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晶片產業:日本瞄準全球晶片製造商出臺經濟獎勵

2020-12-16 暴走通信

據《讀賣新聞》報導,日本政府將在未來幾年向海外晶片製造商提供財政激勵,鼓勵它們與國內公司合作建立先進的半導體製造設施,以重振日本晶片產業。

文件寫道,政府認為與一家全球晶片製造商合作是加速向先進晶片製造邁進的最佳途徑,並正在制定激勵措施的細節,聯合開發夥伴有資格獲得數千億日元或數十億美元。

日本已將其高科技製造業務大部分轉移到海外,其目標是通過與一家全球公司合作,推動國內晶片生產。

臺積電(TSMC)被列為首要目標。

據讀賣新聞報導,該晶片製造商於2019年11月與東京大學成立了晶片開發聯合研究所。

今年5月,這家公司宣布,計劃在美國建設一座120億美元的半導體工廠,並尋求將其部分製造能力從中國轉移出去,因為中美貿易戰可能會破壞其嚴重依賴內地的供應鏈。

相關焦點

  • 中國晶片製造商放眼全球
    由於中國政府加大了在國內開發晶片的工作,以減少對外國半導體產業的依賴,他的樂觀情緒現在無止境。張說,一條更短,更靈活,更有彈性的產業和供應鏈將更好地適應新的經濟格局。他的言論是緊隨該國12月份針對集成電路產業的最新稅收優惠政策之後而作出的。由財政部和其他三個部委出臺的新政策規定,已運營15年以上且製造28納米或更小的先進晶片的合格IC公司或項目將免徵企業所得稅。長達10年。
  • 日本的晶片產業有沒有再次崛起的可能,晶片產業的未來又在哪裡
    60年代後期日本逐漸將半導體技術應用在家電等領域,瞄準低端領域走薄利多銷的路線,並迅速地擠佔美國相關產業的市場份額,導致美國相關企業嚴重虧損。70年代美國開始對日本半導體產業進行制裁,限制核心IC的出口,短期內導致了日本相關企業市場份額迅速減少。
  • 2017年全球晶片產值超3900億美元 近50%銷售額被前十大製造商瓜分
    據統計,2017年全球晶片產值超過3900億美元,但其中近50%的銷售額被前十大晶片製造商瓜分。目前而言,美日韓歐等國企業在晶片市場佔據絕對的壟斷地位。數據顯示,僅美國英特爾和韓國三星電子公司在全球晶片市場份額中的佔比就超過了1/5。
  • 臺灣晶片往事和大陸的「晶片之痛」
    美國頻繁出手,對華為等企業「深度鎖喉」,使得中國大陸猛然警醒,晶片似已成為「死穴」。與大陸形成鮮明反差的是,近在咫尺、同是中國人的臺灣卻在晶片領域如火如荼,風生水起,晶片代工全球第一,封裝與測試產值全球第一,晶片設計上全球第四。所謂「得晶片者得天下」,晶片作為現代工業的命脈,攸關整個產業鏈下遊的人工智慧、大數據、5G 通訊、雲計算等「新經濟」的興衰沉浮。
  • 來內地發展的晶片人才多達三千人,臺灣省晶片產業實力究竟如何?
    據了解,目前臺灣省內從事晶片開發的技術人員約為40000人,對於人口只有2300萬的一個省來說,這樣的規模相當驚人。大家知道,半導體產業屬於高新技術產業,人才稀缺,尤其對於內地亟待發展的晶片產業來說,更是如此。那麼臺灣省晶片產業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人才儲備,臺灣省晶片產業在國際市場上處於什麼水平?
  • 從未真正衰落的日本晶片產業
    這是繼早兩年收購Intersil之後,日本巨頭的又一單重磅交易。但其實回顧過去幾年日本晶片企業動態,我們可以看到,日本企業正在通過收購和合作等各種方式,增強晶片產業的實力。在經過一系列的操作之後,他們似乎離其目標也越來越近了。不過在談這個之前,我們先解一下日本集成電路產業的輝煌史。
  • 搖搖欲墜的韓國晶片產業背後的內憂外患
    在SK海力士首次減產背後,是韓國晶片產業正在經歷著內憂外患的真實寫照。7月26日,韓國第二大晶片製造企業SK海力士披露了第二季度季報,並正式宣布將從即日起針對其主力產品之一的DRAM及NAND Flash進行減產,這也是SK海力士的前身現代海力士著手生產DRAM產品後,首次宣布針對主力產品進行減產。
  • 李丫丫 趙玉林:全球生物晶片產業技術發展階段比較研究
    具體來看,生物晶片技術對應《「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中提到的微機電系統MEMS和高性能診斷醫療設備,是戰略性新興產業重要支撐技術。從1994年昂飛公司(Affymetrix)商業化第一塊生物晶片開始,美國就引領著全球生物晶片產業的發展,擁有40%的全球生物晶片技術專利。德國、日本、韓國及瑞典等國在生物晶片技術領域也有較好發展態勢。
  • 重慶晶片產業捲土重來?
    據悉,晶片設計企業包括西南集成、吉芯集成、中科芯億達、原璟科技、雅特力科技、烈達半導體、物奇科技等,主要涉及功率、射頻、通信、驅動、物聯網、數據傳輸、微控制器等設計領域;圓製造及整合元件製造商企業,包括中國電科集團覆蓋模擬集成電路、電荷耦合元件的兩條6英寸晶片生產線,華潤微電子公司8英寸功率及模擬晶片生產線
  • 前瞻半導體產業全球周報第48期:晶片巨無霸回歸!
    華為海思邁入全球半導體銷售額前105月6日,全球半導體市調機構IC Insights發布報告稱,一季度全球前十大半導體銷售榜單中,總部位於美國的有6家公司(英特爾、美光、博通、高通、德州儀器和英偉達),韓國有2家(三星和海力士),中國臺灣1家(臺積電),中國大陸1家(海思)。
  • 前瞻半導體產業全球周報第66期:美國晶片禁令即將生效!三星、SK...
    OPPO晶片研發中心項目落戶東莞9月8日,在東莞全球先進位造招商大會上,OPPO晶片研發中心項目落戶東莞濱海灣新區,投資方為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簡稱「OPPO」),該項目的落戶是OPPO布局集成電路產業的又一重要舉措。
  • 「晶片」吃緊,汽車產業上下遊再次迎來「寒冬」?
    疫情再次伏擊了汽車產業,全球晶片供需的失衡,無疑給當下的銷售旺季降了溫。整個產業是否會出現間歇性回落的態勢,目前仍然極度不明朗。 近期,汽車產業面臨半導體晶片供應不足的問題正在業內持續發酵。
  • 「牛糞晶片」承包了我今天的笑點,印度的晶片造到什麼程度了?
    班加羅爾儼然已成為承辦全球範圍的軟體外包業務最多的地方,堪稱「世界辦公室」,其計算機軟體產品遠銷科技發達的美國、日本以及歐盟國家,有」印度矽谷「之稱。班加羅爾還是世界上最大的晶片設計中心之一。印度的電子產業主要分布於北部的新德裡和位於南部的班加羅爾,班加羅爾向來有「印度矽谷」之稱,國際大廠如Intel、IBM、Microsoft、Google等均在班加羅爾設立了研發據點。全球10大無廠半導體設計公司,以及25大半導體供應商中的23家,都在印度開展了大量業務。03.
  • 英特爾突然退出,打臉美1800億振興法案,美國晶片製造業衰落已定
    2020年6月份以來,美國連提兩項振興半導體法案,僅在6月末提出的《2020美國晶圓代工法案(AFA,The American Foundries Act Of 2020)》,如果獲批,將向各州晶片製造業、國防晶片製造業投入共計250億美元的資金,折合人民幣大約1800億元。
  • 全球電子行業面臨晶片荒!日本工廠突發火災,缺貨情況雪上加霜
    來源:金十早報【全球電子行業面臨晶片荒】由於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晶片生產和出廠出現了延遲,造成晶片供應不足,此外,日本一家晶片工廠的大火和法國晶片企業的罷工,也讓晶片供應雪上加霜,更為根本的原因是,晶片製造商對
  • 全球電子行業面臨晶片荒!日本工廠突發火災,缺貨情況雪上加霜?
    【全球電子行業面臨晶片荒】由於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晶片生產和出廠出現了延遲,造成晶片供應不足,此外,日本一家晶片工廠的大火和法國晶片企業的罷工,也讓晶片供應雪上加霜,更為根本的原因是,晶片製造商對8英寸晶片的投資不足
  • 日本:中國研發晶片最好堅持5年,不能靠高薪挖臺灣、韓國人才!
    日本:中國研發晶片最好堅持5年,不能靠高薪挖臺灣、韓國人才!眾所周知,自從我國的中興和華為被美國制裁以後,不少科技企業都開始意識到掌握企業核心技術的重要性,同時在國內也掀起了一股自主研發晶片的潮流,目前已經有包括華為、阿里、小米、紫光等眾多的國產科技企業都開始布局晶片產業了,這也讓我們仿佛看到了國產晶片的希望!
  • 寶島晶片30年!臺灣晶片製造廠商簡介
    泡泡網CPU頻道5月18日 提起臺灣的IT產業30年的發展,不得不提的就是晶片製造業。王雪紅曾獲得過「年度華人經濟領袖」獎,是唯一獲選的女性。她在採訪中曾經談到:一直堅信中國能擁有核心技術及自主創新的能力。    臺灣企業最著名的模式是代工模式,最著名的當然是鴻海集團了,代工成功後經營品牌,比如宏碁、明碁,也有非常成功的例子。與這些企業相比,威盛的路截然不同。威盛針對PC市場的事業著重在集成型晶片組,企業最廣為人知的產品也是它的主板晶片組。
  • 全球半導體晶片供應緊張已經蔓延至汽車行業?大眾...
    疫情影響下,全球晶片供應迎來短缺潮。這次遇到斷供危機的是汽車製造商。 12月4日,有消息稱,全球半導體晶片供應緊張已經蔓延至汽車行業,並導致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出現停產的情況。 大眾中國回應稱,雖然晶片供應受到影響,但情況並沒有傳聞中嚴重,目前正在尋求解決辦法。
  • 都市圈、夜經濟、高端晶片 多地「十四五」建議出爐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11日電 題:都市圈、夜經濟、高端晶片 多地「十四五」建議出爐  記者 張尼  「十四五」時期,各地要辦哪些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