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李紱結黨亂政所說的「唯上智與下愚不移」是什麼意思?

2020-12-12 影視劇試析

《雍正王朝》電視劇中有很多聖人之言。康熙也非常推崇聖人之言。在李紱、田文鏡互參案中,李紱朋黨一派所說的「唯上智與下愚不移」就是出自《孔子》,究竟是電視劇中所表達的那個意思麼?

雍正:國庫空虛,百姓獨擔賦稅,這樣的成例,這樣的祖制,難道不應改麼?

李紱一黨:不應該改,唯上智與下愚不移,這是聖人的話。

雍正:那麼民為重呢,又是誰的話?

【唯上智與下愚不移】出自《陽貨》第三章,與「性相近,習相遠」相關聯。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李紱朋黨一派在此刻所說的「唯上智與下愚不移」的字面意思是

「聖人之言,聖人流傳下來的千年祖製成例,是上智,不可以更改」,以此來抨擊雍正推行的新政,是「移」了聖人之言。

不知道為何編劇當時在此引用這句話,但這句話雖然見仁見智,多種理解,但是劇中這種理解看起來還是有點「匪夷所思」。

思想

以個人思想的角度來看,這句話大意是:最智慧的人和最愚笨的人是不可以改變其思想。用現在通俗的說話就是「無法被洗腦」。

最智慧的人本身就把一切看得透透的,對自己的思想非常自信,因此,不容更改;

愚笨的人,本身很固執,「朽木不可雕也」,不接受任何外在的思想灌輸,因此也是無法改變的。

本心

上智的人可以稱之為「上帝視角」,下愚之人可稱之為「純真本性」,而大智若愚,雖站在上帝視角看待世間萬物,最終行的也是最純真的天性。

大多數人都屬於「中人」,中人本身融合各種俗世的為人處世之道,雖處事圓滑,但內心容易被外在引導。

舉個簡單的例子:什麼人不容易被傳銷洗腦?

上智:把傳銷的套路看的透透的;

下愚:「天上掉餡餅,不勞而獲」的事,我不信,管你說的多麼天花亂墜!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歡迎探討與指點,感謝閱讀!)

相關焦點

  • 《悟學.第259篇》唯上智與下愚不移
    陽貨第十七.新解讀(三)悟學.十八子 20200503173 子曰:「唯上智與下愚不移。」【譯文】孔子說:「只有上等的智者與下等的愚人是改變不了的。」【集解】孔曰:「上知不可使為惡,下愚不可使強賢。」夫降聖以還,賢愚萬品,若大而言之,且分為三,上分是聖,下分是愚,愚人以上聖人以下,其中階品不同而共為一,此之共一則有推移。今雲上智謂聖人,下愚愚人也。夫人不生則已,若有生之始,便稟天地陰陽氛氳之氣。氣有清濁,若稟的淳清者則為聖人,若得淳濁者則為愚人。愚人淳濁,雖澄亦不清。聖人淳清,攪之不濁。故上聖遇昏亂之世,不能撓其眞。下愚値重堯迭舜,不能變其惡。
  • 孔子VS王陽明:從「唯上智與下愚不移」到「滿街都是聖人」
    孔子有一句話:唯上智與下愚不移。王陽明也有一句話:見滿街都是聖人。這兩句話幾乎是南轅北轍:春秋時代的孔子,與明朝的王守仁,難道針鋒相對了嗎?「唯上智與下愚不移」這句話出自《論語》。王守仁的這句話出自《傳習錄》:一日,王汝止出遊歸。先生問曰:「遊何見?」對曰:「見滿街都是聖人。」先生曰:「你看滿街人是聖人,滿街人到看你是聖人在。」又一日,董蘿石出遊而歸。見先生曰:「今日見一異事。」先生曰:「何異?」對曰:「見滿街人都是聖人。」先生曰:「此亦常事耳,何足為異。」
  • 唯上智與下愚不移,因為我能所以我行
    一句話瑜伽,第124期Irene:唯上智與下愚不移。Only the wisest and stupidest of men never change.改變總是懷揣著禮物。Change always comes bearing gifts.而智慧就是這個禮物。
  • 《雍正王朝》最精彩的4場對手戲,八王議政逼宮並不是唯一!
    《雍正王朝》更多的側重點放在朝堂之上的劍拔弩張,於平實之間展現高高在上的帝王題材。今天來盤點一下雍劇中最精彩的4場朝堂之爭,唇槍舌劍間看到的是名利的紛爭。議舉新太子百官舉薦八阿哥,康熙在議舉新太子上的表現經典,從容不迫間從根本上解決八阿哥集團,罷免了佟國維,將馬齊貶級,將張廷玉列為上書房之首。
  • 《雍正王朝》年羹堯說「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戰場」什麼意思?
    《雍正王朝》是所有清宮戲中口碑最好的,因為整部劇的所有演員的演技都是非常完美,雖然說《雍正王朝》並不是真正的歷史,但是所有的情節還是比較符合歷史的。其中有段就是要殺年羹堯時,頻繁的出現了一句話,這句話是「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戰場」年羹堯自從擔任大將軍以後便開始飛揚跋扈,濫殺無辜。
  • 漢卿說:雍正的文治武功對雍正王朝之後的王朝有什麼影響?
    清朝有康乾盛世,所謂的康乾盛世,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在位時,大清王朝國力強大,百姓富裕。歷史上,歌頌康熙年少英雄,計擒鰲拜,平三藩,文治武功能和唐宗宋祖試比高。歌頌乾隆,七下江南何等風流,修建壯麗宏大的萬圓之圓,經濟文化達到頂峰。
  • 《雍正王朝》中雍正是個憋屈的好皇帝,那歷史上雍正到底如何?
    可以說在眾多演員、老戲骨的演繹下,這部電視劇中的諸多歷史人物,成為大眾最認可的一版,這也是這部電視劇能經久不衰的一個重要原因;像杜志國版的年羹堯,讓人看了雍正王朝電視劇以後,感覺這就是真正的年羹堯,再看其他版本的年羹堯,感覺有明顯的表演痕跡,感覺是索然無味。
  • 雍正王朝:康熙賞賜保舉雍正的王掞中藥「續斷」,是在暗示什麼?
    然而,王掞也是一位令人敬佩的人,因為他雖然遭遇了如此重大的人生挫折,但依然對康熙、對整個大清王朝是忠心耿耿,並且為了幫助他心中的「賢德」之君雍正順利登上皇位,不僅被遭到了康熙的罷黜,同時還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實際上,在《雍正王朝》的原著之中,王掞在「斃鷹事件」之後保舉雍正為皇位繼承人,是他第二次就傳位問題向康熙進行勸諫了。
  • 《康熙王朝》為何省略雍正?只因《雍正王朝》珠玉在前要揚長避短
    而緊隨著《雍正王朝》的,便是於2001年播出的《康熙王朝》,也是一部經典的歷史愛情大劇,雖然在深度上不及《雍正王朝》,但正因為《雍正王朝》太有深度,所以很多人看不透徹,而《康熙王朝》相比之下加入一些愛情元素,還有些許個人英雄主義,或者說傳奇色彩,顯得滿朝文武都是庸人,不論什麼困難,面對康熙的英明神武,只需熱血操作一番就可以迎刃而解
  • 雍正王朝中雍正帝為什麼對年羹堯說「帝出三江口,嘉湖變戰場」?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第23期)在《雍正王朝》電視劇中,有一個情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那就是年羹堯被貶為杭州將軍時的上諭,其中有一句是:「朕聞得早有諺言云,『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戰場』之語。」那麼雍正帝說的這句話背後隱藏著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呢?本期話題:雍正帝為什麼在年羹堯的奏摺批示說「帝出三江口,嘉湖變戰場」?
  • 「上知」「下愚」
    陽貨篇載:「子曰:『唯上知與下愚不移。』」知,同智;上智,上等的聰明而有智慧之人。下愚,下等的蠢笨而無頭腦之人。移,移動、轉移、改變。此語簡單直譯不難,但還需要進一步解說。其一,人的本性相近,但不是相同,智力的潛能即現今所說智商,就有差異,這種差異表現為後天的智力是有高低之分的。其二,人掌握的知識有多有少,有深有淺,進而形成的思想、智慧也有高有低;所謂「上知」,似應達到「知天命」水平。其三,古代的學問包括做人的道理,而孔子是極務實又極重視道德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所說的智要歸結到做人、處世;所謂「上知」,亦指道德完善、品格高尚。
  • 雍正王朝-歷史簡介
    《雍正王朝》改編自二月河同名長篇小說,由胡玫執導拍攝,唐國強、焦晃、王繪春、杜雨露、徐祖明、杜志國、趙毅、李穎等主演,演繹了雍正皇帝一生的風雨經歷。公元一七三五年,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中國歷史上最勤勉的皇帝心力交瘁,暴猝在自己的御案旁。之後,開始了六十年的乾隆盛世。
  • 雍正王朝:鄔思道怎麼知道雍正馬上就要來了
    在雍正王朝中,四阿哥當上皇上之後不久就決定南下。當他來到田文鏡負責的河南地區的時候,正趕上下大雨,導致黃河水暴漲。黃河橫穿河南,自古以來給兩岸的居民帶來了非常大的麻煩,經常因為雨量過剩而決堤。所以,當雍正說要見鄔思道的時候,田文鏡立即命人順著官道去追。鄔思道在這個時間點離開田文鏡的幕府不是巧合,他已經知道雍正馬上就到了,但不想見雍正,所以選擇遁走。
  • 雍正王朝:老八在雍正朝的勢力到底有多大?三件事,足以證明一切
    在《雍正王朝》的最後幾分鐘,李德全向精神已經明顯不濟的雍正皇帝報告:「皇上,八......阿其那,他死了!」然後交給雍正皇帝一封來自「阿其那」的臨終信。自康熙四十六年「黃患爆發」乃至更早之前,皇四子胤禛和皇八子胤禩便開始了明爭暗奪,相互攻擊。
  • 雍正王朝:雍正帝的大手筆,八王議政逼宮自始至終就是一個圈套
    在《雍正王朝解密》上一期我們談了轟轟烈烈的八王議政逼宮事件,在這場逼宮大戲中,貌似老八胤禩一直佔據主動,實際上,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在雍正帝的掌控之中。雍正王朝解密97:雍正王朝中八王議政逼宮註定失敗,三個細節說明雍正帝早有安排!一、我們先來解釋為什麼雍正帝設的局並沒有包含老十三胤祥的戲份?
  • 《雍正王朝》中搞活出喪的皇五子弘晝,現實中結局如何?
    雍正王朝電視劇是一部經典之作,它的特色在於,既不是在於架空歷史,也不是在於還原歷史。而是在保持真實歷史大的主線之下,糅合添加了大量康雍兩朝的歷史典故和野史。比如雍正登基之初的科場舞弊案是由李紱揭發的,而真實歷史上李紱還真在康熙末年負責審查過科場舞弊案,只不過這個歷史典故被改變加工放在雍正繼位之初了。
  • 雍正王朝中老八胤禩被抄家時,為什麼說弘曆才是最心狠手辣之人?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第98期)上一期我們講了弘晝的奪嫡路線,當然,他的這個心思比較隱秘,也屬於旱澇保收的策略,他的憨厚老實也蒙蔽了太多的人,最後做了一個「荒唐」王爺,也算是得以善終。在老八胤禩被抄家時他曾經對弘時說弘曆才是最心狠手辣之人,他說的對嗎?本期話題:雍正王朝中弘時比弘曆狠?
  • 雍正王朝:秋月臨終那句「告訴鄔先生,我要走了」,到底什麼意思
    導讀:《雍正王朝》中的年秋月,自始至終都是皇四子胤禛,後來的雍正皇帝手中一個必不可少的政治工具。對於生在皇家的胤禛而言,愛情是奢侈的;對於一國之君的雍正皇帝而言,愛情更是要堅決讓步於政治、讓步於國家的。
  • 《雍正王朝》成了年輕人迷戀的成長聖經
    如果你生長於上世紀末,一定對《雍正王朝》不陌生,可以說,它是那時全民窩在沙發裡討論的流行文化,也是後面所有清宮劇的「爸爸」和「祖先」。沒想到,時隔二十年,它重新成了當下年輕人手中流傳的成長聖經。在抖音、B站、快手,在你可以想到的一切短視頻平臺上,研究《雍正王朝》已經成為最熱門的影視解析類內容之一。身處影視行業痴迷Netflix、IMAX和杜比環繞的年頭兒:重新分析1999年拍攝的《雍正王朝》,無疑是一種文化復古。而這種古早流行文化的再復甦,還要從1997年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