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球晶片產值超3900億美元 近50%銷售額被前十大製造商瓜分

2020-12-14 競爭制高點

從Note 7跌倒到S8爬起,三星只用了不到一年時間。憑藉亮眼的晶片業務表現,三星早在去年「太子」尚未脫險,便已衝破迷霧。任何一家科技巨頭遭遇種種風波後,未必能像三星一樣活得越來越好。三星的翻身也成為窺見晶片業務的剖面。

三星總部

1974年,三星電子進入晶片市場後,一直以存儲晶片為主攻方向。20世紀80年代,三星電子以日本索尼公司為目標,積極研發存儲器,在韓國政府1982年發布《半導體工業扶持計劃》和《半導體扶植具體計劃》的背景下,高薪聘請大量日本、美國工程師,1993年以後,在存儲器市場,三星無論是技術研發還是市場佔比,均已經居於領導地位。

客戶設備和供應鏈對晶片的需求,推高了DRAM和NAND存儲晶片的價格,擴大了三星的利潤空間。超越英特爾,三星距離全球晶片業的老大位置越來越近。IC Insights數據顯示,1993年,三星在全球晶片市場僅排名第七。2006年三星已經排名第二,但和英特爾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而在2007年蘋果iPhone問世之後,智慧型手機的快速普及讓三星獲得追趕機會。主攻存儲晶片的三星逐漸獲得比主攻PC的英特爾更大的市場營收。

三星也存在短板。在移動晶片市場,高通與中國臺灣的聯發科則佔據主導地位。著名跑分軟體安兔兔公布的《2016年熱門手機晶片品牌分部》報告顯示,高通以57.41%佔據榜首,聯發科與三星分別以20.49%和12.33%分列第二三位。這主要是因為,雖然三星在內存和快閃記憶體晶片方面有絕對優勢,但是在系統級晶片方面則遠未達到抗衡高通、聯發科的地步。

英特爾的總部大樓

市場仍在有限的巨頭手中。據統計,2017年全球晶片產值超過3900億美元,但其中近50%的銷售額被前十大晶片製造商瓜分。

目前而言,美日韓歐等國企業在晶片市場佔據絕對的壟斷地位。數據顯示,僅美國英特爾和韓國三星電子公司在全球晶片市場份額中的佔比就超過了1/5。在存儲晶片領域壟斷更甚,三星電子、海力士、英特爾、美光科技以及東芝半導體5家美日韓半導體企業,幾乎佔據了全球95%左右的存儲器市場。全球前十大晶片製造商均分布在上述地區。

儘管如此,在晶片製造的第一梯隊,競爭依然激烈。1965年,英特爾公司創始人之一的摩爾就預測,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數目,每隔18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這一定律揭示了晶片領域技術革新的速度之快。

事實上,近半個世紀以來,全球晶片產業已經經歷了兩次重大的產業轉移。第一次發生在20世紀70年代末,從美國轉移到了日本,造就了富士通、日立、東芝、NEC等世界頂級的晶片製造商;第二次在20世紀80年代末,韓國與中國臺灣成為晶片行業的主力,繼美國、日本之後,韓國成為世界第三個半導體產業中心。

除了體量巨大,完善的產業鏈同樣讓壟斷形勢難以打破。

全球晶片產業鏈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IDM整合元件製造商模式,即一家公司覆蓋集成電路全產業鏈,另一種是垂直分工模式,即設計、製造和封測分別由不同廠商完成。而諸如英特爾、三星、德州儀器、東芝、意法半導體等全球晶片前二十大製造商中,大部分是IDM模式,這意味著,行業巨頭們在整條產業鏈上都佔有絕對的控制權。

而採取垂直分工模式的企業,則在產業鏈的某一環節擁有領先技術。例如荷蘭的ASML公司生產的光刻機在晶片製造環節具備絕對優勢。

不僅如此,近年來連番掀起的併購浪潮,一定程度上使寡頭壟斷的格局得到進一步強化。

後來者

在全球晶片業整合大潮下,意圖在晶片市場分一杯羹的新興企業面臨著巨大壓力。

中芯國際

晶片產業更新換代速度很快,且產業門檻較高,屬於高投入、高研發,但是回報較慢。歐盟委員會公布的2017年工業研發投入排行榜顯示,三星電子在研發方面投入達121.55億歐元,緊隨其後的英特爾則投入了120.86億歐元,分別高居全球2500家公司的第四、五名。

製造工廠的投入也十分驚人,由於工藝要求非常苛刻,工廠的建設成本同樣讓多數企業難以承受。公開資料顯示,中國臺灣的臺積電FAB 14 12英寸晶圓廠投資規模超過116億美元。

技術上的差距則更為明顯。以晶圓代工技術為例,在全球領先的臺積電晶圓代工技術達到7納米級,而內地最大的晶片代工公司中芯國際只能達到28納米級。

為擺脫國際巨頭的壟斷地位,多個國家提出了晶片產業發展計劃,通過國家政策扶持的方式,幫助本土企業追趕。2009年,巴西全國先進電子技術研究中心晶片設計所在南方城市阿雷格裡港成立,成為拉美地區首家政府支持的晶片研發中心,迄今已建立了7家IC設計中心。

德州儀器

印度也在加緊制定晶片製造戰略,2015年,印度政府宣布投資100億美元打造兩個晶片工廠。同時,印度通信與信息技術部還與英特爾公司談判,英特爾將在印度建立測試工廠;另一家未透露名稱的公司也在與印度政府接觸,該公司有興趣在印度建立晶圓工廠。

相關焦點

  • 和艦晶片實控人為臺灣聯華電子:三年獲政府補貼超50億
    和艦晶片招股書顯示,公司存在未彌補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其子公司廈門聯芯前期固定資產折舊和無形資產攤銷太大導致毛利率為負,且需計提存貨減值和預計負債所致。和艦晶片稱,一條28nm工藝集團電路生產線的投資額約50億美元,根據行業慣例,設備的折舊年限普遍較短(廈門聯芯的固定資產折舊年限為6年,專有技術攤銷年限為5年)導致晶片製造公司在投產初期普遍存在虧損情況。
  • 全球十大軍火商2017年共售出約2000億美元的軍火
    據俄羅斯衛星網8月13日報導,美國防務新聞發布的排名榜數據顯示,全球十大軍工企業2017年共售出價值1930億美元的武器裝備。 2017年軍火銷售排行榜中美國公司最多。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 Lockheed Martin)為全球最大的軍火商,其銷售額為479億美元。美國雷神公司(Raytheon Company)排名第二,銷售額為235億美元。
  • 2018全球十大模擬IC廠商排名出爐:TI模擬銷售額破百億,英飛凌進入...
    圖2 2017 TOP 10排名TI的2018年模擬IC的銷售額增至108億美元; 英飛凌進入第三位,ST在這十家公司中,年度增長最快,前十大供應商共佔模擬市場總量的根據IC Insights 2018年領先半導體公司的排名,10大模擬集成電路供應商去年佔全球模擬銷售額的60%,即361億美元,而2017年接近61%,約合330億美元。 憑藉模擬銷售額108億美元和18%的市場份額,德州儀器(TI)作為全球領先的模擬設備供應商保持著穩固的地位。
  • 2019全球十大模擬IC廠商排名出爐
    zSfEETC-電子工程專輯根據IC Insights 2019年領先半導體公司的排名,2019年,前10大模擬IC供應商合計佔552億美元模擬集成電路市場的62%,即342億美元,比2018年的60%提高了兩個百分點。
  • 日本東芝和富士電機投資19億美元加大晶片產量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日本東芝(Toshiba)和富士電機將共同投資2,000億日元(約19億美元)以加大電動車節能晶片產量,旨在適應全球各國向電動汽車和卡車的快速轉型。
  • 2019全球十大模擬IC廠商排名:TI蟬聯榜首 ST躍居第4 中國任重道遠
    德州儀器(TI)2019年模擬銷售額為102億美元,佔據了19%的市場份額,穩固了其在2019年領先的模擬設備供應商的地位。與2018年相比,TI的模擬銷售額下降了約6億美元,但其銷售額仍然超過排名第十的瑞薩公司的10倍。TI 2019年的模擬收入佔其IC總銷售額128億美元的80%,佔其半導體總收入137億美元的75%。
  • 前瞻半導體產業全球周報第48期:晶片巨無霸回歸!
    華為海思邁入全球半導體銷售額前105月6日,全球半導體市調機構IC Insights發布報告稱,一季度全球前十大半導體銷售榜單中,總部位於美國的有6家公司(英特爾、美光、博通、高通、德州儀器和英偉達),韓國有2家(三星和海力士),中國臺灣1家(臺積電),中國大陸1家(海思)。
  • 華為成去年全球第3大晶片買家 步步高第6小米第10
    近日,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華為半導體採購支出超過210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三大晶片買家,佔據全球4.4%的市場份額。儘管與前兩名相比,採購花費仍存在一定差距,但從漲幅來看,2018年華為半導體採購支出同比大漲45.2%,遠超三星、蘋果,成為Top 5中增幅最大的企業。
  • 振興晶片產業:日本瞄準全球晶片製造商出臺經濟獎勵
    據《讀賣新聞》報導,日本政府將在未來幾年向海外晶片製造商提供財政激勵,鼓勵它們與國內公司合作建立先進的半導體製造設施,以重振日本晶片產業。文件寫道,政府認為與一家全球晶片製造商合作是加速向先進晶片製造邁進的最佳途徑,並正在制定激勵措施的細節,聯合開發夥伴有資格獲得數千億日元或數十億美元。日本已將其高科技製造業務大部分轉移到海外,其目標是通過與一家全球公司合作,推動國內晶片生產。臺積電(TSMC)被列為首要目標。
  • 史賽克40億美元收購骨科設備製造商
    消息傳出後,賴特醫療的股價跳升了約30%,至約28.50美元,而史賽克的股價則小幅下跌了約4.5%,至203.20美元。FierceBiotech指出,兩家公司的董事會已批准該收購協議,在賴特醫療股東通過決議後,預計將於2020年下半年完成。
  • 中國晶片製造商放眼全球
    去年,投資者向中國的半導體產業投入了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309億美元),遠高於2019年的700億元人民幣甚至更多。風險資本家,私募股權公司和初創公司的IPO是一些資金來源。生產65納米至28納米晶片的公司將獲得5年免稅期,並在接下來的5年中享受公司稅率50%的折扣。對於此類晶片製造商,優惠待遇從獲利的第一年開始。
  • 全球第二大啤酒製造商喜力漲超6% 銷售額增速創下10多年來最佳表現
    全球第二大啤酒製造商喜力漲超6% 銷售額增速創下10多年來最佳表現英為財情Investing.com – 周三歐市早盤,全球第二大啤酒製造商喜力啤酒漲超6%,此前公司公布的2019年盈利符合預期,並預計今年營業利潤增速將達到中個位數。
  • 全球十大晶片設計公司曝光,高通第二,聯發科第四,海思排名靠前
    近日,全球前十大晶片設計公司排名揭曉,我們今天就來細數一下這十大公司。同樣作為晶片設計公司,在中國博通遠遠沒有高通出名,主要是因為高通的CPU直面消費者,目前小米、OPPO、vivo基本上用的全是高通的CPU。這也導致了我們以為高通才是世界晶片設計老大,其實不然。事實上,高通去年還差點被博通收購。2017年11月,博通擬以美股70美元的價格收購高通,總交易額高達1300億美元。
  • 中國對存儲三巨頭涉壟斷調查有重大進展,每家或罰25億美元
    據悉,這三家公司控制著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DRAM)晶片全球市場的95%,這類晶片廣泛用於電腦和智慧型手機。美國研究公司IC Insights介紹,DRAM晶片價格在過去30年大多數時間裡呈現穩步下降。然而,2017年,每比特(單層存儲單元,bit)價格上漲47%,今年延續了漲勢。
  • Q2全球前十大封測廠商排名出爐,日月光半導體(ASX.US)營收13.79億...
    要聞 Q2全球前十大封測廠商排名出爐,日月光半導體(ASX.US)營收13.79億美元穩坐龍頭 2020年8月13日 13:59:57 智通財經網本文來自 微信公眾號「拓墣產業研究」根據TrendForce旗下拓墣產業研究院表示,2020年第一季受到公共衛生事件衝擊,因各國邊境管制與封城措施使整體供應鏈出現斷鏈情況
  • 全球前十晶片設計公司排名出爐 前三大營收均有下滑
    根據集邦諮詢旗下拓墣產業研究院最新統計,2019年晶片設計公司排名如下:前十名分別是:博通(AVGO.US)、高通(QCOM.US)、英偉達(NVDA.US)、聯發科、美國超微公司(AMD.US)、賽靈思(XLNX.US)、邁威爾(MRVL.US
  • 全球半導體封裝載板市場格局研究,基於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分析
    2017年全球前十大半導體營收排名見表1(其中,IDM有8家,Fabless有2家(高通、博通)),2017年全球前十大Fabless公司營收排名見表2,2017年全球前十大封測公司營收排名見表3(因以下數據來自不同機構的數據
  • 比特幣50天大漲70%引央視報導 全球加密貨幣總市值超5000億美元
    17000美元,達到17534美元,創下了今年以來新高,價格是2017年12月份以來的最高水平。全球加密貨幣總市值超5000億美元數據顯示,當前全球加密貨幣總市值約為5061.13億美元,創下2018年2月以來新高。
  • 全球10大電動工具製造商盤點。
    2017年至2021年,全球電動工具市場預計將實現增長逾74.4億美元。據Zion Market Research的數據顯示,到2018年底,全球電動工具市場規模已達到270億美元左右。以下是2018年全球十大電動工具製造商的收入情況,讓我們來看看當今電動工具行業的主要公司。 10、 Chervon(泉峰集團) 收入:±10億美元 原產國:中國 成立時間:1993年 員工人數:1001人-5000人 Chervon已經迅速成長為全球電動工具製造商之一。
  • 從零起步到趕日超美,韓國如何制霸全球存儲27年?
    而到2017年,兩大韓廠DRAM市佔率合計達74.2%,較2011年佔比更大,第三名美光僅佔不到1/5的全球市場。存儲晶片業務給三星和SK海力士帶來了豐厚的回報。2017年得益於存儲晶片價格持續上漲,三星半導體部門收入首次超過英特爾,成為全球銷售額最高的半導體企業;SK海力士也在同一年營收超過美光,位列全球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