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過年走親戚的時候,遇到這些「客套話」不能當真,只能聽聽

2020-12-24 棒奔霸

#2020春運#

進入臘月就是年,隨著臘八一過,過年的腳步也是越來越近,農村的大集上也開始忙碌和熱鬧了起來,很多村民也都開始從外地返鄉,一年一度的返鄉大潮又將拉開序幕,春運即將開啟,一年一度最大的節日,春季也是我們家人團聚闔家歡樂的節日,這個節日也是我們走親訪友的季節,尤其是我們的農村,大年一過的正月裡,也會開啟走親戚模式,大包小包的禮物帶著,去走訪一些親戚,趁著大年的氣息走親戚,也是很多農村過年的習俗,雖然現在年味變淡,年輕人也不愛走親戚,但這樣的傳統在我們的農村,還是必不可少的。

走親戚的時候,其實每年都是重複著幾乎相同的話語,寒暄著都是幾乎一樣的場景,這也是讓一些年輕人覺得麻煩,想方設法的不去走親戚,這也難怪,每年過年的時候,大家都是說一些我們真的聽的發膩的祝福話語,但過年時候不說這些能說那些呢?年復一年的祝福話語之外,還有很多的客套話,有的客套話是一聽就能夠聽出來,對於這些客套話,我們也是只能聽聽,千萬可不要當真,要是當真了的話,還真的會鬧出笑話,或者被別人說自己不懂事,都有哪些常見的客套話我們不能當真呢?

來了就好,帶什麼東西呢?全部拿走:這樣的話語,我們過年走親戚的時候聽到的最多,過年的時候,農村的小超市反而是最為忙碌的,各種各樣的商品都是很好賣的,尤其是到走親戚的日子,更是忙得一塌糊塗,作為禮節性的走親戚,帶上禮物去,是決計不能少的,臨走時候親戚總愛說的一句話,就是來就來了,還帶什麼東西,趕緊拿回去,也有的還千叮嚀萬囑咐,說下次來的時候,一定不要帶東西,這種客套話,我們真的是只能聽聽而已,千萬可不要當真,更不能拿回去,或者明年來的時候空著手,那樣會說自己不懂規矩的。

時間還早,你們坐著,我給你們做飯去:現在的走親戚,跟過去的走親戚已然不同,過去的走親戚,斷斷續續能夠走十幾天,每到一處都要吃飯、喝酒,磨磨唧唧就是一天,現在的走親戚,卻已經成為為了完成任務,去走親戚,不在乎時間的長短,只在乎能夠露一露臉,看望一下,就等於走完了親戚,有的更是放下禮物,寒暄幾句話就走,連坐都不坐,站著幾分鐘就完事,而很多時候親戚也會客氣的說,先坐會,時間還早,等一會就給你們做飯去,對於這樣的客套話,主客雙方都是心知肚明,拜訪者是不會當真,主人也是不會去真做,是典型的寒暄客套話而已。

記下電話,以後多多聯繫:現在的忙碌的工作,各種各樣的生活壓力,快節奏的生活壓得我們透不過氣,跟過去相比,有的親戚除了過年能夠見上一面,平時是很難相遇,也沒有什麼交集,大家都忙於自己的事情,該打工的打工,該賺錢的賺錢,親戚之間的交往,跟過去相比,淡了太多太多,走親戚的時候,我們也能夠經常聽到這句話,那就是記上電話,以後多多聯繫,其實很多時候,電話確實是記上了,但多多聯繫是很難存在的,過完年之後生活繼續,大家又開始為了生活打拼,各自都要恢復以往的生活,對於記電話,多多聯繫,其實跟客套話沒有什麼區別。

春節越來越近,大家也都開始準備年貨,收拾家裡,準備過年,那些久違的親戚,也到了過年的時候,該去走一走,看一看,農村走親戚你都還聽過哪些客套話呢?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

相關焦點

  • 過年在農村走親戚,人家常說的這三句客套話,你可千萬別當真了
    過年除了吃餃子、貼春聯以及與之家人團聚外,最常見的事情就是走親戚,這也是我國千百年流傳下來的習俗,全國各地都是如此。一般來說在農村從大年初二開始就要走親戚了,一直到初五才能結束。在短短的幾天內要走遍所有的親戚,時間還是非常緊張的。不過有的地方會一直延續到正月十五。
  • 過年走親戚,聽到這3句「客套話」,聽聽就好了,別較真!
    生活在農村,到了臘月裡,返鄉過年成了大家一致的選擇,過年除了陪伴父母,置辦年貨外,最為重要的還是走親戚了。農村是人情的社會,這些年,大家都很忙,也忽略了太多東西,比如說親情。親戚之間,太久沒有溝通,而過年走親戚則成了大家感情維繫的重要一環,因此,很多人會在臘月裡,抽出時間,專門去看看。當然,在走親戚的過程中,難免會有些 「客套話」,這多半是出於禮節性的,因此,提醒咱大家,別較真,聽聽就好了!一、來逛逛就行,千萬別拿東西了!
  • 我們常說的客套話,這些話可不能當真哦
    許多時候,一句話本身會令人感到尷尬或者不爽,但是換一種說法語氣,卻能夠使人不會有任何不適。這個時候我們聽別人說話的時候一定要懂得察言觀色,否則就真的會尷尬不已。下面就看看哪些話不能當真呢。第一句,要不留下來吃個飯再走吧。這是我們生活在最常聽見的一句話。
  • 走親戚時,愛說的3句客套話,你當真的話,可就出「鬧笑話」了
    而回到農村老家除了和家人團聚,貼春聯,吃餃子外,過春節必不可少的一件事就是走親戚了,走親戚是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習俗,這種習俗從正月初二開始,一般情況下截止到初五就會走完所有的親戚,當然在一些農村地區還延續一些傳統的風俗,有的地方一直能持續到正月十五,(當然現在都圖個省事,很少地區有)。
  • 過年的走親串門的禮數,「客套話」一定要分清,否則就要鬧笑話
    農村裡是人情社會,平時的時候沒時間接觸,太久了感情就會生疏,趁著過年的時候都會走親串門,彼此聯絡下感情。走親串門也是農村裡維繫感情的重要一環,不過在這期間難免會說一些「客套話」,都是出於禮節性的問候,顯得也更有人情味。對此一定要分辨清楚,可千萬比較真,否則弄的彼此都會尷尬。
  • 去農村旅遊,4句「客套話」別當真,不然容易鬧笑話
    就像尋常時分,和街坊鄰居、和親戚朋友打交道時,都會拉扯幾句、寒暄一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客套話」。不過有些人在城市裡沒有經歷過這種寒暄,去往外地農村遊玩常常不知道這些套路,鬧了不少笑話。有些「客套話」是真的,有些卻是假的,一定要辨別清楚才能避免尷尬。我們一起來看看,去農村旅遊,4句「客套話」別當真,不然容易鬧笑話。
  • 過年走親戚時,農民說的這幾句話不能當真,農民:現在想想都臉紅
    長大後,才明白,原來在農村過年走親戚的時候,這些農民誇人是有講究的,如果長得不好就誇長得高;要是長得不高又不好看,那就誇聰明;要是不聰明長得不好還不高,那就誇活潑。這個時候我真是醉了,原來農村過年走親戚的時候,這些農民親戚說的話不能當真......想想以前自己還洋洋得意,現在臉上都羞得慌。怪不得一些農民朋友說,走親戚的時候,親戚說的一些話不能當真。
  • 一天走10家親戚,農村過年走親戚「走過場」,親戚啥時候不親了?
    小時候最想要的時間就是過年的時候,這幾天可以跟著父母或者是爺爺奶奶去走親戚,而且一走就是一天,一天就去一家,去了就在他們家等著吃飯,不僅能吃到好吃的還能領到壓歲錢。但是現在過年走親戚卻不是這樣了,一天的功夫能夠走上十家,你想想一天去十家每一家能有多少時間,基本上就是放下東西就走,交流也是互相問候幾句,基本上不在親戚家留飯了。我一個朋友昨天就告訴我,他們臘月29才開始走親戚,昨天一天走了十家,一天走完了。是什麼原因造成咱們過年走親戚是「走過場」了,為什麼親戚之間不見親近了呢?今天咱們就來討論一下這個現象。
  • 過年在農村串門要注意,說了這3句話,不是留人是攆你走呢!
    春節裡,親戚間相互拜年是最重要的一環了。過年走親訪友有講究,像是什麼禮物該拿,要不要留下吃飯,見了長輩啥能說,啥又不能說,這些對老人來講,屬於「常識」,但對於年輕人來說,就有點難了。畢竟過年,大家都不會在明面上讓對方下不來臺,說話也都很含蓄,怕傷了別人的心。所以必要的察言觀色還是要的,一定要體會出說話者的本來意思,因為有些話看起來是想「留人」,實際是告訴你「該走了」。雖然「是火就熱炕,是親三分內」,但農村老人在年輕人出門時候都要囑咐幾句,多是「到了親戚家,要看好人家的眉眼高低,以免不懂惹了笑話」一定要提前了解,免得到時尷尬。舉三個例子。
  • 農村過年走親戚,應該先去姑姑家,還是姨媽家?聽聽老農咋說
    過年走親戚,應該先去姑姑家還是姨姨家?為什麼?聽聽老農咋說!一到春節,過了初一就要開始走親戚了,這一點在農村裡是比較受重視的。一般初二會去舅舅家,畢竟自古以來就裡有著「娘親舅大」、「天上雷公,地上舅公」的說法。
  • 農村串門講究多,酒滿敬人茶滿期人,就連客套話也有別的含義
    (註:本文為三農小六子獨家原創內容,侵權必究)農村串門講究多,酒滿敬人茶滿期人,就連客套話也有別的含義。在城市裡很難體會到農村那種見面就是熟人,沒事閒來喝喝酒談談天的樂趣。在農村春節期間人情味顯得最為濃厚,除去大年三十那晚外從初一到十五農村人幾乎天天奔波在走親戚的路上,那時便是家裡人最多的時候小孩子聚在一起打鬧、玩遊戲,而大人們都在喝酒吃菜,聊聊一年來的見聞。就算不是過年,平常農閒的日子裡農村人也喜好去親戚家串串門,交流交流感情。
  • 農村講究多,這些「客套話」最好要知道什麼意思,不然容易鬧笑話
    如果想了解更多農村生活,請點上方藍色字「關注」。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農村講究多,這些「客套話」最好要知道什麼意思,不然容易鬧笑話筆者生活在農村,雖然長時間居住在村裡,但是對於現在農村變化也是頗有感嘆,村裡老百姓的生活自然是越來越好,人們的小日子一天比一天幸福。
  • 這5句客套話,如果你當真了,別人就會說你傻,不懂事
    在人際交往中,你一定要聽懂一點客套話。不然你就會人被人說情商低,被人看不起。所謂客套話,就是你有時候要反著聽。有時候說是,其實是想說不,有時候說不其實是想表達是。如果你沒有聽出來,那就說明你的人生閱歷還是不夠,別人就會覺得你這個人沒有眼色。
  • 春節到了,農村裡走親戚很像是逢場作戲,過年不走親戚可以嗎?
    再過兩天就要過年了,春節期間農村親戚朋友互相走動拜年,這是我國傳統的風俗習慣。記得我小的時候,過年最喜歡去走親戚。一方面是可以看到很多親人,另一方面能夠有好吃的拿到紅包,而且還可以愉快的玩耍。那時候走親戚,有時候一走一天或者兩天都算正常。
  • 親戚的話不能當真,當真你就輸了
    到了我二十七歲的時候,感覺已經成為老大難了,一到親戚家就會總問我這個問題。有一年初三的時候,我們去姑姑家做客。我的姑姑和姑父是做生意的,自己有五金商店還有飯館,家中就一個表姐,所以生活的很富足。母親和她閒聊就說起了我找對象人家因為條件達不到不同意。我的姑姑說了這你們怎麼不和我說,我就這一個大侄,我不能眼瞅著不幫你們,沒錢大夥湊唄。
  • 過年去串門,這3句話要注意,說的是「留人」,實則是「攆客」!
    在農村,時下正是外出打工的農民集中返鄉的時間,當然,有些村民早早的返鄉了,他們免不了要置辦年貨,給父母孩子添新衣,也少不了去走親訪友,或者去鄰居家裡串門嘮嗑。然而,過年走親訪友有很大的講究,比如說禮物拿什麼,要不要留下吃飯,什麼話不能說,這些對於長輩來說「門清」,可是對於年輕人來說卻要父母的指點!
  • 人際交往的3句「客套話」,看似是對你好,實則另有深意
    在人際交往中,大家為了彼此的面子,往往會說一些「客套話」,這些話聽起來不錯,但不要當真,不然會出很多差子,比如以下這3句:一、改天請你吃飯現在遇到了老朋友,或者和很久沒有聯繫的朋友又取得了聯繫,大部分在離開或者結束對話的時候說上一句「改天請你吃飯啊。
  • 農村過年走親戚發現對方把本人送的禮品拿去給其他親戚了,合理嗎
    記得小時候過年走親戚,那時基本上都是買東西,像荔枝幹、桂圓乾、芝麻糖、白糖、紅糖等比較常見,基本上是兩包東西外加兩包煙,大年初一一般給爺爺奶奶拜年,大年初二去外婆那拜年,外婆跟幾個舅舅住一塊,去跟外婆拜年時也會去舅舅那轉一圈。
  • 人際交往的3句「客套話」,低情商的信以為真,高情商的懂意思
    在人際交往中,大家為了彼此的面子,往往會說一些「客套話」,這些話聽起來好聽,可千萬別信以為真啊,不然會出很多差子,比如以下這3句:一、改天請你吃飯現在偶遇一個老朋友啊,或者很久沒有聯繫的朋友又取得了聯繫,大部分在離開或者結束對話的時候說上一句「改天請你吃飯啊。
  • 過年走親戚的時候最討厭的是什麼?你中槍了嗎?
    此刻的內心一萬個白眼翻過去,難道這就是我過年時候走親戚的情況嗎?這也太可怕了吧!親戚二:咦,旁邊這個是你兒子吧!身高不錯啊,都比他爸高了,看著都應該大學畢業了吧?不知道有沒有女朋友啊,要不要三舅媽給你找一個,別說,兩人站在一起還挺配的。等等,大學畢業?我長得有那麼著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