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的傳世名作,講述最美的柏拉圖之戀,一起來探秘《洛神賦圖》

2020-12-18 小綠話天下

因為《國家寶藏》的熱播,現在藏於遼寧省博物館的《洛神賦圖》也受到了大家的讚譽。畢竟是中國古代傳世的十大名畫之一,況且還講述了一個歷史上一個悽美的感情故事。不論從哪一個角度來看,都能賺足人們的眼球。不過可惜的是,現在已經無緣再面見「畫聖」顧愷之的真跡,目前僅存的《洛神賦圖》也均為後世摹本,尤其以宋代居多。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傳世名作《洛神賦圖》吧!

《洛神賦圖》的作者顧愷之在創作的時候,是有原型的。當時三國時期的大詩人曹植曾寫下了《洛神賦》,用以抒發自己一段無果的感情。只有14歲的曹植遇見了24歲的甄宓,他只一眼就為這個女人傾了心。之後曹植將自己的白馬贈送給了甄宓,想要協助她返回鄴城。而甄宓也同樣將自己一直佩戴的手鐲送給了曹植。但是誰能想到,再次見面甄宓已經成為了自己的嫂子。

曹操在平定河北之後,便在袁紹府中遇見了面容秀美的甄宓。但是最終曹操將這個美人許配給了自己的二兒子曹丕,同一年結婚的好友曹植。但是兩人的妻子身份顯然是天差地別的,一個是罪人的寡妻,另一個卻是豪門之女。毫無疑問,甄宓被卷進了曹家的家族之爭。而這場競爭的主角就是曹植和曹丕,所以被嫁給了曹丕的甄宓,自然也成為了這場戰爭的籌碼。曹操心中是明白的曹植的,一個鍾情於詩歌的才子,又怎麼跟一個一心想要進入權力中心的曹丕鬥呢?

那麼增加外力就成為了給兩人平衡力量的不錯選擇。甄宓既是罪人之婦,哪裡還有什麼數得上的親戚呢?但是和曹植結婚的崔琰之女,可是河北的大家族。這樣的力量對比,自然是顯而易見的了。可是也就是因為曹操的這場安排,才給了曹植和甄宓接觸的機會。曹植的妻子因為受到崔琰謀反的事情被殺了,而當時的建安城中又有了肆虐的瘟疫。當曹植為了表示關照而,來到了甄宓的病床之前,一切就那樣的發生了。

沒有什麼東西可以阻擋兩個有情人的相愛。但是兩人相愛的後果卻是慘烈的,曹植丟了自己的繼承權,而甄宓丟了自己的性命。即使曹丕早已不愛甄宓了,但一樣不能容忍妻子的背叛。這段愛情也最終以悲劇收場了,但是隨著歷史的轉動,真實的情節也早已被埋上了黃土,只剩下這幅《洛神賦圖》來表現其中的情感。就像是現在喜歡用經典的IP改編電視劇一樣,古人則熱衷於把這些故事變為畫作,一共後世觀賞。

這幅《洛神賦》也一樣是經過了神話題材的交錯,通過一場虛幻的背景,闡釋其中的情感。總共是分為了6段,「相遇」、「驚豔」、「陳情」、「相戀」、「分別」以及「思念」。帶著侍從的曹植路過洛水之時,看見了美麗的洛水之神。他從沒見到過這樣的女子,只能訴說著她的美好。等再次相遇,他終於採取了行動,將自己隨身攜帶的玉佩獻給洛神。而洛神也接受了曹植的心意,還將這樣的消息告訴了自己的姐妹。

只是甜蜜之後也註定了這段人神戀情的結束。即使這一刻的兩人無比甜蜜,順著他們的目光可以清楚地看見兩人想要更進一步的交流,整個畫面也充滿了情人間的繾綣深情。可是到了下一段,風神、雨伯等等神明全都來到了現場。熱鬧非凡的場景下掩藏地是兩人不得不分開的悲傷。只見下一段的洛神面目低垂,重視要再次入水了。而曹植則命令僕從趕緊追趕,這當然也是徒勞無功的。但是那把在洛神手中一直拿著的扇子,到了曹植的手裡,終究還是留下了一段念想。

而我們現在細細觀摩《洛神賦圖》的畫面,就會發現幾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首先就是因為《洛神賦圖》是有創作藍本的,但是當時的畫作顯然沒有後世寫意畫的表現形式那麼成熟。所以對於《洛神賦》中形容洛神美妙的字句,採用了直接「搬來」的描繪方式。比如原文中寫「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所以顧愷之便直接在畫中洛神的身邊添加了一尾龍。這樣的表現手法雖然看起來很質樸,但是卻一樣很有韻味。

另外,《洛神賦圖》表現的原本就是一個具有情節性的故事。而畫作不是電影和電視劇,也不是漫畫之類的現代藝術,對於這樣的情節性故事,作者選擇用樹木山石來分割不同的情節。同時還留下了大量的空白,利用一些榜題文字來加強觀者對於畫面情節的理解。這不僅僅是一種很古老的方式,同時也促進了古代山水畫的發展。在《洛神賦圖》裡面的樹木山石,也就是中國山水畫發展的雛形。

雖然在後世看來,畫中人物相對較大,完全不合比例,但是卻一樣和背景中的風景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同時也正是因為這幅《洛神賦圖》的存在,才為唐朝時興盛的仕女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洛神賦圖》中,洛神表現的格外羞澀,她的目光就可以作為觀者看畫的一個引導。而到了唐朝的仕女圖,畫中的女子不再扭捏,反而在畫中被畫家安排得可以感覺到觀者的目光。如果說洛神的目光主要還是在「躲避」,那麼唐朝之後的仕女圖中美人的目光就特別的「坦蕩蕩」了。這也算是一個十分有趣的變更了。

看了《洛神賦圖》,大概大家都會有悵然若失的感覺。縱然兩情相悅,但終究是道路險阻。曹植的遺憾其實是亙古不變的傷心事,但是因為顧愷之的畫,他自己的賦,讓這樣原本一個愛情悲劇繼續感染著一代又一代的觀眾,為這場悲劇的「柏拉圖」畫上了句號。如果有不同的觀點,歡迎在下方留言。

聲明:本文為作者原創,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LYCH】

相關焦點

  • 《洛神賦圖卷》的神人之戀
    >《洛神賦圖卷》,取材於三國曹植的《洛神賦》。人物:洛神賦通篇言辭美麗,描寫動情,神人之戀纏綿悽婉,動人心魄。顧愷之讀後大為感動,遂凝神一揮而成《洛神賦圖》。顧愷之《洛神賦圖》卷中勾勒添色的人馬畫技法意味著人馬畫已具備了獨立成為一種畫科的藝術條件。《洛神賦圖》構圖技巧:畫面生動感人,是中國繪畫史上的一部經典作品。顧愷之不愧是第一位留名畫史的人,他的稟性中頗有藝術家與生俱來的天真、善良、風趣、大度,人物亦是顧愷之最擅長的。
  • 洛神?甄姬?《洛神賦圖》賞析
    被稱為「六朝三傑」的顧愷之,根據曹植的作品《洛神賦》,創作了中國十大傳世名畫的第一幅《洛神賦圖》。顧愷之是東晉著名的畫家、理論家、書法家,被稱為「畫絕、才絕、痴絕」有繪畫作品《洛神賦圖》、《女史箴圖》、《烈女仁智傳》理論著作:《畫雲臺山記》、《魏晉勝流畫贊》、《論畫》。
  • 王獻之《洛神賦》書法作品原石·拓本對照欣賞高清收藏版
    王獻之洛神賦《玉版十三行》原石王獻之洛神賦《玉版十三行》簡介  《洛神賦十三行》(簡稱《十三行》)是王獻之傳世的小楷名作。《洛神賦》乃三國曹植的散文名篇,王獻之喜書此賦,但僅留傳從「嬉」字至「飛」字共13行,計250餘字。據說,其墨跡在宋代有兩本,即晉麻箋本和唐硬黃紙本。其中唐硬黃紙本有唐代書家柳公權的題跋,至元趙孟俯則認為是唐摹本,亦有人認為是柳公權摹本。此本初為北宋周越所得,誤以為原跡摹刻,流傳於世,後有南宋越州石氏摻入右軍筆意的翻刻本。
  • 《國家寶藏》之《洛神賦圖》+12圖
    今天請大家看一個寶藏,《洛神賦圖》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寬27.1釐米,長572.8釐米。三國時曹植寫下《洛神賦》,晉朝顧愷之畫出這個故事,傳承至今,是無價之寶。此圖分段描繪《洛神賦》的內容,構圖連貫,設色濃豔,畫法古拙。
  • 出自《洛神賦》的驚豔女孩名,誰看了都心動
    《洛神賦》是曹植虛構了自己與洛神的邂逅相遇和彼此間的思慕愛戀,將洛神形象唯美仙化,遺世獨立,二者產生柏拉圖式的愛戀。那麼從《洛神賦》中取出的名字就非常美麗詩意了。約素二字本義是指勤儉樸素,但在洛神賦裡是用來形容女子腰身圓細美好,用「素約」做女孩名字不僅可以唯美獨特,也是隱喻女子體優型美,同時也有束約諧音之意,就是重情重諾。女孩越是美貌,就應更應該自我約束,自尊自愛,如此才可以擁有與美貌相互匹配的幸福,同時重情重諾的女孩是讓人心生憐愛和不忍傷害的。
  • 追言情不如賞古畫:國寶《洛神賦圖》背後的千古虐戀
    東晉 顧愷之《洛神賦圖》故宮博物館三國時期的美女,除了二喬,還有甄氏。因為曹植的名作《洛神賦》,她才被後世安上了神話中洛神(洛水女神宓妃,上古神話中伏羲的女兒)的名字「宓」(fú)。《洛神賦》是曹植在甄氏死後次年寫作的文章,有資料顯示,當時的名字是《感鄄賦》。「鄄」(juàn)字與「甄」字在現代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字,然而在當時,它們不但書寫相近,發音更是完全相同(都讀juàn)。因此,後世有人認為曹植寫《感鄄賦》是指代嫂嫂甄氏。
  • 趙子昂的《洛神賦》原來這麼漂亮,流傳700多年,誰人能及?
    在大德四年,他47歲的時候,寫下過一卷名為《洛神賦》的行書作品,此作驚豔了後世700多年,鮮有人能達到這種境界,至今還影響著無數書法愛好者。這《洛神賦》本是三國魏時的才子曹植所作,相傳在黃初三年,曹植由洛陽趕回封地之時,途徑洛水之畔,於虛無縹緲之間,邂逅了洛神,於是便有了這卷行書《洛神賦》的產生。
  • 《康定情歌》31日獨家首播 蘇有朋談柏拉圖之戀
    《康定情歌》31日獨家首播 蘇有朋談柏拉圖之戀   蘇有朋、居文沛聯袂主演的電影《康定情歌》,將於12月31日在電影網獨家首播。
  • 趙子昂行楷《洛神賦》,原色真跡單字加動圖演示,書法學習之首選
    當然「熟」並非就一定是指貶義,精熟、圓熟也未嘗不是其厲害之處。眾所周知,趙子昂的行書可謂一流,尤其是他的書法手札特別放得開,瀟灑俊逸、也更有天然之趣。各位書友好,本期我們將繼續更新趙子昂行書《洛神賦》,除了之前所介紹的超清原色米字格字帖、A4列印版、原帖局部對照圖之外,我們將在米字帖更新完成之後,在本專欄的現有內容上,增加推出全新的GIF動圖演示版。如下所示——當然,除了趙子昂的俊逸翰墨,《洛神賦》本身也是中華古典文化之千年經典。
  • 洛神賦取名:100個洛神賦中冷門驚豔的男孩女孩名字!
    《洛神賦》富有浪漫的色彩,也是一本書法名作,出自曹操之子曹植的名篇。在這本書我們可以看到不少的佳作,也能品讀到不少的書畫。如果喜歡國學,又常常學習書法的朋友,對《洛神賦》一定不陌生。洛神賦之美是絢麗多彩,也是真情實意;是辭藻華麗,也是爛漫天真。但大家一定想不到,我們還可以從《洛神賦》的佳作名句中,為孩子取個唯美有才氣的名字吧。這100個洛神賦冷門驚豔的名字,希望能給你起名的思路和幫助。江南易林建議大家,起名最好還是要結合孩子的生辰八字。
  • 葉露盈做客蘇州誠品書店 分享《洛神賦》的出版故事
    跨越千年的告白兩千年前,才子曹植在從京師返回封地,途徑洛水,虛構了自己與洛神宓妃邂逅、愛戀,卻因為人神殊途,終不能相守的故事。曹植文字之精妙,讓洛神的美麗被人稱頌千年。歷代畫家揣摩曹植書寫之文句,想完美呈現宓妃仙姿,包括東晉畫家顧愷之所繪的《洛神賦圖》,元代畫家衛九鼎所繪的《洛神圖》等。
  • 中國歷史上十大傳世名畫
    中國畫主要分為人物、花鳥、山水等三大類,而之所以分為這三大類,其實是由藝術升華的哲學思考,三者之合構成了宇宙的整體,相得益彰,是藝術之為藝術的真諦所在。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中國的十大傳世名畫。《洛神賦圖》1、《洛神賦圖》,由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所作,縱27.1釐米,橫572.8釐米,是由多個故事情節組成的類似連環畫而又融會貫通的長卷,但是原卷現在已經遺失。
  • 銀座美術館將辦傳世名作複製展
    商報消息由天繪閣美術館、銀座美術館主辦的「經典再現——中國歷代傳世經典名作複製展」將於2019年12月28日起在銀座美術館(濟南市濼源大街66號索菲特銀座大飯店六層)舉辦,展期至2020年2月14日。本次展覽作品涵蓋王羲之、王獻之、趙佶、米芾、郭熙、李成、董源、李唐、範寬、仇英、唐寅、蘇漢臣、沈銓、沈貞、黃公望、袁耀、八大山人、郎世寧等歷代名人的作品,包括《千裡江山圖》《清明上河圖》《富春山居圖》《鵲華秋色圖》《廬山高》等傳世名作。採用宣紙或絹本高清複製,既有長卷,亦有捲軸、拓片,既適合教學、臨摹,又適合辦公、居室懸掛欣賞,同時也是收藏、饋送之佳品。
  • 曹植見洛神,被驚豔,一篇《洛神賦》道出心聲
    網絡洛神也叫宓妃,是傳說中掌管洛河的地方水神。比較為人所知的恐怕就是曹植寫的一篇《洛神賦》,對洛神比較的外貌描述也就在這裡了。曹植說:「那天夕陽西下,他正車困人乏時,抬頭看洛河,看到一個絕妙佳人立在巖石旁。」當時的曹植剛被貶,兄長曹丕上位,他不得不離開京都洛陽,情緒低落。
  • 洛水之濱尋「洛神」,麗景門品「水席」,探秘古都洛陽
    你可以徜徉於洛水之濱,隨著思想的野馬,幻想曹植巧遇「洛神賦」美女宓妃的一幕;去麗景門,在煙火氣十足的老街品「洛陽水席」;走進「牡丹園《洛神賦》和美女宓妃宓妃三國曹植,小時「曹植稱象」成美談;成年的曹植,在洛水岸邊,才思萌發揮筆寫下《洛神賦》,成為千古篇章。
  • 周日來遼圖聽「國寶守護人」講《洛神賦圖》
    本報訊 遼瀋晚報記者朱柏玲報導 本周日(11 月 29 日)13 時 30 分,市民可來遼寧省圖書館多功能廳," 國寶守護人 " 董寶厚將引領大家一同欣賞《洛神賦圖》。講座將引領大家一同欣賞《洛神賦圖》,比對不同版本的差異,並注重以賦和圖的對比來分析圖繪在表現故事情節中使用的手段和方法,進而闡釋中國古代文學和繪畫的關係。【來源:遼瀋晚報 ZAKER瀋陽】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唐伯虎的《騎騾歸思圖》真跡是否能與中國十大傳世名畫相媲美?
    很多詩畫骨灰級愛好者對中國十大傳世名畫還是有所了解的,《洛神賦圖》、《清明上河圖》、《富春山居圖》、《漢宮春曉圖》、《百駿圖》、《步輦圖》、《唐宮仕女圖》、《五牛圖》、《韓熙載夜宴圖》、《千裡江山圖》被稱為中國美術史上的佳作
  • 簫與室內樂《洛神賦》丁曉逵演奏 羅麥朔作曲
    簫與室內樂《洛神賦》作曲、編配:羅麥朔簫:丁曉逵鋼琴:任卓 琵琶:於源春打擊樂:朱劍平《洛神賦》是三國時期文學家曹植創作的辭賦名篇,敘述了自己在洛水邊與洛神相遇的故事此賦虛構了作者與洛神的邂逅相遇和彼此間的思慕愛戀,洛神形象美麗絕倫,人神之戀飄渺迷離。但由於人神道殊而不能結合,抒發無限悲傷悵惘之情。本曲以音樂藝術的表現形式,力求展現出原文中想像豐富的華美辭採及相遇相知時的夢幻場景,承託出洛神風華絕代之倩影,通過簫的獨白表達詩人曹植浪漫而苦澀、心神為之不寧徘徊於洛水之間不忍離去的心境。
  •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清明上河圖》排到第二,第一當之無愧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則是這歷史長河中最璀璨的一顆明珠。它用無聲的語言向後世傳達著其中蘊含的厚重的歷史信息,它承載著先人們的記憶,記錄著我們民族的悠久歷史和錦繡河山。它是無聲的樂章,是文明的巨著。《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歷經磨難代代流傳,是歷代以來的無上珍寶,經歷亂世之後被四散開來,至今保存在各大博物館內。Top 1 《洛神賦圖》這幅圖是東晉的顧愷之所作(宋摹),是顧愷之最為精湛的傳世作品,現保存在故宮博物院內。
  •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 , 中國美術史的豐碑 , 每一幅都是無價之寶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是:洛神賦圖、清明上河圖、富春山居圖、漢宮春曉圖、百駿圖、步輦圖、唐宮仕女圖、五牛圖、韓熙載夜宴圖、千裡江山圖。東晉一顧愷之《洛神賦圖》《洛神賦圖》是東晉顧愷之的畫作,原《洛神賦圖》卷為設色絹本。是由多個故事情節組成的類似連環畫而又融會貫通的長卷,現已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