的酒席多為9涼10熱為主,也就是9個涼菜和10個熱菜。涼菜提前拌好首先上桌,之後熱菜就一盤盤地炒制,逐一端上。由於村裡人多,一撥人吃完後,清過桌子後再重新上菜供下一撥人吃,如同流水一般,也就是民間常說的流水席。圖為拌好並分好盤的各種涼菜。
「現在村裡收入高了,生活條件比以前好得不是一點,所以除了以前常見的豬肉牛肉,主家也會要求添加一些新的菜品。」大師傅告訴筆者,農村辦事的主家為了讓人吃飽吃好,不僅要把食材準備充足,還會花心思更新菜品,「比如這兩年我們當地就新增了烤鴨、烤雞,還有不常見的海鮮產品,就是讓鄉親們不出村也能嘗嘗鮮。」圖為準備上桌的油燜大蝦。
筆者了解到,前些年,農村婚宴上一般都是香酥雞或者清蒸雞,烤鴨、烤雞在城裡的飯店才能見到。「以前的菜吃得多了就不受歡迎了,所以我們就想著變個花樣,把烤爐搬到現場用木炭烤制雞鴨。現烤的雞鴨香氣噴鼻,不僅好吃,而且價格也不貴,一隻才20元。」大師傅笑著說。圖為擺好盤的烤鴨。
「其實,農村婚宴的豐盛程度還是看主家的經濟能力,經濟能力強的,菜品就好一些,經濟能力弱的,也就是大眾菜,但數量還是以9涼10熱為主,都不離大樣兒。」大師傅介紹,他們一般是根據主家的意願,列出食材的單子,由主家去採購,他們則結合當地人的口味進行調製和烹飪,「涼菜下酒,熱菜烘託氣氛,最後是壓席的饅頭和小菜。」圖為大師傅在連鍋灶上烹飪一鍋當地的美食酥肉湯。
「我們廚師班子大多不包買食材,只收取工費,因為一旦包了食材,不管是多了還是少了都不好交代。」大師傅說,今年婚宴廚師的工費上漲了,由每桌的四十元漲到了五十元,即便如此,食材加上工費,一桌的成本也就400元左右,但菜量足、實惠,比酒店裡便宜多了。圖為連鍋灶上冒出的灶火。
在廚師班子準備的菜品中,筆者發現一道在鄉村集市上常見的傳統土味小吃油糕,竟然也開始登上婚禮餐桌。「這是燙麵油糕,裡面包了紅糖,現炸現上桌,外皮焦脆、香甜可口。」負責上菜的大姐笑著說:「別看是土味小吃,比雞鴨魚肉都受歡迎,一上桌就被一搶而空,老百姓吃習慣了,就像咱們的家常飯一樣,吃幾十年也不膩。」圖為由十個顏色金黃的油糕組成的擺盤,上面點綴著細綿白糖,散發出誘人的香味。
「大概是大魚大肉吃膩了吧。」負責上菜的幫工大姐一邊在等待做好的紅燒鯉魚,一邊感慨道:「現在婚宴上的菜量大,加上平時生活都好起來了,都不缺油水。每次宴席結束,桌上的菜很少有吃得乾乾淨淨的,散席後,親戚們都是大包小包地把剩菜打包帶回去。」
我國的飲食文化博大精深,東西南北風味各不相同,加上農村的經濟水平提高了,老百姓在自家的大事上都捨得花錢,而宴席代表著主家的臉面,更是一點不能馬虎,都希望能被前來參加宴席的親朋好友稱一聲贊。沒想到,大師傅精心搭配的菜單裡,一道地道的傳統小吃卻受到歡迎,看來還是家鄉菜的味道讓人吃得更舒服。圖為幫工端著託盤在逐桌上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