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列縱隊」到「四列縱隊」!分類評價讓上海高校越來越有特色

2020-12-14 瀟湘晨報

來源:解放日報、文匯報、新民晚報 記者:彭德倩、吳金嬌、張炯強《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要「建立高校分類體系,實行分類管理」。上海順應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需求,加強高等教育統籌,深入推進高等教育治理體系與能力現代化,於2015年在全國率先實施高校分類管理改革,並於2018年在全國較早開展了高校分類評價工作。經過5年多的努力,上海的高校分類發展體系已經構建形成,各顯所長的高校分類評價模式已初步健全,有效促進了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

申城62所高校「分類比武」

評價模式初步健全,有力推進科學治教

在上海,經過5年多努力,面向全部62所高校的分類發展體系已構建形成,各顯所長的高校分類評價模式初步健全。

「分類評價的目標不是排行榜,而在推動高校從『一列縱隊』向『四列縱隊』發展。」12月3日,在市教委舉行的相關發布會上,全程深度參與的上海高等教育督導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薛明揚說,這不能理解成從「一張榜單」變成「四張榜單」。

四列縱隊怎麼分怎麼評

四列縱隊,怎麼分?按照人才培養主體功能和承擔科學研究類型等差異性,評價體系將高校劃分為「學術研究、應用研究、應用技術和應用技能」四種類型。其中「學術研究型」高校以培養學術研究人才為引領,「應用研究型」高校以培養應用研究與開發人才為重點,「應用技術型」高校以培養專門知識和技術應用人才為主體,「應用技能型」高校主要培養專科層次的操作性專業技能人才。目前學術研究型高校有13所,應用研究型高校有10所,應用技術型高校有17所,應用技能型高校有22所。

與之相對應,分類評價指標體系分為四套,均設辦學方向與管理水平、辦學條件與資源、辦學質量與水平、辦學聲譽與特色4個一級指標,辦學方向、管理水平、師資隊伍、教學資源、支撐平臺、科研項目、學科專業、創新成果、國際交流、社會服務、辦學聲譽、辦學特色等二級指標。差異性主要體現在三級指標的名稱、權重和內涵上。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為了立體評估學校發展情況,在數據積累基礎上,評價視野不斷拓展。除原有的綜合評價外,還開展增值評價、效益評價。前者評估學校發展的「加速度」,也就是學校自己和自己比,縱向看各項指標增速;後者則呈現「均量」水平,指在「生均」「師均」「學科均」「專業均」等單位體量下的高校發展數據水平。

哪家整體強哪家增值快

至今,在上海較早開展的高校分類評價已進行3年。哪些高校嶄露頭角?

從綜合評價看,傳統強校綜合實力依然強大。從增值評價看,同濟大學、上海大學、上海海事大學、上海商學院、上海公安學院、上海城建職業學院等學校,發展勁頭很足,發展成效明顯。從效益評價看,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音樂學院、上海公安學院等特色學校優勢凸顯。

上海海事大學是「效益評價」中領先的高校之一。「對大學來說,辦學定位非常重要,學校在這方面曾有過搖擺。」校長陸靖說,在分類評價體系中,學校將其作為引領,對標應用研究型大學的辦學定位,堅持強化海事特色與實力,採取非對稱趕超戰略,調整優化資源投入。據了解,2020年上海海事大學居US News世界大學工科排名第431位,較2018年上升120位。在Scopus排名中,港航物流學科領域連續保持全球第一。該校連續牽頭髮布《南海航行狀況研究報告》,填補南海水域船舶交通研究空白,為南海航行狀況提供科學判斷依據和結論,推動國際海事組織亞洲海事技術合作中心落滬,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助力。

上海海事大學舉辦MTCC航運綠色論壇

上海海事大學舉辦分類評價啟動會

評價結果推進科學治教

值得一提的是,為使分類評價結果有效轉化為改革發展實踐,逐步加大數據共享力度,每年都會針對政府部門和高校打造不同的研究分析報告。

市教委總督學平輝透露,2020年,針對62所高校提供了每校分析報告。分析報告中不僅有同類型學校間的橫向對比分析,還有學校三年結果的歷年對比分析;不僅有總體情況分析,還有單項指標分析;不僅有分析結論,還有改進建議。通過舉辦沙龍、評選案例,促進高校經驗交流。

評價研究結果已在政府層面得到多方面運用。上海地方高水平大學建設遴選的主要依據,就是2018年上海高校分類評價結果。每年的市屬高校內涵建設經費分配、高校黨政負責幹部考核、高校績效工資分配動態調整,也都與年度結果相關。

「評價結果不會影響日常辦學經費。」薛明揚說,各個領域情況不同,並非一步到位一刀切的硬掛鈎,而是尋求分類評價過程和結果更有力地推進科學治教。

初步建成的分類評價體系

讓更多上海高校被「看見」

告別「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高校」,上海在全國率先啟動高校分類指導和績效評估,對62所高校全部進行分類管理。

截至目前,上海的高校分類發展體系已經構建形成,各顯所長的高校分類評價體系也已初步健全。

改變「一刀切」

讓更多高校有轉身露臉的機會

「十多年前,我們發現一個問題:人們印象中,上海62所高校總是排成一列縱隊,只有少數學校能被『看見』。當時我們就在想,是否可以改變這種現象,讓更多高校能在隊列中有45度轉身露臉的機會。」上海高等教育督導評價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薛明揚對此記憶猶新,為了避免大學盲目追求高、大、全,擺脫千校一面的困局,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上海於2015年在全國率先實施高校分類管理改革,並於2018年在全國較早開展了高校分類評價工作。

按照人才培養主體功能和承擔科學研究類型等差異性,上海市將高校劃分為「學術研究、應用研究、應用技術和應用技能」四種類型,推動高校實現從「一列縱隊」向「四列縱隊」發展。其中,「學術研究型」高校以培養學術研究人才為引領,「應用研究型」高校以培養應用研究與開發的人才為重點,「應用技術型」高校以培養專門知識和技術應用人才為主體,「應用技能型」高校主要培養專科層次的操作性專業技能人才。

目前上海學術研究型高校有13所,應用研究型高校有10所,應用技術型高校有17所,應用技能型高校有22所。

讓更多高校被「看見」,必須改變「一刀切」的評價模式。除了綜合評價外,評價維度增設了增值評價、效益評價。

市教委總督學平輝解釋,所謂增值評價,即學校自己和自己比,看的是學校的努力程度和進步情況;效益評價則體現為「均量」,指從「生均」「師均」「學科均」「專業均」等方面評估高校,最大程度展現學校特色與優勢。

「我們不會拿一把尺子量所有的學校,而是拿不同的尺子去評價不同學校。」平輝說。

以評價「指揮棒」為引導

促進每所高校找準自身定位

加強高校分類指導和績效評估,旨在推進高校的內涵式發展、特色發展以及科學發展,讓每個學校找到自身的定位。

「對大學來說,辦學定位非常重要,學校在這方面也曾有過搖擺。」上海海事大學校長陸靖介紹,在高校分類評價指引下,學校立足航運物流等優勢學科,緊密對接產業鏈需求,積極融入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和臨港新片區產業發展,學科影響力不斷提高。在全球最大的文摘和引文資料庫Scopus排名中,上海海事大學在港航物流學科領域連續保持全球第一。

在評價「指揮棒」的引導下,越來越多的高校改革發展進入「快車道」,改革成果初顯。

同濟大學為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懸停避障提供技術支撐

「近年來,我們在不斷強化基礎研究的同時,不斷提升在核心技術領域的突破能力。」據同濟大學常務副校長伍江介紹,學校在工程防災減災、人工智慧、深空探測、深海研究、生命科學等諸多領域取得了有國際影響力的原創性成果。再如,上海城建職業學院堅持「以就業為導向」,重點培養一批高素質技術人才。目前,該校已有494名學生獲得了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學生連續兩年在全國大學生「網際網路+」創新創業大賽職教賽道斬獲金獎。

上海城建職業學院與上海建工集團等籤署第46屆世賽校企合作協議

上海城建職業學院獲得第六屆 網際網路+ 創新創業大賽金獎

市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使分類評價結果有效指導改革發展實踐,上海逐步加大數據共享力度,每年在同類高校之間分享數據,使得各類高校在對標中能夠互鑑優勢,共同提升,並且能同時為政府決策提供依據。如2020年,本市已為62所高校提供了基於分類評價的「體檢」報告。

作為評價考核指揮棒,分類評價結果也將作為上海地方高水平大學建設的重要參考依據。平輝介紹,每年的市屬高校內涵建設經費分配、高校黨政負責幹部考核、高校績效工資分配動態調整都與年度評價結果掛鈎。

上海高校評價不再「千篇一律」

分類管理讓學校越辦越有特色

上海城建職業學院是本市的一所職業高校,今年,面對疫情影響和經濟下行的雙重壓力,學校拿出了一份亮麗的成績單:就業率達98%,籤約率94%,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畢業生就業質量逐年提高,在世界500強和全國500強企業就業比例今年達到9.2%。院長葉銀忠認為:「上海高校分類管理模式讓我們找準了定位,作為一所應用技能型高校,學校完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體系,發揚了傳統特色。」

評價一所大學辦學水平,究竟看什麼?看論文數量、科研貢獻,還是看學生的就業率?顯然,將一些傳統名校如復旦、交大,和特色高校如上海戲劇學院、上海音樂學院,放在同一個天平上,並不合適。

2015年,上海出臺的《高等教育布局結構與發展規劃(2015—2030)》,在全國率先實施高校分類管理改革。2018年,上海全部62所普通高校進行分類管理。按照人才培養主體功能和承擔科學研究類型等差異性,將高校劃分為「學術研究、應用研究、應用技術和應用技能」四種類型,推動上海高校實現從「一列縱隊」向「四列縱隊」發展。其中「學術研究型」高校以培養學術研究人才為引領,「應用研究型」高校以培養應用研究與開發的人才為重點,「應用技術型」高校以培養專門知識和技術應用人才為主體,「應用技能型」高校主要培養專科層次的操作性專業技能人才。

從此,上海高校評價不再「千篇一律」,也打破了高等教育同質化辦學傾向。這種改革為滬上高校內涵建設帶來了什麼?

同濟大學常務副校長伍江介紹,分類管理之後,同濟首先確立了發展理念「優秀學生的嚮往地,拔尖創新型人才的搖籃;全球尖端人才(學術大師)的聚集地;前沿科學探索、重大科技發現、重大技術發明的原創地」。同濟首輪建設的9個一流學科和4個一流交叉學科領域均取得顯著成效。土木工程、建築學、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設計學、交通運輸工程等學科已經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前列,在多個主流學科排名進入全球前20名;環境科學與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海洋科學等學科已經進入世界一流學科行列並不斷向前列衝刺;智能科學與技術、新能源、微結構、幹細胞等交叉學科領域向世界前沿邁進。2019年,同濟畢業生赴世界排名前一百高校深造比例較2016年增幅超過56%,一大批優秀學生在國際學術舞臺與學科競賽中嶄露頭角。

同濟大學建設上海自主智能無人系統科學中心

伍江同時透露,該校在長三角一體化、上海科創中心、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區、港珠澳大橋、大興機場等國家重大需求或重大工程中不斷貢獻著「同濟智慧」;環同濟知識經濟圈產值從2016年的337億元發展到2019年的460億元。在分類管理改革中,同濟初步實現了自己的定位「學校研究型」。

上海海事大學則對應「應用研究型大學」的辦學定位,學科影響力不斷提高:2020年居US News世界大學工科排名的第431位,較2019年上升36位、較2018年上升120位。2019年,學校工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排名內地高校96位。2019年軟科(ARWU)中國最好大學排名居國內第130位,較2018年上升23位。在Scopus排名中,港航物流學科領域連續保持全球第一。

上海海事大學校長陸靖說,將抓住特色,在服務交通強國、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臨港新片區等國家戰略中體現學校的科研實力和貢獻。

搞前沿研究的專注研究、搞生產技能的強化職業培訓……來自市教委的消息,分類管理實施以來,本市各高校越辦越有特色。如,上海體育學院的體育學科、上海中醫藥大學的中醫藥學科等,始終保持全國領先。

編輯:季昕

【來源:上海教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從「一列縱隊」到「四列縱隊」!分類評價讓上海高校越來越有特色
    「分類評價的目標不是排行榜,而在推動高校從『一列縱隊』向『四列縱隊』發展。」12月3日,在市教委舉行的相關發布會上,全程深度參與的上海高等教育督導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薛明揚說,這不能理解成從「一張榜單」變成「四張榜單」。
  • 如何評價高校辦學質量?分類評價改革 讓上海高校辦學更具「個性」
    上海於2015年在全國率先實施高校分類管理改革,並於2018年在全國較早開展了高校分類評價工作。五年多來,上海的高校正在逐步優化和建成個性化評價模式,讓學生能夠選擇自己喜歡的學校和專業。12月4日,「回眸』十三五』教育新發展——上海高校分類評價改革」新聞通氣會上,教育界專家詳細介紹了上海高校分類評價的工作,高校代表分享了上海高校分類評價推動高校內涵式發展的成效。
  • 上海高校評價不再「千篇一律」,分類管理讓學校越辦越有特色
    院長葉銀忠認為:「上海高校分類管理模式讓我們找準了定位,作為一所應用技能型高校,學校完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體系,發揚了傳統特色。」評價一所大學辦學水平,究竟看什麼?看論文數量、科研貢獻?還是看學生的就業率?顯然,將一些傳統名校如復旦、交大,和特色高校如上海戲劇學院、上海音樂學院,放在同一個天平上,並不合適。
  • 申城62所高校「分類比武」 評價模式初步健全有力推進科學治教
    對大學的評價,國內外各類排名並不鮮見。在上海,經過5年多努力,面向全部62所高校的分類發展體系已構建形成,各顯所長的高校分類評價模式初步健全。「分類評價的目標不是排行榜,而在推動高校從『一列縱隊』向『四列縱隊』發展。」
  • 企鵝們行走時為什麼經常排成一列縱隊
    最近玩螞蟻莊園這個遊戲的玩家都在問,遊戲裡面的9月28日每日一題問題答案是什麼,今天的問題是企鵝們行走時為什麼經常排成一列縱隊答案是什麼?大家都知道這道題的答案嗎?小編我特意整理了相關的資訊,下面就是18183帶來的9月28日每日一題答案了,一起來看看吧。 螞蟻莊園小課堂2020年9月28日答案
  • 趣味冷知識科普 企鵝們行走時為什麼經常排成一列縱隊?
    趣味冷知識科普 企鵝們行走時為什麼經常排成一列縱隊?時間:2020-09-28 09:22   來源:遊俠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趣味冷知識科普 企鵝們行走時為什麼經常排成一列縱隊? 企鵝們行走時為什麼經常排成一列縱隊?
  • 八路軍五個縱隊改編的是什麼部隊?誰是縱隊指揮官?
    ——歌德(德)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1090字,閱讀約3分鐘抗日戰爭時期,由於八路軍迅速發展和作戰需要,先後組建了5個縱隊。五個縱隊是由什麼部隊改編而來的,縱隊指揮員是誰,未來發展如何?八路軍第一縱隊,成立於1939年5月,由八路軍山東,蘇北各部隊組成,縱隊司令員徐向前,山西五臺人。他畢業於黃埔一期,紅軍時期曾任紅四方面軍總指揮,榮獲紅星金質獎章。長徵勝利後,任西路軍總司令。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129師副師長。後來,他來到山東,擔任第一縱隊司令員。抗戰勝利後,任華北軍區副司令員兼第一兵團司令員。
  • 「十三五」教育發展大家談|發揮分類評價導向作用 努力建設職業...
    「十三五」期間,為推進高校內涵式發展、特色發展以及科學發展,明確自身定位提高質量,上海實施了高校分類評估。按照人才培養主體功能和承擔科學研究類型等差異性,將62所普通高校劃分為學術研究、應用研究、應用技術和應用技能四種類型,推動上海高校實現從「一列縱隊」向「四列縱隊」發展。這個評價「指揮棒」促使學校跳出傳統思維,通過對標實現重新定位,確立發展目標,拉長長板,補齊短板,厚實底板。
  • 八路軍五個縱隊改編的是什麼部隊?誰是縱隊指揮官?
    ——歌德(德)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1090字,閱讀約3分鐘抗日戰爭時期,由於八路軍迅速發展和作戰需要,先後組建了5個縱隊。五個縱隊是由什麼部隊改編而來的,縱隊指揮員是誰,未來發展如何?八路軍第一縱隊,成立於1939年5月,由八路軍山東,蘇北各部隊組成,縱隊司令員徐向前,山西五臺人。他畢業於黃埔一期,紅軍時期曾任紅四方面軍總指揮,榮獲紅星金質獎章。長徵勝利後,任西路軍總司令。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129師副師長。後來,他來到山東,擔任第一縱隊司令員。抗戰勝利後,任華北軍區副司令員兼第一兵團司令員。
  • 孟良崮戰役中,華野10個縱隊圍殲國軍74師,各縱隊司令員都是誰?
    導讀:孟良崮戰役中,華野10個縱隊圍殲國軍74師,各縱隊司令員都是誰?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孟良崮戰役中,華野10個縱隊圍殲國軍74師,各縱隊司令員都是誰?!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在孟良gu戰役中,華東野戰軍在山東的部隊由9個步兵縱隊和一個特種部隊縱隊組成,總兵力約270,000。當時,從整個山東戰場的兵力比較來看,與國民黨軍相比,華東野戰軍處於劣勢。因此,華東野戰軍採取了集中優勢,消滅敵人的戰略。
  • 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
    展廳按照東江縱隊的發展歷程分為13部分:一、抗日救亡,武裝準備;二、組隊抗敵,突圍東移;三、返回敵後,恢復發展;四、挺進港九,營救精英;五、艱苦奮戰,扭轉局面;六、東縱成立,殺敵競賽;七、北進東進,全面發展;八、挺進粵北,抗戰勝利;九、自衛堅持,談判北撤;十、成立廣縱,轉戰華東;十一、邊縱成立,威震南粵;十二、廣縱南下,並肩戰鬥;十三、東縱戰士,老兵新姿。
  • 上海長風海洋世界攜手海底小縱隊 成立海洋聯「萌」守護海洋之行
    人民網上海1月7日電 1月6日,上海長風海洋世界攜手火爆全球的動畫IP《海底小縱隊》正式成立海洋聯「萌」,一同開啟守護海洋之行,為愛接力,傳遞正能量。據悉,作為國際級的海洋主題公園,長風海洋世界是國內首家引進《海底小縱隊》這知名IP並進行深度戰略合作的海洋館。
  • 著名的太行軍區,後來發展形成了三個縱隊,縱隊司令員都是誰?
    一九四○年六月,晉冀豫軍區(對外稱晉冀豫邊遊擊縱隊)正式成立太行軍區。那時候,太行軍區的規模很大,是八路軍第一二九師的師部和軍區機構。1945年8月,在全面抗戰勝利後,面對新形勢下的軍事鬥爭,成立了晉冀魯豫軍區,使太行軍區隸屬於晉冀魯豫軍區,成為其下轄的四個二級軍區之一(太行軍區、太嶽軍區、冀南軍區、冀魯豫軍區)。
  • 上海長風海洋世界攜手海底小縱隊 開啟海洋聯「萌」守護海洋之行
    上海2020年1月7日 /美通社/ -- 國際娛樂巨頭默林娛樂旗下上海長風海洋世界攜手火爆全球的動畫IP《海底小縱隊》正式成立海洋聯「萌」,一同開啟守護海洋之行,為愛接力,傳遞正能量。
  • 一般縱隊有三個師,這個縱隊卻有四個師,師長都是誰,什麼軍銜
    一般來說,軍隊編制實行的是三三制,一個軍,下轄三個師,一個師下轄三個旅,一個縱隊嘛,也是下轄三個師。當然也有特例。比如,今天要說的是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第一縱隊當然是整個華東野戰軍的王牌了。縱隊的司令員是葉飛,後來的開國上將。
  • 華野麾下四支主力縱隊,在全軍進行改編後,都分配到哪個兵團
    正是在這王牌對王牌的作戰環境下,陳粟大軍鍛鍊出四支王牌縱隊。都知道蔣介石有五大主力,而這四支王牌縱隊就是陳粟大軍的四大主力。陳粟二人這四支王牌縱隊,分別為葉飛領導的第一縱隊,陶勇領導的第四縱隊,王必成領導的第六縱隊,以及許世友領導的第九縱隊,被稱之為是陳粟大軍麾下四支王牌縱隊。
  • 「縱隊」到底是屬於什麼編制?一個縱隊由多少士兵組成?
    班、排、連、營、團、旅、師和軍這些編制想必大家都已經比較熟悉了吧,那麼「縱隊」又是屬於哪個編制的呢?一個縱隊又由多少士兵組成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縱隊」究竟是何方神聖。在了解縱隊之前我們先從那個內憂外患的時期來回顧一下中國軍隊的發展,清朝最後那幾年國家腐敗人心不穩,能人志士紛紛投身尋找救國之路的洪流當中,在經過辛亥革命的洗禮封建王朝才轟然倒塌中國歷史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 張郎郎與「太陽縱隊」
    張郎郎誦讀了長詩《燃燒的心》,在詩的結尾,他說:我們――「太陽縱隊」,獲得滿堂喝彩。在一個冬春之交的日子,北師大莜莊樓一個空教室裡,七八個年輕人因為對詩歌的狂熱,成立了地下沙龍――取名「太陽縱隊」。「太陽縱隊」作為最早的精神盜火者之一,其成員大多是出身高幹和高級知識分子家庭,他們有著閱讀「內參書」的天然渠道。張郎郎回憶,「我們看《麥田裡的守望者》,很多人能大段大段地背下來,所以一聽就把別的小孩震暈了」。「太陽縱隊」還經常去沙龍成員之一「老七」家聚會,「老七」父親當時是文化部代部長。
  • 東江縱隊就在這裡成立
    1943年12月,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東江縱隊(簡稱:東江縱隊)就在這裡宣布成立,並把這裡作為東江縱隊第一個司令部。此外,被稱之為廣東人民抗日武裝發展轉折點的「土洋會議」也同樣發生在這裡。跟隨著幾位老戰士後代進入土洋村,在狹窄的村道中順坡而上,穿過土洋幼兒園,記者來到了這座天主教堂。
  • 《海底小縱隊:火焰之環》曝新款海報「小縱隊電影海報設計師大賽...
    今日,講述海底危機火焰之環全面爆發,小縱隊全員踏上拯救保護之旅的「海底小縱隊」IP首部大電影《海底小縱隊:火焰之環》再發新款海報。隨著海報的發布,電影同步開啟「小縱隊電影海報設計師大賽」,號召喜歡小縱隊的小小萌娃們展現繪畫天賦,動手畫出自己心中屬海洋朋友的美好色彩。這一次,電影曝光「蠟筆」版海報和四款單人角色海報,小縱隊全員集合、各司其職,為保護海洋做好全面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