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敏:依託紅色文化資源開展幹部培訓

2020-12-25 中國社會科學網
毛敏:依託紅色文化資源開展幹部培訓

2020年01月03日 10:28 來源:學習時報 作者:毛敏

字號

關鍵詞:紅色文化;幹部培訓;紅色資源;幹部教育培訓

內容摘要:

關鍵詞:紅色文化;幹部培訓;紅色資源;幹部教育培訓

作者簡介:

  近年來,陝西省鳳縣縣委黨校深入挖掘本地紅色文化資源,以「弘揚先輩精神,繼承革命傳統」為核心,以「鳳縣革命舊址」為依託,精心打造集教學、體驗、互動於一體的紅色培訓「鳳縣模式」,不斷提高幹部教育培訓實效。

  整合紅色資源,提升品牌影響。紅色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紅色資源是我們黨特有的政治文化財富。為充分發揮紅色資源優勢,拓寬黨員幹部培訓範圍,鳳縣縣委黨校不斷擴充培訓資源,在縣內教學資源普查調研的基礎上,組織教學骨幹積極「走出去」,到甘肅省「兩當兵變」紀念館、河南蘭考焦裕祿幹部學院、紅旗渠幹部學院等地實地考察,學習黨員幹部培訓現場教學管理先進經驗,對現場教學資源、師資隊伍、教學設施等進行有效整合,先後制定了黨員幹部培訓基地規範化建設方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培訓方案,積極探索幹部教育培訓新思路,拓展培訓對象、豐富培訓內容、創新培訓形式,從不同角度尋找黨員幹部教育與紅色經典融合的教學方法,發掘不同區域的革命傳統資源,打造出主題鮮明、多元化融合的黨員幹部教育培訓模式。

  講好紅色故事,夯實信念之基。縣委黨校圍繞鳳縣革命紀念館黨性教育基地,全面整合紅色資源,連點成線,以革命歷史時序為主線,依託鳳縣「兩當起義」策源地、中國工合運動紀念地、寶成鐵路文化體驗地以及航天精神重要發祥地等紅色資源,建立了鳳縣革命紀念館、中國工合紀念館、寶成鐵路文化體驗館以及紅光溝航天六院三線建設舊址等4個教育基地。設立古鳳州縣衙和文廟、鳳縣展覽館、羌文化展覽館等12個現場教學點,內容涉及黨性教育、廉政教育、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技能提升等多方面,逐步形成了包括現場教學、體驗式教學、研討式教學、案例教學、音像教學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綜合教學模式。根據培訓資源和受訓對象的培訓需求,設置了「菜單式」培訓方案,靈活調整培訓方案和課程內容,最大限度滿足受訓對象需求。

  傳承紅色基因,凝聚強大合力。縣委黨校紅色教育培訓不僅在基地、教學點開展,還延伸到秦嶺腹地。2018年,鳳縣為打通鄉村黨員學習培訓的「最後一米」,建立縣委黨校與鎮黨委上下聯動機制,在9個鎮成立鎮黨校培訓點,實現了黨員培訓全覆蓋。依託鎮黨校培訓點,圍繞紅色鳳縣、綠色生態、脫貧攻堅、美麗鄉村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等內容進行培訓,形成了一系列有廣泛需求、有重要影響的特色培訓。2017年以來,鳳縣已成功舉辦各級黨性教育培訓班85期,培訓縣內外黨員幹部12000餘人次。

  (作者單位:陝西省鳳縣縣委黨校)

相關焦點

  • 萊西市馬連莊鎮:依託紅色文化資源 開展黨員廉政教育
    馬連莊鎮位於青島市最北端,紅色文化底蘊豐厚,膠東行署於1948年至1949年間在馬連莊鎮河崖村辦公。據《萊西縣誌》記載,馬連莊原44個村莊就有在冊登記的英烈295名,革命先烈用熱血鑄就「紅色馬連」之魂;馬連莊北臨招遠,大沽河縱貫全鎮,是膠東抗日戰爭重要根據地,湧現出顧家「一門三烈」、夭山戰役等大量先模人物和可歌可泣的紅色事跡。依託資源,打造紅色特色小鎮。
  • 梅州首家,依託紅色資源打造 大埔三河壩幹部學院掛牌
    本報訊 (記者劉潤濤 特約記者劉招迎)大埔縣三河壩幹部學院日前掛牌。  據了解,大埔縣按照中央和省委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校工作的部署要求,認真貫徹落實省委、市委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等文件精神,加強黨員領導幹部的黨性鍛鍊,結合縣委黨校目前的設施建設離省委、市委加強黨校建設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的實際,決定遷建縣委黨校,並加掛三河壩幹部學院的牌子,實行「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的管理體制。
  • 臨沂蒙陰依託紅色文化資源優勢 加快建設沂蒙精神教育培訓中心
    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15日訊臨沂市蒙陰縣依託孟良崮紅色文化資源優勢, 啟動建設沂蒙精神教育培訓中心,以沂蒙精神教育培訓為主體,帶動當地全域旅遊發展。沂蒙精神教育培訓中心項目坐落在孟良崮山腳下,總投資3.7億元,總佔地面積5.7萬平米,建設樓體包括綜合服務樓、住宿樓、培訓樓等,年可接待培訓旅遊量達10萬人次以上。目前已經完成投資2.23億元。
  • 省委省直機關黨校到天全縣開展紅色文化專題調研
    調研組在紅軍紀念館調研紅色文化|劉雲亭攝調研組一行先後前往紅軍紀念館、吉祥寺紅軍文化書院、仁義鎮紅軍村,通過實地查看、聽取匯報等方式對我縣重要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挖掘、整理、研究。調研組認為天全縣委、縣政府依託紅軍文化資源,積極推進紅色旅遊開發,不僅有效保護了紅色文化資源,也在紅色旅遊助力鄉村振興上進行了一定的探索,走出了一條富有天全特色的發展路子。
  • 深挖紅色基因 整合培訓資源 探索「鐵嶺教育模式」紅色文化助推我市全域文旅經濟高質量發展
    為叫響紅色品牌資源,以打造省內一流、國內知名的鐵嶺紅色旅遊資源為目標,近年來,市委、市政府統籌謀篇布局、高標準大手筆謀劃,將發展鐵嶺紅色文化資源列為市委重點工作,深挖紅色基因,整合培訓資源,探索「鐵嶺教育模式」,積極將資源優勢變成經濟優勢,推動全市文化旅遊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 市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院組織黨員幹部赴習水縣土城鎮開展紅色教育培訓
    為進一步弘揚長徵精神和四渡赤水精神,錘鍊遵義市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院黨員幹部黨性修養,踐行初心使命,凝聚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12月22日,市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院副院長羅秀瓊、王奧同志率隊共組織黨員幹部53名赴習水縣土城鎮開展「傳承紅色基因、牢記初心使命」紅色教育培訓。
  • 樂陵依託綠色金絲小棗和紅色文化資源推進文旅互動
    樂陵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房紹良說,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和節奏加快,「詩和遠方」成為越來越多遊客期待的旅遊目的地。為此,樂陵市將棗林的自然風光與冀魯邊區革命歷史文化資源深度相融,推出文化旅遊精品,打造文化旅遊品牌,實現資源優勢向發展優勢轉化。「將一個產業賦予文化內涵,能夠增強其生命力,膨脹其規模。
  • 濟南紅色旅遊資源有哪些?
    濟南的紅色旅遊資源有哪些?紅色研學線路打算如何串起?近日,省旅發委發布關於印發《山東省紅色文化研學旅行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的通知,提出要傳承紅色文化基因,創新發展全省紅色研學旅遊。  根據《方案》,一是要打造新時代山水聖人紅色文化旅遊目的地。
  • 依託紅色文化資源 助推鄉村經濟發展——解密通化縣興林鎮曲柳川村...
    依託紅色文化資源 助推鄉村經濟發展——解密通化縣興林鎮曲柳川村的「蝶變」密碼 2020-11-13 12:33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讓紅色文化插上網際網路的翅膀」
    天下韶山網訊(作者 黃彬)12月8日,川洋文化旅遊有限公司與韶山黨性教育基地籤約暨「湖南省韶山管理局韶山黨性教育基地長沙辦事處」掛牌儀式在長沙新時空大廈舉行。川洋文化旅遊董事長陽川、川洋文化旅遊公司總經理易桃、思洋集團董事長宋沙、韶山黨性教育基地副主任劉要武等出席活動。
  • 充分運用貴州紅色文化資源豐富學習教育內容
    充分運用貴州紅色文化資源豐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內容  作為紅軍在長徵期間轉戰時間最長、發生重大事件最多的貴州,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是一片紅色的沃土。1930年至1936年間,紅七軍、紅八軍、紅三軍、中央紅軍、紅二、紅六軍團先後轉戰貴州,開展轟轟烈烈的革命鬥爭。
  • 冕寧彝海鎮:依託紅色旅遊走上致富路
    1935年5月,中央紅軍巧渡金沙江進入涼山,劉伯承與果基家支首領小葉丹在彝海邊歃血為盟,為這裡留下了紅色的篇章,松林翠綠、綠水悠悠的彝海也成為了全國知名的紅色景點。 依託紅色文化旅遊資源,2018年,彝海景區成功創建國家4A級旅遊景區。2019年,彝海鎮被評選為首批大涼山旅遊名鎮,為彝海鎮文旅產業發展增添了信心。
  • 追尋初心再出發 福建中行在紅色古田開展黨建共建培訓
    人民網福州6月27日電 「參加此次培訓,是個人的黨性再教育,是黨建工作的再學習,是做好今後工作的再出發。我們定會以培訓為動力,不忘初心,認真履責。」這是中國銀行福建省分行一位黨員赴紅色古田參加黨建培訓後分享的心得體會。
  • 睢陽區文化街道辦事處:凝聚網際網路紅色力量,築牢黨員幹部精神家園
    河南經濟報記者 李亞坤 通訊員 楊雯睢陽區文化街道辦事處按照市委、區委加強城市基層黨建的部署要求,以強化廣大黨員幹部學習教育為切入點,突出政治引領,強化思想引領,不斷凝聚「紅色力量」,以黨建引領各項工作高質量發展。
  • 息烽全力推進幹部黨性教育基地建設
    近年來,息烽縣依託獨特的紅色資源,堅持呈現「一中心、三基地、N線路」基本布局,聚焦營造「初心傳承、踐行使命」濃厚氛圍,培育構建「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旅遊體系,著力打造息烽紅色幹部黨性教育基地。「三堅持」著力呈現「一中心、三基地、N線路」基本布局。圍繞「一中心、三基地、N線路」建設,息烽縣堅持高規格謀劃、高標準定位、高質量打造。
  • 從紅色文化到天府文化,一次獨特的古鎮培訓之旅
    直到今年三月,單位黨支部組織前往平樂古鎮開展紅色教育培訓,於是就有了這一趟古鎮之行,從紅色文化到天府文化,讓我對這一次獨特的古鎮培訓之旅印象頗深。吃飽喝足後下午便乘車前往川西竹海實訓基地開展實訓,對於川西竹海我倒是早有耳聞的,成都首座玻璃棧道就在竹海裡面,去年開放的信息霸佔了我的朋友圈。
  • 裡水北沙 依託紅色文化塑造區域特色
    依託紅色文化遺產發展經濟  充分發揮黨建引領的作用  北沙村下轄的自然村沈村是南海裏水鎮唯一的革命老區,中共南三花工委舊址不僅是南海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今年還成為了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這對北沙村來說,毫無疑問是一筆珍貴的紅色文化遺產。
  • 紅色文化資源的價值意蘊
    以少數民族地區的革命遺蹟、紅色紀念場館等物質形態的紅色文化資源為依託,融合山清水秀的綠色生態資源和豐富多彩的民族特色文化資源,開發紅色紀念產品、紅色文藝作品等非物質形態的紅色文化資源,大力發展紅色旅遊產業與紅色文化產業,是少數民族地區脫貧攻堅、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
  • 瓜州:紅色文化帶動旅遊產業「活」起來
    ,積極打造革命歷史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形成了紅西路軍最後一戰歷史綜合展陳、專題陳列、展館講解、體驗教學、流動宣講、基地培訓的宣傳教育格局,瓜州已經成為縣域內外群眾了解紅色文化、汲取紅軍精神的最佳「打卡地」。
  • 長寧區華陽街道:紮實開展幹部培訓 加強幹部隊伍建設
    長寧區華陽社區幹部培訓是一年一度集中開展系統性、組織性強的工作學習培訓,立足於發展「凝聚力工程」,堅持黨建引領,創新社會治理,加強基層建設,推動「三個公共」,堅持不懈強化社區幹部隊伍建設,加強幹部的教育、培訓、培養,不斷提升隊伍的黨性修養和群眾工作能力,培養一批社區工作的多面手和創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