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看本期的「羊城古巷」
昌興街
據《廣州市地名志》記載:昌興街,在廣州市政府東偏南,南通中山五路,北接廣衛路,長160米,寬6.2米。
「昌興街」在古時與官署相鄰。明清時期,承宣布政使官署在其左側。到了民國時期,闢路建樓大搞建設,在明清衙門舊址上籌建廣東省財政廳,昌興街一帶搖身一變變成民國時期的經濟、政治中心。老廣對於起地名有自己的原則,其中有一條便是:用房屋原業主的姓名命名。
昌興街地名來源,正因原業主的名字。只不過,這「昌興」二字,不是一個人的,而是源於一對兄弟的名字:「蔡昌、蔡興」。說起這對兄弟,在廣州近代史上大有名聲,據財廳前居委會的工作人員介紹:蔡昌、蔡興是澳大利亞的歸國華僑,也是大新百貨公司的創始人。為了表達蔡氏兄弟對廣州經濟發展做出的貢獻,民國政府在兩兄弟的名字裡各取一字,命名為「昌興街」。
蔡昌 網絡資料圖片
蔡昌蔡興兄弟原籍廣東中山,蔡興少年時就讀於上海,後隨舅父遠赴澳洲,創業成功後,返回香港。蔡昌出身於農家,只念過三年私塾。後來,蔡興從澳洲回國探親,離家時將14歲的蔡昌帶去澳洲謀生。後來,蔡昌主要承擔廣州大新公司的管理任務,是舊時廣州堪稱百貨業翹楚。
網絡圖片
惠愛路大新分店 資料圖片
蔡氏兩兄弟的大新公司在宣統二年(1910年)開設於惠愛路也就是今天的中山五路設立大新分店,(現為新大新百貨所在),是當年廣州最齊全的百貨公司,1918年,蔡氏兄弟又在現在的沿江路建了大新大廈,廣州人分別稱為「城內大新」和「城外大新」。
1938年日本軍隊入侵廣州,城外大新百貨毀於戰火,新中國成立後,廣州政府重建整修城外大新百貨,命名為「南方大廈」,而城內大新百貨在1989年改建,改名為「新大新公司」。
上世紀30年代,廣州的上流社會追求訂製西裝成風,昌興街便成為了那時候製作西裝禮服一條街,專門為達官顯貴製作。後來定製洋服式微,改成了鐘錶鋪和牙醫診所。 昌興街還是當年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雜誌南遷至廣州後的駐地所在,新青年社舊址於2002年9月被列為廣州市登記文物保護單位。
如今的昌興街早已經褪去當年的光芒,也不復昔日的繁華,這裡,更多的是一種老百姓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平淡生活的氣息。當你走進昌興街,看到的是一種平淡而又不失趣味的市井生活,一種歲月的寧靜。巷內少有的快餐店裡,坐滿了附近上班的一族,人太多桌子也擺到了街上。「老闆,一支汽水同一份隆江豬腳飯」。
秋日正午時分的驕陽灑在巷內民居的民居上,趁著這和煦的陽光,居民把腐竹拿出來掛在並不寬的巷道上曬乾,用作晚上的大餐。
不想吃正餐,也可以嘗試一下巷口地道的傳統美食,豬腳姜。濃濃的醬醋味,離多遠就能聞到,花幾塊錢買上一份,晶瑩剔透的豬皮伴著薑汁入口,既能補充午餐所需的營養,又能解一下對於傳統美食毫無抵抗力的饞。
午飯時間,牙醫診所外門可羅雀,不吃飯怎麼有力氣幫人看病呢?
當你看到這裡時,你會覺得本期「羊城古巷」結束了
其實,本期有「彩蛋」喔!
e家君在走訪時偶然發現,博爾赫斯書店的其中一間分店開在了昌興街上,各位街坊如有興趣可以去參觀、閱讀。
書店負責人黃先生告訴e家君,這家博爾赫斯書店,基本按照原來房屋的結構並未做太大的調整。目前,只有三層用作書店,書店老闆準備在一二樓開設畫廊。書架上的圖書,不分中外,只要是經典的書都會上架,然而市面上的暢銷類書籍則很少進貨。
因為不受市場的波動而影響自己上架的選擇。而且書店本身還有一個特點,會出版一些與法國當代的作家合作出版的書籍,這些書籍在這裡也能買到。這裡的一部分書與藝術緊緊相關,不僅僅只是一個書店。而更多的是追求文化、藝術的一塊淨土。
推薦:沙之書,作者:路易斯 博爾赫斯
每月中15號晚上7點,博爾赫斯書店將會開展讀書會。
有興趣的小夥伴不妨結伴去看看!
這個彩蛋您還滿意嗎?
下期的「羊城古巷」您想知道哪條巷子的故事,歡迎給私信e家君。
本文系原創,如要轉發請註明微社區e家通廣州北京街,違者必究
文/信息時報記者:劉潤澤
圖/信息時報記者:陳文杰
信息時報編輯 嚴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