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館裡有什麼?一塊平凡的石頭,為何成了「歷史鑰匙」?

2020-12-19 周瑜談史

大英博物館的館長曾說:「這個展覽中的各個文化共有的一個現象是,它們創造物件,這些物件中的大部分就如同古代的難民,它們在我們博物館中找到避難所。」

收藏家漢斯·斯隆(HansSloane 1660—1753年)爵士於1753年去世後,照其遺囑將遺留的71000件個人藏品及大批植物標本及書籍、手稿全部捐贈給國家,這邊是大英博物館的開端,前人打好地基,後人不斷「添磚加瓦」,才有了今天大英博物館的樣子。

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個個都是震撼之物。我想當我們看到我們的「國寶」時,更是震撼加惋惜吧。

羅塞塔石碑 Rosetta Stone

一塊平凡的石頭,卻成了埃及歷史的探索鑰匙。公元前 196 年的花崗巖石碑,這上面刻著法老王託勒密五世的詔書。這塊石碑之所以這麼有名,是因石碑自上而下密密麻麻刻著三種不同的文字,最下方的是希臘文,另外兩種是些看不懂的字符,除此以外再無別的花紋。引來眾多考古學家,解讀幾千年前的古埃及象形文字的意義和結構,成了研究古埃及語言和文化的密碼。

學者們說:以前研究象形文字是用肉眼看宇宙,那這塊石碑就是給了研究者一幅望遠鏡。這便是這塊石碑的魅力。

國寶《女史箴圖》——最讓我們耿耿於懷的中國繪畫史上的曠世奇作。在大英博物館裡目睹我們的珍品,美到讓人心疼,這大概就是一種「文明之痛。」

《女史箴圖》原本是被保存在頤和園(一說圓明園)裡,八國聯軍侵華時被一名軍官帶走,軍官回到英國就低價賣給了大英博物館,《女史箴圖》卻被割成了三段展覽。英國人對於我們的古畫並不精於如何保存,導致很多中國文物遭受了不可逆轉的損壞。

猶記得餘秋雨曾在《道士塔》中有書:「偌大的中國,竟存不下幾卷經文!!比之於被官員大量糟蹋的情景,我有時甚至想狠心說一句:寧肯存放於倫敦博物館中!」我想這便是文明之痛最精確的釋義。

埃及的木乃伊

埃及館的藏品也是十分稀有的歷史遺物,木乃伊保存相當的完好,讓人十分震撼。埃及幾乎一半的文物都聚集在這裡,幾乎在埃及能挪動的,都被平移到這裡了。

另外還有眾多我們的瓷器精品,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窯的瓷器精品,這裡都能找到歸屬物。溫潤乾淨的白瓷,深邃的孔雀藍,雨過天青雲破處的天青色,還有那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鈞窯色……這些瓷器真的「美哭了」。願我們的珍品,無論留在哪裡都能被善待。

文物是歷史的見證者,是前人留給我們的第一手資料。而我們有沒有收藏好這些第一手資料?

「博物館者,非古董者之墓地,乃活思想之育種場。」 博物館裡,不是生命的沉寂,而是歷史生命的召喚,願我們在博物館中深思前人的智慧,觸摸歷史的厚度,感受文明的源遠流長。

相關焦點

  • 一塊灰色石頭,憑什麼成為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NO.1?
    大英博物館面積之大,收藏之多,讓每一個來此參觀的人都必須有所取捨。要想不虛此行,遊客必須選擇參觀珍品中的珍品,國寶中的國寶。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大英博物館鎮館之寶之首,竟然是一塊灰色的,行李箱大小的石頭!
  • 大英博物館中,曾有一塊「鬍鬚」石,為何被稱為是鎮館之寶
    不過在大英博物館中,卻有一塊奇形怪狀的石頭,竟然也與神秘的埃及獅身人面像有關,甚至被稱為是埃及館的鎮館之寶。您可知道這是為什麼?小編這就來為您揭秘:在大英博物館的埃及館中,曾經有一塊形狀非常奇怪的石頭。
  • 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竟是一塊兒穿越千年,會說話的石頭
    這座聞名世界的博物館,坐落於英國倫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羅素廣場上,由崇尚新古典主義的斯莫克爵士,在19世紀設計而成。大英博物館的外觀設計,採用了希臘復興式的建築風格,博物館環繞著一個中央庭院建成,在建築外廊聳立著一圈高大的愛奧尼亞式圓柱,氣勢上十分的壯觀。
  • 為什麼選擇大英博物館的一塊古埃及蛋糕?
    「真正讓我記憶深刻的是一塊著有著數千年歷史的古埃及蛋糕(或麵包),我很驚訝,這麼一小塊蛋糕竟然從法老時代留存至今,我很想近距離地看一看。」4月8日,這位大英博物館新受託人開始在大英博物館社交媒體的活動,她在大英博物館博客上發布的首條推文是五件啟發自己的館藏,雖源自私人視角,卻帶著一種對歷史的觀察。
  • 大英自然歷史博物館 博物館巡禮
    而今天我要說的卻是遠在倫敦的大英自然博物館,仍於135年歷史的建築裡靜靜地面對時代的變革。蒙塔古大樓 | 17151759年1月15日,大英博物館正式向公眾開放,這也是大英博物館所屬的自然歷史博物館首次和公眾見面。1840年,大英博物館整體從蒙塔古大樓搬遷到對面的新館。
  • 好奇心回歸:大英博物館遊記
    他說,人之為人,就是包裹(wrapping)——無論是包裹在衣物裡、包裹在禮盒裡、包裹在各種概念裡:我是誰?什麼是英國人?什麼是中國人?什麼是世界公民?層層包裹的過程,就是關於我們的身份建立的過程。所以,人類的本質性特徵,「就是以物、以思想、以關係包裝、包含、包圍自己」。深層時間是沒有包裹的時間,人類活動唯一能留下的物只是石頭,或者自己的殘骸。
  • 大英博物館裡真的有幽靈嗎
    諾亞·安吉爾是一位美國的藝術家與作家,經常將民間傳說和口述歷史的方式應用在他的寫作和藝術項目中。他從2016年起就一直在調查大英博物館的「鬼故事」,這些故事是由別人直接或間接講述給他的。
  • 大英博物館帶著一批漂洋過海的世界級網紅...
    二十一世紀的博物館不僅是一座嚴肅的藝術殿堂更是一位圈心又圈錢的世界級網紅遠在大洋彼岸的大英博物館也坐不住了等有貨時,一起毫無顧忌的剁剁剁01古埃及元素系列大英博物館作為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擁有800萬件藏品的它不得不將自己的寶貝們分館展示
  • 大英博物館官方上淘寶直播!
    繼凡爾賽宮首次淘寶直播後,大英博物館也來了!6月30日北京時間下午4點,備受期待的大英博物館,將聯合飛豬在淘寶直播進行官方全球首播!這也是大英博物館因疫情閉館100多天後,首次對公眾亮相,包括羅塞塔石碑、木乃伊在內的眾多館藏文物都將在淘寶直播間裡一一亮相。遊客只需要在淘寶APP搜索「一起來雲遊」,就可以享受專人講解+包場的超級VIP待遇。大英博物館始建於1753年,至今館藏已達800多萬件,涵蓋了200多萬年的人類歷史。
  • 史上最全的大英博物館介紹—告訴你什麼值得看!
    大英博物館的中央大廳的頂部是用1656塊形狀奇特的玻璃片組成的,玻璃屋頂與白色石頭的結合讓整個大英博物館中庭即使是在倫敦天氣最陰暗的時候,依然是一個閃亮的地方。19世紀末期,在那些希望國家文物得到更多尊重的團體不斷施壓下,博物館設立了一個負責收藏管理英國和中世紀資料的職位。19世紀80年代,收藏品第一次被大量地分散到各處,自然歷史類資料被轉移到南肯辛頓區的新館裡,那裡成為自然歷史博物館。
  • 圖解大英博物館裡大開眼界的木乃伊製作全過程
    曾經國人們討論最多的必然是流落在大不列顛的歷代中國稀世珍寶,在大英博物館裡,你就能見到他們真真切切的樣子,從商周青銅器,到唐代的陶瓷,清代的金玉製品等等,2萬多件無價之寶陳列在大英博物館裡,其中最為名貴的是《
  • 黑乎乎的羅塞塔石碑為什麼成為大英博物館鎮館之寶?
    今天,無論何時走進大英博物館的埃及館總是看到那裡人山人海。埃及館遠處展示著巨大的法老的雕像,大門正對著的是一塊黑乎乎的石頭。
  • 倫敦大英博物館十大必看館珍藏品
    但是有什麼真的值得你細細觀賞呢?根據英國著名歷史學家馬喬裡•凱吉爾先生的專著《大英博物館館藏珍品》的指引尋找館藏珍品,看看哪些是絕不可錯過的大英博物館館藏珍品中最精粹的部分。埃及木乃伊[Egyptian Mummies]
  • 大英博物館裡的「鄉愁」
    有人來倫敦是為了西區的戲劇,有人是為了泰特的美術,有人是為了頂尖的科學,有人是為了金融的曲線……  而我們,這一對匆匆路過的旅人,卻想在這短暫的相遇中,能有機會置身人類歷史中,去感受它的空間與流動,在時間之河的「下遊」,遙望前人的背影。只不過,就像不知道會在人海中遇見誰、會發生怎樣的故事一樣,在大英博物館,參觀者的際遇一樣難以預知。
  • 大英博物館的水下考古大展是一部被包裝好的動作片嗎?
    大英博物館的水下考古大展是一部被包裝好的動作片嗎?在索尼斯·希臘克萊奧發現的一塊青銅,上刻有為拉美西斯二世字樣的象形文字。攝影: Christoph Gerigk/Franck Goddio/Hilti Foundation大英博物館的展覽「沉沒之城」(Sunken Cities)裡都是些空洞的神像和冷冰冰的眼睛,古怪、無聊又使人疑惑連連。
  • 帶你逛博物館|世界最宏偉綜合性博物館: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又稱不列顛博物館,位於英國倫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羅素廣場,成立於1753年,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對公眾開放,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博物館正門的兩旁,各有8根又粗又高的羅馬式圓柱,大中庭位於英國國家博物館中心,於2000年12月建成開放,是歐洲最大的有頂廣場。
  • 全人類文明精華,大英博物館必看的10件展品
    大英博物館1759年起對公眾開放,約有650萬件藏品,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之一。如果在觀賞每件物品時花1分鐘,那麼即便不眠不休,整整12年都看不完大英博物館所有的藏品。62和63號展廳是大英博物館裡最熱門的古埃及館,如有可能應首先到這裡參觀。目前在埃及本土外,這裡擁有世界上最齊全的埃及殯葬文物。
  • 攻略 | 「 大英博物館百物展 」今起開展!什麼時候去人最少,看這裡!
    現場的文物每件背後都有故事,展櫃邊上也有詳細的說明,但是,要讀懂這些故事,卻需要大量的世界歷史、文化、政治、軍事、宗教、貿易知識,最好就是百科全書,這樣才對得起大英博物館百科全書式的收藏。所以,上博方面提示,觀眾可現場掃描二維碼,直接聽上博專家語音導覽,裡面大約有23件展品的故事。◈ 為啥現場需要自己去想像?在展覽現場,發現有些文物實在有點「嚇絲絲」。
  • 大英博物館開網店了,不關注一下麼?
    >這下好了,不用出國,不用找代購,坐在家裡就能買到大英博物館正版文創。唯一的問題是店裡出售的產品太受歡迎,熱門產品分分鐘賣脫銷,也就是說現在才知道它存在的你,晚了一步......讓眾多中國消費者心甘情願掏腰包的產品都有什麼呢?
  • 草原上的書敖包:「敖包上有一塊石頭,圖書館裡就有一種書」
    新華社呼和浩特5月12日電(記者魏婧宇 哈麗娜)「精美的石頭會唱歌」,這不是傳說。在內蒙古自治區烏審旗巴音希裡嘎查有一座書敖包,每一塊石頭上都用精美的字體刻著書名,仿佛在低聲訴說著文明的往事、吟唱著歷史的和弦。這座書敖包由一對蒙古族兄弟修建,他們希望在書敖包上點燃的知識之光,能播撒到草原上每一位牧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