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各個時期的國旗以及國旗所代表的涵義

2020-12-10 周末喜相逢1234

國旗是一個國家的標誌和象徵,是國民的精神寄託,是國家的圖騰,國旗是國家的身份證和名片,國旗代表國家的形象,是傳遞國家形象的最重要標誌。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的國旗,象徵著這個國家人民的精神、文化、信仰、特色等。

許多人想當然地認為國旗是一個國家的象徵,自古就有,中國歷史悠長,歷史上在中國廣大的土地上出現過有眾多的國家,應該有許許多多的國旗。其實不然,國旗作為代表主權國家的旗幟,是西方主權國家出現後的產物。16世紀前,尚不存在「民族國家」或「主權」的概念,所以沒有象徵民族主權國家的國旗。中國封建時代一般認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以歷代皇朝既沒有也不需要國旗。

中國最早出現現代意義的國旗要到19世紀中期的晚清時期,當時中國在西方列強的槍炮下,閉關鎖國的天朝美夢被無情打破,中國與西方列強開始密切接觸,卻發現在外交場合沒有旗幟代表中國,在窘迫的情況下,清朝政府才開始頒布正式的、現代意義的國旗。

當時大清政府決定使用黃龍旗作為大清國國旗,形狀為是三角形(1862年-1890年),後來為了與國際接軌,將黃龍旗改為長方形(1890年-1912年)。黃龍旗作為清朝國旗,也稱「黃底藍龍戲紅珠」旗,是中國第一種官方國旗,黃色在中國歷來都是帝王專用色,龍代表著天子也就是皇帝,所以黃龍代表著大清皇帝,象徵著「朕即國家」的意思。而據五行學說,認為中央屬土,黃色,以黃色代表中國,也代表著中國是黃色人種。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1920年在南京建立中華民國,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當時的的革命口號是「五族共和」,因此臨時參議院通過專門決議,使用五色共和旗(或稱五色旗)作為國旗(1912-1928),含「五族共和」之義。五色旗由紅、黃、藍、白、黑組成,分別象徵中國漢、滿、蒙、回、藏五大民族。

五色旗由於產生於革命時期,對當時民眾影響很大,在國民心中具有崇高地位。因此各地的地方軍閥也都採用五色旗作為自己的旗幟,如北方的北洋政府,張學良易幟前的東北軍等。

1915年12月袁世凱復闢帝制,將中華民國更改國號為中華帝國,並於12月12日加冕登基為皇帝,將民國五年(即1916年)改為中華帝國洪憲元年,史稱洪憲帝制,廢五色旗,改為中華帝國旗。國旗圖案為十字形紅色框架分割黑白黃藍四色,中華帝國國旗是五族共和旗的變種,由原來的漢、滿、蒙、回、藏依次排列,變更為滿、蒙、回、藏分列四方,漢族一統天下。

袁世凱復闢帝制遭到大部分中國人民反對,蔡鍔等人組織護國軍群起討伐,內外交困的袁世凱於最後於1916年3月22日被迫撤銷帝制,結束中華帝國,恢復民國,此旗也隨之消亡。

1928年第二次北伐成功後由國民政府立法,將孫中山提議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定為中華民國國旗(1928-1949,今臺灣的「中華民國」仍將此旗作為「國旗」),全面取代五色旗。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是將陸皓東設計之國民黨黨旗青天白日旗置於紅底旗幟的左上角而來,故又稱「青天白日滿地紅旗」。青天象徵自由,白日象徵平等,滿地紅象徵博愛。而旗底的紅色則代表國民革命先烈的熱血及為民族,國家與榮譽犧牲奉獻、勇敢奮鬥的精神,同時紅色亦代表博愛,寓意博愛精神充滿中華大地的大同理想。青天白日亦可引申為白日普照之下的大地,無不沐浴著中華文明的光輝與燦爛。

在民國政府廢除五色旗後,五色旗變成了抗日戰爭時期親日政府的代表旗幟,偽滿洲國旗就是由五色旗衍生設計外,其他像」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北平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華北政務委員會前身)或南京的」中華民國維新政府」等政權都採用五色旗為基本元素。

在抗日戰爭時期,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也被汪精衛的偽國民政府作為國旗,初期在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上方加上三角黃旗,上書「和平反共建國」(1940-1943)後於1943年2月3日將上方之三角黃旗廢除,變成與重慶的國民政府國旗完全一致,以顯示其才是正宗的民國政府。

在民國時期,中國還有兩個鮮為人知的地方政權,也都有各自的國號、國旗,即:中華共和國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華共和國是1933年由陳銘樞、李濟深等中國國民黨黨內反蔣左派及十九路軍在福建建立的共和國,首都福州,國旗為上紅下藍,中嵌黃色五角星(1933),代表工人、藍色代表農民、黃色代表正大光明,五角星則代表生產人民的大聯合。後被蔣介石主導的國民政府擊敗而結束,歷時53天。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是因應第一次國共合作失敗,由中國國民黨主政的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採取軍事圍剿的方式,不斷攻打中國共產黨的若干根據地。為抵禦國民政府的軍事打擊,以及加深其紅色革命之探索與實踐,中共遂仿效蘇聯的建國模式,以江西瑞金為首都,於1931年11月7日成立名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蘇維埃性質的國家形式政權組織,後於1937年9月22日結束。當時,中國共產黨實際上是共產國際的一個支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也大體上是仿照蘇聯創建的。因此,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旗(1931-1937)也是仿照蘇聯國旗設計的。底色為紅色,象徵著革命,紅色旗上加上國徽。

1949年中共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為五星紅旗(1949-今),其中紅色象徵革命;五星呈黃色,有象徵中國人為黃種人之意。大星代表中國共產黨,四顆小星代表工人、農民、知識分子、民族資產階級(即原「士、農、工、商」之所謂「四民」,但依共產主義意識形態,順序被改為「工、農、士、商」)。四顆小星環拱於大星之右,並各有一個角尖正對大星的中心點,象徵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和人民對黨的擁護。

相關焦點

  • 中國各個時期的國徽、圖案及其代表的涵義
    上兩篇文章為大家介紹了我國各個時期的國旗、國歌的樣式、內容與產生的歷史背景以及其代表的涵義,現在再向大家梳理一下同樣作為國家象徵之一的國徽,在我國各個時期的產生背景及其背後的涵義。國徽最早是源於歐洲中古時代的傳統紋章,國徽是代表國家的徽章、紋章,為國家象徵之一,也是民族的象徵,雖然中國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博大精深,在久遠的古代,就有象徵著部落的紋章圖案,但卻從來沒有西方那種圖騰象徵的國徽。與國旗、國歌一樣,中國國徽的出現是近代清政府與西方國家頻繁交流後模仿西方國家的做法,用龍的形象創造了近代中國的國旗,把龍印在錢幣上起到國徽的作用。
  • 民國時期的國旗變遷史
    這是我們最為熟知的民國國旗,在各種民國時期的影視劇中最為常見。然而,它卻不是民國歷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國旗。只是在北伐戰爭、東北張學良「改旗易幟」後,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才真正獲得正統的國旗地位。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五星紅旗取而代之成為了中國的正式國旗。五色旗。民國歷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國旗,也是中華民國早期正式法定國旗。但是奇怪的是現在影視劇中卻不經常見到。
  • 二戰時期日軍的國旗、軍旗的的不同圖案以及其蘊含的寓意
    又如日本海軍最近也下水了一艘準航母,將其命名為「出雲」,「出雲」號戰艦曾是二戰時期日本侵華海軍的旗艦名號,在二戰期間,日本多次使用出雲號侵略中國,傷害了無數中國人民,在中國欠下了累累血債。旭日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和中國抗日戰爭時期,日本士兵就是手持旭日旗到處燒殺搶掠,旭日旗被視為是日本軍國主義的象徵。對於旭日旗,我們中國人可以說是相當的熟悉,在抗戰的影視劇裡,我們可以大量地看到旭日旗的影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和中國抗日戰爭時期,日軍一共有四種旗子出現在大家的視野當中。
  • 歷史中的中國國旗
    ,於是最後討論變成了紅藍白三色國旗,對於這面國旗圖案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作出解釋:紅色象徵著鮮血,表示用自身的鮮血澆灌祖國民族獨立的花朵,藍色代表祖國的廣闊天空意味著革命追求人民之間的平等自由,國旗的樣式,成為革命黨人明確綱領和公開號召群眾的旗幟。
  • 小國沒國旗想用中國國旗代替,我國拒絕,於是在國旗上寫8個漢字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並不會那麼直觀的感受到國旗的重要性。但如果我們身處國外,為了證明自己的國籍,國旗就成為了最好的區分方式。世界上各個國家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國旗,中國的第一面真正意義上的國旗還是清朝時期的黃龍旗。
  • 國旗知識:中國國旗的變遷史,曾聯松設計五星紅旗的故事
    李鴻章在同西方列強談判、籤約、通商、互派外交人員等外交活動中,看到西方列國莊嚴懸掛國旗,而中國卻無旗可掛,深感有失「天朝威儀」。於是上奏慈禧太后,提出在外交場合中需要有代表大清國的旗幟,請求頒制國旗。慈禧就命李鴻章負責設計圖案。經過多方徵集篩選,李鴻章上呈了八卦旗、黃龍旗、麒麟旗、虎豹旗等多種方案,慈禧太后一眼就看中了黃龍旗。中國歷史上第一面國旗就這樣誕生了。
  • 為什麼這些國旗很相似?
    在法國大革命時期,獲得勝利的法國資產階級將藍白紅三色旗定為國旗,分別代表自由、平等和博愛,此後法國國旗就在這個基礎上僅作微調了。  多年後,這一理論影響到遙遠的中國,孫中山在設計「青天白日紅滿地」的旗幟時就沿用了類似的色彩元素。到了拿破崙時期,法國版圖大範圍擴張,荷蘭、西班牙、瑞士、德國等都有法國人的身影,殖民帶來的影響之一就是三色旗也風靡歐洲的眾多國家。
  • 中國小夥國外旅遊見國旗破損 交涉後換上嶄新國旗
    李升告訴記者,自己時常出國旅行,在國外看到國旗等中國的標誌會感到格外親切。國旗代表著國家的形象,作為一名中國人,無論身處何地,都要從自身做起,維護好國家的形象。國慶節即將來臨,他還要出國旅遊,到時候也會帶著國旗,在當地地標景點拍攝。
  • 國旗國徽趣聞:為何韓國國旗是太極八卦?(組圖)
    中國的《周易》和道教在韓國頗有影響。1882年8月,兩位李氏王朝的使臣樸泳孝和金玉筠奉命赴日本談判。當時李氏王朝尚沒有國旗,這兩位使者認為,作為一個國家的代表,沒有國旗是不行的,兩人商議,決定用《周易》中內涵豐富、富有深刻哲理的太極圖作為國旗圖案。於是,他們在去日本的船上繪製了一面太極旗。兩人回國後,將繪製國旗一事向政府作了匯報,受到肯定和讚揚。
  • 菲律賓國旗不同掛法代表不同含義!倒掛的後果很嚴重!
    我們都知道菲律賓這個國家,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其國名及國旗的由來。菲律賓曾經被西班牙及美國長期殖民統治過,因此,其國名帶有濃鬱的殖民地色彩。除此外,菲律賓是全球唯一一個國旗掛法不同,則寓意不同的國家。小編本期就帶大家了解一下菲律賓國名與國旗的那些事兒!
  • 歷史的今天清政府制定中國第一面國旗,古代中國有國旗嗎?
    在許多時候,一些重大的場合中,國旗作為一個國家的象徵,能夠讓敵對國家輕易辨別出自己國家的勢力範圍,但是在古代的中國,很多時候並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國旗「,是什麼原因呢,在古代,從戰國時代開始,各個諸侯國連年混戰,由此就必須用顯著的顏色和標誌來區別敵我,就比如燕國,用藍色來區別自己,而趙國則用紅色,而秦國則比較崇尚黑色旗子。
  • 繼國旗掉落又現國旗掛反,網友:日本國旗隨便怎麼掛
    繼國旗掉落又現國旗掛反,網友:日本國旗隨便怎麼掛 雅加達亞運會上,昨天中國遊泳隊孫楊豪奪200米自由式金牌,實現了亞運會大滿貫。在頒獎儀式上,三面國旗同時掉落,孫楊捂臉震驚,摸著頭表示不可思議,引起了一陣尷尬。
  • 明朝時期設計的國旗,被多個國家效仿,此國被稱最有野心的國家
    大家都知道每個國家都有國旗,看到國旗就會想知道有什麼含義,中國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國家,也是最早有國旗的國家,據記載,中國最早的國旗是出自明朝。明朝時期,在位皇帝朱元璋,是個文武雙全的人才,雖然他的的後代都不怎麼優秀,但是朱元璋在位時已經讓國家變得很有意義了,還設計了黃底紅日旗,很多古畫中都有記載。中國的國旗開始於明朝,後來所有的朝代都是借鑑明朝所設計的國旗進行修改使用。在清朝時,中國的國旗是黃龍旗,不過在外交時用的都是紅底黃日旗,所以很多多家都以為紅底黃日旗是清朝國旗。
  • 此國沒有國旗要用中國國旗,中國不肯,卻在國旗上寫下8個漢字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04年的一部電影,名字叫做《太極旗飄揚》,此影片可以說是韓國電影歷史界的一個代表作,名字裡面的太極旗表示的就是韓國的國旗,相信這件事情有不少人都知道,但事實上韓國的國旗在一開始的時候卻不是這樣的,最初的時候上面還有8個漢字呢?
  • 安哥拉國旗、柬埔寨王國國旗及巴布亞紐幾內亞國旗
    國旗是一個國家的象徵。看著高高飄揚的國旗,誰的眼中不是閃爍著淚光。一,安哥拉國旗。安哥拉國旗由兩個平行長方形構成。旗面中間是相互交叉的金色弧形齒輪和柴刀。根據安哥拉憲法說明,紅色代表了「安哥拉人民在殖民壓迫下所流的鮮血、民族自由鬥爭與國防。」黑色表達了對「非洲大陸」的頌揚;五角星表示國際主義和進步事業,五個角象徵團結、自由、正義、民主與進步。齒輪和砍刀象徵著工農勞動者和軍隊的團結,並表示對早年起來進行武裝鬥爭的農民和戰士的紀念。
  • 國旗眼妝 被中國國旗那張美到了
    前兩天小編在ins上看到一位美妝博主,以各個國家的國旗為靈感,設計了一組創意眼妝,不得不說歪果仁真的太會玩~首先第一眼看到的當然是我大中國的五星紅旗啦,以醒目的酒紅色眼影為主色,重點是從淺到深的漸變一定要過度自然,最後加上五顆五角星,簡單大氣~
  • 全球共有198面國旗,卻唯獨沒有紫色,為什麼沒有國家國旗用紫色
    當國旗在人民面前緩緩升起時,也就代表著這個國家的精神在這一刻永不會滅亡,國旗是一個國家必不可少的象徵物之一,在以往的戰爭中,不管一個國家的軍隊在戰場上有多麼的慘烈,但他們也絕不允許自己國家的戰旗倒下,因為戰旗倒下了,那麼這場戰爭他們也就徹底失去了戰勝的希望。現已知全球共有198面國旗,卻唯獨沒有紫色國旗,為什麼沒有國家用紫色的國旗呢?這個問題值得深思。
  • 韓國國旗?中國道教!
    觀看韓國冬奧會的開幕式可以發現,其實韓國人引用的中國傳統文化,大部分均是來自於中國的道教。韓國這個與我們一衣帶水的國家,究竟與中國的道家文化有何淵源呢?我們就從韓國的國旗說起:時任清政府外交大臣黃遵憲建議朝鮮以中國的黃龍旗為國旗,但前提是朝鮮龍旗的龍爪不可以為五爪,只能為四爪,民族自尊心特別強的朝鮮人最終沒有採納。後來,鴻儒馬建忠(辜鴻銘之摯友)建議朝鮮人使用中國道家的陰陽太極圖作為國旗。由於當時西方世界受法國大革命的影響,歐美各國國旗很多都是藍、白、紅三色為主,分別象徵自由、平等、博愛。
  • 為什麼好多國旗長得差不多?
    在法國大革命時期,獲得勝利的法國資產階級把藍白紅三色旗定為國旗,分別代表自由、平等和博愛,此後法國國旗就在這個基礎上僅作微調了。  這一理論甚至在多年後影響到遙遠的中國大陸,孫中山在設計「青天白日紅滿地」的中華民國旗幟時就沿用了類似的色彩元素。
  • 從中國的第一面國旗,再到民國,國旗樣式的變遷
    其實古人並沒有國旗概念,中國的第一面國旗直到清朝末期才正式出現,而且還是因為吃了兩次西方人的虧後,加急提議確立的。在這之後,清廷才意識到,擁有一面代表自身的旗幟是多麼重要的事情。於是經過緊急會商,清朝所有水師船艦開始懸掛三角形黃龍旗,作為清朝官船的旗號。此時的三角黃龍旗,還算不上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