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蔣暉
攝影|齊雲峰
1999年的上海,淮海中路,太平洋百貨地下一層的大食代是附近上班的白領的午餐食堂。大食代的美食品種齊全,南北風味、米飯麵食一應俱全,很多人至今還都記得大食代的就餐卡。
當年,大食代很風靡,除了淮海路,各大熱門商圈都有類似的商業模式。今天,淮海路太平洋百貨的招牌已經摘除,上海的大食代依然還有,但已經不再是當年人聲盈盈的熱鬧場面了。
大食代的成功,最重要的是它契合了市場對小食快餐的渴求,直到今天這份渴求只增不減,健康快速的小食、簡餐是很多人的用餐選擇。但不同的是,更有腔調、更具個性的小食才能打動人心。
2018年3月,位於南京西路歷史風貌區內的豐盛裡開張了一家新店,邀請大家前往品米嘗米。上海著名美食家沈嘉祿品過之後,發了一條朋友圈,說一頓吃了5碗飯,其中,越光大米配滷肉或鹽烤肉最好。
中國臺灣美食家,從事餐飲策劃設計、美食評論、飲食文化研究、自由撰稿。著有《文化中國》、《麵食文化探索》、《魅力城市》、《食樂指南》等系列叢書,上海嗑米創始人之一。
這家店的創始人之一高文麒,曾在北京朝陽區開過一家號稱全北京最好吃的臺式麵館;另一位創始人陳雲鶴做了18年的IT人,曾經開過一家據說全上海前30的銷魂麵館,但是嗑米死磕的不是面,而是米。兩位熱愛美食的面痴和同樣熱愛美食的朋友們做了一家飯店,真正吃米飯的店——嗑米。
高文麒說,中國歷史上食用大米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河姆渡時期,而直到戰國末期才有面片,但現在到處可以看見麵食專賣店,卻沒有米飯專賣店,「米飯變成餐桌配角,大多數飯店吃的都是菜,米飯可有,也可無」。
「所有的飯店都在賣菜,有沒有一家店是專注於賣米飯呢?」這是高文麒問陳雲鶴的第一個問題,那個時候高老師是《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攝製團隊的顧問。
這個問題打動了陳雲鶴。
「米飯對於我們來說是熟悉的陌生人,它像空氣和水一樣,但是真正了解米飯、吃過一碗好米飯的人卻很少。既然外面沒有好的米飯店,那我們也許可以自己做一家好的米飯店。」高文麒說。
這個想法讓他們開始了「死磕一碗米「的故事,用盡全身力氣去做好一碗米飯。他們整整準備了一年,這件事從來沒人幹過。
用高老師的話來說,米是土地裡生長出來的,一碗好米,能夠喚醒人對土地最深沉的愛,喚醒我們民族與生具足的「米魂」。他們要把最具個性的米放到店裡來,嗑米的創始團隊在這一年間走訪了優質大米的原產地。
中國的大米大致可分南北兩大類,北方的粳米和南方的秈米,秈米有秈米的特點,粳米有粳米的個性;大類下面,每一種米又有自己的特性。團隊從無數的大米品種中選擇6款風格特性鮮明的米,如日本的北海道七星米、生拔米,丹東的越光米,五常的稻花香,增城的絲苗米等。這些米的彈性、香度、黏性各不相同,可以代表不同特性的米。
哈尼族的紅米,煮出來是淺粉色,很好看,但口感不太好;黑米、紫米、野米都有一點市場,但都不是長久的市場。嗑米關注米的日常食用性,關注米飯的好吃,所以沒有選擇過於特別和小眾的米。
京西米配鹽烤五花肉
質量上乘的好米,不過是煮成一碗好飯的基礎,煮飯除了米,還需要水,水質的軟硬、酸鹼性,甚至溫度,都會影響到米與水的協調融合。嗑米糰隊這一年除了選米,還在做飯,嘗試不同的米與水的關係,如溫度、軟硬度;煮飯的鍋,嗑米選用的黑陶釜以其優越的緩慢傳熱與極佳的保溫能力,可以讓米與水充分、和諧的融合;此外,還有厚實的鑄鐵盤、專業的大型加壓蒸飯機,分別對應不同品種的稻米、不同烹調方式的效果要求。
嗑米的飯空口吃也很好吃。絕大多數人沒有真正吃過米飯的味道。如果你吃一碗米飯,不配任何東西,只聚精會神地品嘗米飯的香味,細嚼慢咽之後可以吃到米飯的甘甜。不同的米飯都有不同的甘甜,以及甘甜開始呈現的時間、持久度、香味、口感。
七星米配味噌烤魚
為了讓食客品嘗到米飯的真味,嗑米的用餐有自己的流程:食客進門,以湯代茶,湯是米湯,以米湯替代奉茶;客人點餐,先看的是「飯單」,再選菜。菜不能隨意選,米有個性,每碗飯都有最適合的配菜,苔條鮑魚滷肉和京西米、生拔米、越光米搭配都協調,獨獨與稻花香無法組CP;稻花香飯粒表面較松,容易吸收湯汁和油,飯粒變軟,影響口感。所以要看飯下菜,每種米飯大約有4道~5道主菜,以及三四樣小菜可供搭配。
下單之後,服務員先上一碗飯,一兩分鐘後再上配菜,上菜前的空檔是特別留給食客的品米時間。
越光米配苔條鮑魚滷肉
嗑米並不僅僅只做快速簡單的小食,中午是米飯套餐,到了晚上則是西餐,供應西班牙海鮮飯、義大利燴飯、日本炊飯等,都是以飯為主的大餐。此外,下午還有米式下午茶,提供各類米制點心和米式飲品。
嗑米今年4月正式開門迎客,在沒有策劃大型營銷活動的情況下,試運行兩周,已有回頭客,因為米飯好吃,因為這裡有其他地方吃不到的好米飯。
很多人說餐飲紅海廝殺激烈,有時候僅僅只是我們進入的姿勢和角度不對。
★ 以上內容節選自《中國烹飪》2018年5月刊,歡迎轉發到你的朋友圈。本微信號所有內容未經授權,謝絕轉載,侵權必究。如需轉載,請提前溝通,獲得授權後方可轉載。轉載時請在顯著位置註明來源及作者署名。
編輯|貓頭鷹小姐
點擊連結,查看更多專題菜譜
▼▼▼
排骨 | 牛肉 | 羊肉
雞肉1 | 雞肉2 | 雞湯
小龍蝦 | 紅燒肉 | 素湯
醋餚
……
一鍵下單新刊
▼▼▼
《中國烹飪》
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餐飲雜誌,
創刊於1980年,
發行遍及海內外。
微信號:ChineseCuisine1980
商務合作:010-63044739
投稿郵箱:zgpr198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