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臨港新片區規劃:2035年將建成世界一流濱海城市

2020-12-11 新浪財經

來源:澎湃新聞

原標題:上海臨港新片區規劃:2035年將建成世界一流濱海城市

6月23日,據上海發布消息,《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19-2035年)》目前已形成規劃草案,並於6月23日起至7月22日開展社會公示。

臨港新片區規劃範圍包括上海大治河以南、金匯港以東以及小洋山島、浦東國際機場南側區域。全域面積共873平方公裡,其中,主體部分為大治河以南、金匯港以東地區,面積約819平方公裡,小洋山島區域為小洋山島全域,面積約26平方公裡,浦東國際機場南側區域為東引河以西、S32申嘉湖高速-緯十一路-圍場河以南、G1503上海繞城高速以東、下鹽路-上飛路以北區域,面積約28平方公裡。

明確空間發展策略,臨港新片區共分11個片區

從空間布局來看,新片區共11個片區,其中位於主體部分為9個片區,以主要生態走廊為界,包括主城區內4個片區和周邊5個片區。

主城區內4個片區包括滴水湖核心片區、先進位造片區、綜合產業片區及新興產業片區。

具體而言,滴水湖核心片區位於新片區東南部,北護城河以南、兩港大道以東、蘆潮引河以北區域,片區面積約72.09平方公裡。規劃形成新片區中央活動區、國際創新協同區和生活居住區三大功能分區。

先進智造片區位於新片區南部,東至團蘆港,北至G1503上海繞城高速,西至瓦洪公路-S3滬奉高速-中港,南至海岸線,片區面積約139.73平方公裡。規劃形成特殊綜合保稅區、重裝備產業園區和臨港奉賢園區三大功能分區。

綜合產業片區位於新片區東北部,大治河以南、兩港大道以東、北護城河以北,片區總面積約42.44平方公裡。規劃圍繞濱海森林公園,形成北部、西部和東部三個科創、居住融合的功能分區。

新興產業片區東至兩港大道,北至大治河,西至G1503上海繞城高速,南至團蘆港,片區面積約89.15平方公裡。規劃形成書院、萬祥兩大功能複合分區。充分發揮面朝臨港綠心、四周水網密布、林環繞的自然資源稟賦,強調功能混合布局和空間複合利用,打造人工智慧場景應用試驗功能。

統籌主城區周邊功能組團和城鄉社區,又劃分為5個片區。包括海灣特色功能片區、奉城宜居片區、綠野鄉美片區、青村水韻片區、金匯居住片區。其中,金匯居住片區東至江艇路-浦星公路,北至大治河,西至金匯港,南至S3滬奉高速,片區面積約52.63平方公裡。南側居住功能區與奉賢新城聯動發展,促進公共服務設施共享,提高輻射能力,為新片區提供居住和生活配套,解決周邊部分農民安置問題。

與此同時,推動小洋山島和浦東國際機場南側片區產業發展。其中小洋山島片區為小洋山島全域,面積約26平方公裡;浦東機場南側片區東至東引河,北至S32申嘉湖高速-緯十一路-圍場河,西至G1503上海繞城高速,南至下鹽路-上飛路,片區面積約28平方公裡。

優化土地使用結構,2035年新片區規劃建設用地總規模約292平方公裡

土地規模方面,規劃草案顯示,2035年,新片區規劃建設用地總規模約292平方公裡。同時將優化土地使用結構,保障先進位造業用地供給,提高產業用地績效。加強公共設施用地供給,完善各類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合理配置城鎮居住用地,提供多元住宅產品,確保保障性住宅用地規模。

此外,規劃草案明確,提供多元有序的住房保障。按照實際人口居住需求,適當考慮境外人口的居住需求,合理安排住宅用地供應的規模,確定住宅用地的開發強度,確保城鎮住宅可持續建設。

針對新片區人才結構特點,提供多元住宅產品。面向頂尖科學家等高端人才,量身定製精品住宅與鄉間特色住宅,打造頂尖科學家社區等國際未來社區。面向主導產業從業的青年人才,探索地鐵上蓋開發新機制,圍繞軌道交通站點周邊區域,供應高品質人才公寓、單身公寓、創業LOFT等產品,滿足個性化需求。同時,提供適合家庭居住的多種住宅產品,適應不同類型創新人群的多層次住房需求。

在建立「住有所居」住房保障體系方面。規劃草案顯示,優化住房結構,加大中小套型住房供應,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先租後售、租售並舉等住房保障制度,新增住房中政府、機構和企業持有的租賃性住房比例不低於25%。

規劃常住人口250萬左右,2035年新片區將建成世界一流濱海城市

按照預測,在建設用地總量鎖定的前提下,結合新片區經濟發展目標,規劃常住人口規模250萬左右。且新片區的人口結構以年輕化、國際化、高學歷、流動性為基本特徵。

規劃草案顯示,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的目標定位為:努力成為集聚海內外人才開展國際創新協同的重要基地、統籌發展在岸業務和離岸業務的重要樞紐、企業走出去發展壯大的重要跳板、更好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重要通道、參與國際經濟治理的重要試驗田,有針對性地進行體制機制創新,強化制度建設,提高經濟質量。

到2025年,新片區經濟規模大幅躍升,經濟密度明顯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打造一批更高開放度的功能型平臺,形成一批千億級產業集群;開放型經濟功能顯著強化,建立比較成熟的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制度體系,基本形成具有較強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的功能框架和制度框架;人口集聚效應明顯,基本實現職住平衡,初步構建世界一流濱海城市的框架形態。

到2035年,新片區經濟總量再上新臺階,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顯著提高,產業創新能力達到世界一流,產業能級和核心競爭力世界領先;全球高端資源要素配置的核心功能基本形成,建成具有較強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成為我國深度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載體;常住人口規模達250萬左右,公共服務水平、基礎設施水平、生態環境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建成世界一流濱海城市。

到本世紀中葉,新片區各項經濟社會發展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建成國際上公認競爭力最強的產城融合型自由貿易港城。

相關焦點

  • 上海:2035年將建成世界一流濱海城市,臨港區總體規劃草案公示
    公告稱,廣州增城區泰禾恆昇置業、廣州增城區泰禾置業與五礦國際信託於2020年6月22日籤署股權轉讓協議。將廣州增城項目公司增城荔濤房地產、增城荔豐房地產19%股權進行轉讓,受讓方為五礦信託擬設立的信託計劃。
  • 上海《臨港新片區創新型產業規劃》出爐 未來將這樣發展
    原標題:上海《臨港新片區創新型產業規劃》出爐!未來將這樣發展→ 9月24日下午,上海市舉辦新聞發布會,對外公布《臨港新片區創新型產業規劃》。目標是到2035年,臨港新片區生產總值達到1萬億元。
  • 與上海建工籤約 臨港新片區將建成全球最大室內滑雪綜合項目
    摘要:上海建工目前在臨港新片區在建項目54個,合同金額近230億元,包括兩港大道、上海天文館、冰雪之星、國際會議中心、S2公路、科技創新城、臨港國際會議中心項目等。12月25日,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管委會與上海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上海建工總裁卞家駿說,上海建工將對標國際一流,發揮設計引領作用,參與新片區規劃設計與標準規範的制定;同時整合全產業鏈資源,為新片區基礎設施、配套項目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上海建工還將推行最高管理標準,建好新片區重大工程。
  • 上海臨港新片區:打造3個旅遊集聚區 構建國際一流休閒旅遊中心
    5月20日電(記者 李姝徵)距正式揭牌9個月的今天,5月20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舉行「520•我愛臨」旅遊資源推介會,用「五個一」的有力舉措,持續加大新片區旅遊資源的對外宣傳推介力度,加快推進旅遊項目的洽談、引進及建設,促進新片區旅遊產業的科學布局和快速發展。
  • 「特寫」他們在上海臨港新片區落戶
    2019年12月,臨港新片區面向海內外公開招聘5名聘任制公務員,包括離岸業務研究員、智慧城市研究員等5個職位,聘期3年。聘任制公務員實行協議年薪、一職一薪等工資政策,年薪約為50-80萬元人民幣。王亮是第一批通過公開聘任上崗的公務員,成為臨港新片區管委會智慧城市研究員。
  • 上海正式發布規劃,促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在臨港新片區發展
    《規劃》提出要從五個方向出發促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在臨港新片區的發展。上海市經信委、市交通委、公安局交警總隊以及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四方共同啟動「臨港新片區第二批自動駕駛汽車開放測試道路」。目前臨港新片區累計開放測試道路總裡程已達到118.2公裡,通過釋放更多應用場景、道路資源,旨在打造智能駕駛未來交通新業態,結合智慧交通優勢及現代物流需求,積極探索「公、鐵、海、空」多式聯運和智慧出行解決方案,全面提升城市交通運輸效率及基礎設施智能化水平。
  • 企業諮詢量突然大增 上海臨港新片區有何不同?
    8月20日,上海市委書記李強為臨港新片區揭牌,商務部部長鐘山、上海市長應勇為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管理委員會揭牌。鐘山在致辭時說,商務部將與上海市和國家有關部門一道,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紮實推進改革試點任務落地,強化制度和管理創新,做好風險防控,加快臨港新片區建設,打造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努力完成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確定的2025年和2035年發展目標,在更深層次、更寬領域、以更大力度推進新時代全方位對外開放。
  • 在上海2035年規劃中,這裡是唯一一個在中心城區外的城市副中心
    在今天下午的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有媒體提問:在全力推進創新型產業體系建設方面,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如何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高地?對企業的吸引力體現在哪?對此,新片區管委會專職副主任吳曉華表示,一年以來,我們狠抓改革創新和高質量發展,營商環境呈現持續向好態勢。
  • 臨港新片區與上海建工達成戰略合作,將建成全球最大綜合室內滑雪項目
    新民晚報訊(駐臨港記者 楊歡)昨天,上海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管委會舉行戰略合作籤約儀式。圖說:昨天,上海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管委會舉行戰略合作籤約儀式。主辦方供圖(下同)據悉,上海建工目前在臨港新片區在建項目54個,合同金額近230億元,包括兩港大道、上海天文館、冰雪之星、國際會議中心、S2公路、科技創新城等重大工程以及剛剛竣工的特斯拉超級工廠等。
  • 「上海2035規劃」發布,2035年基本建成卓越全球城市
    1月4日,上海市政府舉行新聞發布會,副市長時光輝介紹了《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以下稱「上海2035」)相關情況。上海市規劃國土資源局局長徐毅松、市發展改革委巡視員王思政、市規劃國土資源局副局長岑福康出席發布會,並共同回答記者提問。
  • 臨港新片區大飛機園項目啟動,預計2035年產業規模突破2000億元
    2020年10月23日,上海市航空航天產業特色園區授牌暨臨港新片區「大飛機園」項目啟動儀式在中國商飛浦東總裝基地舉行。當天,臨港新片區大飛機園一谷一園項目正式開工。上海市經信和信息化委員會總工程師劉平向「臨港新片區大飛機園、北鬥西虹橋基地、華東無人機基地」授牌。
  • 上海臨港新片區發布「信息飛魚」規劃方案 將打造「數字經濟新特區」
    海臨港新片區發布「信息飛魚」規劃方案。新華網 發新華網上海6月2日電(史依靈)6月1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簡稱「臨港新片區」)發布了「信息飛魚」全球數字經濟創新島概念形態設計和產業功能布局。
  • 臨港新片區軌交線規劃連接上海東站和浦東機場T3航站樓
    臨港新片區軌交線規劃連接上海東站和浦東機場T3航站樓 澎湃新聞記者 張靜 2020-02-15 13:42 來源:澎湃新聞
  • 上海城投首批水務項目集中開工助力臨港新片區建設
    6月22日電 2019年12月19日,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管理委員會與上海城投集團籤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上海城投興港投資建設有限公司」應運而生。如今,首批4個水務項目於2020年6月22日集中開工啟動,項目總投資約76億元,此次項目集中開工標誌著上海城投集團積極服務國家戰略、主動參與上海三項新的重大任務、全面對接臨港新片區邁出實質性步伐。
  • 陳帥佛認為:臨港新片區堪比杜拜,美不勝收
    一座城市的發展與蝶變,離不開一個強而有力的引擎座城市的爆發與崛起。臨港新片區的強勢崛起,是新時代賦予上海的又一重大歷史機遇,亦是中國改革開放發展到一定階段後的新產物。
  • 構建自主可控產業生態上海臨港新片區大飛機園啟動
    23日,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大飛機產業園啟動,並迎來20多個項目入駐。園區將逐步匯聚航空研發、製造、運維、服務等產業鏈高端業態,培育千億級航空產業集群。臨港新片區大飛機產業園位於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南側的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是上海市26個特色產業園之一。
  • 臨港新片區3條鐵路將直通市中心、浦東機場、江蘇省
    來源: 上觀新聞app近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交通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下文簡稱《行動計劃》)正式發布。根據《行動計劃》,聯通新片區與浦東國際機場的兩港快線等6條市域鐵、3條國鐵的規劃方案將儘快落地;單程45分鐘的機場大站公交快線將於年內落地;6條中運量公交線將投入運營,其中聯通臨港主城區與產業區的T1線或將於年內開工。對外交通更快速,到浦東機場只要15分鐘臨港新片區當下對外交通主要依賴S2滬蘆高速、兩港大道及軌道交通16號線。
  • 臨港新片區大飛機園正式啟動
    近日,上海市航空航天產業特色園區授牌暨臨港新片區大飛機園啟動儀式在中國商飛總裝製造中心浦東基地舉行,標誌著大飛機園首發項目「臨港新片區大飛機園一谷一園」啟動開工。首批入園企業現場籤約啟動儀式上,22個項目集中簽約入駐大飛機園,預計投資總額超過200億元。
  • 臨港新片區將新增一條軌交線:從臨港到浦東機場
    黨組副書記、專職副主任陳杰表示,未來臨港新片區的對外交通將通過軌道交通、高速公路達到快速連接效應。質量發展實施特殊支持政策的若干意見》提出,將制定新片區綜合交通規劃。重點加強新片區與浦東國際機場、中心城區以及長三角重點城市之間的綜合交通網絡聯繫。  陳杰提到,除16號線外,未來臨港新片區將新增一條從臨港到浦東機場的軌道交通線。
  • 騰飛臨港,你我同航 ——臨港新片區大飛機園今日啟航
    10月23日,上海市航空航天產業特色園區授牌暨臨港新片區大飛機園啟動儀式在中國商飛浦東總裝基地舉行。活動由臨港新片區管委會主辦,中國商飛、上海機場集團、臨港集團承辦。中國商飛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賀東風;市政府副秘書長、臨港新片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管委會主任朱芝松;臨港新片區黨工委副書記、臨港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袁國華;上海機場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秦雲;市經信和信息化委員會總工程師劉平;上海海關黨委委員、副關長施健;臨港新片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專職副主任吳曉華、吳傑;浦東新區副區長管小軍;中國商飛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魏應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