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是人類最古老的酒精飲料,也是水和茶之後世界上消耗量排名第三的飲料。北依南嶺,南瀕熱帶海洋的廣東地處熱帶和亞熱帶,長夏無冬的季節性優勢讓廣東成為啤酒產銷大省,更是誕生了以珠江啤酒為代表的啤酒企業。
底蘊深厚的啤酒文化,如何為產業發展賦能?存量競爭時代,廣東啤酒如何突圍?11月25日,「粵酒文化行」活動第四站走進珠江啤酒,廣州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志斌,中國酒業協會秘書長兼啤酒分會會長何勇和廣東省酒類行業協會會長彭洪三位酒業大咖共話啤酒文化和「珠水粵糧」品牌故事,論道廣東啤酒產業未來發展。
要建立啤酒文化自信
在很多人的意識裡,大都認為啤酒是「舶來品」,但其實啤酒的歷史和白酒一樣都源遠流長,商周時期就有以穀物發芽釀酒的記載,古人稱之為「醴」。
「中國的啤酒產業發展,一定要有文化自信。」何勇表示,很多消費者認為啤酒是舶來品,事實上中國是第一個用大麥釀造啤酒的國家,歷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這就是我們啤酒文化自信的由來和底氣!」
「啤酒的原生文化屬性是新鮮化和創造性,這是啤酒與生俱來的。」何勇認為,在今天通過文化賦能啤酒產業的發展,需要有更多的新鮮元素,年輕、時尚、激情、健康、安全這五個元素加持,是和啤酒文化以及消費文化相契合的。「啤酒是雅俗共賞的消費產品,市場個性化,消費多元化,風味豐富化,在消費場景中體現悠閒、品位,和啤酒產品契合度高,這點也體現出廣東啤酒的文化氣息。」
在王志斌看來,啤酒本身就具有較強的文化屬性和社交屬性,啤酒生產消費是一種經濟活動,更是一種文化活動。「喝啤酒,不僅僅是對生活的享受,也是對文化的體驗或精神方面的體驗。所以,啤酒文化成為啤酒行業連接各種元素共融發展的最優選擇。」
「中國啤酒產量已穩居世界第一,且啤酒行業的集中度越來越高,但尚未真正建立起自己的啤酒文化。在歐美等國家,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啤酒產品和品牌,才能更具獨特性、識別性,才能在市場上獨樹一幟。」王志斌認為,發展啤酒文化產業是啤酒行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戰略布局。因此,珠江啤酒把握啤酒行業的發展趨勢,提出「打造中高端特色啤酒企業及中國領先的啤酒文化產業運營商」的企業願景,即中國純生啤酒的領導者、中國精釀啤酒發展的領先者和中國啤酒文化產業的先行者。
啤酒釀造和文化「雙主業」協同發展的戰略下,緊跟廣州城市發展是珠江啤酒「啤酒+文化」融合發展的「珠啤經驗」之一。2010年,以配套廣州亞運會建設為契機,聯動周邊琶洲會展產業、廣州塔地標資源等,建設啤酒博物館、珠江琶醍啤酒文化創意藝術區,將珠江啤酒品牌文化與嶺南文化、世界啤酒文化、城市生活文化融合,成為啤酒文化傳播的重要窗口。
「有『記憶』的城市才是『有溫度的』,舊工業廠房是城市發展脈絡的重要一環,是城市歷史沿革的見證,具有特定的歷史價值和獨特的文化價值。」王志斌表示,珠江啤酒立足琶洲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在總結國際經驗的基礎上,全面啟動啤酒廠(Beer Cube)項目,計劃總投資近50億元,建設面積超20萬平方米。啤酒廠項目以「泛啤酒博物館」的概念,業態規劃主要定位為時尚文化、啤酒文化、創意文化、休閒娛樂和辦公配套五大板塊。
彭洪也強調了文化在賦能產業發展中的作用。「整個產業也好,產品也好,品牌也好,最終都要靠文化去引領和傳承,並且不斷挖掘,帶來價值。文化保障產業長期發展,產業讓文化更有價值。」彭洪表示,啤酒文化傳播要以消費者能體驗和感知的方式進行,「比如啤酒原材料的種植、啤酒的釀造工藝等都可以融進啤酒文化,文化跟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形成互動,讓消費者能感受到、體驗到。」
同時彭洪還指出,目前啤酒消費存在老齡化問題,「啤酒原來的消費者年紀都大了,如何解決老齡化問題?」他建議啤酒的文化傳播,應該學學白酒和葡萄酒,注重高雅、有品位的傳播,「要讓20多歲能喝,30多歲能喝,像我這樣50多歲也能喝,到60歲還能喝。」彭洪說。
未來消費市場是產品結構的競爭
作為中國啤酒市場前沿陣地的廣東,也是各大企業兵家必爭之地。隨著啤酒市場進入存量競爭時代,廣東啤酒如何在新一輪競爭中突圍制勝?
對此,何勇提出了「產品為王」的理念,「啤酒行業進入存量競爭時代,不否認增量市場份額仍存在,市場開放、產品創新就屬於增量,未來消費市場是產品結構的競爭。」他認為,啤酒未來應該往高端化、精緻化、個性化、碎片化方向發展,應該基於消費升級帶來的變化、消費者對消費體驗、消費訴求轉變帶來的變化去發展。
啤酒往高端化方向發展的背後,是我國啤酒消費量雖大,但啤酒噸酒價格(終端、出廠)、盈利水平卻很低。根據歐睿統計數據,2016年中國啤酒的終端噸酒價約1.2萬元/噸(相當於每500ml啤酒銷售6元),相當於日本的1/4、美國的2/5。
「現在有100元/瓶的水,100元/瓶的醋,為什麼啤酒這種老祖宗傳下來的、利用現代科技製造的東西卻沒有高端化呢?」彭洪提出疑問,他認為目前啤酒存在品相、品鑑、品類「三品」不高端的問題:啤酒品相不夠高檔,不夠商務,多在大排檔裡卻難出現在商務場合;啤酒少品鑑活動,售賣方式跟賣礦泉水一樣,導致啤酒價值難以彰顯;啤酒高端品類不夠多。「高端品類雖然可能只滿足少數消費者,但這部分人就是意見領袖,他們有重要話語權。」彭洪補充道。
「珠江啤酒在中國啤酒行業率先實施『品類創新+文化創造』發展新模式,致力於豐富啤酒文化的底蘊和內涵,促進啤酒釀造向個性化、多元化的中高端發展,形成獨特的核心競爭力,發揮產業互促互融的『雙疊加』效應。」王志斌表示,推動產品高端化是珠江啤酒推行多年的戰略,就在11月16日的珠江啤酒35周年慶典暨新品品鑑會上,珠江啤酒再發布4款高端啤酒。
為了實現高端化轉型,珠江啤酒苦練內功。通過科技創新,珠江啤酒形成新產品、新工藝、新效益,純生啤酒生產關鍵技術、啤酒超高濃釀造關鍵技術、提高啤酒抗老化的過程控制技術等不斷推廣應用於啤酒釀造生產過程中,全面提升產品質量。同時為提質增效,珠江啤酒每年投資過億元進行技術改造,成功投產的柔性生產線加快不同類型啤酒新品開發測試速度,加速產品創新,實現不同包裝形式產品一體化、智能化生產,小批量產品生產效率提升30%,滿足多元化、定製化市場需求。2019年,珠江啤酒柔性生產系統研究應用獲評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在「網際網路+」時代,珠江啤酒以大數據不斷賦能智慧營銷,把線上消費端數據和線下生產端數據打通,並運用消費端的大數據逆向優化生產端的產品製造,對小批量、多批次的市場需求實時響應,實現定製化製造與柔性生產,為製造業轉型升級提供新路徑。
對於中國啤酒行業未來的發展,王志斌充滿信心。在他看來,隨著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中國啤酒行業也進入了量平、質升的深度調整期,簡單地說就是這幾年量趨於平穩發展,但是啤酒行業的發展質量明顯提升。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引領下,中國啤酒行業高質量發展迎來新機遇。
「人到三十而立,步入三十五周年的珠江啤酒正值壯年,35年來,珠江啤酒從未停止創新和變革的腳步。」對於珠江啤酒的未來規劃,王志斌表示,中國進入新發展階段,中國啤酒行業也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進程中,珠江啤酒將始終堅持敢闖敢試,務實創新,聚焦多元化、個性化的消費升級和場景需求,以「啤酒+文化」豐富啤酒內涵,為消費者釀造出高質量的產品,釀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
南方日報記者 周中雨 趙兵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