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丨粵港澳大灣區三機場混戰,廣州如何突圍

2020-12-18 澎湃新聞

更多可刷微信或微博「航旅圈」,加入航旅圈俱樂部(微信群)參與探討和互動,可加微信hanglvquan

作者王平,長期從事民航經營分析工作,目前就職於某航空公司戰略研究崗位。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頒布,廣州和深圳都迎來重要的發展機遇。

12月14日,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吞吐量突破7000萬,2019年將大概率超過香港成為粵港澳大灣區中客運吞吐量最大的機場;4天之後,在廣州附近、近幾年升級為「國際樞紐」的深圳機場吞吐量也突破5000萬。【相關:

深圳機場跨入「5000萬」俱樂部,背後是誰在助攻

縱觀全國吞吐量超過5000萬的6個機場,除了北京、上海和成都3個「合理」分布外,其餘3個都擠在了粵港澳大灣區,而目前在世界各大灣區和機場群中尚無三大樞紐的先例。

對於廣州來說,這也意味著同在大灣區的狹窄空間內,接下來不但要在經營品質上奮力追趕成熟的國際樞紐香港,還要面臨深圳的加速追趕,8月《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提出深圳增強核心引擎功能的要求,在民航市場發展與經濟發展有較大關聯性的情況下,經濟規模和增長潛力更大的深圳有更為強勁的民航發展潛力。

在大灣區民航市場一體化的背景下,面對香港和深圳的競爭,廣州能否以及如何在大灣區「突圍」成為值得關注的問題。

一、廣州能否發展為世界一流樞紐存在一定不確定性

世界一流的樞紐的建設必然是與區域經濟發展互相促進的。

從國內看,四大一線城市北上廣深各有特色,北京是首都,上海是直轄市,分別是京津冀和長三角的絕對核心城市,對於航空公司來說,都是市場總量和經營品質遠勝於廣州的優質「碼頭」,深圳是經濟特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雖然民航市場規模落後於廣州,但經營品質卻勝過廣州,且經濟規模也已超過廣州,民航市場發展具有強大的後發優勢。

作為省會城市的廣州,在客源吸納能力方面落後於北上,在大灣區內非絕對核心城市,還面臨近在咫尺的香港和深圳的競爭,在大灣區民航市場一體化的趨勢下,未來民航市場發展存在一定不確定性。

而在國際上,廣州要想成為世界一流樞紐,還面臨來自韓國仁川、日本東京、新加坡樟宜以及阿聯杜拜機場的競爭。

可以說,廣州要想發展為世界一流樞紐,面臨著大灣區內外部的激烈競爭。那麼:

二、廣州能否在大灣區「突圍」?

我們認為,儘管廣州面臨諸多挑戰,但也有獨特的發展優勢,概括起來一共有五個方面:

1、擁有廣闊的腹地市場

從地理位置上看,廣州不但便捷通達珠三角地區,在輻射廣東周邊以及鄰近省份方面擁有比香港和深圳更大的優勢,可以通過班次量和到發量全國領先的高鐵網絡輻射機場密度較低的廣東周邊城市及臨近省份。

2、擁有媲美香港的經濟總量

廣州近年來經濟發展速度一直高於香港,經濟總量有望在近年超過香港,經濟結構也在持續優化,對民航市場的需求有望進一步擴大。

 

數據來源:根據公開統計數據換算整理

3、擁有的稀缺資源相對較多

比如白雲機場的保障資源相對充裕,相對於港深的機場資源緊缺,廣州白雲機場規劃建設第四、五跑道,未來還規劃了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在機場資源保障方面更有優勢;在空域方面,雖然整個大灣區空域資源都很緊張,但相對於距離更近的香港和深圳的空域緊張乃至衝突,廣州空域相對擁有一定優勢;從航線網絡布局來看,廣州國際航線網絡優於深圳,國內航線網絡又優於香港,發展基礎較好。

 

數據來源:根據各大機場公開數據整理

4、有更為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

據各大機場預測,到2025年,廣州、深圳、珠海及香港機場吞吐量將分別達到1個億、7000萬、2300萬和8800萬,廣州機場的市場發展空間更為廣闊。

 

數據來源:各大機場預測數據

5、擁有一家全力做樞紐的基地航空公司

相對於深圳,廣州白雲機場擁有一家全力做「廣州之路」樞紐的主基地航空公司,份額將近50%,有比較好的建設樞紐的條件,並通過多年建設構建了網點和頻次相對完善的樞紐網絡布局。相比之下深圳則處於群雄逐鹿階段,沒有一家份額超過30%,不容易形成樞紐必備的航班波。

明確了廣州建設樞紐的優勢,下一步要看怎麼做才能建成世界一流航空樞紐。不妨深刻分析與一流樞紐相比的差距。

三、深刻理解廣州與一流樞紐的差距找到突破方向

廣州在經濟規模和機場吞吐量規模上正在奮力趕超香港,但在品質上仍然存在較大差距,難以滿足廣州腹地民眾的國際出行需求,要想打造一流樞紐,還要花較長的時間補短板,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經濟結構導致商務客源品質難以趕超

廣州三大經濟支柱為汽車製造、石油化工以及電子產品製造業,而香港的主要產業包括貿易及物流、金融服務、專業服務及其他工商業支援服務、旅遊等,香港產業結構的特點使得香港機場旅客的出行頻次和客源品質都比廣州更高。

2、缺乏有助於發展國際業務的政策條件

比如香港的通關政策(尤其是免籤國政策)有助於國際中轉,且英式政策體系相對於大陸城市更容易吸引大英國協國家企業,進而帶動大量的國際商務出行需求。

3、白雲機場空、鐵樞紐的錯位導致白雲機場的輻射能力難以發揮最大效能

①白雲機場與市區的高速交通不夠通暢

據白雲機場統計,目前機場高速只有一條,而且有50%車輛是借道的(目的地不是白雲機場),使得節假日機場高速堵車成為常態,此外規劃與T2航站樓同步通車的機場第二高速至今未能全線貫通,阻礙了機場與市區的通道。

②白雲機場與大灣區各大城市的交通便捷性不足導致客源流失

香港機場憑藉完善的陸海空立體網絡便捷地服務大灣區各大城市旅客出行服務,比如香港機場有便捷通往澳門、珠海、中山、廣州南沙和蓮花山、東莞虎門以及深圳福永和蛇口的輪渡,與澳門之間有直升機擺渡,地面交通每天也有內地跨境客車550班次,連接110個內地城鎮。

相對比,廣州白雲機場只有至大灣區各大城市的地面大巴,在對大灣區服務方面的交通便捷性上不如香港機場,甚至在珠三角東岸的東莞、惠州等地區的線路和站點密集度低於深圳。

③白雲機場與高鐵站的軌道交通不便

相對於很多城市的空鐵集成系統(目前國內已有虹橋等十餘個機場將高鐵站接入航站樓),目前廣州最主要的高鐵站在南面的廣州南站,而機場又在廣州最北面的花都,直線距離將近50公裡(而被普遍認為位置比較偏的北京大興機場距離天安門的距離也才46公裡,廣州南站到深圳機場距離也不過100公裡),且目前無日常直達的快線連接,只有經停將近30站需要轉線的地鐵連接,造成高鐵與空港的較大分離。

大灣區正在逐漸形成一小時生活圈,甚至臨近的湖南省長沙市到廣州的高鐵時間最快只需要2小時17分,但廣州的高鐵樞紐到白雲機場的地鐵時間達到1小時14分,在不堵車的情況下駕車也超過一小時(駕車從廣州南站到深圳機場也才一個半小時左右),非常不利於空鐵聯運。

④連接空港的高鐵定位不高

從高鐵樞紐定位來看,《廣州綜合交通樞紐總體規劃(2018-2035年)》中將廣州中心火車站樞紐和廣州南站樞紐定位為特級客運樞紐,廣州北站和規劃建設的廣州機場站(T3航站樓)僅為一級客運樞紐,也就是說,未來廣州的核心高鐵樞紐與白雲機場仍將是錯位的,導致白雲機場雖然有跨省的廣闊腹地,但與高鐵配合方面仍難實現無縫對接,導致白雲機場腹地優勢難以有效發揮。

4、國際航線網絡布局有待完善

根據白雲機場2019年初統計的航班計劃對比情況,白雲機場國際及地區客運通航點共計81個,而香港機場113個。白雲機場在東北亞、南亞、美洲、歐洲以及大西洋地區的航點數量與香港均有較大差距。【相關:

海航法航停飛廣州兩國際航線

5、主幹國際航線頻次有待提高

從具體航線的頻次(頻次/天)來看,廣州無論在地區的臺北,東南亞的曼谷、新加坡、馬尼拉,東北亞的仁川、東京,還是北美的舊金山、溫哥華等航點,均與香港有較大的差距。

 

數據來源:白雲機場2019年初統計數據

基於以上差距,廣州地區的客源流向呈現出較為顯著的特點,比如在廣州劣勢不太明顯的泰國和馬來西亞,廣州客源流失到香港的比例較低,而在廣州劣勢明顯的美國、加拿大和日本,廣州客源選擇香港機場的比例已經超過選擇白雲機場,也就是說在有航班覆蓋但頻次有劣勢的情況下有超過一半的廣州客源流失至香港機場。

這個案例也充分說明,廣州的國際航線並非是缺乏客源,而是缺乏足夠的產品導致本地客源不得不選擇其他機場出行,也就是說是供給不足。

 

數據來源:白雲機場《白雲機場腹地客源研究報告》

產業結構和政策環境的差距難以在短期內獲得突破,但並不會導致世界一流樞紐建設的失敗,但其餘差距若不儘快改善將使廣州建設世界一流樞紐面臨重重困難,如果按照自然發展方式,廣州在航空樞紐品質方面很難趕上香港,而相對於深圳的優勢也可能會被逐步縮小,在國際上也難與舉全國之力建設的韓國仁川、日本東京、新加坡樟宜以及阿聯杜拜機場進行競爭。

四、從民航角度看廣州如何「突圍」

「到底是經濟發展促進了民航業發展,還是民航業發展促進了經濟發展」,或許這個問題誰也無法論證清楚,但民航業對地方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誰也無法否認,最顯著的例子就是目前各個中小城市地方政府在吞吐量不高的情況下普遍鼓勵擴建機場,並用高額補貼吸引航空公司增開國際航線。【相關:

深圳擬增3.8億航線補貼

從民航的角度來看這是非常不經濟的行為,但眾多地方政府這樣做實際是看到了民航發展對地方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

長期以來廣州的經濟保持高速增長,民航對經濟的促進作用可能沒那麼明顯,近在咫尺但長期難以獲得國際樞紐定位的深圳機場對廣州機場的競爭也不大,廣州在民航方面的精力放在服務已有客源的出行需求上。

但現在經濟進入中高速發展且有待進一步轉型升級,深圳獲得國際樞紐定位後加速增開國際航線,在大灣區廣闊的民航市場發展空間、灣區市場一體化趨勢愈發明顯和灣區乃至全球嚴峻的競爭形勢下,為什麼不也嘗試一下用廣州的民航業大發展推動經濟的發展?建議廣州從以下幾個思路進行「突圍」。

1、明確清晰的戰略定位,形成民航發展帶動廣州經濟產業升級進而帶動民航業高質量發展的良性循環

政府層面,廣州在機會方面有大灣區大發展的良好形勢,產業結構也在持續改善中,需求條件方面,有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生產要素方面也是日趨完善,交通產業集群相對完善,目前廣州最主要的短板空鐵的分離和地面交通問題是歷史因素造成的,目前各級政府已在規劃層面制定更為完善的計劃和補救措施,有了舉全省之力的推進落實,若能進一步明確清晰的綜合交通樞紐發展戰略可以釋放更大的發展潛力。

建議廣東省、廣州市採取積極進取的經濟發展戰略,高度重視互聯互通尤其是民航業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帶動作用,推動廣州交通行業供給側改革,明確「建設世界一流的立體交通網絡」的戰略,拉近高鐵樞紐、市區尤其是主要商務區與機場的距離,利用交通發展優勢,通過交通進一步發展和臨空經濟發展帶動經濟發展。

民航定位方面,廣州在大灣區「突圍」絕不是與香港的零和競爭,也不是壓制深圳發展,而是在大灣區實現與各大機場的協同發展。廣州「突圍」的關鍵在於服務好本地顧客,吸納廣東省乃至周邊省市的客源,運用完善的國際航線網絡搶佔國際中轉客源,與香港機場協作共同提升大灣區機場群相對於東南亞地區乃至中東地區對中轉客源的吸引力。

2、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推動樞紐建設

廣州建設一流航空樞紐存在的問題並非白雲機場或航空公司通過努力就能解決的,而是需要動員政府和整個交通產業鏈的力量來完善和改善,如廣東省、廣州市等各級政府,民航局(管理局)、海關聯檢、空管,公路、軌道、鐵路等相關交通部門,白雲機場以及南航等航空公司。

廣州建設一流航空樞紐要動用所有可以動員的力量,借全廣州之力,建成以白雲機場為中心的綜合交通樞紐,與深圳協同;借全廣東之力,建成以廣州為中心的灣區航空樞紐,與香港、北京和上海機場有效協同;借全國之力,建成亞洲核心樞紐,與新加坡、杜拜、東京和仁川等樞紐競爭。

3、改善環境促進民航業高質量發展

優化政治環境,今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雖然在裡面沒有提到交通和樞紐建設的內容,深圳市在交通方面推出《深圳建設交通強國城市範例行動方案》,並提出打造面向亞太、輻射全球的大灣區核心國際樞紐機場的目標。

實際上深圳在民航交通方面與香港和廣州還有較大的差距,既然是大灣區一體化,廣州可以與交通部、民航局、廣東省以及深圳市進行有效溝通,避免國際航線的重複建設,尤其避免惡性競爭,達到有效協同,互為保障,共同發展。

爭取政策環境,對標香港,爭取政府協調通關、免籤、聯檢等單位支持綜合交通樞紐建設,爭取相關政策、資源支持。

優化地面交通環境,進一步完善市區及周邊城市至白雲機場的高速、軌道系統,將白雲機場城市候機樓布局至大灣區各大城市,提升廣州南站至白雲機場的連接便利性,在未來的發展中進一步提升廣州北站及廣州機場站的樞紐地位,加快規劃落地進度,儘快建成空鐵聯合樞紐。

優化產業環境,廣州產業環境的提升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建議通過民航業發展帶動廣州產業結構升級,為白雲機場提供更多商務客源,有效支撐國際航線健康發展;加強交通行業協同,促進公路、鐵路及軌道系統在線路和時刻安排上與白雲機場的航班有效銜接,完善通關條件,優化空域環境。

4、繼續充分發揮主基地航空作用完善民航出行產品

廣州白雲機場的客運吞吐量已經是大灣區第一(儘管未來可能會有交替,但大概率廣州將鞏固這一地位),與香港機場的差距主要在經營品質方面,未來的發展重點不必刻意追求量的提升,而應用好稀缺的資源推動提升白雲機場的運營品質和服務品質,推動白雲機場參與全球客源的競爭。

從國內外行業經驗來看,主基地航空對於做大、做優、做強國際航空樞紐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建議白雲機場與航空公司、聯檢單位、空管單位等共同謀劃,以主基地航空公司為主體,協調增加樞紐運力投入,逐步完善航線網絡布局,提高重要航線頻次,推出大灣區空地聯運產品,提升中轉服務,儘快補足短板,並在在時刻資源、機場保障資源、補貼、收費優惠以及相關政策等方面給予主基地航空公司大力支持和傾斜,優先支持培養並優化有競爭力的樞紐航班波,全面提升廣州樞紐的輻射能力,提升供給質量。

廣州產業的轉型升級和綜合交通樞紐的建設將是長期的過程,需要協調政府及整個交通產業鏈上各個單位的通力合作。

值得高興的是,廣東省已經充分認識到民航業發展對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今年7月廣東省及廣州、深圳市在航空投資回報不高的情況下斥資300億入股南航集團,廣東省委李希書記在近期調研南航時也明確表示省委省政府將加大統籌協調力度,全力支持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建設。【相關:

南航股份獲200億增資

政府層面已經明確了推動民航業發展進而促進經濟發展的思路,剩下的就看相關單位如何協同和落地執行了,讓我們拭目以待!

你認為大灣區內三家機場能否協同,如何協同?誰又可能在競爭中獲得更快的發展,歡迎留言

相關焦點

  • 粵港澳大灣區漸行漸近,花都突圍而出
    粵港澳大灣區漸行漸近,花都突圍而出作為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的「脊梁」,將極大地推動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建設,這也意味著廣州在大灣區版圖中,又邁出了具有歷史性意義的一步。
  • 粵港澳大灣區一山N虎的機場競爭
    粵港澳大灣區融合,已經是說了n年的事情。事實上,這個世界最大的灣區城市群,融合與競爭並存,在筆者看來,甚至可以說是競爭比融合更多。 粵港澳大灣區的機場群 多年前,一個領導人曾經這樣評價彼時還未命名為"大灣區"的珠三角地區,"一個小小的珠江三角洲,有7個機場"。 近日,《民航局關於支持粵港澳大灣區民航協同發展的實施意見》印發,從文件上正式提出,要把粵港澳大灣區建成世界級的機場群。
  • 粵港澳大灣區五大機場正加快基建 深圳機場推進擴建工程
    &nbsp&nbsp&nbsp&nbsp新華網2019年11月17日訊 記者從有關會議獲悉,粵港澳大灣區五大機場正加快提升基礎設施保障能力。其中,廣州白雲機場加快推進三號航站樓和第四、五跑道建設;香港機場正積極推進三跑道系統建設;深圳機場正在全面推進衛星廳、三跑道等新一輪擴建工程;澳門機場正在積極聯同各方推動編制填海建設方案及項目環評工作;珠海機場在積極推進航站樓改擴建工程。
  • 粵港澳大灣區概念股有哪些粵港澳大灣區龍頭是誰
    政策推動下,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已上升到國家級戰略的層面,同時也是國內最具潛力的灣區城市群。那麼,粵港澳大灣區概念股有哪些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早在上世紀末,就出現了「灣區經濟」的概念。一般指的是圍繞沿海口岸分布的眾多海港和城鎮所構成的港口群和城鎮群,由此衍生的經濟效應被稱為「灣區經濟」。
  • 廣州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發展核心引擎,六大關鍵詞來了
    站在「十四五」的新起點上,廣州正揚帆起航,朝著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目標不斷邁進,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關鍵詞1:規則對接規則對接推動要素資源在灣區內自由流動如何實現粵港澳制度規則相互銜接,將制度差異變成制度優勢,是當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面臨的重要課題之一。
  • 海南自貿港與粵港澳大灣區如何聯動
    海南自由貿易港、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範區都是近兩年發布的重大國家戰略,海南自貿港與粵港澳大灣區僅一海之隔,《方案》中也特別提出,「促進與粵港澳大灣區聯動發展」。兩地無論是資源優勢還是目前經濟發展情況,都有較大差異,如何實現聯動發展,有值得探討的空間。南風窗記者就此專訪了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郭萬達,聽聽他的見解。
  • 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水務論壇在廣州舉行
    11月18日,由廣州市水務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承辦的以「創新·發展·共贏」為主題的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水務論壇在廣州拉開帷幕。  據介紹,本次論壇嘉賓團隊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環境學院教授馬軍,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唐建國等專家學者以及大灣區的水務單位代表組成。
  • 粵港澳大灣區三周年丨交通一體化 一小時生活圈初步形成
    《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籤署三年以來,粵港澳大灣區在跨江通道、港口航運、機場群建設方面加強布局,通過不斷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現代化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一小時生活圈初步形成。  近日,粵港澳大灣區的超級跨海通道工程深中通道第一節海底隧道鋼殼沉管,順利完成與人工島的水下精準對接,為未來整個項目的順利推進奠定了基礎。
  • 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港口群、機場群正加速形成
    新華社廣州1月14日電(記者田建川)在14日舉行的廣東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廣東省交通運輸廳有關負責人介紹,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港口群、機場群正加速形成。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楊俊波介紹,廣州、深圳、珠海、東莞等4個位於珠江兩岸的港口已邁入億噸大港行列,廣州港、深圳港貨櫃吞吐量躋身全球前列,航線覆蓋世界各個國家的主要港口,以粵港澳大灣區為核心的世界級港口群正加速形成。2020年,廣州港深水航道拓寬工程全線投入使用,實現了10萬噸級與15萬噸級船舶對向通航。「廣東將攜手港澳共建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港口群。
  • 粵港澳大灣區火熱建設世界級機場群!香港重磅官宣「機場城巿」
    2019年公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就明確指出,要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世界級機場群。為呼應《規劃綱要》確立香港在大灣區內的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及十四五戰略下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核心,香港機管局結合成熟時機,率先提出「機場城市」發展藍圖。大灣區人口約7000萬,國內生產總值約10萬億人民幣,其發展計劃為香港國際機場帶來龐大機會。
  • 民航局:到2025年基本建成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
    為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近日,《民航局關於支持粵港澳大灣區民航協同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印發,提出以打造更高質量、更加協調、更可持續、更具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機場群為目標,以構建統籌有力、競爭有序、共建共享、深度融合的民航協同發展新格局為保障,著力推進改革創新,不斷深化互利合作
  • 粵港澳大灣區中的「廣州力量」 廣州到香港48分鐘
    香港運輸及房屋局23日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將於9月23日正式通車運營,屆時,坐高鐵從廣州到香港由現在的100分鐘縮短為48分鐘。  一周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釋放加快發展的信號。
  • 三犇國際拍賣行落地廣州為粵港澳大灣區商業賦能
    記者獲悉,三犇國際拍賣股份公司正式落戶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城市廣州,據粵港澳大灣區網站介紹,三犇國際拍賣股份公司是在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粵港澳大灣區領導小組支持下,為貫徹 國家「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由粵港澳大灣區信息有限公司和虎門電影集團有限公司牽頭組建,並經國家相關部委批准,落地廣州的的全國性
  • 廣州地鐵與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將實現「過軌運行」
    當前廣州地鐵與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並不互聯互通,但未來將實現互聯互通、換乘便捷、一票通達的目標。與廣州直接相連通的城際鐵路多達12條,其中3條城際鐵路已開通運營,其他9條城際鐵路在建設過程中或尚未開工建設。
  • 第五屆粵港澳大灣區運動醫學大會在廣州召開
    新華網廣州10月31日電(記者吳魯)31日,第五屆粵港澳大灣區運動醫學大會在廣州召開。本次大會由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承辦,粵港澳運動醫學專家齊聚一堂,對運動醫學及關節鏡技術在運動損傷中的臨床應用與研究新進展、運動醫學領域的熱點內容行了深入的探討,共同推動運動醫學的發展。
  •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未出,機場競合已升溫
    需共同做大市場蛋糕第一財經記者梳理官方公開資料發現,2017年,粵港澳大灣區五大機場(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珠海)的總體旅客吞吐量超過2億人次,貨郵吞吐量近800萬噸,運輸規模已經超過紐約、倫敦、東京等世界級機場群,位於全球灣區機場群之首。
  • 廣州逐浪電競產業:天河區劍指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電競中心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廣州逐浪電競產業 天河區劍指粵港澳大灣區 世界級電競中心近期,廣州在電競產業領域的布局動作頻頻。先是黃埔區在11月底發布電競遊戲「雙10條」產業政策,緊接著,12月14日,《廣州市天河區電競產業發展規劃(2020-2030年)》發布。
  • ...粵港澳大灣區|香港國際機場|機場|國泰航空|深圳機場|寰宇一家
    此前,一個香港組織此前警告稱,深圳機場三跑道落成後,香港機場三跑道實際能力可能只有設計能力的1/4。如何化解如此敏感的利益爭議,似乎直到目前還沒有明確的拍板定案。雖然大灣區五地之間年年都召開機場聯席會議,但關於深港的空域矛盾,仍是難解的癥結。
  • 澳門機場積極響應《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民航資源網2019年2月25日消息:2019年2月22日,澳門國際機場專營股份有限公司(CAM)舉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座談會,執行委員會主席鄧軍博士主持會議,帶領公司管理層針對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進行討論從具體業務方面應如何貫徹落實。
  • 粵港澳大灣區水務論壇將在廣州舉行,攜手打造世界一流水務環保產業...
    以「創新·發展·共贏」為主題的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水務論壇將於2020年11月17日~19日在廣州舉行。站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和「兩個一百年」交匯的歷史潮頭,展望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的「十四五」藍圖和「二〇三五」遠景目標,粵港澳大灣區改革開放再出發的源力噴湧注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