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講嶗山道士的故事,老道士講述真正的修行高人故事

2021-02-08 一隻魚的傳說

收錄於話題

#懸疑 2417

#故事 12104

#道士 27

#一隻魚的傳說 105

前幾天在徐州呆了幾天,和老朋友們痛痛快快喝了幾場酒,原打算回蘇州了,結果小河說蘇州一直在下大暴雨,我們院子的池塘水滿了,一池紅魚亂跑,他正忙著用漁網捉魚呢。結果在青島呆了一周,青島連下了一周的雨,雨天也懶得出門,乾脆窩在酒店裡看《嶗山道士》。《嶗山道士》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拍的木偶動畫片,很老的動畫片,1981年的,比我還大三歲,不過現在看看,還頗有趣味。《嶗山道士》的故事取自聊齋,講一個人很仰慕神仙,每天捧著一本《神仙傳》研究,用他老婆的話說,就是「又看《神仙傳》,看得痴頭呆腦」!想想也是,一個殷實人家,嬌妻良田的,還修什麼仙呢?豈不就是「痴頭呆腦」!修仙不能自己修,要拜師學藝,就像孫悟空當年也拜了菩提老祖,還是需要師承的。自古相傳,嶗山出神仙,它是仙山臨海,山海相間,山上多奇花異草,神仙洞窟,共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名庵」,總之就是有神仙出沒。結果他在嶗山找了一個老道士學藝,老道士讓他先砍柴,磨礪心性。臨走前,他求師父教他一招,好歹大家師父一場嘛,教他一個法術嘛!他學成下山,得意洋洋,要給他老婆表演,低著頭,念著咒語,朝著牆壁一頭撞過去,結果撞了個大包!原來他下山前,師父就跟他說過,不能人前顯法,如果用於斂財、炫耀,那就不靈嘍!接下來我們講一些大家更感興趣的事情吧:修煉到底能不能成仙?嶗山上到底有沒有神仙呢?中國關於神仙的記載有很多,多是荒誕不經,最典型的就是動畫片裡說的《神仙傳》,記載了各種神仙的故事,什麼服丹成仙了,什麼屍解成仙了,什麼高人點化了,總之就是一個不小心,就成仙了。關於神仙之說,比較靠譜的,還是武當派創始人張三丰,據說他活了二百多歲。張三丰生於南宋淳佑七年(1247年),明朝天順八年(1464年),活了217歲。按說這種活了幾百歲的人啊,中國有好多,但是張三丰比較厲害的在於,有很多古籍佐證,好多還是很嚴肅的史料。據史料記載,張三丰從前指點過朱元璋,所以在朱元璋成了皇帝後,就開始找他,從洪武十七年到十八年,兩度詔請他入京,他皆避而不見。永樂十四年,朱棣讓部下胡廣尋找張三丰,而且下了死命令,這次要是還找不到,那就提頭來見吧!結果這次見到了,據說張三丰為了救他,徑直去了金鑾殿,和永樂大帝聊了一會兒,還留下了長生之道。這個永樂十四年,是1416年,大家算算哈,張三丰出生於1247年,這時候他已經169歲了!所以明朝皇帝多信道教,就是源於這裡,後來那個道士皇帝嘉靖帝更是痴迷道教,總覺得邋遢道人(張三丰)會出現,將自己點化成仙。但是這畢竟是明朝時期的事情了,老黃曆了,現代的到底有沒有呢?
我們看一些舊書裡,也有一些記載。王陽明是儒家聖人,他創建了著名的「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好多大人物都是他的粉絲,比如林則徐、曾國藩、蔣介石,比如微信之父張小龍。前幾年微信改版,更新後微信出現一個畫面,一朵花開,就是致敬王陽明那句著名的「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王陽明是儒家聖人,但是好多人不知道,他最開始,其實是修道的。其實儒家聖人,一般都是儒釋道三修,最後博採眾長,最後成為儒家聖人。我看《王陽明傳》,發現他講過一個很有趣的事情,就是他31歲在老家餘姚修道,很快就修煉出來了小神通,這個小神通有點兒像「天眼通」,在家裡一看,就知道村口來了什麼人之類的,很實用。大家都很驚奇,他卻說,「此簸弄精神,非正覺也。」後來不再研究這些神通。他不僅講過自己以前在四川學佛閉關時,也開了類似的天眼。他有一次他在講學,臺下也有個人有點兒悟道的意思,就是身體出現了神秘現象。按說這簡直是應該大肆宣傳的神秘事件,結果南師卻批評他,說這只是小術,不能沉迷。後來我去青海、去峨眉山,也遇到了很多很厲害的高人。那些高人就告訴我,修行追求的是青天大道,你不要老研究這些小術,這是不對的!我就說,哎呀,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入。我生性愚鈍,修行是不成了,也吃不得苦,就研究研究這些小術就好了嘛!你就給我講講,你到底沒有法術啊,什麼千裡眼、順風耳,還有佛教裡講的佛眼,到底怎麼樣的,你給我露一手,看一看嘛!然後他們就不理我了。反正我只要遇到這種人,我就纏著他們給我露一手,再不濟給我講講這裡面的真實故事什麼的。前幾年,我去江南一個道觀,這是一所南宋時期的古道觀。道長慈眉善目的,看起來是個好(hu you de)人,我就問他:道長啊,你跟我說實話,跟你們這邊修行,到底能不能成仙啊?道長說,要能修成,我早成仙了,哪有時間跟你在這裡廢話!道長說,修仙是修仙的法門,渡人是渡人的法門,我們是教化眾人,叫人棄惡從善,孝順父母,也是一種修行嘛。他說,那時候,他還是個小道童,當時在一所很有名氣的一個道觀修行。那時候,雖然改革開放了,但是道觀這塊兒,主要還是要靠道觀自籌經費,靠信徒捐贈。當時有一個大老闆,是溫州人,很著名的有錢人,經常捐贈他們道觀。因為他捐了太多錢,所以就給這個溫州老闆做了一個掛名弟子,意思是入了我道門了,也傳了他幾手養生的功夫,不過溫州老闆也沒學過。原來這個老闆那幾天尿血,就去醫院查了查,發現是腎結石。這個老闆生意做得很大,也包養了好多小老婆,生了好多兒子。他就很擔心,說自己雖然不是什麼大病,但是人一上手術臺,搞不好別人就會動壞心,怕別人會趁機害死他。所以他思來想去啊,還是找一個方外之人最靠譜,就去了道觀,讓老道長給他推薦一個人,陪著他去上海做手術。老道長,就讓那個小道童,也就是現在給我講故事的這個道長,跟他去了上海。他們去了上海後,掛了專家號,照了彩超,發現沒啥問題,結石確實很大,上海的專家也說必須要開刀治療。兩人辦了住院手續,也排好了日期,這幾天就要做手術了。當時這個溫州老闆都傻眼了,什麼鬼祖師爺了,我這怎麼祖師爺都有了?!結果那個人解釋了幾句,原來這個人是道觀的上上上任的老觀主,後來去崑崙山隱世修行去了,按照輩分排下來,可不就是他的祖師爺!溫州老闆就問他,祖師爺您這是下山了?需不需要我派車接你什麼的?祖師爺就說,你不要說廢話了。我問你,你是不是身體有什麼不對的地方?需要動刀子了?溫州老闆就說,是啊,是啊,我老腰子裡長了幾塊石頭,得開刀弄出來啊!祖師爺就說,你這樣,你今天晚上啊,你早點兒睡覺。你睡覺的時候啊,面朝著西南方向,然後身上不要有什麼帶電的東西,我給你發功治療一下。祖師爺說,然後明天啊,你去醫院檢查檢查,要是還是有問題,你就給我打這個電話。要是沒問題,你就不要打電話了,你找不到我了。這個溫州老闆其實是不信的,不過事到臨頭,也是死馬當活馬醫,反正就是轉身睡個覺,也沒啥麻煩的。他想著,哇,祖師爺從崑崙山發功,發到上海,這還了得!那還不是大手一揮,一掛天河從崑崙山上直飛過來,然後一道紅光,萬點飛霞,然後就給溫州老闆治好了。結果等了一晚上,連個屁都沒有,那溫州老闆睡得像死狗,打了一夜呼嚕!第二天,溫州老闆心裡也有些犯嘀咕,想著乾脆去查查吧,說不準有用呢!結果醫院還不願意給他查,說你昨天剛拍的片子,你還你還能咋地啊,還能沒了不成?!結果片子出來後,整個科室都驚了:那腎結石全部消失了!據說當時醫生死活不讓他們走,覺得這是醫學奇蹟,要他們留下,好好檢查檢查,兩個人押金都沒退,趕緊跑掉了。溫州老闆才知道祖師爺厲害,趕緊撥打他留下的號碼,想感謝感謝,結果那個號碼就打不通了。他師父就點點頭,說他們祖師爺很厲害的,然後講了一堆他的事情。結果後來小道童一算,這個祖師爺經歷的都是民國時期的事情,那他豈不是活了一百多歲了!他師父說,就是啊,咱們修道之人,第一就是要活得久,只有活得久,修成正果的概率才更大嘛!說到這裡,他也就感慨,說等他長大後,他師父也去崑崙山找祖師爺去了,以後再沒回來過,也不知道他們修行的怎麼樣了。這幾天在嶗山,還遇到了一個野修的道士,他也給我講了一個很有趣的修行的故事,有點兒類似嶗山道士那個故事,也很神秘有趣。

魚叔講故事

長夜漫漫,魚叔守護你

信掃一掃讚賞作者 Reward

長夜漫漫,魚叔守護你

相關焦點

  • 嶗山故事 | 靜依解道:帶你走近嶗山道士,解密嶗山之道!
    攝影@ 煙雨斜陽 青山本是道人家,況此仙山近海涯嶗山,作為道教初創時即選定的修行場所,匯集天下方士,使嶗山成為而說到讓嶗山道士真正在熒幕上家喻戶曉的,應該是1981年上海電影製片廠的木偶動畫片《嶗山道士》。
  • 民間故事:清朝一道士,在深山中修成元神,卻後悔莫及
    紀曉嵐在他的《閱微草堂筆記》之中,講述了一個嶗山道士的故事,今天就將這個故事分享給大家。話說在清朝乾隆年間,在山東勞山(今山東嶗山)的深處,有幾個獵人發現有一個男子,在大樹下面的石頭上面坐著,他披頭散髮,穿著一身道袍,滿臉汙垢,頭髮和鳥巢一樣,指甲很長,他的肌膚已經變成和石頭大樹一樣的顏色了,看起來好像是一個用泥塑成的土偶。但是這個男子卻依然在綿綿呼吸,而且他的一雙眼睛還能睜開,看人的時候炯炯有神。
  • 發現青島:嶗山道士的傳說
    小說中有嶗山道士一壺酒七八人久飲仍喝不幹,「剪紙如鏡,粘壁間」,成為月亮,一支筷子成為美女等等故事,但小說並非宣揚這些,而是批評想不勞而獲的人。小說文採斐然,情節生動,讀者眾多,來嶗山者多慕名要見嶗山道士。
  • 「嶗山道士」的開山始祖,樂山居士張廉夫,棄官入道成就玄奇人生!
    即便是對於道教不太了解的人,也大多知道嶗山乃是道教重地,道士眾多。比較曾經一部名為《嶗山道士》的動畫片,讓嶗山道士火遍大街小巷。片中,亮點頗多,尤其是仙人在會客時表演的法術,十分美輪美奐。故事本身也充滿了寓意與玄奇,只是許多人並不知道,可以說是嶗山道教開山始祖的張廉夫的人生也充滿了玄妙的色差。
  • 「中國十大經典動畫之一」《嶗山道士》想不勞而獲終會一無所獲
    其中1981年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的水墨木偶動畫片《嶗山道士》,就被譽為中國十大經典動畫之一。 故事講述終日無所事事的書生王七,篤信仙術,一心慕道渴望成仙,好過點石成金、逍遙自在的神仙日子。
  • 民間故事:紅色的泰山石敢當?知道真相的茅山道士,只能養鬼還債
    兩人也是嚇得不輕,趕忙託人找高人來處理。前前後後來的高人怎麼的也有十餘位,但是當他們看到紅色的「泰山石敢當」之後,都是告訴李姓夫婦搬家,而後分文不取,轉身就走。但是李姓夫婦的全部家當都在這裡,他們怎麼捨得搬家,只得繼續在這裡住了下去。
  • 什麼是真正的「道士」?
    在道教典籍中,男道士也稱為「乾道」,女道士則相應地稱為「坤道」。黃冠專指男道士時,女道士則稱為女冠。此外,還有稱道士為羽衣、羽客、羽人、羽士(羽,含飛升之意,指道士喜言飛升成仙)。黃冠,道士衣冠的華夏起源,以乾道戴黃冠,因為道士的衣冠服飾皆傳承華夏人文始祖——軒轅黃帝之衣冠,故稱「黃冠」。
  • 為何道士喜隱居?修仙也需有緣人,一個故事告訴你什麼叫「仙緣」
    關於道家的緣,下面講一個小故事大概你就明白了。在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名字叫<嶗山道士>,說王生自幼仰慕道家,聽聞嶗山多道士,於是便啟程去訪仙學道,來到山頂果然見一道觀。王生進門望老道士便拜,老道士說他吃不得苦,王生言之切切的說能吃苦。於是,第二天老道士給他一柄斧讓他跟隨眾人去採樵,每天如此過了一個多月,王生漸漸有了悔意。
  • 嶗山道士的高超琴技:翰林拜師,重臣追捧,名流進山只為聽琴
    嶗山道士們的三種出身嶗山的道士,出家之前大體可分為幾類人:第一類,原本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就比如嶗山最有名望的道士之一的華蓋真人——劉若拙,還有徐復陽、孫玄清等人,或是來嶗山之前就出家了,或是在嶗山出了家,這類人最多,構成了嶗山道士的主體。
  • 故事:宋徽宗招魂愛妃與道士當朝跳大神
    今天要講的這個故事,可以用幾個關鍵詞概括,那就是:皇帝、騙子、道士和仙鶴。這是一個集皇帝招魂愛妃、道士當朝跳大神、太子與當紅道士鬥法和道士當政引發官場劇變的故事,更神奇的是,這都是歷史上有記載的真實故事。這個故事,要從 900 多年前的一幅名畫《瑞鶴圖》開始講起。
  • 民間故事:秀才街頭遇一道士,道士指著一女嬰說:她是你未來妻子
    這天上午,李會凱閒來無事去逛集市,走著走著遇到一位老道士,這個道士坐在牆角正在替人算命,圍觀的人群不時傳來一陣叫好聲,大家都說這道士是位高人,算出來的事情非常準。李會凱便湊過去看熱鬧。等人群漸漸散盡之後,他心想:既然老道士算命算得這麼準,何不讓他為我算算姻緣?
  • 揭秘道士修行必讀的三大經書和入門方法
    在道教全真門派的修行中則不提倡未卜先知,全真道長認為有些東西提前知道了對修行沒有好處,它反而會給修行增添魔障。所以真正修行的全真道士是不會去研究《梅花易數》《大小六壬》等術數。真修行人不研究術數的原因是:一,術數是旁門外道不是大道,把心放在這上面浪費修行時間。二、全真道士修行講究順乎自然,不逃避現實。
  • 很多人都打著道士和尚的幌子來算命,真正的世外高人又對命運如何
    我就知道這麼一位老道,他是武當弟子,武當山想必大家都知道,武當山又名太和山,是道教的名山和武當武術的發源地,博大精深的道法在此源遠流長,絢麗的景色,濃鬱的靈氣被譽為「亙古無雙聖境,天下第一仙山」很多人到武當山遊玩,目的就是目睹一下修煉的道家弟子,參觀一下宏偉的建築,在天地神靈面前許諾自己的誓言,可是人們往往去追求華麗的東西,在武當大殿裡的道士都是職業的,他們白天道士
  • 和尚跟道士一樣修行吃素,給人的印象卻是一胖一瘦,原因你知道嗎
    人們對於道士的印象,一般是深居高山或者雲遊四海,仿佛世外高人一般,「仙風道骨」就是對他們最好的描述。相比之下,和尚給人的感覺就非常接地氣,他們一般長得比較圓潤。一樣是修行吃素,為什麼會有這種差別,這是怎麼回事呢?要想知道這其中的原因,就得先了解一下和尚跟道士出現的背景。佛教最早起源於印度,創始人是釋迦牟尼,在秦始皇時代開始傳入中國。
  • 故事:磨房常發生怪事,道士謊稱裡面鬧鬼,村民得知真相稱讚道士
    (原創民間故事,圖片來源於網絡)李大海夫婦搬進新家,過著無憂無慮的日子,可誰知半年後竟發生了怪事。這天夜裡,李大海上茅廁,當經過院裡的磨房門前時,他無意間發現裡面的燈亮了一下,隨即很快就又熄滅了。於是這日,他到山上道觀請來了一個道士,想讓道士幫忙捉鬼。夜裡,道士進了李大海的磨房後,從裡面栓緊了門。大約過了半個時辰,磨房裡的燈又閃了兩下,隨即又傳出機器不正常的響聲。豈料不大會兒,道士竟從裡面倉皇逃出,喘著粗氣道:「裡面……有個男鬼和一個女鬼,這兩個鬼滿身的怨氣,都太厲害了,我收拾不住啊!你們還是趁早搬離這裡吧!不然啊!以後指不定會出什麼事吶!」
  • 北嶽恆山,得一庵,三個道士的故事
    在北嶽恆山果老嶺北,向東仰望,名曰捨身崖。崖下有木梯相接,長可數丈,依在巖間,壁有石窟,窟下依石為基,建有一庵,名曰「得一庵」。庵內有一位名叫「得一」的道人在此修行多年,他有兩徒弟,名叫巖道和愣道。巖道和愣道,確有其人,其師父得一道人在石窟中打坐修行,也確有其事。
  • 怎樣成為一名道士
    道士們也希望「仙人撫我頂,結髮授長生」。信仰「道」,便有了入道修行的基礎。當今流傳的兩大道教組織正一道和全真道,正一道創立於東漢末,由祖天師張道陵所創立;全真教創立於金元時期,由王重陽所創立。因教派傳承不同,對道士修行的規定有很大的不同。正一道士可以居家修道,也可以住廟修道;全真道士必須出家,居道觀修行。
  • 老港片裡的「茅山道士」是怎麼回事
    那麼老港片中頻頻出現的「茅山道士」的真實原型究竟是什麼?電影《殭屍先生》中林正英飾演的「茅山道士」「茅山道士」與香港民間宗教文化香港的民間宗教文化帶有濃厚的地域色彩,在正統的儒釋道三教之外,活躍著喃嘸、六壬、茅山等地方教派的從業人員。
  • 張道陵、王重陽、張三丰,丘處機,天下道士是一家?
    能不能說人話故事也就是小學生作文水平,典型的商業電影,流水線式作品,只需換主角,故事全都套得上。女媧我們常說的神仙,其實是仙,是道教創造出來,以修行長生為主的高人。張道陵二十五歲,曾官拜江州令。相當於現在的地級市所在縣(區)的縣(區)長,後辭官修行悟道。
  • 淺談唐朝女道士,如何修行?素食戒腥,辟穀食氣
    導語:淺談唐朝女道士,如何修行?居家修行,進入道觀修行,素食戒腥,辟穀食氣道教與佛教一樣,修行方法不外乎兩種, 一種是出家入道觀或寺廟,另一種是直接在家修行。對於在家修行又分為兩種情況,唐代對入籍做道士的女性並不要求出家修行,而是居家修行,也就是說女子可以入道為冠在家修行,也可以不入道做女冠但以道教信徒的身份在家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