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南海區裏水鎮北沙村中共南三花工委舊址的大門,講解員沈燮洲坐在接待的桌子上,隨時準備著為來訪者講解曾經在此發生的歷史。在他的接待桌上,放滿了各種學習書籍。
北沙村位於裏水鎮西南方,其下轄的自然村沈村是南海區裏水鎮唯一的革命老區。1994年,中共南三花工委舊址成為南海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與此同時,該村還以北沙白眉拳、醒獅、龍舟等傳統文化而聞名。
藉助厚重的革命老區歷史,北沙村在裡水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將打造「愛國基地·紅色北沙」的區域品牌。北沙村黨委書記沈小琴表示,北沙村將繼續深入挖掘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白眉拳、醒獅、龍舟等傳統文化項目的價值,以文化振興帶動產業振興,進而全方位地提高北沙村的發展質量。
老黨員夫婦守護紅色地標
獲最美黨員家庭榮譽稱號
翻開沈燮洲懸掛在牆上的意見本,本子裡寫滿了來訪者對沈燮洲講解的讚賞。「沈伯的講解非常詳細,讓我們真切感受到前輩們所取得的成果來之不易。」一位來自南海公安分局的來訪者工整地在意見本中寫道。
今年72歲的沈燮洲有著44年的黨齡,他與有著50年黨齡的妻子一起,從2014年起負責中共南三花工委舊址的講解、清潔、管理等工作。在來訪人員記錄本上顯示,僅在剛過去的10月,沈燮洲已經接待了來自學校、政府部門、武館等的33批共513名來訪者。
中共南三花工委舊址面積約為200平方米,是曾經的中共南(海)三(水)花(縣)工作委員會機關所在地,原為沈村沈玉文私塾。
「這麼多年來,我估計也接待了3萬到4萬名各地來訪者。」沈燮洲說,每當有來訪者到來,他都會花大概40分鐘時間,深入淺出地講解中共南三花工委的發展歷程,如果來訪者時間充裕,他甚至可以花2個半小時不間斷地講解革命歷史細節。
除了對中共南三花工委的歷史有所研究,沈燮洲平時也一直對時政保持關注,把當年的革命歷史與時代精神進行融合,向來訪者宣傳黨和國家當前的中心工作。
一直以來,除了周日休息,周一至周六的上午7點多到下午5點多期間,沈燮洲都在中共南三花工委舊址內從事管理維護工作。今年,他和妻子因為長期對中共南三花工委舊址的管理作出無私奉獻,獲得了2017年度裏水鎮最美黨員家庭的榮譽稱號。
「我現在最希望的就是中共南三花工委舊址能夠被打造成為紅色景點,豐富裡水文旅的內涵,也讓更多人傳承革命先輩的精神。」沈燮洲說。
依託紅色文化遺產發展經濟
充分發揮黨建引領的作用
北沙村下轄的自然村沈村是南海裏水鎮唯一的革命老區,中共南三花工委舊址不僅是南海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今年還成為了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這對北沙村來說,毫無疑問是一筆珍貴的紅色文化遺產。
在鄉村振興過程中,如何利用好這些紅色文化遺產?沈小琴在前往延安、湛江等地的紅色景點考察、學習時,發現紅色旅遊景點可以挖掘的經濟發展潛力極大,依託紅色旅遊景點可以發展出紅色主題的客棧、農家樂等一系列業態,對於促進地方的經濟和文化發展有著巨大促進作用。
為做好相關配套,在對中共南三花工委舊址進行牆體翻新和歷史資料搜集整理的同時,北沙村計劃將中共南三花工委舊址前的土地進行整理,將其開發為特色黨建教育主題公園。
提升硬體的同時,北沙村也在軟體上下了一番功夫,引導村內黨員在社會治理上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北沙村內共有1個綜合黨支部和5個經濟社黨支部,80%的經濟社社長由黨支部書記擔任。經濟社中的股東代表中也有50%是黨員。
沈小琴認為,此舉有助於發揮黨建引領的作用,通過將經濟建設與黨建工作緊密結合,提高黨員在經濟社中的話語權。
此前,裡湖新城的徵地工作中,考慮到有300多畝的土地效益低下,北沙村就提出轉變為產業用地。為了徵地工作能夠順利開展,北沙村召開黨員會議,號召黨員擔任宣傳員向群眾宣傳政府政策,在1個月左右的時間裡就順利完成了徵地任務。
沈小琴介紹,當前,北沙村經濟社一級正著力培養有能力、有擔當的年輕黨員幹部,下沉到基層從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讓年輕黨員幹部在社會治理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以傳統文化為北沙品牌添色
白眉拳載入文化名錄
除了深挖革命老區歷史外,如何盤活傳統文化也是北沙村在推動鄉村振興過程中的一個抓手。在今年6月,錦龍盛會、嶺南新春水上花市、赤山「跳火光」等裡水首批6個文化項目載入《廣府文化產業名錄》,其中,北沙白眉拳赫然在列。
白眉拳主要傳承了十字拳、石獅拳、四門拳、十八橋等拳種,使用的器械有遊龍棍、梅花單刀、兩儀棍等。北沙白眉拳是裡水乃至佛山地區的一個武術品牌,北沙武館多次參加國內外大賽並頻頻獲獎。
北沙武館由現館長黃新建和教練黃國建兄弟運營,對於前來學武的北沙村民免收一切費用,對外鄉人也只收一點學費。黃新建介紹,雖然武館不大,但有10多人長期在此學習,每年最多時有約50人在學武。
近年來,裏水鎮一直在大力推動白眉拳的傳承與發展。在裏水鎮的武術進校園活動中,北沙白眉拳的傳授已經在麻奢小學與和順中心小學中開展,麻奢小學還被評為市級非遺傳承基地。現在,黃新建正與裡水中學進行對接,計劃在該中學傳授白眉拳。
「我們希望能把北沙白眉拳與紅色教育聯繫起來,擴大該拳種的影響力。」沈小琴說。
除了北沙白眉拳,北沙村還有一支醒獅隊和一支龍舟隊也頗有名氣。北沙龍舟隊在2017年奪得了夢裡水鄉文化藝術節龍舟競賽冠軍;而北沙醒獅隊在國內外比賽中多次獲獎,在東南亞也小有名氣。
沈小琴介紹,北沙村接下來將加大力度挖掘紅色遺產的價值,並大力扶持村中各項傳統文化項目,探索紅色文化與傳統文化的結合點,擦亮北沙村的品牌。
■基層聲音
北沙村黨委書記沈小琴:
結合紅色文化與傳統文化
積蓄髮展新能量
我此前是一名企業家,擔任北沙村的村幹部是想通過自己的智慧和努力,為北沙村這個有著悠久紅色歷史的村莊作出更多的貢獻。
北沙村的紅色歷史遺產是一筆珍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我希望,能夠通過深入挖掘和開發北沙村所蘊含的紅色文化底蘊,再結合北沙村自身所特有的白眉拳、醒獅、龍舟等傳統優秀文化,發展紅色旅遊業,擦亮北沙村「愛國基地·紅色北沙」的區域品牌。
近年來,我們還不斷推進村級工業園整治,引進花卉、茄瓜等農作物發展特色農業,持續投入資金改善村容村貌和升級道路,就是要為北沙村獲得進一步的發展積蓄能量。
我相信,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依託北沙村自身所擁有的豐富物質和文化資源,通過全體村民的不懈努力,北沙村一定能夠實現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