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江環繞,渚上稻田金黃。金秋十月,「鎮有風情 渚裡稻香」臨海市桃渚鎮首屆鄉村振興發展論壇在桃江十三渚上舉行。來自黨建示範村、旅遊重點發展村主要幹部,以及工青婦、「兩代表一委員」、旅遊公司、民宿、合作社等代表100多人齊聚一起,為桃渚鎮創建浙江省旅遊風情小鎮以及桃渚城創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出謀劃策。
今年以來,桃渚鎮重點圍繞旅遊發展、鄉風德治、環境整治、基層組織建設等方面工作,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鎮面貌發生了美麗蝶變,民眾獲得感和幸福感明顯提升。一幅宜居、宜業、宜遊的鄉村美麗畫卷,正在桃渚大地上緩緩展開。
環境蝶變
旅遊提質增效
走進桃渚國家地質博物館廣場,今年10月新設立的景觀石上,「桃渚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幾個大字尤為醒目,吸引了許多遊客前來合影留念。去年,桃渚風景名勝區獲評第九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上了一個新臺階。
桃渚鎮是一個旅遊大鎮。戚繼光抗倭時修建的桃渚軍事古城,桃渚國家地理公園,以及美麗的桃江十三渚,都頗有名氣。今年,桃渚鎮又啟動了創建浙江省旅遊風情小鎮和桃渚城創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雙創」工作。目前,3座A級旅遊公廁、遊客接待中心、古城古建築修繕、旅遊商品臨時交易市場、停車場改造、智慧旅遊、標識系統等15個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
優美的生態環境,本身就是一種寶貴的旅遊資源。桃渚鎮大力推進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三改一拆」、「廁所革命」、「垃圾革命」、農村生活汙水治理等工作,發起了一場生態環境保衛戰。今年,共拆除各類違法建築30.3萬平方米,拆后土地利用率達到99%,投資129萬改造公廁138座,新建2座。美麗蝶變在這座古城悄然發生著,桃渚鎮成為今年臨海市唯一參加「國家衛生鎮」考核驗收的鄉鎮。許多外出務工的村民回村後紛紛感嘆「差點認不出來了」。
美麗經濟
促進農民增收
在桃江十三渚北澗塘,一個佔地800畝養殖場內,一條條肥美的花鰱魚、白鰱魚自在遊弋。通過對外自由垂釣吸引遊客,並配套農家樂,這裡的年營業收入達到了近20萬元。
在桃渚鎮,像這樣的無汙染養殖塘以及農田果園旅遊地隨處可見。
近年來,桃渚鎮注重土地確權改革,創新盤活土地、山林、漁業等各類資源,把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大力發展生態經濟、美麗經濟,做優做精農家樂、民宿等新產業,拓寬村民增收渠道。
今年,桃渚全鎮土地流轉面積達3.39萬餘畝,糧食種植面積達到3.6萬餘畝,漁業生產總量可達5.6萬噸,農民人均年收入14000元,「摘帽」消除30個省定經濟薄弱村,景區遊客接待量達百萬人次,同比翻一番。許多村民回鄉經營柑橘、西蘭花等特色農產品,在家門口實現了致富奔小康。
桃渚鎮積極幫助農民「觸網」致富,深化「網際網路+三農」發展模式,連續舉辦三屆電子商務展銷會,其中四岔村電商年交易量達到1000萬元以上,成為遠近聞名的淘寶村。據統計,桃渚人在淘寶、天貓、京東等B2C平臺開設的網店達到300家,2018年實現網絡銷售約7.3億元。
在推動美麗經濟中,桃渚鎮還緊緊圍繞增強群眾獲得感,全力以赴抓項目抓落實。該鎮主要領導先後5次赴杭與鄉賢對接,外貿出口等主要經濟指標月增量達到1.3億元;限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服務業增加值增長率持續增長,增量均超過6.4億元。
組織振興
幹部示範引領
項莊村、山南村等後進村成功實現「摘帽」;高才村、小岙村順利融合,成為「強弱結對促發展」的示範典型……今年以來,桃渚鎮紮實推進行政村規模調整工作,科學謀劃村調方案,持續推動村級組織強強聯合、強弱互助,為鄉村振興打牢組織基礎。目前,全鎮80個行政村調整為55個,平均人口數由1228增加到1791人,平均區域面積由1.61平方公裡增加到2.35平方公裡。
幹事創業,關鍵在人。在組織振興的同時,桃渚鎮緊緊抓住鄉鎮幹部、村級幹部、黨員「三支隊伍」建設,出臺《桃渚鎮機關作風建設十二分制考核辦法》《桃渚鎮2018年度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辦法》《桃渚鎮2018年度村級主要幹部工作考核辦法》等10餘項考核制度,幹部的增比進位意識得到加強。同時,深化「亮旗」行動,開展村級幹部設崗定責助推鄉村振興,認領「五水共治」責任崗、垃圾分類監督崗等崗位3200個,有效發揮黨員幹部在鄉村振興中的示範引領作用。
德治化人
打造和諧鄉風
15年悉心照顧患病公婆,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起了一個家。近日,桃渚鎮永興村「最美媳婦」馬美清的感人事跡,打動了許多人。馬美清也先後被桃渚鎮、臨海市評為「最美媳婦」。
民風化人,德治引領。桃渚鎮專門設立了道德評議會,以全民德治打造和諧鄉風,工青婦牽頭開展「最美職工」「最美青年」「最美媳婦」等「最美」評選活動,全鎮民風得到了明顯改觀,一大批好人陸續湧現。今年,桃渚鎮順利通過「浙江省文明鎮」複評;鄉賢郎伯旭入選6月「浙江好人榜」,浙江省「最美家庭」黃福會參加第4屆台州市「十大孝賢」評選,馬美清獲臨海市道德模範稱號。
與此同時,桃渚鎮充分發揮文化禮堂的功能,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促進全鎮文化大繁榮。目前,全鎮建成文化禮堂23家,組建文體隊伍60多支,桌球、氣排球、排舞等公共活動場所達到13家,全民健身參與率達到100%,建成區體育健身設施實現全覆蓋。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殘聯等群團合力,陸續開展了「職工競賽促鄉村振興」「鄉村振興巾幗行動」「新青年鄉村振興毅行」等系列活動,在助力農村產業發展、生態環境保護、鄉風文明建設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郭標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