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的書敖包:「敖包上有一塊石頭,圖書館裡就有一種書」

2021-01-11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呼和浩特5月12日電(記者魏婧宇 哈麗娜)「精美的石頭會唱歌」,這不是傳說。在內蒙古自治區烏審旗巴音希裡嘎查有一座書敖包,每一塊石頭上都用精美的字體刻著書名,仿佛在低聲訴說著文明的往事、吟唱著歷史的和弦。這座書敖包由一對蒙古族兄弟修建,他們希望在書敖包上點燃的知識之光,能播撒到草原上每一位牧民的心中。

  祭祀書敖包,牧民與書籍的神聖約定

  每年農曆四月十三,是祭祀書敖包的日子。「敖包」意為堆子,是人工堆成的道路和邊界的標誌,後來演變成祭祀神靈和祈求平安的象徵。對蒙古族來說,敖包是神殿,是祭壇,是祖祠,是神聖的載體。

  巴音希裡的書敖包,由3000多塊刻著蒙古文書名的敖包石堆建而成,是唯一祭祀書籍的敖包。每年的祭祀日,周邊的牧民都會帶著孩子前來。

  祭祀活動正式開始後,負責祭祀的長者恭敬地擺好祭品,點火焚香,請來的喇嘛開始誦經。在長者們的指引下,烏審旗蒙古族實驗小學的同學們向書敖包獻上哈達,排成隊開始轉敖包。

  「這是《蒙古秘史》,這是《江格爾》。」「這個石頭上寫的是《平凡的世界》。」「這是《365夜》嗎?」同學們辨認著敖包石上刻著的書名,遇到認識的書便嘰嘰喳喳討論個不停。

  精美的石頭會「唱歌」,每一塊刻著書名的精美敖包石都仿佛在娓娓道來一段文明往事。

  用書籍點亮牧民的心

  「敖包上有一塊石頭,圖書館裡就有一種書。」書敖包的主人哈斯畢力格告訴記者。

  49歲的哈斯畢力格和54歲的哥哥阿拉騰畢力格從小就愛讀書,但因為當時家裡條件不好,哥哥初中未畢業就輟學回家幹活,現在靠放牧和牧家遊為生,哈斯畢力格考上了內蒙古大學,現在是內蒙古一家出版社的編輯室主任。

  蒙古族認為,敖包是神聖的載體,於是他們修建了書敖包,表達對文化的崇敬和虔誠。兄弟倆有很多的藏書,他們把每一種書名都刻在了敖包石上。

  修建書敖包,不僅為了表達對文化的崇敬,兄弟倆還希望通過這種形式讓更多的牧民接觸書。「過去在草原上看書太不容易了,別說買書,借都沒處借,牧民們對書都沒什麼概念。我們建起書敖包,想用蒙古族傳統的形式向牧民們傳遞書籍的概念。」哈斯畢力格說道。

  在書敖包幾百米遠的地方,兄弟倆又建了一座圖書館,存放了3000多冊蒙古文圖書。圖書館中的藏書,不似一般圖書館中書脊朝外擺放,這裡的書都是封面朝外擺在書架上。「這麼擺也是方便牧民們看書,他們能看到書名、作者,還能看到介紹語和封面的圖案,能獲取更多的信息。」哈斯畢力格說,有了這座圖書館,牧民們看書再也不用愁了,生產生活中遇到什麼難題,他們都願意到這裡查查書。

  牧民高娃家住在離圖書館十幾公裡的地方,她隔三差五就會來借幾本書。高娃愛讀書,也愛創作,每年的圖書借閱量都非常大,圖書館在2013年還授予她「優秀讀者」的證書。這個證書現在擺在高娃家的書架頂上,一進門就能看到。

  從圖書館借了幾年書後,高娃嘗試著自己創作詩歌,2016年出版新詩集《我愛我的故鄉》。詩集中的第一首詩寫道:「不識字不等於是傻子,因為已經有了詩人。沒有老師不等於沒有知識,因為可以與其他有知識的人共享。」

  哈斯畢力格兄弟的圖書館,正是搭起了與牧民們共享知識的橋梁。

  靈魂的原鄉應是滿溢書香

  圖書館以兄弟倆的藏書為基礎創建,現在每年會接受源源不斷的捐贈書籍。每接受一種新書,兄弟倆都會把書名刻在石頭上,把石頭擺在書敖包上。

  鄂爾多斯市各地的青年作家,每有著作出版,都會贈送給圖書館。雖然作者個體會消逝,但是刻在石頭上的書名不會消逝,書中的精神不會消逝。

  哈斯畢力格兄弟不滿足於讓蒙古族同胞了解現代圖書,他們還希望有更多人能了解蒙古文圖書的歷史。他們在圖書館隔壁又建了一座畢力貢倉蒙古文圖書出版印刷博物館,展示蒙古文圖書的歷史。

  「畢力貢倉」是蒙語「智庫」的意思,博物館設有蒙古文圖書印刷史、蒙古族著書造書習俗史、蒙古文書刊封面設計展等六個展廳,藏書兩萬餘冊,手稿400多冊。漫步在畢力貢倉博物館,看著蒙古文圖書發展的歷史化作實物與照片從眼前掠過,仿佛穿梭於一個巨大的智慧寶庫。

  詩人席慕蓉曾在2016年4月特意到巴音希裡嘎查尋訪書敖包和畢力貢倉博物館,祭拜結束後,她感慨自己「回到了原鄉」。在書籍面前,人類才能回到最純真的樣子,人類靈魂的原鄉,應是滿溢著書香。

相關焦點

  • 通訊:在草原「書敖包」裡尋找詩和遠方
    圖為草原上的「書敖包」。 馬知遠 攝圖為草原上的「書敖包」。馬知遠 攝中新網鄂爾多斯7月31日電 題:在草原「書敖包」裡尋找詩和遠方中新網記者 李愛平「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內蒙古自治區烏審旗烏蘭陶勒蓋鎮巴音希利嘎查茫茫的草原上,這10個由鐵框焊接的大字分外惹眼。由此繼續驅車前行約50米,然後拾級而上,即可在這片草原一處制高點上看到頗為壯觀的「書敖包」。
  • 在草原上不是堆一堆石頭就叫「敖包」!敖包是神聖的傳統文化
    來到呼倫貝爾草原旅遊,你會經常看到草原上的敖包,甚至有些旅行社會刻意安排大家「祭拜敖包」。但是,這裡需要提請大家注意的是,在旅遊點的「祭拜敖包」活動,一般多是對蒙古民族文化的一種體驗,而非真正意義上的「祭拜敖包」。在草原上,敖包不是隨意建的,要想建一座敖包,一般都是要由喇嘛來確定建築位置,然後經由必須的開光程序,才能算得上真正的敖包。
  • 你知道草原上的敖包嗎
    草原上的敖包,是蒙古民族祭祀神靈的地方,青年男女相約,彼此表達愛慕之情,著名的草原歌曲《敖包相會》就是表達青年男女在此相會的情景!草原上的敖包很多,牧民們放牧的時候,遇到敖包,就會撿上幾塊石頭,堆在敖包山上,再系上各色的「哈達」,以求神靈的保佑!
  • 美麗的敕勒川草原上,這個呼和敖包成為一處風景線
    哈素海呼和敖包坐落於陰山下美麗的敕勒川草原,是由一座主敖包和環繞其周的十二座子敖包組成,象徵著十二生肖圍繞宇宙長生天。 每年的夏季,有很多的遊客來到這裡,一方面在廣袤的大草原上可以感受到這種無與倫的震撼,同時,作為草原上最重要的標誌之一,人們可以親身感受到草原文化帶來的與眾不同。
  • 內蒙古呼倫貝爾,巴彥呼碩大草原,敖包相會從這裡唱遍世界
    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喲,為什麼旁邊沒有雲彩。我等待著美麗的姑娘呀,你為什麼還不到來喲嗬……一曲《敖包相會》傳唱了半個世紀,直到有一天來到內蒙古大草原旅遊東線的鄂溫克族自治旗巴彥呼碩草原,才知道《敖包相會》原來出自這裡。1952年,根據蒙古族作家瑪拉沁夫短篇小說改編的電影《草原上的人們》在長春電影製片廠開拍,而歌曲《敖包相會》就是此片中的一首插曲。
  • 大敖包,石人像,古障城,蘑菇圈
    一個即將廢棄的村莊周邊,歷史與自然相融,這是我探訪中一天的視覺享受。應學生之約,回固陽老家銀號鎮羊場溝村,探訪一座神秘的大敖包。他說,高大的石砌敖包始終聳立在兒時的記憶裡。這個依然偏僻的地方,我是有感情的。30多年前,我在這裡初為人師,開始了職業的啟蒙,成為影響一生的職場起點。
  • 來通遼阿古拉草原,與你「敖包相會」
    中國通遼「一帶一路敖包相會」國際文化旅遊節將於8月17-18日在內蒙古科左後旗阿古拉草原舉行。為積極參與響應「一帶一路」倡議,提升「敖包相會的地方——通遼」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中國通遼「一帶一路敖包相會」國際文化旅遊節於8月17日至18日在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科爾沁左翼後旗阿古拉草原舉行。
  • 查幹敖包的「賀喜格」 -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
    大興安嶺中麓連綿的群山中,有一座不算太高的山峰——海拔1502米的寶格達峰。北部戰區陸軍某邊防旅寶格達山哨所就矗立在山巔。哨所旁,一座查幹敖包堆砌在邊境線上,歷經風吹雨打不曾移動,見證著中蒙邊境的歲月滄桑。
  • 北上日記:烏蘭五臺,天下第一大敖包
    早晨,我起身掀開窗簾一看晨光初照草原,這是我始料未及的,早知道是晴天,我該早起半小時看草原日出的。老遠看到農家樂前方有一個村莊,村莊前方有個池塘,四周綠樹掩映,我想近前觀賞,走到村子中間不料被一條狗發現,「汪,汪」一叫,引來了五六條狗齊吠,且邊叫邊向我接近。我心裡發怵,多麼希望能出來一個人為我擋駕,可惜沒有。我一邊搖著手上的相機,一邊向後退,終於脫險。幸虧是一群不咬郎(狼)的狗。
  • 賀蘭山,萬仞絕頂「敖包疙瘩」
    主峰「敖包疙瘩」,海拔高度3556米,高出銀川平原2000餘米。它不但遠高於我國東部五嶽,而且在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上也是絕無僅有的高峰。明朝重臣金幼孜來寧夏府郊外觀獵時,即興賦詩曰:「賀蘭之山五百裡,極目長空高插天」的絕句,就是讚美「敖包疙瘩」的峻峭壯觀。從蘇峪山口登山,觀賞那萬仞絕壁,高聳直文,雄偉壯觀。從側嶺向上登攀,可達絕頂,上到賀蘭山脈的主峰。
  • 藏身在中國第七大沙漠的「世界最大敖包」(圖)
    神樹」的「許願樹」、接著穿過一尊雕刻精美的石獅,即可抵達世界上最大的敖包。  敖包是蒙古語,譯成漢語是「堆子」的意思,古代蒙古族牧民經常會用石塊堆成敖包放在分岔路口來指示道路和方向,後來成吉思汗每次出徵的時候,都會祭拜敖包,以祈求他作戰凱旋,現在人們已經逐漸把敖包演變成了祭祀天神祖先和英雄人物的祭壇。  與散落在內蒙古草原深處的敖包相比,位於沙漠中的這一世界最大敖包,其建築形式表現出巨大的差別。
  • 藏身在中國第七大沙漠的「世界最大敖包」 圖
    (李愛平攝)圖為敖包。(李愛平攝)在茫茫的沙漠之中,走過一棵被當地牧民稱作「神樹」的「許願樹」、接著穿過一尊雕刻精美的石獅,即可抵達世界上最大的敖包。這既不是神話,也不是傳說。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杭錦旗境內的庫布其沙漠,是中國七大沙漠。而被稱為「世界最大的敖包」則坐落於此。近日,記者實地探訪了這一神秘之地。
  • 七夕相約浪漫科爾沁草原:第三屆敖包相會文化旅遊節開幕
    初秋的科爾沁草原天高雲淡、牛羊肥美,雙合爾山下敖包吉祥、琴聲悠揚……伴隨著綿長如水的古老祝頌,8月25日,第三屆敖包相會文化旅遊節在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左翼後旗阿古拉文化旅遊主題小鎮拉開帷幕,來自各地的嘉賓遊客歡聚在敖包山下,在充滿濃鬱民族特色的文旅活動中品味獨具草原特色的七夕浪漫。
  • 七夕相約浪漫科爾沁草原:第三屆敖包相會文化旅遊節開幕
    初秋的科爾沁草原天高雲淡、牛羊肥美,雙合爾山下敖包吉祥、琴聲悠揚……伴隨著綿長如水的古老祝頌,8月25日,第三屆敖包相會文化旅遊節在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左翼後旗阿古拉文化旅遊主題小鎮拉開帷幕,來自各地的嘉賓遊客歡聚在敖包山下,在充滿濃鬱民族特色的文旅活動中品味獨具草原特色的七夕浪漫。
  • 蒙古人的敖包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它的來歷嗎?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一)敖包是什麼意思?敖包是蒙古語的直譯,也有譯成也有譯成「腦包」「鄂博」的,意思是石頭堆。最初是道路和地界的標識,就像我們現在的路標一樣。在很多市縣交界處,都能看到類似「某某縣人民歡迎您」的標語,實際上還起了界標的作用。
  • 阜蒙縣舉行大巴關山旗祭敖包活動
    阜蒙縣舉行大巴關山旗祭敖包活動
  • 推薦| 富山聖水 吉祥敖包
    去旅行吧現有林面積3.6萬畝,宛如一道綠色屏障,屹立在從白音敖包到黃崗梁西麓的20公裡長的帶狀沙地上,這裡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唯一的一片原始沙地雲杉,有「生物基因庫」、「生物活化石」的美譽,也是我國雲杉母樹繁育基地。
  • 自駕旅遊,性價比最高的避暑線路推薦,草原上還有世界最大的敖包
    呼倫貝爾自駕,從海拉爾出發,沿著莫日格勒河自駕,經根河滿歸一路向北,一直抵達滿洲裡,再重新回到海拉爾,一路地貌很豐富,草原森林湖泊,風景美如畫卷。在呼倫貝爾自駕,有一個地方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裡有個大氣的名字,叫做天下草原,擁有世界上最長的蒙古大型雕塑長廊、世界上最大的騰格里敖包、世界上最大的成吉思汗純手工雕花金馬鞭、世界上最大的勒勒車集群、世界上最大的蒙古大營木棧道和世界上最大的木質結構蒙古包等,光是這些世界之最,就值得我們停留下來,看個究竟。
  • 從「祭敖包」到那達慕大會,蒙古族的浪漫因子溯源
    那達慕大會歷史悠久,源於一年一度的祭「敖包」。「敖包」以石塊堆積而成,原是道路和境界的標誌,後來成為祭祀場所。最初帶有宗教色彩,意在通過祭敖包,祈求吉祥多福,人畜興旺。敖包祭「敖包」一般在農曆五月至七月舉行。
  • 希拉穆仁草原,天高雲淡馬兒跑,敖包相會蒙古包
    從呼和浩特驅車一個多小時就到了希拉穆仁草原,在內蒙古來說,比起呼倫貝爾大草原,這裡可謂是小家碧玉,小鳥依人。希拉穆仁,蒙語意為「黃色的河」,曾經希拉穆仁河邊有清代喇嘛廟,六世活佛身居此地。這裡是典型的高原草場,每當夏秋時節綠草如茵,鮮花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