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大頭巾狀如印度兵的中國士兵

2020-12-12 鳳凰網讀書

 

晚清的中國,是個出新鮮事的地方,給喜歡看熱鬧的國人提供了非常多的機會做看客。鴉片戰爭英國人打破大門進來,戰爭間歇,大著膽子溜出來看熱鬧的中國人發現,在黃頭髮藍眼睛的英國軍隊裡,夾雜著大量膚色很雜的人。晚清的中國,是個出新鮮事的地方,給喜歡看熱鬧的國人提供了非常多的機會做看客。鴉片戰爭英國人打破大門進來,戰爭間歇,大著膽子溜出來看熱鬧的中國人發現,在黃頭髮藍眼睛的英國軍隊裡,夾雜著大量膚色很雜的人。這些人身上穿的跟白人差不多,但頭上卻裹著一個大頭巾,顯得頭特大。中國人管他們叫大頭兵,或者大頭鬼。當時的國人不知道,這些人其實是英軍中的印度錫克士兵。由於印度做殖民地的資格比較早,因此印度人,尤其是剽悍的印度錫克人,就有了跟主子一起出來教訓別個不聽話民族的資格。

由於印度士兵的加入,這場戰事給了做看客的中國人更多的眼福。在他們眼裡,洋鬼子膚色很雜,也很斑斕,有白夷、黑夷、紅夷,以及不黑不白之夷等,好看煞人,邊看邊增加自己的種族優越感——覺得鬼子不像人,像動物。印度士兵的頭巾,也給人印象深刻,因為它多半是大紅的,高而臃腫,凡是看到而且喜歡記錄的中國人,總是忘不了記上一筆。後來,在上海租界裡,英國人用印度人當巡捕,上海人稱之為「紅頭阿三」。這個戲謔的稱謂,顯然跟頭巾有關。不過,在鴉片戰爭當口,纏頭巾的印度兵命運並不好。中國人抓到了白人,很可能會優待,但是抓到了地位低下的印度人,不由分說就是虐待,連打帶罵,還不給飯吃(我們中國人,對等級無師自通地敏感)。而英國人方面,一旦出現了軍紀問題,一般都是拿印度兵開刀,當眾絞死,用以安撫佔領地的中國人。遠不及後來在上海的印度巡捕,雖然在白人面前是孫子,但見了中國人,卻是霸道的爺。

纏頭巾是印度錫克人的風俗,也是他們的教規,聰明的英國人為了讓殖民地的人做炮灰,在變革他們上下身服飾的同時,容忍了他們的頭頂。殊不知,這個特別的頭頂,到了中國,卻變成了二等洋人的標誌,讓中國人很是厭恨。

神聖不可侵犯的東西(徐詠蓮畫)然而,時代總是在前進,誰也沒有想到,到了19世紀末,在中國「租借」了山東威海的英國人,居然把他們在印度的經驗搬到了中國,在威海建立了一支「中國軍團」。這支軍隊的服裝跟印度的錫克兵一模一樣,頭上也頂著一個大頭巾,或者說是頭巾形的帽子。據資料記載,「中國軍團」訓練有素,裝備精良,長槍隊、炮隊、機槍隊、騎兵隊一應俱全,這支軍隊的士兵,大概是中國第一批接觸並使用馬克沁機槍的人。從這支軍隊留下來的老照片來看,這些來自山東各地的小夥子們,雖然頭上裹著頭巾顯得有點兒怪異,但軍容嚴整,渾身上下透著精神,甚至可以說是有點兒趾高氣揚。只是雖然號稱「中國軍團」,但軍官卻都是英國人,列起隊來,每個排的旁邊,都站著一個戴著大簷帽的英國軍官。

作為殖民者的白人,很少做虧本的買賣。白人招募中國兵跟招募印度兵一樣,都是要用他們打仗的。「中國軍團」剛剛練好,打仗的機會就來了——中國鬧義和團了。山東是義和團的發源地,但威海附近卻沒有鬧出多大動靜,因為被「中國軍團」剿了。不久,威海的「中國軍團」北上,加入西摩爾聯軍,不僅跟義和團,而且跟中國的正規軍交上了手,參加了進攻天津和北京的戰鬥。據說,這支中國人的軍隊打得很不錯,在進攻天津的戰鬥中尤其突出,接連攻下幾個軍火庫。戰後,為了表彰這支軍隊,英國人特地設計了一種帶有天津城門圖樣的徽章,作為「中國軍團」的標記。一位當年「中國軍團」的英國軍官寫道:「中國軍團遠徵作戰的次數比任何部隊都多。即使不算解決威海衛出現的麻煩,天津之戰有我們的份兒,解救北京有我們的份兒,以及1900年8月到獨流和沒有行成的北倉,這些遠徵都是我們幹的,沒有其他軍團參加。」巴恩斯:《與中國軍團在一起的活躍日子》,轉引自鄧向陽主編:《米字旗下的威海衛》。參加八國聯軍的「中國軍團」計400餘人,進攻北京的聯軍中的英國軍隊一共才3000人,中國人佔了13%。而聯軍中法國軍隊才800人(以越南士兵為主),奧軍58人,意軍53人。如此說來,所謂的八國聯軍,其實應該是九國聯軍才是。只是這第九國的士兵比較隱蔽,服飾跟印度兵一樣,以至於當時被打的所有中國人都沒有覺察,一直當他們都是印度兵。

使用中國人來打中國人,不是打普通人,是進攻自己國家的首都,打自己的皇帝和太后,居然沒有任何問題。而且這支中國軍隊打得相當賣力(中國軍團為此陣亡23人),特別能戰鬥。同樣的中國人,在中國陣營裡幾十萬義和團,幾萬武衛軍,都不濟事,而在對方陣營裡,幾百中國人卻所向披靡。令我們在佩服殖民者的「以華制華」策略高明的同時,不能不反觀一下我們自己的百姓。傳統的忠君愛國的觀念,在晚清的亂世,很明顯靠不住了。在同一個地方,一伙人跟洋人誓不兩立,嚷著殺洋滅教,雖然刀大多都落到了信教的中國人頭上,但對洋人的敵意無疑是明顯的。另一伙人(他們其實也不是信教的教民)則跟著洋人殺中國人,殺到了皇帝和太后的頭上。19世紀末,世界還真是有點兒亂。

最後提一句,後來,英國人為參加八國聯軍的中國士兵陣亡者立了一塊碑,碑文中、英雙語,但碑的樣式,卻是地道的中國式:雲頭龍紋,跟中國政府為在義和團時死了的德國公使克林德建的牌坊一樣,絕對中國,但卻是對中國的……什麼呢?——羞辱!

不幸的是,這羞辱多半是我們自己給自己找的。


本文摘自張鳴著《歷史的空白處》經濟科學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

相關焦點

  • 戴大頭巾狀如印度兵的中國士兵
    晚清的中國,是個出新鮮事的地方,給喜歡看熱鬧的國人提供了非常多的機會做看客。鴉片戰爭英國人打破大門進來,戰爭間歇,大著膽子溜出來看熱鬧的中國人發現,在黃頭髮藍眼睛的英國軍隊裡,夾雜著大量膚色很雜的人。這些人身上穿的跟白人差不多,但頭上卻裹著一個大頭巾,顯得頭特大。中國人管他們叫大頭兵,或者大頭鬼。當時的國人不知道,這些人其實是英軍中的印度錫克士兵。
  • 為什麼別國士兵都戴軍帽,而印度士兵卻戴頭巾?印度:這是信仰
    但是如果我們看過印度的閱兵,就會發現,士兵們頭上戴著的不是軍帽,而是花花綠綠的頭巾,看起來繽紛雜亂,花枝招展。很多人不禁感到好奇,為什麼印度士兵不戴軍帽,而是戴頭巾呢?這其實和印度軍隊的構成及宗教信仰有關。我們見到的戴頭巾的士兵,基本都是信奉錫克教的人。錫克,來源於梵文,意思是學生、信徒。
  • 為什麼別國士兵都戴軍帽,而印度士兵卻戴頭巾?印度:這是信仰
    但是如果我們看過印度的閱兵,就會發現,士兵們頭上戴著的不是軍帽,而是花花綠綠的頭巾,看起來繽紛雜亂,花枝招展。很多人不禁感到好奇,為什麼印度士兵不戴軍帽,而是戴頭巾呢?這其實和印度軍隊的構成及宗教信仰有關。我們見到的戴頭巾的士兵,基本都是信奉錫克教的人。錫克,來源於梵文,意思是學生、信徒。
  • 印度男人愛包大頭巾:奇異風俗實是源於這個教派
    印度前總理曼莫漢·辛格總是包著一塊藍色頭巾示人;印度士兵明明有軍帽和頭盔不戴,卻要包一塊頭巾。似乎頭巾是印度人最典型的標誌了。事實上,絕大多數印度人都不戴頭巾,戴頭巾的少數派源自當地的一種宗教——錫克教。
  • 印度男人愛包大頭巾:奇異風俗實是源於這個教派
    印度前總理曼莫漢·辛格總是包著一塊藍色頭巾示人;印度士兵明明有軍帽和頭盔不戴,卻要包一塊頭巾。似乎頭巾是印度人最典型的標誌了。事實上,絕大多數印度人都不戴頭巾,戴頭巾的少數派源自當地的一種宗教——錫克教。
  • 印度士兵太奇葩,不戴頭盔戴頭巾,到底是為何?
    戰場相當危險,戴上頭盔將很有必要。不過在印度軍隊中,卻存在一個十分奇怪的現象,大部分印度士兵都不會佩戴頭盔,僅是用頭巾包裹著頭部。若是發生意外情況,這些裹頭巾的士兵無疑要更加危險。然而即使明白其中的利害關係,這些士兵也並不願意戴上頭盔。 印度軍隊中之所以存在這種情況,主要還是因為錫克教教徒過多。
  • 印度士兵太奇葩,不戴頭盔戴頭巾,到底是為何?
    戰場相當危險,戴上頭盔將很有必要。不過在印度軍隊中,卻存在一個十分奇怪的現象,大部分印度士兵都不會佩戴頭盔,僅是用頭巾包裹著頭部。若是發生意外情況,這些裹頭巾的士兵無疑要更加危險。然而即使明白其中的利害關係,這些士兵也並不願意戴上頭盔。 印度軍隊中之所以存在這種情況,主要還是因為錫克教教徒過多。
  • 印度士兵為什麼只裹頭巾不戴頭盔?身不由己不能戴
    頭盔就是一種非常重要的保護工具,雖然它並不能夠完全的阻擋子彈等熱武器帶來的傷害,但至少也能在關鍵的時候保護士兵免受彈片等傷害,因此很多國家都會為士兵配備頭盔。但唯有印度的士兵,只裹頭巾而不戴頭盔,這是為什麼呢?首先,這是因為印度的氣候比較炎熱。
  • 印度錫克教徒戴世界最大頭巾 重45公斤花6小時戴完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28日報導,頭巾是印度錫克教典型的裝扮,而錫克教徒辛格·莫尼所帶頭巾是世界上最大的,這一點令其感到自豪。莫尼的巨大頭飾重量超過45公斤,頭巾展開後長達645米。莫尼的頭巾最初也沒這麼大,過去16年來,他經常向上面添加東西,如今60歲的莫尼要花6個小時才能戴完這個龐然大物。
  • 印度錫克教徒戴世界最大頭巾 重45公斤花6小時戴完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28日報導,頭巾是印度錫克教典型的裝扮,而錫克教徒辛格·莫尼所帶頭巾是世界上最大的,這一點令其感到自豪。莫尼的巨大頭飾重量超過45公斤,頭巾展開後長達645米。莫尼的頭巾最初也沒這麼大,過去16年來,他經常向上面添加東西,如今60歲的莫尼要花6個小時才能戴完這個龐然大物。
  • 印度士兵為什麼只裹頭巾不戴頭盔?身不由己不能戴
    頭盔就是一種非常重要的保護工具,雖然它並不能夠完全的阻擋子彈等熱武器帶來的傷害,但至少也能在關鍵的時候保護士兵免受彈片等傷害,因此很多國家都會為士兵配備頭盔。但唯有印度的士兵,只裹頭巾而不戴頭盔,這是為什麼呢?首先,這是因為印度的氣候比較炎熱。
  • 印度士兵為何戴頭巾而不戴頭盔?2個原因別不信
    導語:印度士兵為何戴頭巾而不戴頭盔?但不管各國的軍隊文化怎麼樣,在士兵的穿著和使用的裝備上基本都是一致的,比如像作戰時需要攜帶防彈頭盔和防彈衣,然而印度軍隊卻走的不同路線,他們戴頭盔只有特殊情況下才戴,就算是盛大的閱兵儀式也不戴頭盔,基本上都是用頭巾來替代,故而這人非常的好奇,頭巾的作用是什麼,難道可以擋子彈嗎?其實讓印度選擇戴頭巾而不戴頭盔是有原因的。
  • 包頭巾的是印度的戰鬥民族!
    在印度,還有一道獨特的風景,就是很多印度人喜歡騎摩託車,車上拉了很多個人!包括印度的閱兵上都有摩託車表演,就是一輛摩託車上,拉了好多個人。但是平時在印度大街上的時候,我們看到印度人騎一輛摩託車拉著好多個人的時候,每個人都必須要佩戴頭盔的!這是印度交警的規定。
  • 印度士兵為何戴頭巾而不戴頭盔?2個原因別不信
    導語:印度士兵為何戴頭巾而不戴頭盔?但不管各國的軍隊文化怎麼樣,在士兵的穿著和使用的裝備上基本都是一致的,比如像作戰時需要攜帶防彈頭盔和防彈衣,然而印度軍隊卻走的不同路線,他們戴頭盔只有特殊情況下才戴,就算是盛大的閱兵儀式也不戴頭盔,基本上都是用頭巾來替代,故而這人非常的好奇,頭巾的作用是什麼,難道可以擋子彈嗎?其實讓印度選擇戴頭巾而不戴頭盔是有原因的。
  • 包頭巾的是印度的戰鬥民族!
    在印度,還有一道獨特的風景,就是很多印度人喜歡騎摩託車,車上拉了很多個人!包括印度的閱兵上都有摩託車表演,就是一輛摩託車上,拉了好多個人。但是平時在印度大街上的時候,我們看到印度人騎一輛摩託車拉著好多個人的時候,每個人都必須要佩戴頭盔的!這是印度交警的規定。
  • 各國士兵都戴頭盔上戰場,印度士兵卻裹著頭巾,他們不要命了嗎?
    戰爭是非常殘酷的,任何一個士兵走上戰場的時候,都希望己方能夠勝利,更盼著自己可以活著回來,但生命在戰爭面前微不足道,要想取得戰爭的勝利,各國都會為士兵做好一些防禦,例如頭盔。一般情況下,各國士兵都戴頭盔上戰場,但印度士兵卻裹著頭巾,他們不要命了嗎?難道不怕被爆頭嗎?
  • 印度士兵為什麼愛留大鬍子?印度人:無鬍子,不男人
    抗戰時期的中國赴緬軍俘虜了一個協助日軍的印度士兵舊上海的外國租界裡,來自英國殖民地的印度巡捕很多,他們身高體壯,留著大鬍子包著紅頭巾,配槍拎棍狐假虎威。二戰時期效力英軍的印度士兵錫克族之外的印度士兵呢?印度軍隊裡,穆斯林士兵也允許留鬍子,前提是「長度適中」。信奉印度教的拉傑普特團士兵也留鬍子。
  • 印度軍隊畫風新奇,為何士兵喜歡在頭上包紮頭巾,而不選擇戴鋼盔
    說起印度,這個國家雖然一直都把中國當成最大的競爭對手,但其無論是國家建設還是軍隊發展,與中國的差異都特別大,去了印度就好像去了另外一個次元,尤其是這個國家的軍隊,按理說,軍隊這種神聖而莊重的地方,應該充滿嚴肅的氛圍,可印度軍隊與別國的畫風卻完全不同,這個國家經常做一些「奇葩」的事,
  • 中印邊境作戰,有人叫囂:「200名印度兵就等於2000名中國兵」,準將...
    但是,中國政府保持最大的克制和忍讓,命令邊防部隊在印軍進攻時,50米以外距離不開槍,即使在50米內被迫還擊時也不反擊、不追擊;包圍入侵印軍時,要網開一面。如其撤退,不阻不追。後來又規定,如果入侵印軍向邊防部隊發起進攻,首先提出警告,勸其撤退,一次不聽,可以兩次三次,以至多次警告;只有印軍進攻至陣地前50米以內,不自衛還擊則無法生存時,始準實施自衛;入侵印軍如撤退,不許阻擊、追擊。
  • 軍紀森嚴的軍營裡,印度士兵為何可以戴各種顏色的頭巾?
    按照道理來說,軍營應該是軍紀森嚴的才對,士兵除了軍帽以外,是不能戴其他帽子的。但是在印度軍隊中,這是一個例外。通過一系列的照片和視頻,我們可以發現印度軍隊中,有很多士兵都戴著頭巾,而且顏色也不一樣。那麼,在軍營裡為何會允許有戴頭巾的情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