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杜鵑不鳴,當如何?」 織田信長答: 殺之。豐臣秀吉答:逗其鳴。德川家康答:待其鳴。問答之間三人的性格形象躍然紙上,信長一生以強勁武力行王霸之事,終不得聽鳥鳴。太閤一世以機智權變籠絡諸侯,暫得鳥鳴白衣變王侯。家康一輩子以忍隱養勢,終得鳥聲長鳴德川265年幕府。
德川家康的家系是三河國一個弱小的國人豪族,其父松平廣忠因藉助今川義元的幫助成為松平氏第八代家督,所以松平氏選擇依附於今川義元。1560年,今川義元引軍進入尾張與織田信長軍交戰,德川家康參與該戰役並擔任其中先鋒之一。桶狹間之戰因主帥今川義元被織田信長偷襲致死,德川家康看到繼任家督的今川氏真能力有限,面對織田信長咄咄逼人的攻勢,意識到不能再和今川家捆綁在一起陪葬了,於是德川家康依靠年幼時與織田信長的玩伴之情,順利地和信長達成了同盟關係,使一場迫在眉睫的危機轉為了新的發展機遇。
1566年,德川家康統一三河國。並於12月29日得敕許,改姓德川(原名松平家康)。1572年,德川家康和佐久間信盛率領的織田信長家援軍共同抵禦武田信玄的進攻。12月22日下午,兩軍戰於三方原,武田信玄技高一籌,德川、織田聯軍大敗,織田信長手下將領平手泛秀在逃離過程中,因不熟悉地形位置被追上來的武田軍殺死。德川家眾多家臣戰死,德川家康本人最終在家臣的拼命保護下才突圍逃回浜松城。三方原合戰後,吃到苦頭的德川家康一面繼續與武田家對峙,一面著重發展經濟,免除各種稅役,招攬外地商人來本地交易,整頓領內的工商業。
1582年本能寺之變發生,有驚無險逃回三河的德川家康,原本欲打著替好友復仇名義討伐明智光秀,但被豐臣秀吉搶先了一步,從而堅定了擴大自身實力的信念,不久發兵佔領了甲斐、信濃。至1583年前後,德川家康已先後把三河、遠江、駿河、甲斐及信濃南部地區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成為擁有一百萬石實力的大大名。
1584年,德川家康以保護信長之子織田信雄的名義發起向豐臣秀吉的挑戰,兩軍開始了奇襲與反奇襲的小牧·長久手之戰。戰場上德川軍取得了勝利,但由於豐臣秀吉逼降了織田信雄,使得德川家康喪失了繼續戰鬥下去的意義。德川家康基於政治及戰略考慮將次子於義丸(即後來的結城秀康)送與秀吉作養子,臣服於羽柴秀吉。此戰在豐臣秀吉心中埋下了對德川家康這位敵手的敬佩和重視之心,而德川家康為援助信長公後裔而戰的高大形象,使得德川獲得了空前的聲望和政治資本。
1589年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對屬下大名重新分配了領地。德川家康轉封關東,領有相模國、伊豆國、武藏國、上野國大部、下野國小部、下總國、上總國(至關原之戰時,約為二百五十五萬七千石),改建江戶城為居城。德川家康隨後開始著手謀求天下, 拉攏諸侯的好感,分化削弱豐臣家的實力。秀吉死後1600年關原之戰,由於關原戰神小早川秀秋的臨陣一擊,德川軍最後輕鬆取勝,天下再無人是德川家康的對手。1616年,德川家康被日本朝廷賜封"東照大權現",成為江戶幕府之神,後人稱之為"東照神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