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雕塑居然可以這麼色?

2021-02-19 藝術品鑑雜誌

 提示:點擊上方"藝術品鑑官微"↑免費訂閱本刊

正如秦始皇兵馬俑原本是彩色的,古代的西方也廣泛存在著色彩繽紛的雕刻作品。但大多數人在理解造型藝術時普遍認為 「繪畫注重色彩,雕塑重視形體」。

你印象中的古希臘雕塑是這樣的?

擲鐵餅者(Discobolus),大理石雕複製品,高約152釐米,羅馬國立博物館、梵蒂岡博物館、特爾梅博物館均有收藏,原作為青銅,希臘雕刻家米隆(Myron)作於約公元前450年。

事實上,色彩對於雕塑也十分重要,我們對於希臘雕塑都是純白素雅認識也有誤,古代雕塑在創作之初都是華美多彩的。

後世復原的奧古斯都

為什麼現在看到的古希臘雕塑都是白的?主要還是要從材質上說。

古希臘一部分雕像用大理石雕刻,時間長了顏料、蠟彩脫落褪色,所以雕像顯示出了材質的本色白色(兵馬俑也是這個道理)。一部分雕像用其他材質,比如青銅、木、縞瑪瑙等,不過這些存留下來的是少數。

諸多古希臘時期的著名雕塑,如帕臺農神廟的雅典娜像、擲鐵餅者、眺望樓的阿波羅像等,其原作並非我們今天看到的大理石像。只是在漫長的歲月中,這些原有的傑作所剩無幾,到了15、16世紀,人們所看見的都是殘缺不全的局部雕塑,或者是單色的大理石複製品。

文藝復興時期開始重新發現古典時期的雕塑,當時發現的雕塑都是白色的, 對於白色雕像的崇尚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溫克爾曼提出的「白色希臘」理論,基本上主導了那個時期的觀點。 

悼基督(la Pietà ),是米開朗基羅為聖彼得大教堂所作的大理石雕塑作品,是他早期最著名的代表作。   

「高貴的單純和靜穆的偉大」

           ——溫克爾曼

當時,人們驚異大理石、青銅塑造的古代精彩絕倫的雕塑形態,並且認為雕塑就應該如此。對於文藝復興時期和新古典主義時期的藝術家來說,雖然雕塑顏色已經脫落,但其所見的,由白色大理石製成的古代希臘羅馬作品體現了雕刻藝術擯棄色彩裝飾、純以造型取勝的法則,蘊含著一種古樸而崇高的美學。

不知道是思維的慣性還是像米開朗基羅這樣的大師影響太過強大,人們似乎默認了雕塑應該用統一材料和單純顏色來表現空間中的形體,至此,也沒有人給雕塑的表面增添顏色。

十九世紀開始,人們才對希臘雕塑的顏色有了重新認識,當時的考古發現,帕特農神廟的柱子上面有顏色存在過的痕跡,然後是亞歷山大石棺上也有顏色痕跡.

「鼎在周朝,恰如碗之在現代,我們的碗,無終年不洗之理,所以鼎在當時,一定是乾乾淨淨,金光燦爛的,換了術語來說,就是他並不「靜穆」,倒有些「熱烈」。

——《「題未定」草》 魯迅

魯迅的大概意思就是,你要想像,這是一件新東西。

古代的文獻也提醒著人們雕刻原本著色的事實。

柏拉圖在《理想國》裡記載了蘇格拉底的一段話:「就好像我們在給一座雕像著色,而有人走過來指責我們,說我們沒有給雕像最美麗的部分塗上最美麗的色彩,因為眼睛作為雕像最美麗的部分沒有塗成紫色,而是塗成黑色了。」

3月15日上海博物館舉辦了「典雅與狂歡:來自衛城博物館的珍寶」展覽,兩位來自希臘雅典衛城博物館的工作人員現場展示了古希臘大理石雕刻工藝和雕塑上色、複製技術,向觀眾解開了希臘雕像「豔麗」的真面目。

康斯坦丁諾斯•瓦西利亞迪斯現場向觀眾展示上色工藝

康斯坦丁諾斯·瓦西利亞迪斯介紹,古希臘所有的雕像都有顏色。「古希臘人希望雕像更接近真實世界的人,那時候沒有電視、電影可供娛樂,但人們可以通過雕像來創造一個世界。他們給崇拜的神宙斯塑像、上色,也會覺得神真的和他們在一起"。

希臘雕像中腳部的色彩復原

事情都有兩面性,雖然上了色的古希臘雕塑可能最能還原古希臘人的創造初意,但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從脫落了顏色的古希臘雕塑上看到的古樸、崇高美學也是真實存在的。

所以,你怎麼看?

相關焦點

  • 希臘雕塑系列:希臘雕塑家的傑作
    前兩篇介紹希臘最著名的七位雕塑大師,這一篇主要介紹其他希臘雕塑家的作品,包括羅馬人複製的其他希臘雕塑家的作品。這樣的劃分,並不是表示,其他人的作品不如七位大師。主要的原因是:作者有據可查的古希臘雕塑並不多,很多作品無法確認作者,只好都放在最後這一篇。還有的作者一生僅僅創作了件優秀作品,作品數量上不能和七位大師相比,也只好都放在最後這一篇。
  • 希臘雕塑:古典希臘時代的四位雕塑大師
    ,高度2.03米,1820年出土,現藏於法國羅浮宮,希臘最著名的雕塑之一。這是希臘聯軍戰勝波斯帝國的薩拉米海戰之後僅僅幾個月,希臘人創作的象徵著希臘各個城邦國家團結的一個大型青銅雕塑。 薩拉米海戰(Battle of Salamis)爆發於公元前480年:希臘聯軍的海軍,戰敗了波斯帝國的海軍,取得了第二次希波戰爭的決定性勝利。 這件雕塑的頂部,原來雕塑著三個蛇頭。
  • 希臘雕塑系列之一:古典希臘時代的四位雕塑大師
    薩拉米海戰(Battle of Salamis)爆發於公元前480年:希臘聯軍的海軍,戰敗了波斯帝國的海軍,取得了第二次希波戰爭的決定性勝利。       這件雕塑的頂部,原來雕塑著三個蛇頭。這件雕塑原來的地點位於希臘的德爾斐(Delphi)的阿波羅神廟,後來君士坦丁大帝把它移到伊斯坦堡,其中的一個蛇頭現藏土耳其的伊斯坦堡博物館(左圖)。
  • 《藝術哲學》品讀(四):希臘的雕塑
    米隆:擲鐵餅者,表現複雜與猛烈的動作,但面部表情仍極平靜,這是希臘雕塑的特徵之一本來看這本書之前,是抱著增加點藝術修養去的,深入閱讀後才發現進了個大坑——《藝術哲學》這本書不僅僅是介紹了幾段藝術史,它同時還是文學史,政治史。
  • 阿基琉斯的死居然是這樣,希臘神話「錯了」這麼多年!
    阿基琉斯的死居然是這樣,希臘神話「錯了」這麼多年!希臘神話中有無數的神和英雄吸引我們神往,他們中有的神力非凡、有的英俊瀟灑、有的逍遙自在、有的刻板保守,但多多少少都會吸引你的目光。阿基琉斯的母親是海神之女、海洋女神忒提斯,她的美麗不僅吸引了希臘諸位英雄、國王,就連奧林匹斯山上的神明也因為他爭風吃醋。最後的勝利者自然是至尊無上的眾神之王——宙斯,但是就當宙斯要迎娶這位美人時,不知從哪裡飄來一則謠言——忒提斯會生下一個比父親更加強大的兒子。
  • 古典希臘時代的四位雕塑大師
    ,希臘最著名的雕塑之一。這是希臘聯軍戰勝波斯帝國的薩拉米海戰之後僅僅幾個月,希臘人創作的象徵著希臘各個城邦國家團結的一個大型青銅雕塑。薩拉米海戰(Battle of Salamis)爆發於公元前480年:希臘聯軍的海軍,戰敗了波斯帝國的海軍,取得了第二次希波戰爭的決定性勝利。這件雕塑的頂部,原來雕塑著三個蛇頭。
  • 希臘欲追回帕特農神廟雕塑,希望英國歸還!
    作者:淺陌 審稿:萬裡 據媒體報導稱,希臘一直以來都希望英國可以將帕特農神廟雕塑歸還自己國家,並且從二零一九年開始,希臘就一直和英國談判,但是英國似乎根本沒有歸還的打算,所以雖已談判但至今未果。
  • 科普時間 | 希臘的雕塑為什麼很多都是裸體
    18世紀德國美學家溫克爾曼對希臘雕塑的評價尤為經典——高貴的單純和靜穆的偉大。他說希臘雕塑「正如海水表面波濤洶湧,但深處卻總是靜止一樣。希臘藝術家所塑造的形象,在一切劇烈情感中,都表現出一種偉大和平衡的心靈」。為什麼古希臘人在藝術表現上偏愛裸體呢?
  • 英國脫歐,希臘再次要求歸還帕特農神廟雕塑
    隨著英國正式脫歐,許多人認為,這是重新審視帕特農神廟雕塑歸還問題的最佳時機。近日,在雅典衛城博物館舉行的會議上,希臘文化和體育部部長門佐尼(Lina Mendoni)表示,現在英國方面應該將帕特農神廟雕塑歸還給雅典。
  • 借英歐自貿談判契機 希臘要求英國歸還帕特農神廟雕塑
    大英博物館的帕特農神廟雕塑(圖片來源:《泰晤士報》)海外網2月19日電英國媒體消息稱,希臘近日在英國和歐盟的自貿協定中添加了新條款,要求英方歸還帕特農神廟的雕塑。希臘方面表示,英國脫歐是其索要流失文物的重要機會。
  • 西方藝術的源頭之一,看那些精彩的希臘雕塑!
    前兩篇介紹希臘最著名的七位雕塑大師,這一篇主要介紹其他希臘雕塑家的作品,包括羅馬人複製的其他希臘雕塑家的作品。這樣的劃分,並不是表示,其他人的作品不如七位大師。主要的原因是:作者有據可查的古希臘雕塑並不多,很多作品無法確認作者,只好都放在最後這一篇。還有的作者一生僅僅創作了件優秀作品,作品數量上不能和七位大師相比,也只好都放在最後這一篇。
  • 古希臘雕塑:可以炫耀的裸體
    民主制度在雅典誕生了,第一幕偉大的悲喜劇被載入史冊,古希臘的雕塑史無前例地震撼人心。更令人驚奇的是,這些雕塑全是裸體的。如今,我們想當然地認為這些就應該赤裸的。但在當時,雅典人正在打破一個禁忌。是的,這些早期文明都是裸體形象的。你可以看到公元前730年來自古代亞述的Nimrud石板,位於現在的伊拉克,很可惜,本月早些時候被伊斯蘭武裝激進分子推平了。
  • 古典希臘時期最具代表性意義的雕塑
    #雕塑國際,傳統西方美術中,古希臘雕塑具有很高的地位,希臘的藝術具有理想主義的、典雅精緻的特徵,用外在的形式表達沒在的美,古希臘神話傳說是古希臘雕塑藝術的源泉,是希臘人對自然與社會相結合的詮釋。從而表達最理想化的藝術形式。
  • 希臘再次敦促英國歸還帕特農神廟雕塑:它們是「盜竊的產物」
    據《衛報》報導,6月20日是雅典衛城博物館建成11周年,當天,希臘政府已再次敦促英國歸還帕特農神廟雕塑。鑑於其珍貴的文物價值,希臘方後來多次要求索回大理石雕塑,希望將之永久陳列於2009年建成的雅典衛城博物館中,但英方堅持認為收藏合法,並拒絕了聯合國提出的爭議調解。希臘文化部部長麗娜·門佐妮(Lina Mendoni)在接受當地報紙《Ta Nea》採訪時表示,希臘不會放棄索回要求,因為這些雕塑是「盜竊的產物」。
  • 丹納《藝術哲學》希臘雕塑篇:以種族、時代、制度為切入點
    法國哲學家丹納的《藝術哲學》(傅雷譯本)中,於第四編講解了希臘雕塑的相關內容。他遵循著他實證主義的科學精神準則,以種族、時代、制度為切入點,並通過字裡行間洋溢著熱情與理性邏輯的辭藻,為我們開闢了一條洞悉古希臘雕塑的獨特的路徑。
  • 在滿是遊客希臘聖託裡尼,竟然有這麼愜意的黑沙灘
    來這裡旅行的人民好像都很悠閒,我愛Oia小鎮房屋的藍白極致,也愛這裡度假的心情,在聖島上有這麼一個交通工具,沿路你可以看到很多外國人開著它,他們都很熱情的跟你打招呼,但是據說這種四輪的皮卡車並不好開,居然要比汽車難開,但是如果你膽大,不如盡情嘗試一次吧。
  • 凹凸雅色素,虛實神飛動:羅馬雕塑如何對希臘藝術進行守正創新?
    古羅馬雕塑就很好的繼承了古希臘雕塑的藝術風格,追求一種高貴和靜穆,但是古羅馬雕塑也有其自身獨特的特點,羅馬雕塑以帝王貴族為主要人物對象,具有美化和寫實的特點。一、古羅馬攻陷了希臘國土,繼承了希臘藝術的精髓希臘是三面環海,天然良港眾多,海上貿易比較發達。
  • 大眾藝術網:雕塑 · 寫實而理想的人體 —— 古希臘的荷馬時期、古風時期、古典時期和希臘化時期雕塑藝術作品欣賞
    雕刻採用不同的曲線變化造型:坐立女神,鬆軟的連衣裙由於肉體的起伏而形成橫豎疏密的變化,束腰向下揉褶繁複,從整體看疏密變化有致;躺臥的女神顯出優美的體形和波浪式的衣紋曲線疏密節奏的流動,既平穩又柔和。用詩人海涅的話來說,希臘雕像上的衣紋是身體動勢的多音反響。
  • 希臘總統在中國隔空喊話英國歸還帕特農神廟雕塑,我們也有切膚之痛!
    帕夫洛普洛斯說,希臘是歐洲與西方文明的搖籃,雅典衛城的帕特農神廟具有象徵性意義,因此希臘政府一再要求大英博物館歸還「被盜」的帕特農神廟雕塑,「這一點無需任何解釋,因為它建立在不可動搖的證據之上。」埃爾金大理石雕先了解一下。
  • 西方經典人體雕塑,裸而不色!
    希臘雕塑家努力地使他們的作品顯示出活力,他們努力並迅速地學習掌握了人體解剖結構,並逐漸取代了早期的「幾何」風格,形成了最重要的人體法則,即把人的重心放在一條腿上,另一條腿則保持鬆弛。從而利用這一動態的視覺錯覺,在無知覺的石頭上表現出形體外部的鬆緊和內部的運動。它標誌了雕塑古典時期的真正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