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國旗的歷史變遷是怎樣的

2020-12-25 騰訊網

國旗是一個國家的象徵,也是一個國家歷史演變的產物。其代表著國家意志和國家光榮歷史。

前幾日觀看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獻禮影片《辛亥革命》,對這部應景而作的影片整體無甚印象,只有一處記憶深刻,影片中孫中山與西方列強代表交涉時,多次出現各國國旗,而其中的德國國旗又尤為顯眼,可惜的是,電影編導對同時期的西方歷史顯然不甚了了,因為影片中出現的黑、紅、黃三色德國國旗,是在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德國魏瑪共和國成立以後,才正式成為國旗的,而在此之前德國國旗是德意志帝國的黑、白、紅三色旗,辛亥革命及其相關事件均發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因而同時期的德國國旗應為黑、白、紅三色,而非黑、紅、黃三色。本以為這是向來對歷史不甚靈通的中國影視劇編導才能出現的烏龍事件,卻在今年初熱映的好萊塢大片《大偵探福爾摩斯2—詭影遊戲》中再次出現,該片設置的背景是1891年,距以黑、白、紅三色旗為國旗的德意志帝國倒臺還有27年,可片中也多次出現代表德國的黑、紅、黃三色旗,雖然這種錯誤同影片主旨沒有太大關係,但畢竟涉及歷史真實事件的題材,卻搞錯了當時的國旗,實在是貽笑大方。本人在此普及一下德國國旗的歷史,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1. 神聖羅馬帝國

歐洲歷史上民族、國家眾多,各民族都**慣於使用旗幟來作為自己民族的象徵,因此,現代歐洲大多數國家的國旗很早便已出現,大多數歐洲國家對代表自己民族傳統的國旗很少做出變更,在這其中,德國算是歷史上更換國旗次數較多的國家。

熟悉歐洲歷史的人都知道,德國歷史上一直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因此德國歷史上一直也沒有一面能代表整個德國的旗幟,德國歷史上政權的更迭也相當頻繁,而每一個政權幾乎都有自己的旗幟,因此,德國歷史上的國旗變更之多,在歐洲國家中是比較少見的。

建立於公元10世紀的神聖羅馬帝國,是個名義上代表整個德國、實際上只是一個鬆散邦聯的政權,這個所謂的帝國同樣沒有一面正式的旗幟,但神聖羅馬皇帝通常使用一面黃地黑鷹旗作為皇室旗幟,13世紀末或14世紀初以後,鷹的喙和爪子都使用紅色,這也是現代德國國徽圖案的由來。

15-19世紀

這面旗幟僅能代表神聖羅馬皇帝本人,而無法代表整個德國,當時德國的各個邦國都有自己的旗幟,最多時有將近上千種旗幟在德國的土地上飄揚。

13世紀後一直把持神聖羅馬帝位的哈布斯堡王朝使用一面黑、黃兩色旗,但這面旗被認為只能代表哈布斯堡王室及其統治中心奧地利:

2. 德意志邦聯和法蘭克福議會

剛才說過黑、紅、黃三色旗是魏瑪共和國於1919年成立以後才開始正式成為國旗的,但黑、紅、黃三色旗至少在這之前一百年即已出現。

黑、紅、黃三色據信來自拿破崙戰爭期間普魯士軍隊中的志願部隊呂佐夫自由軍團軍服的顏色,該軍團的士兵著帶紅色鑲邊和金黃色紐扣的黑色軍裝,當時,有一位詩人為黑、紅、黃三色的定義是:通過戰爭的鮮血(紅色)擺脫黑暗(黑色)的奴役,走向自由的光明(金黃色)。由於呂佐夫自由軍團的士兵大多是來自德國各地的大學生和學人,因此黑、紅、黃三色在全德國範圍內流行起來。1815年維也納會議後,成立了取代神聖羅馬帝國的德意志邦聯,儘管邦聯並沒有規定一面代表整個邦聯的旗幟,黑、紅、黃三色旗仍被認為是德意志邦聯的旗幟。

1848年,革命在德國各地爆發,許多自由派革命者都使用黑、紅、黃三色旗作為自己的旗幟,在隨後召開的法蘭克福議會上,正式規定黑、紅、黃三色旗為代表整個德國的旗幟,但革命不久後即遭封建勢力鎮壓,法蘭克福議會也被迫解散,奧地利哈布斯堡皇室又恢復了在德意志邦聯中的優勢,黑、紅、黃三色旗也隨之喪失了德國「國旗」的地位。

1848年革命期間,柏林的革命者和黑、紅、黃三色旗

法蘭克福議會期間會場懸掛的黑、紅、黃三色旗

3. 德意志帝國

1848年革命遭鎮壓後,普魯士王國首相奧託·馮·俾斯麥認識到靠自下而上的革命無法統一德意志,而只有通過自上而下、通過「鐵和血」才能使德意志統一。由此,作為德意志最強大的兩個邦國,普魯士同奧地利的矛盾愈發激化,雙方都想以自己為主導統一德國,而這最終導致了1866年普奧戰爭的爆發。最後,已經完全工業化的普魯士僅用7周便擊敗了奧地利,將後者完全排擠出德意志,為俾斯麥實行以不包括奧地利在內的「小德意志」方案統一德國掃清了障礙。

1867年,普魯士同另外21個德意志北部的邦國組成了北德意志邦聯。由於黑、紅、黃三色旗被賦予了很強的自由主義色彩,與以容克地主階級為主導的普魯士有很強的理念衝突,邦聯沒有使用黑、紅、黃三色旗,而以黑、白、紅三色旗作為邦聯的旗幟:

這面旗幟是融合了普魯士旗幟的黑、白兩色,及漢薩同盟旗幟的紅、白兩色:

1892-1918年的普魯士旗幟,今日德國國家足球隊的白黑色隊服即來源於這面旗幟

漢薩同盟成員旗幟多為紅、白兩色,此為漢薩同盟成員之一呂貝克的旗幟

1871年普法戰爭擊敗法國後,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巴黎凡爾賽宮鏡廳加冕為德意志帝國皇帝,德意志帝國正式成立,仍以黑、白、紅三色旗為國旗;這面國旗一直使用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投降,德皇威廉二世退位,德意志帝國滅亡,因此,在《辛亥革命》和《大偵探福爾摩斯》兩部影片中出現的德國國旗,都應該是這面黑、白、紅三色旗才對。

這面旗幟後來仍被保皇主義者和新納粹分子作為象徵。

4. 魏瑪共和國

1918年德意志帝國垮臺,隨即爆發了全德國境內的革命;1919年德國革命結束後,德國始於該年8月在小城魏瑪頒布共和憲法,因此該部憲法被稱為「魏瑪憲法」,新成立的共和國也史稱「魏瑪共和國」。

魏瑪共和國第一次使用黑、紅、黃三色旗為正式國旗,但旗幟的長寬比例為2:3,不同於現在的3:5比例:

由於《凡爾賽條約》的壓榨,和德國各政黨間激烈的政治鬥爭,魏瑪共和國始終為混亂、高失業率和極度通貨膨脹所困擾。恨屋及烏,當時的德國老百姓不可能對這面代表著魏瑪共和國的黑、紅、黃三色旗有什麼好感,因此,黑、紅、黃三色旗很快又一次被停止使用。

5. 納粹德國

1933年納粹黨贏得德國大選,希特勒上臺執政,他很快就開始實行其專制獨裁政策,取締全國除納粹黨外的一切政黨,實行納粹黨的一黨專政,並廢除黑、紅、黃三色國旗,以納粹黨的萬字旗為德國的國旗:

隨著納粹政權在二戰中的反人類暴行及其在二戰中慘敗,這面不倫不類的旗幟很快隨著納粹政權及其邪惡理念灰飛煙滅,至今仍臭名昭著,在德國及其他許多國家被禁止在公共場合展示,違者將處以重罰。

6.戰後盟軍佔領期

1945年二戰結束後,德國被蘇、美、英、法四國分區佔領,盟軍使用代表字母C的海事信號旗代表此時期的德國:

隨著盟軍佔領於1949年結束,這面燕尾旗也很快被棄置不用。

7. 兩個德國

1949年5月23日,美、英、法佔領區合併,成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通稱西德,同年10月7日,蘇佔區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通稱東德,德國正式分裂為兩國。

兩個德國最初都使用黑、紅、黃三色旗為國旗,後來為了有所區別,東德於1959年在黑、紅、黃三色旗上加上了自己的國徽圖案。

但作為東德政權集權高壓統治的象徵,這面旗幟相當不受歡迎,在1990年兩德統一以前,東德人經常在集體示威遊行時揮舞著這樣一面挖掉東德國徽圖案的旗幟:

不過,隨著兩德統一後前東德地區的經濟持續不見好轉,許多東德人又懷念起前東德政權,並經常使用帶有東德國徽的旗幟作為自己的象徵,在足球比賽等人群大規模聚集的地方,經常能看到前東德國旗。

1960-1968年,東、西德曾聯合組隊參加奧運會,當時東、西德聯合代表團使用一面帶有奧運五環的黑、紅、黃三色旗作為代表團旗幟:

8. 現代德國

1990年10月3日,兩個德國正式統一,東德國旗被廢除,黑、紅、黃三色旗再次成為全德國的國旗。

相關焦點

  • 德國國旗的變遷——通過國旗品味歷史,別有一番趣味
    現今德國的國旗為黑、紅、金三色旗,長寬比例則為5:3。關於這三種鮮明顏色的釋義,流傳最廣的是通過流血的抗爭從被奴役的黑暗中得到自由的金色光芒。黑、紅、金三色旗首次被確定為代表整個德國的旗幟是在1848年召開的法蘭克福國民議會上。
  • 德國歷史上的「國旗事件」
    ■ 中國行與思(20)  兩個挨著的國家互相否認,這是一件很尷尬的事情,而要是這兩個國家相互敵視,連彼此的國旗都不願承認,那就更會帶來很多麻煩,我們德國歷史上就碰到過類似的問題。  二戰後,作為戰敗者的德國被美英法蘇四國佔領了。這樣的背景下,西德和東德兩個國家建立了。
  • 過去一百多年,從人類歷史上消失的三十七面國旗
    今天腦洞老師跟大家聊一聊國旗。隨著歷史的變遷,在最近的二三百年,有很多國家發生變化,那麼,它的國旗也會跟著改變。而那些老舊的國旗,看上去還挺有意思的。下面我們就介紹一下消失的三十七面國旗。大清帝國國旗,五瓜金龍,現在世界上唯一國旗上有龍的國家應該是不丹,不過它是只三爪龍。不丹國旗偽滿州國旗南斯拉夫(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聯合王國)國旗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國旗東德國旗葉門民主人民共和國柬埔寨人民共和國德克薩斯國旗(現美國德州),也叫孤星共和國。
  • 為啥歐洲的國旗都是「三色旗」?搞清楚了你就是歐洲歷史達人!
    所以歪歪君開啟學霸模式鑽研了一番: 國旗是國家的一種標誌性旗幟,是國家的象徵,它通過一定的樣式、色彩和圖案反映一個國家政治特色和歷史文化傳統
  • 天安門升國旗儀式的變遷
    天安門升國旗儀式的變遷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8.01.08 星期一 武警天安門國旗班從1982年12月28日接替中國人民解放軍衛戍區部隊,正式擔負天安門廣場升降國旗和國旗哨位守衛任務,1991年5月1日國旗班擴編為武警天安門國旗護衛隊。武警部隊這段35年的光榮與輝煌,已經變成歷史。四根自來水管套成旗杆    開國大典那天,要保證毛澤東主席一摁電鈕就能使新中國的第一面國旗冉冉升起,關鍵在於要把旗杆修建好。
  • 二戰著名照片誕生的歷史真相:1945年,蘇聯國旗插上德國國會大廈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兩張最著名的照片宏偉的德國國會大廈始建於1894年,對德國歷史有很大貢獻,被蘇聯紅軍視為敵人的象徵。蘇聯軍隊最終於1945年5月2日佔領了國會大廈。蘇聯國旗插上德國柏林國會大廈但是,你知道嗎?
  • 德國歷代國旗出爐,連德國土著都看傻眼了!
    近現代德國歷史上,經常採用黃地黑鷹的標誌,作為其國徽圖案。而德國歷史上的薩克森等諸侯國,也用類似的黑鷹圖案來作為國徽和王室徽記。其來源,都可以追溯到這面古老的旗幟。奧地利帝國的墨黑-金黃雙色國旗,其基色也來源於此。
  • 歷史上唯一將白旗作為國旗的國家,飄揚了百年,如今成聯合國五常
    如果和國際朋友開玩笑,說他們的國旗是白旗,對方或許也會勃然大怒,畢竟在如今,白旗成為投降的標識,已經是公認的事情,作為一個國家的象徵,國旗也成為了各個現代國家最簡潔有力的象徵代表,歷史上最古老的國旗,甚至可以追溯到1219年的丹麥,在此之後,各個國家陸陸續續都有了代表自己的旗幟,但是都儘量避免了以單純顏色的旗幟充當
  • 世界盃點燃德國民眾愛國情緒 國旗竟供不應求(圖)
    德國國歌響起,賽場內外的德國人手挽手,肩並肩,以飽滿的激情高唱國歌,「德國」「德國」的喊聲震耳欲聾……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感動了無數球迷的一幕,卻在德國國內引發了一場討論,「愛國主義」這個在過去半個世紀中被視為禁忌的字眼,在2006年的夏天重回德國。
  • 民國時期的國旗變遷史
    這是我們最為熟知的民國國旗,在各種民國時期的影視劇中最為常見。然而,它卻不是民國歷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國旗。只是在北伐戰爭、東北張學良「改旗易幟」後,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才真正獲得正統的國旗地位。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五星紅旗取而代之成為了中國的正式國旗。五色旗。民國歷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國旗,也是中華民國早期正式法定國旗。但是奇怪的是現在影視劇中卻不經常見到。
  • 球衣的秘密:國旗上沒有白色元素,德國的主場球衣為什麼卻是白色的?
    一.德國國旗曾經有白色元素 回首德國國旗的歷史,我們不難發現,其實曾經的德國國旗是有白色元素的。那就是普魯士統一德國時德國的國旗。那時候,德國的國旗是由黑白紅三個橫條組成的。
  • 德國跟比利時讓巴西橫豎都是死 那這兩國的國旗到底有何區別?
    說起世界盃的熱門奪冠球隊,就不得不說起拿過五次冠軍的巴西,但是最近兩屆世界盃先是德國以7:1淘汰巴西,這屆比利時又以2:1淘汰巴西。而當你看完德國跟比利時的國旗後,你會感慨巴西橫豎都是死呀。德國跟比利時的國旗都是黑、紅、金三色旗,不同的是德國是橫著的,比利時是豎著的。那這兩個國家的黑紅金都代表一個意思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德國國旗上黑色象徵嚴謹肅穆;紅色象徵燃燒的火焰,激發人民憧憬自由的熱情;金色象徵真理的光輝,絕不會被歷史的泥沙掩埋。
  • 從中國的第一面國旗,再到民國,國旗樣式的變遷
    其實古人並沒有國旗概念,中國的第一面國旗直到清朝末期才正式出現,而且還是因為吃了兩次西方人的虧後,加急提議確立的。在東方歷史中,龍逐漸演變為帝王的代表,龍文化具有非常豐富的正面意義,是一種沒有翅膀,靠自身力量就能翱翔空中的生物。在西方歷史中,龍是長有翅膀會噴火的「邪惡」生物,像一隻長翅膀的蜥蜴。為了區分東西方的龍,學者還提出東方龍的英譯應改為:loong,西方龍為:dragon。
  • 德國國旗上居然不是黃色?德國官方:那真不是黃色!
    你是不是一直以為德國國旗的三色分別是黑、紅、黃?我也一直這麼以為,可日前德國駐日大使館卻說:「我們的國旗上沒有黃色。」這是這麼情況?今年是德國國旗誕生170周年,德國駐日大使館最近為了慶祝170周年發了一條官方推特,內容大概如下:「大家知道德國國旗的顏色麼?從上到下分別是黑、紅、金色,那是金色,不是黃色哦!
  • 為什麼歐洲大多數國家的國旗都是三色旗?
    如果你對歐洲國家有所了解的話,那麼想必會發現一個事情,那就是幾乎所有的歐洲國家的國旗都是三種顏色,一般都是三色條紋,有的國家甚至是顏色組成都是一樣的。那麼,為什麼歐洲國家對於三色旗這麼的喜愛呢?我們都知道,國旗是一個國家的一種標誌旗幟,也是國家的象徵。國旗通過一定的樣式、色彩和圖案顯示出了一個國家的特色和文化,比如我們國家的五星紅旗。但是歐洲國家大多數都是經歷了歷史的變遷和民族的融合、分裂的,所以國旗需要帶著一定的地區性特色。
  • 國旗知識:中國國旗的變遷史,曾聯松設計五星紅旗的故事
    李鴻章在同西方列強談判、籤約、通商、互派外交人員等外交活動中,看到西方列國莊嚴懸掛國旗,而中國卻無旗可掛,深感有失「天朝威儀」。於是上奏慈禧太后,提出在外交場合中需要有代表大清國的旗幟,請求頒制國旗。慈禧就命李鴻章負責設計圖案。經過多方徵集篩選,李鴻章上呈了八卦旗、黃龍旗、麒麟旗、虎豹旗等多種方案,慈禧太后一眼就看中了黃龍旗。中國歷史上第一面國旗就這樣誕生了。
  • 德裔川普上臺,美國人遊行燒國旗,燒國旗在德國是犯罪
    ——焚燒本國國旗與他國國旗在德國都是犯罪—— 在美國,言論自由幾乎成為了「霸王條款」——言論自由是個筐,什麼都能往裡裝。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不可能像美國那樣「開明」。比如,我國《刑法》第299條規定:「在公眾場合故意以焚燒、毀損、塗劃、玷汙、踐踏等方式侮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國徽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焚燒國旗、國徽等在德國也是犯罪,而且刑罰也與中國非常相似。
  • 迎接比利時王室到訪 加拿大錯掛德國國旗
    比利時國王和王后12日到訪加拿大,差點在總督府遭遇尷尬:加方錯把德國國旗當成比利時國旗系在一棵樹上,所幸及時發現。德國與比利時國旗相似,前者是黑、紅、黃橫條紋,後者是黑、黃、紅豎條紋。為迎接菲利普國王和瑪蒂爾德王后到訪,總督府裡多廳籌備一場植樹儀式,原本打算在比利時法比奧拉王后1977年到訪時種的樹上系比利時國旗,卻錯把德國國旗繫上。「有人發現掛在樹上的小國旗弄混了」,裡多廳發言人瑪麗—埃韋萊圖爾諾說,「我們立刻予以更正,趕在比利時國王、王后來植樹前」。
  • 美國國旗的歷史,美國國旗歷史的神話與事實
    另一個與美國國旗的歷史有關的珍貴的神話與一個貝齊羅斯。女裁縫愛國者,傳奇的東西。但是,唉,很可能不是製造第一面美國國旗的人。據傳說,1777年喬治·華盛頓本人接近伊莉莎白·羅斯,並要求她從他繪製的草圖上創建一面旗幟。然後,她為這個新國家縫製了第一面旗幟。然而,這個故事存在於不穩固的地方。首先,在當時任何官方文件或軼事文件中都沒有關於這個事件的記錄。
  • 德國人贖罪60年找回愛國主義 不再羞於揮舞國旗
    但對德國人來說,想說愛國並不容易。自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聯邦德國1949年建國以來,大部分時間裡,德國人都在為納粹政權犯下的罪行贖罪。不過,在贖罪60年後,德國人正在重新找回愛國主義,不再羞於揮舞德國的國旗,高唱德國的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