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35規劃」發布,2035年基本建成卓越全球城市

2020-12-11 澎湃新聞

1月4日,上海市政府舉行新聞發布會,副市長時光輝介紹了《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以下稱「上海2035」)相關情況。上海市規劃國土資源局局長徐毅松、市發展改革委巡視員王思政、市規劃國土資源局副局長岑福康出席發布會,並共同回答記者提問。

上海市委、市政府於2014年5月6日召開第六次規劃土地工作會議,正式啟動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的編制工作。三年多以來,規劃編制過程全面體現了「開門做規劃」的特點,國家有關部委全過程指導規劃編制,上海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長三角區域相關省市、上海市人大、市政協、市區兩級政府和各個部門全面參與。

此外,廣大市民通過微信、網際網路、來信來訪等線上線下多種途徑,熱心參與,積極建言獻策。來自國內外、涉及各個領域的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百餘位專家參與了規劃重大戰略研究,提高了規劃編制的科學性。

上海2035規劃明確,上海的城市性質確定為:上海是我國的直轄市之一,長江三角洲世界級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並將建設成為卓越的全球城市、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目標願景

上海2035規劃明確,立足2020年,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基本框架,基本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上海力量。

展望2035年,基本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嚮往的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重要發展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在我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中,始終當好新時代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

夢圓2050年,全面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嚮往的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各項發展指標全面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為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譜寫更美好的上海篇章。

轉變城市發展模式

上海2035規劃提出,要轉變城市發展模式。堅持「底線約束、內涵發展、彈性適應」,探索高密度超大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新模式。牢牢守住人口規模、建設用地、生態環境、城市安全四條底線。緩解人口快速增長與資源環境緊約束之間的矛盾,嚴格控制常住人口規模,至2035年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萬人左右。

按照規劃建設用地總規模負增長要求,鎖定建設用地總量,控制在3200平方公裡以內。把生態環境要求作為城市發展的底線和紅線,錨固城市生態基底,確保生態用地只增不減。牢牢守住城市生產安全和運行安全底線,提高城市應急響應能力和恢復能力。

加強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堅持「整體保護、積極保護、嚴格保護」的原則,中心城區從拆改留轉向留改拆,以保護保留為主,不斷拓展保護對象體系。推動城市更新,更加關注城市功能與空間品質,更加關注區域協同與社區激活,更加關注歷史傳承與魅力塑造,促進空間利用集約緊湊、功能複合、低碳高效。應對未來經濟發展和人口變化的不確定性,預留城市公共資源配置能力,建立空間留白機制,調控土地使用供應時序,為未來發展留足空間。

優化城市空間格局

上海2035規劃提出,要優化城市空間格局。主動服務「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主動融入長三角區域協同發展,推動上海與周邊城市協同發展,構建上海大都市圈,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努力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優化本市空間格局,構建由「主城區-新城-新市鎮-鄉村」組成的城鄉體系和「一主、兩軸、四翼;多廊、多核、多圈」的空間結構。

「一主、兩軸、四翼」,即:主城區以中心城為主體,沿黃浦江、延安路- 世紀大道兩條發展軸引導核心功能集聚,並強化虹橋、川沙、寶山、閔行4 個主城片區的支撐,提升主城區功能能級,打造全球城市核心區。

「多廊、多核、多圈」,即強化沿江、沿灣、滬寧、滬杭、滬湖等重點發展廊道,完善嘉定、松江、青浦、奉賢、南匯等5個新城綜合性節點城市服務功能,培育功能集聚的重點新市鎮,構建公共服務設施共享的城鎮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區域協同、城鄉統籌和空間優化。

結合城鄉體系和市域空間布局,完善由城市主中心(中央活動區)、城市副中心、地區中心和社區中心四個層次組成的公共活動中心體系。中央活動區包括小陸家嘴、外灘、人民廣場、徐家匯等區域。城市副中心共16個,包括9個主城副中心、5個新城中心和金山濱海地區、崇明城橋地區的核心鎮中心。

繁榮創新、幸福人文

上海2035規劃提出,要建設更具活力的繁榮創新之城。聚焦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建設,提升全球城市核心功能,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著力提高國際金融功能影響力和國際貿易服務輻射能級,提升對全球經濟輻射能力,深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創新,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

以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為核心,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建設浦東樞紐、虹橋樞紐和洋山深水港區國際級樞紐,打造更開放的國際樞紐門戶。優化營商環境,提升城市發展軟實力和核心競爭力。

營造更具吸引力的就業創業環境,著力保障先進位造業發展。塑造國際文化大都市品牌和城市整體形象,打造國際時尚設計之都和世界著名旅遊目的地城市。強化便捷高效的綜合交通支撐,形成城際線、市區線、局域線「三個1000公裡」的軌道交通網絡,基本實現10萬人以上新市鎮軌道交通站點全覆蓋。

規劃提出,要建設更富魅力的幸福人文之城。聚焦優良人居環境建設,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讓人民群眾生活得更舒心。打造15分鐘社區生活圈,優化社區生活、就業和出行環境,社區公共服務設施15分鐘步行可達覆蓋率將達到99%左右。

加快建立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多渠道增加租賃性住房比重。構建高品質公共空間網絡,增加廣場、公園等獨立佔地的公共開放空間,推進「通江達海」的藍網綠道建設,建成226條水綠交融的河道空間,形成總長度2000公裡左右的骨幹綠道。

構建黃浦江兩岸地區、蘇州河沿線地區濱水貫通並向腹地延伸的公共開放空間,推進重大文化集聚區建設。建設高品質文教體衛設施,優化高等教育設施功能布局,每個新城、城市副中心至少有一所大學。推進市級體育設施優化功能布局,打造高品質國際化的健康休閒、醫療服務和醫學科創中心,每個新城至少有一處三甲綜合醫院。

規劃提出,要建設更可持續的韌性生態之城。聚焦城市生態安全和運行安全,提高人民群眾的安全感,讓人民群眾生活得更放心。構建「雙環、九廊、十區」多層次、成網絡、功能複合的市域生態空間體系,建設崇明世界級生態島。

至2035年,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23%左右,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3平方米以上。全面推動綠色低碳發展,降低碳排放,加大海洋、大氣、水、土壤環境的保護力度,顯著改善環境質量,2035年PM2.5年均濃度控制在25微克/立方米左右。構建城市防災減災體系,強化災害預警防控和防災減災救援空間保障,提升城市抵禦洪澇、地面沉降等自然災害以及資源能源供給、突發公共事件等城市運行風險的能力。

創新城市治理

上海2035規劃明確,要創新城市治理方式。聚焦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完善規劃實施保障體系,使城市總體規劃更加可實施、可操作,更管用。以主體功能區規劃為基礎,以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為主體,統籌各類涉及空間安排的規劃,優化形成「兩規融合、多規合一」的空間規劃體系,努力實現「一本規劃,一張藍圖」。

健全政策法規體系,強化差別化、綜合性政策支撐,研究制定有利於重點領域和重點地區發展的特定政策,突出政策措施的針對性,強化各部門、各地區的政策措施在空間上的統籌協同。創新空間管理體系,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城市開發邊界和文化保護控制線,構建「三大空間、四條紅線」的市域空間管控體系,確保城鎮空間不被突破,農業、生態空間不被侵佔。

完善社會參與體系,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思路,不斷完善政府、社會、市民廣泛、深度參與的社會參與體系,營造有利於城市總體規劃實施的良好社會氛圍。構建規劃維護體系,依託大數據、信息化平臺建設,建立動態監測、定期評估和及時維護機制,依法完善規劃,動態維護規劃。

下一步,上海將堅決維護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以釘釘子精神抓好規劃的組織實施。通過探索創新城市治理方式,引導和調動社會各方參與規劃實施和監督,逐步提升城市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管理水平,確保「一茬接著一茬幹,一張藍圖幹到底」。

上海方面表示,將堅決按照努力當好新時代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的總要求,主動服務「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可持續發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進一步彰顯功能優勢,增創先發優勢,打造品牌優勢,厚植人才優勢,努力把上海建設成為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嚮往的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相關焦點

  • 上海規劃2035版最新公布:松江嘉善新埭圈入金山
    最近,上海城市規劃(2017—2035)公布,引起金山網友熱議。有網友稱,這個規劃涉及金山滴還可以多一些;有網友稱,比2040那個規劃版本強多了;辣麼,元芳,你怎麼看呢?
  • 上海臨港新片區規劃:2035年將建成世界一流濱海城市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上海臨港新片區規劃:2035年將建成世界一流濱海城市6月23日,據上海發布消息,《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19-2035年)》目前已形成規劃草案,並於6月23日起至7月22日開展社會公示。
  • 松江總體規劃2035公布 未來的松江是這樣的
    近日,上海市政府批覆同意《上海市松江區總體規劃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17—2035)》,要求到2035年,規劃建設用地規模不超過286.2平方公裡,生態空間面積不小於325.6平方公裡,森林覆蓋率不低於2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不低於15平方米,形成松江新城市級副中心、3個地區中心和若干個社區中心的公共中心體系。部分內容詳見下文:
  • 深圳:2035年基本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廣州日報深圳訊 (全媒體記者肖陸軍 通訊員劉靜靜)昨日,深圳市規土委透露,深圳市委市政府近日審議通過了《關於勇當海洋強國尖兵 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將海洋置於城市發展的戰略位置《決定》以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為總綱,借鑑國際知名海洋城市發展經驗,立足深圳實際,確定了三個階段目標:到2020年,海洋經濟實現高質量增長,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生態環境穩步改善,海洋綜合管理水平國內領先,海洋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 浦東新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17-2035)公布
    市規劃資源局公布《上海市浦東新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17-2035)》,從近期(2020年)、遠期(2035年)和遠景(2050年)三個時間節點設置分階段目標。2050年,全面建成開放、創新、高品質的卓越浦東。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城區。
  • 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
    上海(Shanghai),簡稱「滬」或「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中國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國家物流樞紐。全市下轄16個區,總面積6340.5平方千米,2019年常住人口2428.14萬人,戶籍常住人口1450.43萬人,外來常住人口977.71萬人。
  • 前灣新區空間規劃(2019-2035年)發布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提供記者 楊緒忠 通訊員 陳 丹昨天下午,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發布了寧波市前灣新區規劃(2020-2035),確定其發展目標:到2035年,前灣新區要基本建成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標誌性戰略大平臺,世界級先進位造業基地、滬浙高水平合作引領區、杭州灣產城融合發展未來之城。
  • 《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2018-2035)》意見徵詢
    為進一步深化和完善「南京2035」總體規劃(草案),使新一輪城市發展戰略更加契合時代要求、發展形勢和南京實際,使城市的發展戰略更加充分地體現出南京人民美好生活的願望,南京2035總體規劃(草案)正面向830萬南京市民,開展公眾意見徵詢。本報特刊載《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2018-2035)》草案公眾意見徵詢表,希望廣大讀者踴躍參與,提出意見和建議,描述對南京2035年發展的期許和願景。
  • 《松江區總體規劃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17-2035)》發布
    到2035年,松江規劃建設用地規模不超過286.2平方公裡,生態空間面積不小於325.6平方公裡,森林覆蓋率不低於2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不低於15平方米,將形成松江新城市級副中心、3個地區中心和若干個社區中心的公共中心體系。近日,我區發布了《上海市松江區總體規劃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17-2035)》,以及市政府關於同意該規劃的相關批覆意見。
  • 前灘洞察 | 2035上海郊區什麼樣?速來pick下
    面向未來,《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提出,到2035年上海將基本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嚮往的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城區是落實城市總體規劃的中觀單元,對接謀劃城區2035發展願景已成為上海各區提升城區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戰略性舉措。郊區是高端製造業的主戰場,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陣地。
  • 松江總體規劃2035公布 未來的松江是這樣的
    近日,上海市政府批覆同意《上海市松江區總體規劃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17—2035)》,要求到2035年,規劃建設用地規模不超過286.2平方公裡,生態空間面積不小於325.6平方公裡,森林覆蓋率不低於2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不低於15平方米,形成松江新城市級副中心、3個地區中心和若干個社區中心的公共中心體系。部分內容詳見下文:
  • 多省發布「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四大趨勢值得關注
    這意味著,廣東的「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或將浮出水面。 與此同時,北京、上海、浙江、湖北、海南、四川、重慶、河南、安徽等部分省區市近日陸續對外發布本地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建議稿(以下簡稱「建議稿」)。
  • 【提醒】「國家隊」發布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
    《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十四五」發展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日前發布,總結中國郵政「十三五」規劃目標實現和任務完成情況,研判面臨的發展環境,全面落實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了「十四五」時期中國郵政的指導思想、發展原則、戰略導向,提出了「十四五」時期中國郵政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建設「創新驅動、協同發展、管理高效、行業領先的企業集團」的總體目標,以及到2035
  • 《廣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草案公示
    2月24日23時59分,廣州市國規委發布公告稱,《廣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草案已經編制完成,於2月24日至3月25日進行為期30天的公示。根據該規劃草案,至2035年,廣州城市軌道網絡達2000公裡,為現在的5倍。該規劃特別提出要「強南沙」,南沙將實現30分鐘直達大灣區主要城市中心區和重大交通樞紐。另外,番禺區廣明高速以北地區等區域也明確納入了主城區的範圍。
  • 「規劃」劃重點!浦東新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17-2035)公布
    市規劃資源局公布《上海市浦東新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17-2035)》,從近期(2020年)、遠期(2035年)和遠景(2050年)三個時間節點設置分階段目標。2050年,全面建成開放、創新、高品質的卓越浦東。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城區。
  • 深圳設定一個目標:三步走實現2035年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根據《決定》,作為全國首個發布「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決定」的城市,深圳立足自身實際,科學規劃出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三個階段性目標,到2035年基本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三步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決定》以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為總綱,借鑑國際知名海洋城市發展經驗,立足深圳實際,確定了三個階段目標:到2020年,海洋經濟實現高質量增長,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生態環境穩步改善,海洋綜合管理水平國內領先,海洋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 上海:2035年將建成世界一流濱海城市,臨港區總體規劃草案公示
    XTZX開發商融資1、華南城:增加發行1.25億美元優先票據 利率10.875%6月22日,華南城發布公告稱,增加發行於2022年到期1.25億美元10.875%優先票據XTZX城市1、義烏:人才購房政策調整 取消本市戶籍、工作滿2年等要求6月20日,浙江省義烏市人民政府辦公室發布關於調整《義烏市人才購房補助實施辦法》部分條款的通知
  • 松江總體規劃2035正式公布!未來的松江是這樣的
    松江居民看過來~ 近日,市政府批覆同意《上海市松江區總體規劃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17—2035)》,要求到2035年,規劃建設用地規模不超過286.2平方公裡
  • 生態規劃看過來 至2035年上海將建成30處郊野公園
    新民晚報訊(記者 金旻矣)「生態之城」怎麼建,上海已出臺專項規劃。昨天,《上海市生態空間專項規劃(2018-2035)》草案在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網站、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網站公示,至2035年上海將建設2000公裡以上骨幹綠道,建成30處以上郊野公園。
  • 上海青浦區2035年總體規劃最大變更:青浦新城不再連到朱家角鎮區
    上海青浦區2035年總體規劃有了一個很大的變化,青浦區放棄了讓青浦新城和朱家角建成區相連的計劃,這可能是有關青浦區2035總體規劃中的最大大的一個變化。青浦區老的總體規劃在青浦區老的總體規劃中,西進是一個大的方向。這種青浦區老的總體規劃,已經實施了將近10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