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裡是人情社會,平時的時候沒時間接觸,太久了感情就會生疏,趁著過年的時候都會走親串門,彼此聯絡下感情。走親串門也是農村裡維繫感情的重要一環,不過在這期間難免會說一些「客套話」,都是出於禮節性的問候,顯得也更有人情味。對此一定要分辨清楚,可千萬比較真,否則弄的彼此都會尷尬。
吃了沒,沒吃來我家吃點吧!
在農村裡見面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吃了沒,沒吃來我家吃點」。這一句就是典型的「客套話」,屬於見面之後的關心的問候語。這時候就通常都會回答,「吃了」或者「正做著呢」,可不能傻傻的跑到人家裡去吃飯。一來人家根本沒有準備。二來,做飯都是有數的,去了之後肯定先供著客人吃,到時候自己人就要挨餓了。
類似這樣的話還有許多,比如正在別人家裡做客,趕上吃飯點了。這時候都會問一句,「在這吃點吧」,或者「吃了再走吧」。這也屬於「客套話」,其實是為了提醒你,是不是該回家吃飯了。這時候就考驗「眼力」了,有「眼力」的,客套下就回家了,如果沒有「眼力」的真的留下來吃飯,反而尷尬。當然,如果關係好,就算吃了飯再走也是沒事的。不過大家很少會麻煩別人,自然不會真的留下來吃飯,自家也做飯了,回家吃飯後再聚也是沒事的。
來就來吧,還拿什麼東西
在農村裡過年走親的時候自然不能空著手,多少都要帶點禮品,這屬於禮節。另外來說「禮多人不怪」,帶點禮品更顯得關心。走親的時候經常會聽到一句,「來就來吧,還拿什麼東西」,說是這樣說,但是禮品還是不能少的。當然親戚之間即使不帶禮物,有沒有禮物沒人真的在意。這屬於真心的話,其實更看重的是其中的感情。但是一年沒有見面,倘若真的不拿東西上門,自己也不好意思。自家親戚雖然不會說什麼,但是鄰裡之間會笑話「不懂禮數」,來看長輩也不帶點東西。
在歇會兒吧
在農村出去串門走親,長功夫不見了,有著說不完的話,這時候通常會忘了時間。看到天色不早要走的時候,對方肯定會說一句,「再歇會兒吧」,來挽留。當然這也是一句「客套話」,可不少看到別人挽留,就再待會兒。除非在這裡吃飯,否則就感覺回家吧。這時候都有自己的事,準備做飯什麼的了,如果在歇著就耽誤人家幹活了。
沒事常聯繫,多打電話
走親戚串門的,要走了,親戚朋友出於禮節肯定送客到大門口,臨走的時候都會說一句,「以後常聯繫,多打電話」。其實呢,大家生活都非常的忙碌,也就過年的時候有時間,平時生活中基本很少有交集。即使現在有電話方便多了,但平時沒有什麼聯繫。除非有什麼事情,比如那個親戚家有人結婚了,這時候才會打電話或者走親通知一聲。
在農村生活中有著許多的「客套話」,這使得人們在交流過程中不至於太過於生硬,多了一些人情味。不過,對於這些「客套話」可千萬不要當真,否則反而使得彼此之間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