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視頻|走近亞洲古代文明③:埃蘭文明

2020-12-16 河北新聞網

近日,《同在東方——亞洲古代文明展》在河北博物院13號、14號展廳正式開展。190餘件(套)凝結著亞洲古老文明精華的精彩文物藏品正式亮相。本次展覽將持續開放至2021年2月28日。展覽期間,由河北博物院志願者講解員為觀眾全方位、多角度講述文物背後的故事,每天講解時間分別為10時和15時。

今天,由志願者講解員王娟,為大家講解收藏於日本平山鬱夫絲綢之路美術館的山羊紋帶底座深缽以及來通。

視頻攝製:河北日報記者趙海江 史曉多

山羊紋帶底座深缽。河北日報記者趙海江攝

文物名稱:山羊紋帶底座深缽

年代:公元前3200年左右

收藏地:日本平山鬱夫絲綢之路美術館

簡介:深缽是用質地細膩的陶土製作,旋轉成形後在外表加一層米色的陶衣。該深缽底座與缽身分開製作,再組合為一體。缽身使用黑褐色顏料,以幾何形拼接成的花紋中間繪有一隻山羊,刻意誇大山羊角象徵豐收,羊角中的圓形花紋則代表太陽。

前排自左而右分別為公牛形來通、獨角獸形來通、牛形來通。 河北日報記者趙海江攝

文物名稱:來通

年代:公元前10世紀-公元前8世紀左右

收藏地:日本平山鬱夫絲綢之路美術館

簡介:自阿契美尼德波斯帝國時代到帕提亞時代,西亞地區誕生過無數以動物為主題的素燒陶器。雖然外形與材質不盡相同,但都屬於酒宴或儀式專用的祭器。

相關焦點

  • 世界古代文明——埃蘭文明
    埃蘭(英語:Elam),又譯以攔或厄藍或伊勒姆,是亞洲西南部的古老君主制城邦國家,在今天伊朗的西南部,波斯灣北部,底格裡斯河東部,
  • 古代西亞文明:亞洲文明大花園的絢麗花朵
    在兩河流域以外,還有埃蘭文明、猶太文明、伊朗/波斯文明和伊斯蘭文明等文明形態。自古以來,西亞文明與中華文明、印度文明等就有頻繁的交流互融,共同構築成燦爛輝煌的亞洲文明。兩河流域地區高度發達的文明歷來是各民族爭奪的對象。在這裡先後有幾個外來民族交替出現,它們在吸收兩河流域文明成果基礎上,又進一步發展了自己的文明。埃蘭文明兩河流域文明之外,存在一個與兩河流域文明爭霸的埃蘭文明。
  • 埃蘭文明:伊朗文明的曙光
    :伊朗文明的曙光》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多少王侯將相,像歷史上的匆匆過客一樣,很快被人遺忘,但只有人們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制度文明被後世的人們繼承下來。而且也只能從這些繼承下來的文明中認識先人的豐功偉業。所以,王朝興亡、英雄成敗的過程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對後世的影響。人們力圖探知歷史的真實存在,意在探知古國在此基礎上產生的真實影響。政治制度、社會經濟、文化現狀往往是人們悉心研究的重要內容,因為這些與人類的現實生活息息相關。
  • 西亞文明與亞洲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鑑
    原標題:西亞文明與亞洲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鑑   人類的精神氣質往往取決於生命的早期,文明的特性也往往取決於文明的初期階段,古代西亞文明概莫能外。古代西亞文明發源於三大洲十字路口和古代世界體系的樞紐地帶,即小亞細亞、兩河流域、敘利亞、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半島地區。由於民族遷徙流動頻繁,使得古代西亞文明呈現出形態多樣的特徵。
  • 【前沿探索】西亞文明與亞洲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鑑
    古代西亞文明發源於三大洲十字路口和古代世界體系的樞紐地帶,即小亞細亞、兩河流域、敘利亞、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半島地區。由於民族遷徙流動頻繁,使得古代西亞文明呈現出形態多樣的特徵。在西亞兩河流域地區除了最早出現的以烏爾城為核心的蘇美爾文明,還依時間軸次第出現了阿卡德文明、巴比倫文明、亞述文明、新巴比倫文明,這些文明形態基本上都是沿著兩河流域自南向北傳播至巴比倫和亞述地區,並影響到北非的埃及。
  • 《同在東方——亞洲古代文明展》開展!亞洲古代文明揭開神秘面紗
    12月4日,河北博物院講述「世界故事」之《同在東方——亞洲古代文明展》在河北博物院北區13、14號展廳正式向觀眾免費開放。來自敘利亞、阿聯、巴基斯坦、柬埔寨、黎巴嫩、日本共6個國家文博機構文物藏品,以及河北博物院展出的我國藏品,在今天揭開了神秘面紗,不少慕名而來的市民在這裡感受亞洲古代文明的獨特魅力。展覽將自12月4日開始,持續開放至2021年2月28日。
  • 大鬍子Henry環球旅行探險之亞洲文明——西亞文明(1)
    人類在經過漫長的進化後,從食物的採集者變為了生產者,而農業帶來的定居生活又催生了城市的出現,由此沿著大河流域誕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光。
  • 南京「文明旅遊」微視頻、手繪畫大賽圓滿結束
    由南京市文明辦、南京市旅遊委主辦,金陵晚報承辦的「文明旅遊·你就是風景」微視頻、手繪畫大賽,從4月份啟動,經過作品徵集、網絡宣傳、專家評審和作品公示等環節,今天18個獲獎作品正式揭曉。主辦方表示,這些獲獎作品將在南京各大景區通過招貼畫、電子顯示屏、媒體公益廣告等多種形式廣泛使用,進一步營造南京文明旅遊氛圍。
  • 「亞洲文明博物館」展示亞洲文明演變的軌跡
    亞洲文明博物館位於新加坡河畔的一棟古老建築內,通過永久收藏品向世人展示亞洲文明演變的軌跡。新加坡這個多元種族、多元文化的社會名正言順地成為不同文化融合的大熔爐。亞洲文明博物館 (Asian Civilisations Museum) 展示了兩個世紀以來周邊區域的人民勇於探索並在我們的土地上安居樂業的景象。亞洲文明博物館是本地區唯一專門探索亞洲藝術傳統的博物館,尤其是新加坡的祖先文化。博物館創建於 1993 年,在 2003 年遷至新加坡河岸邊的當前建築內,2015 年底在兩個新建翼樓開設了新的展館。
  • 亞洲文明的「回歸」
    作者:北京大學區域與國別研究院院長、教授 錢乘旦  亞洲是人類文明的搖籃,四大文明發源地有3個在亞洲,第四個(尼羅河文明)也在亞洲和非洲的交界處,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是亞洲養育了人類的文明,沒有亞洲就沒有文明。
  • 《同在東方——亞洲古代文明展》在河北博物院開展
    視頻攝製:河北日報記者龔正龍 史曉多視頻編輯:河北日報記者劉萍12月4日,《同在東方——亞洲古代文明展》在河北博物院正式揭開神秘面紗——海棠花式瑪瑙碗、綠彩白底文字紋缽、千花玻璃碗、牛紋長嘴形注口壺……展覽中,這些來自亞洲七國的珍貴館藏,在燈光照射下,散發著別樣光彩,即便傷痕累累,也訴說著亞洲文明的交融互惠。「絲綢是咱們中國的,為什麼這些文物會取名『波斯錦』呢?是古代中國人專門給外國生產的嗎?」
  • 亞洲三大古文明,對世界和亞洲國家的影響
    亞洲,是七大洲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洲。其覆蓋地球總面積的8.7%,佔總陸地面積的29.4%。人口總數約為41.643億,佔世界總人口的約60.5%(2019年)。自從人類誕生以來,亞洲一直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 台州啟動「我身邊的文明故事」全民微視頻大賽 獎金最高為5000元
    斑馬線前禮讓行人、遛狗出行不忘牽繩、聚餐酒宴公筷先行……在台州,「文明之花」遍地盛開。615萬台州人,用行動來支持這一城市共識。為進一步激發全民參與文明城市的建設,我市啟動「我身邊的文明故事」全民微視頻大賽,號召全台州市民記錄文明瞬間,擦亮全國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
  • 「走近一線檢察官」微直播活動走進山西曲沃
    「走近一線檢察官」微直播活動走進山西曲沃  檢察「小窗口」服務百姓「大民生」  賈玉祺攝  正義網北京12月18日電(檢察日報全媒體記者李春薇)今天,最高人民檢察院新聞辦公室聯合山西省檢察院開展第52次「走近一線檢察官」微直播活動,看曲沃縣檢察官如何以「零距離」接訪,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12月下旬的曲沃,天氣很是寒冷。
  • 浙江大學成立亞洲文明研究院,學科匯聚推動亞洲文明綜合研究
    浙江省副省長成嶽衝、浙江大學黨委書記任少波、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李杲、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書記郭華巍、副校長何蓮珍與研究院首席專家、校文科資深教授許鈞,執行院長黃華新,共同為浙江大學亞洲文明研究院揭牌。成立儀式上,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法國著名文學家勒·克萊齊奧,北京大學區域與國別研究院院長錢乘旦教授送上視頻賀詞。
  • 關於亞洲文明的120種好書
    長江與黃河,孕育了璀璨的中華文明;印度河與恆河,哺育滋養了悠遠的印度文明;流經伊拉克的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孕育了飲譽世界的兩河文明。作為世界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亞洲照亮了人類歷史的天空。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當天,書單「關於亞洲文明的40種好書」得到了許多親們的點讚。今天,小編為大家系統整理了更多關於亞洲的好書,一起來看看吧!1.
  • 亞洲文明古國排名,韓國人:我有意見!
    亞洲公認的文明古國,主要有古巴比倫、古印度和中國,但是它們的排名很少有人知道。其中亞洲的古巴比倫是最先出現文明的,在公元前3500年,兩河流域就出現了文明,也就是現在的伊拉克,那時候的兩河流域很早就出現了人類早期的城市,規模還不小。
  • 埃及、希臘與羅馬:古代地中海文明
    ◎ 編輯推薦☆本書自牛津大學出版社1996年首次出版後受到了廣大師生以及普通讀者的好評,至2014年第三版出版經歷了兩次全面修訂,補充了近20年間古代史領域的最新考古發現和研究成果,始終是古代文明一本全的最佳選擇☆作者曾廣泛遊歷地中海沿岸各古代遺址,以旅行家的筆調將古代歷史娓娓道來☆書中共有88幅精美插圖、20幅詳細地圖、13幅建築平面圖,幫助讀者在視覺層面對古代世界有直接的了解
  • 輝煌的亞洲文明與絲路文明共同體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特稿之一_新聞...
    據西方學者研究,歷時二百多年的阿拉伯語翻譯運動,跨亞、非、歐廣袤區域,交融波斯、印度、希臘、羅馬、阿拉伯等古代東西方文化區域,掀起了世界文明史上不多見的大規模文明交流浪潮。為我們解讀蒙元文明經濟文化交流提供了細緻入微的標本,細化和豐富了我們對海上絲綢之路作為文明共同體的認識。
  • 亞洲文明展亮相孔子博物館
    商報濟南消息 4月24日,由孔子博物館主辦的亞洲文明展在孔子博物館二號臨展廳開展。展覽分為「文明肇始和諧共生」「兼收並蓄多元共生」「交流對話情感共生」「開放融通互利共生」四部分。其中,「文明肇始 和諧共生」部分講述人類在經過漫長的進化後,從食物的採集者變為了生產者;而農業帶來的定居生活又催生了城市的出現,由此沿著大河流域誕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