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來關注作者羊王文章,從不同的角度報導三農。如果想了解更多農村生活,請點上方藍色字「關注」。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農村講究多,這些「客套話」最好要知道什麼意思,不然容易鬧笑話
筆者生活在農村,雖然長時間居住在村裡,但是對於現在農村變化也是頗有感嘆,村裡老百姓的生活自然是越來越好,人們的小日子一天比一天幸福。每天人們早出晚歸,都在為生活所奔波勞碌著,而對於很多城市裡朋友,近些年也比較關注農村的一點一滴,不光是因為農村發展好了,對於農村傳統還有習俗也頗感興趣。
談到農村習俗,這不得不說農村一些講究,這和農村群眾那種骨子裡的樸實有很大關係,比如在說話上就有很多講究,一個村子的村民基本都互相彼此熟悉,見面也都互相打招呼,可這打招呼該怎麼說也是很有講究的,這也最能體現農村人熱情好客的一面,如果你沒有去過農村,一定要好好看看,尤其接下來筆者要說的這些「客套話」,如果你不懂得是什麼意思,可能還會鬧出笑話。
第一句:都到這了,喝碗水吧!
如果你去親戚朋友家去串門,偶然在他們村裡看到認識的人,難免對方會謙讓的說道「都這了,喝碗水吧!」,這句話也是對方出於禮貌發出的邀請,當然對方也知道你根本不會到他們家裡去喝水,如果你以為真的是對方特別熱情恰好自己確實渴了,並且接受了對方的邀請,那麼恰恰說明你是一個不禮貌的人,如果自己真的口渴寧可自己花錢買也不應該去接受別人的邀請,這是一種很特表達方式。
第二句:「不用了,不用了」
在農村,誰家都有個難處,但是很多人又不好意思開口去找別人幫忙,就比方說,有的人正在房頂往上面搬玉米,恰好你來了看到了這一切,你非常主動的去幫忙,但是往往對方會說「不用了,不用了」這樣非常謙讓的話,其實這句話對方是欣然接受了你的幫助,並不是說不需要幫忙,這只不過是一句客套話。
第三句:「吃了嗎?坐下吃點」
不管是在北方還是南方,朋友之間見面時候除了互相問候,另外最常見的就是「您吃了嗎?」或者說「吃了嗎?坐下吃點」,這也是對方非常禮貌的問候,並且也是關心的語氣,當然並沒有想讓你坐下吃飯的意思,這也是一種委婉的拒絕你坐下吃飯,當然如果你說沒吃呢,別人當然會表示讓你坐下跟著吃。
第四句:「人到這了就行,還拿什麼東西呀」
在農村,這走親訪友再普遍不過了,不管是求人辦事,還是去看望親朋好友,這禮品總歸是少不了的,而對方一般也都是看你所拿的禮品說什麼話,拿得多並且貴重,笑容自然不一樣,並且常說的一句話是「人到這了就行,還拿什麼東西呀」,這也是一句非常明顯的客套話,實則就是感謝你的禮品,那麼你如果空手來的,當然對方的畫風就不一樣的,這會令對方覺得你的不夠重視就來做客。另外在臨走的時候對方也會表示「別都留下,多少拿走點」等等之類的話,也是一種謙讓和客套的話。
第五句:「來了就行,別磕了」
筆者生活在山東,我們這邊還保留著到過年的時候給長輩磕頭的習俗,意思就是拜年的意思,小輩要在大年三十晚上一直到初六之前尤其在除夕這幾個小時裡,小輩要挨家挨戶給長輩磕頭,作為長輩也會非常有禮貌的說道「來了就行,別磕了」,其實心裡甭提多高興了,當然這也不是說不讓你磕了,而只是一種長輩對於小輩的安慰。
在農村這禮數當然少不了,所以對於這些「客套話」如果你真的想要了解農村必須要明白是什麼意思,免得鬧出笑話,可能有些人覺得這是虛偽的一種表現,實則不然,這只是我們農村群眾很樸實的生活方式,即便會鬧出什麼一些笑話,對方也不會責怪。
對此這些農村特有的「客套話」,你們當地也有嗎?歡迎大家留言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