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旗是一個國家的標誌和象徵,是國民的精神寄託,是國家的圖騰,國旗是國家的身份證和名片,國旗代表國家的形象,是傳遞國家形象的最重要標誌。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的國旗,象徵著這個國家人民的精神、文化、信仰、特色等。
許多人想當然地認為國旗是一個國家的象徵,自古就有,中國歷史悠長,歷史上在中國廣大的土地上出現過有眾多的國家,應該有許許多多的國旗。其實不然,國旗作為代表主權國家的旗幟,是西方主權國家出現後的產物。16世紀前,尚不存在「民族國家」或「主權」的概念,所以沒有象徵民族主權國家的國旗。中國封建時代一般認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以歷代皇朝既沒有也不需要國旗。
中國最早出現現代意義的國旗要到19世紀中期的晚清時期,當時中國在西方列強的槍炮下,閉關鎖國的天朝美夢被無情打破,中國與西方列強開始密切接觸,卻發現在外交場合沒有旗幟代表中國,在窘迫的情況下,清朝政府才開始頒布正式的、現代意義的國旗。
當時大清政府決定使用黃龍旗作為大清國國旗,形狀為是三角形(1862年-1890年),後來為了與國際接軌,將黃龍旗改為長方形(1890年-1912年)。黃龍旗作為清朝國旗,也稱「黃底藍龍戲紅珠」旗,是中國第一種官方國旗,黃色在中國歷來都是帝王專用色,龍代表著天子也就是皇帝,所以黃龍代表著大清皇帝,象徵著「朕即國家」的意思。而據五行學說,認為中央屬土,黃色,以黃色代表中國,也代表著中國是黃色人種。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1920年在南京建立中華民國,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當時的的革命口號是「五族共和」,因此臨時參議院通過專門決議,使用五色共和旗(或稱五色旗)作為國旗(1912-1928),含「五族共和」之義。五色旗由紅、黃、藍、白、黑組成,分別象徵中國漢、滿、蒙、回、藏五大民族。
五色旗由於產生於革命時期,對當時民眾影響很大,在國民心中具有崇高地位。因此各地的地方軍閥也都採用五色旗作為自己的旗幟,如北方的北洋政府,張學良易幟前的東北軍等。
1915年12月袁世凱復闢帝制,將中華民國更改國號為中華帝國,並於12月12日加冕登基為皇帝,將民國五年(即1916年)改為中華帝國洪憲元年,史稱洪憲帝制,廢五色旗,改為中華帝國旗。國旗圖案為十字形紅色框架分割黑白黃藍四色,中華帝國國旗是五族共和旗的變種,由原來的漢、滿、蒙、回、藏依次排列,變更為滿、蒙、回、藏分列四方,漢族一統天下。
袁世凱復闢帝制遭到大部分中國人民反對,蔡鍔等人組織護國軍群起討伐,內外交困的袁世凱於最後於1916年3月22日被迫撤銷帝制,結束中華帝國,恢復民國,此旗也隨之消亡。
1928年第二次北伐成功後由國民政府立法,將孫中山提議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定為中華民國國旗(1928-1949,今臺灣的「中華民國」仍將此旗作為「國旗」),全面取代五色旗。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是將陸皓東設計之國民黨黨旗青天白日旗置於紅底旗幟的左上角而來,故又稱「青天白日滿地紅旗」。青天象徵自由,白日象徵平等,滿地紅象徵博愛。而旗底的紅色則代表國民革命先烈的熱血及為民族,國家與榮譽犧牲奉獻、勇敢奮鬥的精神,同時紅色亦代表博愛,寓意博愛精神充滿中華大地的大同理想。青天白日亦可引申為白日普照之下的大地,無不沐浴著中華文明的光輝與燦爛。
在民國政府廢除五色旗後,五色旗變成了抗日戰爭時期親日政府的代表旗幟,偽滿洲國旗就是由五色旗衍生設計外,其他像」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北平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華北政務委員會前身)或南京的」中華民國維新政府」等政權都採用五色旗為基本元素。
在抗日戰爭時期,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也被汪精衛的偽國民政府作為國旗,初期在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上方加上三角黃旗,上書「和平反共建國」(1940-1943)後於1943年2月3日將上方之三角黃旗廢除,變成與重慶的國民政府國旗完全一致,以顯示其才是正宗的民國政府。
在民國時期,中國還有兩個鮮為人知的地方政權,也都有各自的國號、國旗,即:中華共和國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華共和國是1933年由陳銘樞、李濟深等中國國民黨黨內反蔣左派及十九路軍在福建建立的共和國,首都福州,國旗為上紅下藍,中嵌黃色五角星(1933),代表工人、藍色代表農民、黃色代表正大光明,五角星則代表生產人民的大聯合。後被蔣介石主導的國民政府擊敗而結束,歷時53天。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是因應第一次國共合作失敗,由中國國民黨主政的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採取軍事圍剿的方式,不斷攻打中國共產黨的若干根據地。為抵禦國民政府的軍事打擊,以及加深其紅色革命之探索與實踐,中共遂仿效蘇聯的建國模式,以江西瑞金為首都,於1931年11月7日成立名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蘇維埃性質的國家形式政權組織,後於1937年9月22日結束。當時,中國共產黨實際上是共產國際的一個支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也大體上是仿照蘇聯創建的。因此,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旗(1931-1937)也是仿照蘇聯國旗設計的。底色為紅色,象徵著革命,紅色旗上加上國徽。
1949年中共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為五星紅旗(1949-今),其中紅色象徵革命;五星呈黃色,有象徵中國人為黃種人之意。大星代表中國共產黨,四顆小星代表工人、農民、知識分子、民族資產階級(即原「士、農、工、商」之所謂「四民」,但依共產主義意識形態,順序被改為「工、農、士、商」)。四顆小星環拱於大星之右,並各有一個角尖正對大星的中心點,象徵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和人民對黨的擁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