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在東方——亞洲古代文明展》開展!亞洲古代文明揭開神秘面紗

2020-12-06 燕趙都市報

12月4日,河北博物院講述「世界故事」之《同在東方——亞洲古代文明展》在河北博物院北區13、14號展廳正式向觀眾免費開放。來自敘利亞、阿聯、巴基斯坦、柬埔寨、黎巴嫩、日本共6個國家文博機構文物藏品,以及河北博物院展出的我國藏品,在今天揭開了神秘面紗,不少慕名而來的市民在這裡感受亞洲古代文明的獨特魅力。展覽將自12月4日開始,持續開放至2021年2月28日。

展覽

亞洲古代文明揭開神秘面紗

亞洲古代文明絢麗多彩,篇章恢弘、博大精深,此次《同在東方——亞洲古代文明展》匯聚敘利亞、阿聯、巴基斯坦、柬埔寨、黎巴嫩、日本等6個國家的文博機構文物藏品,同時,還相應選取了河北博物院、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南京博物院部分文物藏品同臺亮相。

眾所周知,亞洲是世界上面積最廣袤、人口與民族最多的大陸,也是人類古老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亞洲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流域、印度河和恆河流域、黃河和長江流域以及東南亞等地區孕育了眾多古老文明,彼此交相輝映、相得益彰,為人類文明發展和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

本次展覽以「共生」為主題,分為「文明肇始 和諧共生」「兼收並蓄 多元共生」「思想交匯 情感共生」「開放融通 互利共生」四部分,展出文物190餘件(套)的同時,通過視頻、展板等形式,為觀眾進一步解讀與中華文明共生於亞細亞大陸的兩河文明、印度河文明等古老文明之間的交流互鑑,從不同角度感受亞洲文化地緣相近、文化相親,和而不同、和平相處的特質。

參觀

河博「粉絲」拿著報紙看展

《同在東方——亞洲古代文明展》自12月4日開始,至2021年2月28日結束,跨越春節,市民可安排時間前往參觀。12月4日雖是開展第一天,但仍吸引了不少市民。

83歲的賈銀亭是河北博物院的忠實「粉絲」,每次有新展覽時他都會到場參觀,這次更是不例外,不僅如此,賈老爺子還帶上了本報12月3日推出的報導——《六國文物來冀講述亞洲文明起源》,讓記者很是意外。

賈銀亭的女兒賈芳芳告訴記者,父親的日常愛好有很多,但是讀報和看展是他最喜歡的,這次展覽就是因為看到本報推出報導後才知道的。「我父親昨天(3日)看到報紙後告訴我今天博物院有新展覽,他很想來看,我又不放心他一個人,所以陪他一起來了,你看他這包裡還裝著你們昨天的報紙!」

市民王先生則是通過「河北博物院」的公眾號得知有展覽,「幾年前去過柬埔寨的吳哥窟,很感興趣,回來後自己也曾經在網上了解過吳哥窟文明,從它的興起到消亡,這次河博展出,再看到還是很震撼。」

還有三名大學生在做兼職的空隙得知有新展覽,看到展出這麼多其他國家的文物後直呼「精美」。「一些器物的色彩在當下也很流行,可見當時古人的技藝是多麼厲害,」其中的嚴同學表示,自己雖不是相關專業,但看到這些文物才深刻體會到「文明因交流而多姿多彩」,「再一次領教了絲綢之路所產生的影響,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在這些文物器物上得以表現。我們看到展出的阿聯沙迦考古總機構收藏的青花盤,才得知就是公元16世紀從我國景德鎮進口的,果然我們的青花瓷是有世界性影響的,長知識的同時又感到自豪!」

設計

用展牆搭建避免觀眾走重複路線

正在參觀吳哥文明的王先生表示,此次展館與以往很不相同,「剛開始並沒有注意到顏色不一樣,走到第二單元才發覺,又重新看了一遍才發現原來每個部分是有主題色調的。並且設計有地鐵和投影燈,讓大家可以按照這個順序參觀。」

此次展覽,整個展廳以藍、黃、紅、綠為主色調,注重展覽流線的劃分和引導,用展牆做隔斷進行空間劃。主展線用大色塊展板、地貼導引、投影燈、頂部垂掛等多種形式做內容劃分,輔展線上則多以介紹大背景、大環境等相關內容展開設計。

據河北博物院藝術設計文創經營部宋晨介紹,整個展覽的形式是基於展覽內容進行設計的,「亞洲文明是多彩的,包容的,所以整個展覽用四種顏色來呈現四個部分,」宋晨說,「我們可以看到,第一部分的色調為藍色,藍色象徵著孕育人類文明的河流;第二部分選用黃色,代表著我們大多數亞洲人的膚色;第三部分選用紅色象徵著溫暖,因為亞洲又名亞細亞洲,意為太陽升起的地方;第四部分講述的是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陸上絲綢之路又可以稱之為綠洲絲綢之路,也象徵著絲綢之路的勃勃生機,所以選用綠色。」

在展館進門處可以看到,整個展板底部採用地球樣式,選取了亞洲部分世界遺產作為代表,最後藍、黃、紅、綠四種顏色又交匯出新的色彩——大地色。宋晨表示,此次展覽河北博物院非常注重空間劃分,「用展牆搭建可以避免觀眾走重複的路線,讓大家在展廳內儘可能完整、有效的參觀展覽,更深入的了解亞洲文明的璀璨多彩。」

多彩

文物記載歷史、講述文明底蘊

據了解,此次展出文物時間橫跨新石器時代到19世紀之間,有很多文物值得一看。

跟隨河北博物院陳列研究部副主任張永強的講述,敘利亞大馬士革國家博物館藏約公元前9200—前8800年的黑石殘件、女性石雕像,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約公元前6000年—前5000年陶面具等一一登場,這些文物都在向人們訴說著漫長歷史長河中,亞洲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流域、印度河和恆河流域、黃河和長江流域的人們如何點亮文明的火種。

在「文明肇始 和諧共生」單元中,有一件釉面磚讓參觀者直呼「很現代」。磚上繪製了一位長著翅膀和山羊角的精靈。據張永強介紹,這塊釉面磚類似今天的瓷磚,可見在當時就已經有了十分精美的製作工藝,這塊釉面磚主要用來裝飾神殿和宮殿牆面,構圖具有典型的亞洲文明痕跡。

在「兼收並蓄 多元共生」板塊中展出的還有河北博物院院藏的戰國鐵斧範和鐵鐮範。其中的鐵斧範分為內範、外範,外範背面有弓形把手,內側鑄有「右廩」二字。鐵範是中國古代三大鑄造技術之一,是「鑄造工藝的革命」。河北興隆縣大付將溝出土鐵範42套87件,有農具範、車具範等,是目前中國出土戰國鐵範數量和種類最多的一次考古發現。

很多中國人去柬埔寨旅遊都會去吳哥窟,本次展覽特設一片裸展區域,展出了部分吳哥時期的建築遺蹟和石雕文物,讓觀眾在河北博物院就能領略吳哥文明的繁複之美。與這批吳哥時期文物緊鄰的中國文物也相當耐看,張永強還向大家介紹了河北博物院收藏的銅鎏金帶華蓋禪定坐佛三尊像,出土自石家莊北宋村,「這座佛像是十六國時期的文物,是國內時代非常早的一件造像。」

此外,還有來自克什米爾的披肩、日本的獨角獸形來通、波斯的金幣、巴基斯坦的彩繪陶罐、阿聯的瑪瑙掛飾……多姿多彩的亞洲文明在蹉跎歲月中生長繁衍,等你來欣賞!

相關焦點

  • 《同在東方——亞洲古代文明展》開展!亞洲古代文明揭開神秘面紗
    12月4日,河北博物院講述「世界故事」之《同在東方——亞洲古代文明展》在河北博物院北區13、14號展廳正式向觀眾免費開放。來自敘利亞、阿聯、巴基斯坦、柬埔寨、黎巴嫩、日本共6個國家文博機構文物藏品,以及河北博物院展出的我國藏品,在今天揭開了神秘面紗,不少慕名而來的市民在這裡感受亞洲古代文明的獨特魅力。展覽將自12月4日開始,持續開放至2021年2月28日。
  • 河北博物院《同在東方——亞洲古代文明展》開展!亞洲古代文明揭開神秘面紗
    12月4日,河北博物院講述「世界故事」之《同在東方——亞洲古代文明展》在河北博物院北區13、14號展廳正式向觀眾免費開放。來自敘利亞、阿聯、巴基斯坦、柬埔寨、黎巴嫩、日本共6個國家文博機構文物藏品,以及河北博物院展出的我國藏品,在今天揭開了神秘面紗,不少慕名而來的市民在這裡感受亞洲古代文明的獨特魅力。展覽將自12月4日開始,持續開放至2021年2月28日。
  • 《同在東方——亞洲古代文明展》在河北博物院開展
    視頻攝製:河北日報記者龔正龍 史曉多視頻編輯:河北日報記者劉萍12月4日,《同在東方——亞洲古代文明展》在河北博物院正式揭開神秘面紗——絲路迴響中國風河北新聞網12月4日訊 (河北日報記者龔正龍 、史曉多)月形門庭、鏤空隔斷、幽藍之光……今天,河北博物院13號、14號展廳,以悠遠深邃的藝術陳設,帶來午夜幽蘭般的神秘。
  • 《同在東方—亞洲古代文明展》在河北博物院開展
    ↑12月6日,觀眾在河北博物院參觀《同在東方——亞洲古代文明展》。12月4日,《同在東方——亞洲古代文明展》在位於石家莊的河北博物院開展,共展出文物190餘件套,匯集了中國、敘利亞、巴基斯坦、日本等多個亞洲國家文博機構的文物藏品,展示亞洲古代各文明的發展歷程及其之間的交流互通。
  • 「同在東方——亞洲古代文明展」等你來探
    長城網訊(記者 許曉星)描繪波瀾壯闊的歷史圖景,譜寫激蕩人心的文明華章。河北博物院講述「世界故事」之《同在東方——亞洲古代文明展》將於12月4日在河北博物院北區13、14號展廳與公眾見面。《同在東方——亞洲古代文明展》將於12月4日開展。
  • 河北博物院本年度重頭展覽——《同在東方——亞洲古代文明展》開展
    視頻攝製: 河北日報記者 龔正龍 史曉多  河北博物院本年度重頭展覽——《同在東方——亞洲古代文明展》開展  190件(套)亞洲古老文物見證絲路文明之花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龔正龍、史曉多)亞洲大陸的茶馬印記,海上絲路的碧波帆影……本年度河北博物院講述「世界故事」系列打造的重頭展覽《同在東方——亞洲古代文明展》12月4日開展。
  • 探源文明之光!《同在東方——亞洲古代文明展》將於12月4日開展
    無線石家莊消息(全媒體記者 文/朱韶棟 圖/狄彥平)河北博物院講述「世界故事」之《同在東方——亞洲古代文明展》將於2020年12月4日在河北博物院北區13、14號展廳開展。亞洲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流域、印度河和恆河流域、黃河和長江流域以及東南亞等地區孕育了眾多古老文明,彼此交相輝映、相得益彰,為人類文明發展和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
  • 走進河博《同在東方—亞洲古代文明展》:和諧共生 山水一脈
    走進河博《同在東方—亞洲古代文明展》和諧共生 山水一脈灰巖泰德穆爾墓碑雕像堅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堅持美人之美、美美與共。——摘自習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鑑 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年終歲尾,河北博物院重頭展覽《同在東方——亞洲古代文明展》啟帷,傾情展出敘利亞、阿聯、巴基斯坦、柬埔寨、黎巴嫩、日本等亞洲國家文博機構精彩館藏,一束束亞洲古老文明之光,在燕趙大地熠熠生輝。
  • 走進河博《同在東方—亞洲古代文明展》:和諧共生 山水一脈
    走進河博《同在東方—亞洲古代文明展》和諧共生 山水一脈灰巖泰德穆爾墓碑雕像堅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堅持美人之美、美美與共。——摘自習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鑑 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年終歲尾,河北博物院重頭展覽《同在東方——亞洲古代文明展》啟帷,傾情展出敘利亞、阿聯、巴基斯坦、柬埔寨、黎巴嫩、日本等亞洲國家文博機構精彩館藏,一束束亞洲古老文明之光,在燕趙大地熠熠生輝。
  • 亞洲古代文明展在河北博物院開展
    12月4日,河北博物院講述「世界故事」之《同在東方——亞洲古代文明展》將在北區13、14號展廳開展。展覽分為「文明肇始 和諧共生」「兼收並蓄 多元共生」「思想交匯 情感共生」「開放融通 互利共生」四部分,展出文物190餘件套。展覽將持續開放至2021年2月28日。
  • 亞洲古代文明展在河北博物院開展
    12月4日,河北博物院講述「世界故事」之《同在東方——亞洲古代文明展》將在北區13、14號展廳開展。本展覽匯聚敘利亞、阿聯、巴基斯坦、柬埔寨、黎巴嫩、日本共6個國家文博機構文物藏品,相應選取河北博物院、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南京博物院部分文物藏品加以對比展示。
  • 微視頻|亞洲古代文明展「3」碧波帆影,山水一脈
    年終歲尾,河北博物院重頭展覽《同在東方——亞洲古代文明展》啟帷,傾情展出敘利亞、阿聯、巴基斯坦、柬埔寨、黎巴嫩、日本等亞洲國家文博機構精彩館藏,一束束亞洲古老文明之光,在燕趙大地熠熠生輝。190件(套)亞洲古老文物,歷經歲月洗禮、跨越千山萬水,帶來不同地域的文明之光,見證了古代絲路多元文明之花的和諧共生。歷史上,古老的絲綢之路助推絲綢、茶葉、陶瓷、香料、繪畫、雕塑等風靡亞洲各國,記錄著亞洲各國互動交流的文明對話。燕趙大地更是自古就與絲綢之路密切相關、休戚與共。山水相連、人文相親;開放包容、互學互鑑。
  • 微視頻|走近亞洲古代文明③:埃蘭文明
    近日,《同在東方——亞洲古代文明展》在河北博物院13號、14號展廳正式開展。190餘件(套)凝結著亞洲古老文明精華的精彩文物藏品正式亮相。本次展覽將持續開放至2021年2月28日。
  • 亞洲古代文明展在河北博物院揭開神秘面紗
    月形門庭、鏤空隔斷、幽藍之光……12月4日,河北博物院13號、14號展廳,以悠遠深邃的藝術陳設,帶來午夜幽蘭般的神秘。「似曾相識,無比懷念。」展廳內,經常出國工作的石家莊市民裴愛紅心潮澎湃,不禁回想起多年前的中亞之旅。  一個好的展覽,總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和回味。
  • 微視頻丨走近亞洲古代文明②:楔形文字
    近日,《同在東方——亞洲古代文明展》在河北博物院13號、14號展廳正式開展。190餘件(套)凝結著亞洲古老文明精華的精彩文物藏品正式亮相。本次展覽將持續開放至2021年2月28日。展覽期間,河北博物院有專門志願者講解員為觀眾全方位、多角度講述文物背後的故事,每天講解兩場,分別為10時和15時。現在,由志願者講解員王娟,為大家講解收藏於日本平山鬱夫絲綢之路美術館的鍥行文字黏土板。
  • 微視頻|走近亞洲古代文明③:埃蘭文明
    近日,《同在東方——亞洲古代文明展》在河北博物院13號、14號展廳正式開展。190餘件(套)凝結著亞洲古老文明精華的精彩文物藏品正式亮相。本次展覽將持續開放至2021年2月28日。展覽期間,由河北博物院志願者講解員為觀眾全方位、多角度講述文物背後的故事,每天講解時間分別為10時和15時。今天,由志願者講解員王娟,為大家講解收藏於日本平山鬱夫絲綢之路美術館的山羊紋帶底座深缽以及來通。視頻攝製:河北日報記者趙海江 史曉多
  • 150件文物聚首 亞洲文明展在孔子博物館開展
    大眾網·海報新聞濟寧4月26日訊(通訊員 林琳 記者史欣欣)4月24日,由孔子博物館主辦的亞洲文明展在孔子博物館二號臨展廳開展,展期為2020年4月24日至10月18日。展覽共展出精品文物150件(套),選取了來自柬埔寨、巴基斯坦、敘利亞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展品,展現亞洲的古老文明畫卷。展覽分為「文明肇始和諧共生」「兼收並蓄多元共生」「交流對話情感共生」「開放融通互利共生」四個部分。
  • 他們,揭開了亞洲第一長洞的神秘面紗
    2018年3月24日,埋藏上億年的瑰寶——亞洲第一長洞揭開了神秘的面紗。這塊人類的瑰寶就是中國貴州省遵義市綏陽雙河洞,她以238.48千米的最新探測長度,成為亞洲最長洞穴,世界排名第六位。是誰揭開了她的神秘面紗?我們找到了痴心不改,一路追尋她若干年的三位男人。
  • 亞洲第二長索道揭開神秘面紗,一起去看看吧
    打卡好地方【亞洲第二長索道揭開神秘面紗,一起去看看吧】你知道亞洲第二長索道在哪裡嗎?答案就是福建德化石牛山。經過三年多的精心改造,德化石牛山景區今日開門迎客,全長7168米、高差1088米的石牛山索道也揭開了神秘面紗。坐上索道纜車,俯瞰層巒疊嶂、滿目蒼翠的石牛山,瀑布、怪石、奇樹盡收眼底,美不勝收。
  • 亞洲文明展亮相孔子博物館
    商報濟南消息 4月24日,由孔子博物館主辦的亞洲文明展在孔子博物館二號臨展廳開展。展覽分為「文明肇始和諧共生」「兼收並蓄多元共生」「交流對話情感共生」「開放融通互利共生」四部分。其中,「文明肇始 和諧共生」部分講述人類在經過漫長的進化後,從食物的採集者變為了生產者;而農業帶來的定居生活又催生了城市的出現,由此沿著大河流域誕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