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國旗變遷史

2020-12-11 凌風說史

青天白日滿地紅旗。這是我們最為熟知的民國國旗,在各種民國時期的影視劇中最為常見。然而,它卻不是民國歷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國旗。只是在北伐戰爭、東北張學良「改旗易幟」後,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才真正獲得正統的國旗地位。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五星紅旗取而代之成為了中國的正式國旗。

五色旗。民國歷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國旗,也是中華民國早期正式法定國旗。但是奇怪的是現在影視劇中卻不經常見到。五色旗從民國成立就被確定為國旗,有五族共和、五行、五德等傳統涵義,也有虹現而雨霽,虹旗出則象徵一掃封建專制政治制度之陰霾,以實現政治清明。北洋軍閥時期使用最多。

袁世凱的「中華帝國」國旗。最為短命的國旗。袁世凱竊國後企圖恢復帝制,遂以中華帝國代中華民國,以中華帝國旗代五色旗。史稱洪憲帝制。隨著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所謂的「中華帝國」煙消雲散,中華帝國國旗也走完了它的生命之旅。

鐵血十八星旗。武昌起義首義之旗。旗面為紅色,象徵鐵血精神;十八顆星為十八個行省,以此代表全國。這面旗幟代表著轟轟烈烈的辛亥革命就此拉開序幕,在中華民國政權真正誕生之前,作為一面號召革命的旗幟而得到了廣泛認同。民國成立後,以中間加一星的方式成為了陸軍軍旗。

相關焦點

  • 民國時期都城的變遷為什麼如此頻繁
    中國進入近代後,民國時期政府都城的變遷竟如此頻繁,真有點令人目不暇接。因為時事的變遷和形勢的發展,民國政府先後在南京、廣州、武漢、洛陽、西安、重慶、北平等地立都,或曰行都或曰陪都。都城的變遷,見證了近代中國歷史的發展軌跡與滄桑巨變。
  • 國旗知識:中國國旗的變遷史,曾聯松設計五星紅旗的故事
    李鴻章在同西方列強談判、籤約、通商、互派外交人員等外交活動中,看到西方列國莊嚴懸掛國旗,而中國卻無旗可掛,深感有失「天朝威儀」。於是上奏慈禧太后,提出在外交場合中需要有代表大清國的旗幟,請求頒制國旗。慈禧就命李鴻章負責設計圖案。經過多方徵集篩選,李鴻章上呈了八卦旗、黃龍旗、麒麟旗、虎豹旗等多種方案,慈禧太后一眼就看中了黃龍旗。中國歷史上第一面國旗就這樣誕生了。
  • 從國旗史透視黨國史
    而日本學者小野寺史郎的《國旗·國歌·國慶——近代中國的國族主義與國家象徵》乃是這方面的佼佼者。旗幟與話語權之爭本書的論述範圍名為「近代中國」,其實主要是北洋時期和南京政府前期,而後一階段的多數內容又止於1929年。就此而言,本書主題部分的核心內容只有短短十餘年。全書分兩部,第一部是清末及北京政府時期,第二部是南京政府時期。
  •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修訂版發布 還原先秦至民國的行政區劃變遷史
    該書不僅是中國第一部大型行政區劃變遷通史,也是繼譚其驤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之後在政區地理研究方面最為重要的學術成果,將我國歷史地理學的研究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研究自先秦至民國時期的中國行政區劃變遷史,以重建政區變遷序列、復原政區變遷面貌為主要內容。全書在總論外,分為十三卷,依次是先秦卷、秦漢卷、三國兩晉南朝卷、十六國北朝卷、隋代卷、唐代卷、五代十國卷、宋西夏卷、遼金卷、元代卷、明代卷、清代卷及中華民國卷。
  • 從中國的第一面國旗,再到民國,國旗樣式的變遷
    其實古人並沒有國旗概念,中國的第一面國旗直到清朝末期才正式出現,而且還是因為吃了兩次西方人的虧後,加急提議確立的。對於扣押的船隻,英國領事稱其為在香港註冊的英籍船隻(確實註冊過,但扣押當時已過期),船上懸掛英國國旗,並且以水師扯下國旗為由,要求清政府釋放船員並賠禮道歉。1862年,長江水域上清英兩兵互毆,事後佔了便宜的英國人,以清兵沒有掛國旗認不出是清朝兵船為由,拒不負責。
  • 中國各個時期的國旗以及國旗所代表的涵義
    中國封建時代一般認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以歷代皇朝既沒有也不需要國旗。中國最早出現現代意義的國旗要到19世紀中期的晚清時期,當時中國在西方列強的槍炮下,閉關鎖國的天朝美夢被無情打破,中國與西方列強開始密切接觸,卻發現在外交場合沒有旗幟代表中國,在窘迫的情況下,清朝政府才開始頒布正式的、現代意義的國旗。
  • 從民國到新中國,火車經歷過哪些變遷?
    《火車上的民國》這本書裡,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比如民國時期要怎樣買票、乘車,火車票貴不貴,火車的晚點率如何,誰在火車上能受到優待,餐車裡的夥食種類如何……雖然都「雞零狗碎」,卻共同勾勒出火車內外的大千世界。
  • 九幅圖帶你看吉林省「省會」的變遷史!
    今天丸子要為大家講的東北三省之一的吉林省的省會變遷歷史。眾所周知,東北是當年清王朝的「龍興之地」,所以區別於內陸各省的建制採用「軍府制」,最早東北主要設置為盛京總管,統率八旗鎮守東北全境,而後逐步劃分為3個地區。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東北三省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以及吉林省省會的變遷史。
  • 中國國歌變遷史:道路是非常曲折的
    國歌和國旗一樣,是一個國家的象徵。尤其是國歌,她更能集中體現一個國家的精氣神。荷蘭是最早出現國歌的國家。1569年,荷蘭為抵抗西班牙的統治,高唱《威廉凡那叟》衝向敵人,並最終戰勝了西班牙統治者。於是此歌便成為荷蘭的國歌,開創了世界國歌之先河。
  • 國旗史話:從晚清到民國,都使用過哪些國旗?
    國旗史話:從晚清到民國,都使用過哪些國旗?古代的中國,並沒有國旗的概念,直到清朝才有所改變。鴉片戰爭以後,清政府與西方各國的交往日益頻繁。在談判籤約、通商貿易等一系列外交活動中,西方國家無不高懸國旗,莊重與威嚴自然而生。
  • 德國國旗的變遷——通過國旗品味歷史,別有一番趣味
    現今德國的國旗為黑、紅、金三色旗,長寬比例則為5:3。關於這三種鮮明顏色的釋義,流傳最廣的是通過流血的抗爭從被奴役的黑暗中得到自由的金色光芒。黑、紅、金三色旗首次被確定為代表整個德國的旗幟是在1848年召開的法蘭克福國民議會上。
  • 民國時期中國各地政府、政權、軍隊的名稱及其各自控制的勢力範圍
    在中國的近現代史上,民國是一個特殊的時期,當時各地大小軍閥林立,割據一方,各自為政,成立了眾多的政府、政權和軍隊,名目繁多,各有不同的名稱,旗幟、軍徽,許多人往往搞不清楚或張冠李戴,特別是近來反映民國的影視劇充斥螢屏,許多人在看劇時一頭霧水,弄不清楚劇中的各種軍隊的旗幟、軍服、帽徽的所屬及背景。現在在這裡為大家略微梳理一下。
  • 民國宣稱五族共和,那麼民國時期中國真的只有五個民族嗎?
    這個說法在被孫中山於民國提出來後,得到廣泛認同。南北議和之後,五族共和成為民國的官方思想。後來的北洋各軍閥也紛紛採用了這種說法,堅持了五族共和的理念,把孫中山最開始用的五族共和五色旗當成了當時的正統國旗。五色國旗上有漢族(紅)、滿族(黃)、蒙古族(藍)、回族(白)、藏族(黑)。
  • 民國時期,「好人政府」消亡史,理想主義難以戰勝現實政治
    導語:蔡元培、胡適提出的「好人政府」為何迅速消亡,民國時期「好人政府」消亡史,理想主義難以戰勝現實政治在早期的民國史中,一個略顯奇葩、頗具趣味的名詞曾一度引領了政治、文化乃至學術風潮,那便是——「好人政府」;好人政府存在時間極為短暫,這個名字在那個特殊的時代卻成為了大名鼎鼎的先進知識分子如胡適
  • 這些民國時期的茶葉海報,揭開被忽略的茶葉史
    民國是中外文化交融的重要時期,從現今留存的民國海報,我們可以窺探到那個時期的商圈是什麼樣子。那麼,民國時期是怎麼打茶葉廣告的呢?
  • 天安門升國旗儀式的變遷
    天安門升國旗儀式的變遷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8.01.08 星期一 武警天安門國旗班從1982年12月28日接替中國人民解放軍衛戍區部隊,正式擔負天安門廣場升降國旗和國旗哨位守衛任務,1991年5月1日國旗班擴編為武警天安門國旗護衛隊。武警部隊這段35年的光榮與輝煌,已經變成歷史。四根自來水管套成旗杆    開國大典那天,要保證毛澤東主席一摁電鈕就能使新中國的第一面國旗冉冉升起,關鍵在於要把旗杆修建好。
  • 民國時期,青島的「靖國神社」
    民國時期,青島的「靖國神社」1914年,在日本打敗德國之後,就開始大量的建造神社,青島神社也就從那個時候建造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民國時期,青島的「靖國神社」。青島神社廟堂的建築風格跟日本的神社是一樣的,它們也都是木建築,它的前殿為拜殿,青島神社的殿前有一桿日本的國旗,側面則是石槽和長柄木勺,香客們必須要在那裡洗手漱口才能進入。
  • 我國春節日期的變遷和名稱由來:日期歷朝不一,名稱來自民國
    我國春節日期的變遷和名稱由來:我國春節日期的變遷:我國的星象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人很早開始就探索宇宙的奧秘,並由此演繹出了一套完整深奧的觀星文化。後來為區別夏曆和公曆兩個新年,鑑於夏曆一月一日恰在幹支曆法中表示季節變遷的廿四個特定節令之一的「立春」節氣前後,因此便把夏曆(農曆)一月一日改稱為「春節」,公曆一月一日改稱為「元旦」。
  • 153件書法 寫出一部濃縮的民國史
    作品作者涉及孫中山、黃興、胡漢民、陳炯明、沈增植、鄭孝胥等40多位民國時期著名文化學者和政治人物。有評價說,作品內容堪稱一部濃縮的民國史。 記者在深圳市華夏典藏美術館看到,這153件作品的作者涉及黃興、胡漢民、陳炯明、閻錫山、鄭孝胥、李烈鈞、戴季陶、黃炎培、沈曾植、居正、江亢虎、張問陶、蔣尊簋、簡經倫、但懋辛、岑春煊、何應欽、馬君武、唐繼堯、吳敬恆、馮鵬翥、陳其尤、蔣智由、張繼、田桐、王伯群、李懷霜、李濟森、李石岑、連聲海、林癸榮、林虎、林修、馬育航、南汝箕、彭程萬、王寵惠、吳邁、蕭佛成、熊克武、周震麟、朱慶瀾等晚清、民國時期著名文化學者和政治人物
  • 從手寫到「晶片」,一文看懂中國100年護照變遷史
    護照的變遷,主要還是國家的變遷。近年,中國護照「含金量」穩步提升,除了互免籤證外,多年多次籤證、單方面免籤和落地籤證等也在持續增加,這充分證明了新時代的中國國際影響力。新中國前的護照變遷史《西遊記》結尾處唐僧把經取回,通關文牒原文寫道:「牒文上有寶象國印、烏雞國印、車遲國印、西梁女國印、祭賽國印、朱紫國印等等,太宗覽畢,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