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雕塑系列之一:古典希臘時代的四位雕塑大師

2021-02-19 國際藝術大觀

《國際藝術大觀》微信:gvi-art

國際第一藝術微刊 · 最受歡迎美學公號

傳播:國內、外藝術名家·繪畫·雕塑·攝影·書法·插畫·設計·文學·音樂

        《米洛的維納斯》(Venus de Milo),約公元前130-前100年的希臘原作,高度2.03米,1820年出土,現藏於法國羅浮宮,希臘最著名的雕塑之一。

        《薩莫特拉斯的勝利女神》(Winged Victory of Samothrace),約公元前190年的希臘原作,1863年出土,現藏於法國羅浮宮,希臘最著名的雕塑之一。


        《蛇柱》,稱為Snake column或者Serpents column,現在放置在土耳其君士坦丁堡Hippodrome 廣場中央。 
       這是希臘聯軍戰勝波斯帝國的薩拉米海戰之後僅僅幾個月,希臘人創作的象徵著希臘各個城邦國家團結的一個大型青銅雕塑。
       薩拉米海戰(Battle of Salamis)爆發於公元前480年:希臘聯軍的海軍,戰敗了波斯帝國的海軍,取得了第二次希波戰爭的決定性勝利。
       這件雕塑的頂部,原來雕塑著三個蛇頭。這件雕塑原來的地點位於希臘的德爾斐(Delphi)的阿波羅神廟,後來君士坦丁大帝把它移到伊斯坦堡,其中的一個蛇頭現藏土耳其的伊斯坦堡博物館(左圖)。
       德爾斐(Delphi)是一個考古遺蹟和現代希臘城市,一處重要的泛希臘聖地,即所有古希臘城邦共同的聖地。德爾斐位於希臘中部的帕納塞斯山(Mount Parnassus)上,希臘神話中,帕納塞斯山是太陽神阿波羅的駐地,德爾斐的神廟就是供奉阿波羅的神廟,又稱德爾斐阿波羅神廟(Appollon Pythien)。這個德爾斐遺蹟是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
       從時間上計算,這件青銅雕塑是最古老的希臘雕塑原件之一。



        德爾斐的阿波羅神廟(Delphi,Apollo Temple,右邊)和古希臘劇場(左邊)的遺蹟。公元前700年之前,希臘還沒有「真人大小」的雕塑,只有小型雕塑和「罈罈罐罐」。後來希臘出現了很多神廟,最著名的包括:
        公元前6 世紀:以弗所(Ephesus)的第一個阿爾特彌斯神廟(Temple of Artemis),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赫拉出生地薩墨斯的赫拉神廟(Heraion of Samos),已經損毀,世界文化遺產。
        公元前5 世紀:雅典(Athena )的帕臺農神廟(Parthenos),世界文化遺產。
        奧林匹亞的宙斯神廟(Temple of Olympian Zeus ), 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公元前4 世紀:德爾斐(Delphi)的阿波羅神廟(Appollon Pythien),世界文化遺產。



       雅典衛城厄瑞克修姆廟的女像柱(Caryatid of Erechtheum ),這座廟宇是與帕臺農神廟同期建造的。
       希臘的雕塑,雕塑家和雕塑歷史,論述的形式和方式很多。本文按照西方人的方式論述。從最著名的希臘雕塑家之一波留克列特斯(Polykleitos)為起點,論述在他之前的三位希臘雕塑家,在他之後的三位雕塑家:其他希臘雕塑家,很難確認作者與作品之間的關係,也不像他們七位這麼聲名顯赫。
       另一個原因是,這位波留克列特斯(Polykleitos)做了一項很重要的工作:雕塑作品的「標準化」。
 
       波留克列特斯   Polykleitos
       波留克列特斯(Polykleitos)是公元前5-4世紀早期的希臘雕塑家。
       他的作品,主要分為三個類型,三種理想化的男性形象。



       三種類型之一,《Diadumenos》,這是其中雅典博物館的一件作品。
       Diadumenos的意思是diadem-bearer:帶著王冠的人。



        三種類型之一,《Diadumenos》的頭部特寫。



       三種類型之二,《Doryphoros》,這是其中俄羅斯普希金博物館(Pushkin Museum)的一件複製品。原件是從維蘇威火山掩埋的龐培古城的遺址發現的,現藏於那不勒斯博物館(Museo Archeologico in Naples)。
       Doryphoros的意思是Spear-Bearer:拿著長矛的人。



       三種類型之二《Doryphoros》的另一例子:《拿著長矛的人》(Spear-Bearer)。
       這尊雕像位於瑞典哥德堡(Gothenburg)的哥德堡藝術博物館(Gothenburg Museum of Art)的大門前。



       三種類型之三,《Discophoros》,這是其中大英博物館的一件作品。
       Discophoros的意思是Discus-Bearer:拿著鐵餅的人。



       三種類型之三《Discophoros》的另一例子:《拿著鐵餅的人》(Discus-Bearer)。這件作品位於俄羅斯彼得堡夏宮的「大瀑布」(Grand Cascade )旁邊。彼得大帝「全盤西化」接受了希臘-羅馬-基督教文明。
 
       這位希臘雕塑家,波留克列特斯(Polykleitos),創造了三個理想男性形象:拿王冠,長矛和鐵餅。
       在他之前或同期,出現了古典希臘時代三大雕塑家:沒有真人大小的女性裸體雕塑。
       在他之後的時代,又出了希臘化時代三大雕塑家:真人大小的女性裸體雕塑,出現了。
 
       按照時間順序,我們首先把這位三種理想男性形象創造者波留克列特斯(Polykleitos)拿出來,看看他的作品。然後介紹在他之前/之後各三位,合計六位古希臘的雕塑家(他們之間沒有水平高低的對比,只是風格不同)。
       學習了這七位希臘最著名的雕塑家(註:波留克列特斯,不知為何總是被單獨列出)及其作品之後,整個希臘的雕塑歷史的脈絡,就非常清晰了。首先,我們在這裡列舉出六位雕塑家的名字及其簡介:
 
古典希臘時代(Classical)的三位大師

       菲迪亞斯(Phidias,前480-前430),最偉大的古希臘雕塑家,帕臺農神廟和宙斯神廟的雕塑等。
       米隆(Myron of Eleutherae(,前480-前430),擲鐵餅者,雅典娜和馬西亞斯等。
       克勒西拉斯(Kresilas,前5 世紀),伯裡克利(Pericles)的胸像,受傷的亞馬遜人等。。


希臘化時代(Hellenistic)的三位大師(亞歷山大大帝的部下建立一批希臘化國家的時代)
       斯科帕斯(Scopas,約前395-前350年)
       留西波斯(Lysippos,約前395-前305年)
       普拉克西特列斯(Praxiteles,公元前4世紀)
 
古典希臘時代的三位大師之一
       米隆(Myron)的作品
       米隆(Myron of Eleutherae,前480-前430),希臘古代著名雕塑家。



       《擲鐵餅者》(Discobolus),公元前5世紀米隆的青銅原件的羅馬大理石複製品,出土於義大利羅馬蒂沃利(Tivoli)附近的哈德良莊園(Villa Adriana )。現藏於倫敦,大英博物館。


       《擲鐵餅者》(Discobolus),丹麥,哥本哈根,Orstedsparken 公園的複製品。 



       《雅典娜》(Athena),公元一世紀的羅馬複製品,原件是公元前5 世紀米隆創作的《雅典娜與馬西亞斯》(Athena and Marsyas)的一部分,現藏於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館(Museo del Prado)。希臘神話:馬西亞斯是一個薩提爾,雅典娜拋棄了一個雙管笛子(Aulos),馬西亞斯拿起來吹奏,後來他用這個樂器去挑戰主管音樂的太陽神阿波羅,結果被殺。寓意是人不能狂妄自大,否則會受到必要的懲罰。



        《雅典娜與馬西亞斯》(Athena and Marsyas),丹麥哥本哈根Orstedsparken 公園的複製品。



       《拳擊手的頭像》(Head of a boxer),公元前5世紀米隆的原作,羅馬時代的大理石複製品,現藏於義大利羅馬的卡比託利歐博物館(Capitoline Museums)。
 
古典希臘時代的三位大師之二
       克勒西拉斯Kresilas的作品
       克勒西拉斯(Kresilas),公元前5 世紀的希臘雕塑家。



       《伯裡克利》(Pericles)的胸像,克勒西拉斯(Kresilas)原作的羅馬複製品,現藏於梵蒂岡博物館。



       《戴頭盔的雅典娜》(Helmeted Athena),又稱《韋萊特裡的帕拉斯》(Velletri Pallas)。
       因為希臘神話中,這位雅典的保護神,雅典娜女神的全稱為:帕拉斯-雅典娜(Pallas Athena)。韋萊特裡是義大利中部的一座城市。1797 年,人們在韋萊特裡附近的一座羅馬莊園廢墟發現了這件雕塑。這件作品高達3.03米,現藏於法國隊羅浮宮,因為種種原因,這件作品尚未公開展出。



       《雅典娜的胸像》(Bust of Athena)。高度1.14米,也屬於上面那種Velletri Pallas 類型。約前430-前420年克勒西拉斯(Kresilas)的原作,公元前2 世紀的羅馬複製品。現藏於慕尼黑古代雕塑展覽館(Glyptothek)。



       《Capitol-Sosikles 型的受傷的亞馬遜人頭像》(Head of a Wounded Amazon of the Capitol-Sosikles type)。公元前 440-前430年希臘原作的羅馬複製品,現藏於義大利羅馬卡比託利歐博物館(Capitoline Museums)


       這件作品的作者,到底是誰,存在爭議:
       屬于波留克列特斯(Polykleitos)還是克勒西拉斯(Kresilas)?
       事實上,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的《自然史》(Natural History)描述:他考察了世界七大奇蹟之一,以弗所(Ephesus)的阿爾特彌斯神廟(Temple of Artemis),羅馬人稱為黛安娜神廟(Temple of Diana),這個神廟的遺蹟如右圖所示。老普林尼的記載:波留克列特斯(Polykleitos),克勒西拉斯(Kresilas)和菲迪亞斯(Phidias)三位雕塑大師,都在這個神廟裡留下了以亞馬遜人為題材的大量雕塑。
       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全名加伊烏斯·普林尼·塞坤杜斯(Gaius Plinius Secundus,23-79年),古羅馬作家,自然科學家和哲學家,還擔任過羅馬帝國的陸軍和海軍的指揮官。老普林尼的《自然史》是古羅馬時代的一本百科全書,論述了很多藝術品的歷史,以及當時收藏或存在的地點(不同的希臘或羅馬神廟等處)。
       阿爾特彌斯神廟(Temple of Artemis),從公元前550年開始建造,歷經120年後(前430年)才建成。
       公元前2 世紀的希臘作家Antipater of Sidon 記載:他參觀過全部七大奇蹟,包括金字塔,但他認為最宏偉壯觀的建築就是阿爾特彌斯神廟。公元前356年6月21日,一個名叫Herostratus 的青年男子縱火燒毀了這個建築群,他的動機為:「燒毀世界最漂亮的建築的人的名字將傳遍世界」。以弗所當局處死了他,並且「不允許傳播他的名字」。這座石頭建築不容易被完全燒毀,所以以弗所人再次重建了這座神廟。
       公元前356年被燒毀的神廟的尺寸:主殿約300X150英尺,高度40-50英尺,大量精美雕塑等。
       公元前323年之後重建神廟的尺寸:主殿約450X225英尺,高度60英尺,127根柱子,大量精美雕塑等。
       公元268 年,哥特人攻佔這一帶,再次焚毀和破壞了這座神廟。
       以弗所人再次重建了這座神廟。後來,基督教開始流行,公元391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Theodosius I,347-395)將基督教定為國教並下令關閉了這座神廟,很多石料被拆下來修建基督教堂或其他用途,逐漸成為廢墟。
       1863年,大英博物館的考古隊開始在這個遺蹟挖掘,六年後,1869年12月,在大約4.5米的淤泥下面終於找到了神廟的遺址,並且發現是在同一地點三次建造神廟建築群,最早的一次神廟建築活動大約在公元前700 年。右圖是現藏於大英博物館的公元前320年的柱子底座(Column drum):1.84米高。
       在這個神廟遺蹟,挖掘出以亞馬遜人為題材的大量雕塑,考古學家把這些亞馬遜人雕塑基本歸納成為五大類型:
       其中有一種類型被確認為菲迪亞斯(Phidias)的作品,並且將其稱為「馬太的亞馬遜人」(Amazon Mattei)。
       另外四種類型則屬于波留克列特斯(Polykleitos)或者克勒西拉斯(Kresilas),現在尚未查清每一個作品的歸屬。在西方資料中,大多加以注釋,並暫時歸附于克勒西拉斯(Kresilas)的名義下。不述。



       《被殺死的亞馬遜人》(Slayed amazon),公元前5 世紀的克勒西拉斯(Kresilas)原作的複製品,現藏於莫斯科普希金博物館(Pushkin Museum)。 



       《被殺死的亞馬遜人》(Slayed amazon),公元前5 世紀的克勒西拉斯(Kresilas)原作的複製品,現藏於莫斯科普希金博物館(Pushkin Museum)。 



       《被殺死的亞馬遜人》(Slayed amazon),公元前5 世紀的克勒西拉斯(Kresilas)原作的複製品,現藏於那不勒斯國立考古博物館(Naples National Archaeological Museum)。



      《一個受傷的亞馬遜人》(A Wounded Amazon),克勒西拉斯(Kresilas)原作的羅馬複製品的複製品,這座雕像位於瑞典哥德堡(Gothenburg)的Gotaplatsen 廣場。



      《一個受傷的亞馬遜人》(A Wounded Amazon),克勒西拉斯(Kresilas)原作的羅馬複製品,現藏於丹麥哥本哈根的Ny Carlsberg Glyptothek 博物館。
 
古典希臘時代的三位大師之三
       菲迪亞斯的作品
       菲迪亞斯(Phidias,前480-前430),最偉大的古希臘雕塑家,宙斯神廟和帕臺農神廟的建造者。



      奧林匹亞,宙斯神廟遺蹟(The remaining structure of The Temple of Olympian Zeus)。



       奧林匹亞,菲迪亞斯的工作室(Phidias workshop):1958年出土的這個工作室裡,仍然遺留著很多象牙碎屑,鉛,鐵,青銅,染料,石膏模型等,還找了一個喝水的杯子,上面刻著「我屬於菲迪亞斯」(I belong to Phidias)。在這個工作室還發現了很多赤陶模具:上面帶有字母編號,工人們在這些模具上敲打金箔,然後安裝到巨大的宙斯神像上或者其他雕塑上去。正是在這座宙斯神廟(Temple of Zeus)裡,菲迪亞斯建造了「古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宙斯神像:鑲嵌著黃金和象牙的一座巨大的雕像。    


   
       希臘人沒有留下這個巨大的宙斯神像的繪畫,上面是後人根據文字記載,繪製的想像圖。
       這座宙斯巨像,「公元4世紀末被搬運到君士坦丁堡,公元462年毀於君士坦丁堡的一場大火」。
       這座宙斯神廟本身,在公元6世紀毀於兩次大地震造成的泥石流,被掩埋於地下。法國人考古隊挖掘出來很多雕塑並搬到了羅浮宮收藏,希臘政府建造了奧林匹亞考古博物館(Olympia Archaeological Museum),把這些菲迪亞斯及其工作室創作的雕塑收藏和展出,下面就是其中一部分:



       雅典,奧林匹亞考古博物館,宙斯神廟,群雕:西山牆。



        雅典,奧林匹亞考古博物館,宙斯神廟,群雕:東山牆。



       羅浮宮,奧林匹亞宙斯神廟的浮雕:赫拉克利斯和克裡特島的公牛(Heracles and the Cretan Bull)。在這座宙斯神廟裡雕刻了大力神赫拉克利斯的12項偉業,降伏克裡特島的公牛是其中之一。
       為什麼希臘人要修建這座宙斯神廟?

       不僅僅是為了祭拜宙斯,還因為這裡是古代希臘四年一度的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所在地。在《荷馬史詩》中,就有希臘人舉行各種運動會比賽的描述,例如:

       在《伊利亞特》中描述:希臘第一英雄阿喀琉斯在埋葬了好友後,拿出獎品舉辦過運動會。

       在《奧德賽》中描述:希臘出現了城邦出面組織的運動會。
       梭倫(Solon,公元前638-前558,雅典第一任執政官)為希臘立法時明文規定:「不許奴隸進行體育鍛鍊」。由此可見在希臘人的心目中,「能否參加體育鍛鍊也是人之為人的重要標準之一」。
       從公元前776年,到公元394年,古希臘奧林匹克運動會經歷了1168年,293次賽會。
       事實上,古代奧運會,不但是競技體育活動,也是向神明,尤其宙斯表達敬仰的活動。
       事實上,古代奧運會,僅僅是古代希臘地區的「四大體育盛會」中,比較著名的一個。
       事實上,古代奧運會1168年的歷史,也是希臘人的最盛大的節日之一:「神聖休戰」期限宣布以後,成千上萬的希臘人湧向奧林匹亞,城邦代表們參加祭祀和遊行,政治家締結協議,藝術家展出作品,學者研討交流學術,雄辯家發表演說,商人展銷產品,整個希臘地區欣欣向榮,喜氣洋洋。這場運動會活動是希臘文明中宗教,政治,經濟,文化的組成部分,其意義和涉及的範圍,早已遠遠超出了競技體育的範疇。
       公元391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Theodosius I,347-395)將基督教定為國教,並下令關閉包括這座宙斯神廟在內的所有異教徒教堂;公元394年,三年後,狄奧多西一世又下令終止了古代的奧運會。
       過了1498年後,奧林匹亞的奧運會場地和這座宙斯神廟,都已經損毀,成為廢墟。
       過了1498年後,1892年,顧拜旦第一次提出再次舉辦奧運會。

       過了1502年後,1896年,現代第一屆奧運會在雅典舉行。 但關閉了1500 年的宙斯神廟再也沒有恢復。
 
       宙斯神廟,並不是公元前5 世紀希臘人修建的最大的神廟。
       帕臺農神廟,才是公元前5 世紀希臘人修建的最大的神廟:慶祝希臘聯盟戰敗波斯帝國。


       希臘雅典,衛城,帕臺農神廟,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這座神廟祭奠雅典城的守護神雅典娜。

       帕臺農的希臘文意思是「處女」,雅典娜是智慧女神,宙斯的女兒,希臘神話中三大處女神之一。



      《伯裡克利和阿斯帕齊亞在菲迪亞斯的工作室裡》(Pericles and Aspasia in the Studio of Phidias),作者Hector Leroux(1682-1740)。這幅作品描述希臘政治家,軍事家,雅典最高執政官伯裡克利,和雅典最著名的交際花,伯裡克利的長期情人阿斯帕齊亞兩人,看到菲迪亞斯的工作室的雅典娜神像時,驚喜交加的情景。
       史料記載:在修建帕臺農神廟時,菲迪亞斯設計建造了三座大型雅典娜雕塑,一座比一座更精美:
       雅典衛城的山門的立柱上的雅典娜神像,高度約7 米。
       雅典衛城的帕臺農神廟廣場上的雅典娜神像,高度約9 米。
       雅典衛城的帕臺農神廟內部的的雅典娜神像,高度約12 米。      
       這三座雅典娜神像都「包裹著大量黃金和象牙」,可能也因為這些貴重的裝飾而導致雕塑被損毀。後世的複製品很多,有關的故事和傳說也很多,下面就是其中幾個著名的羅馬時代的複製品。



       《Varvakeion的雅典娜》(Athena Varvakeion),這是菲迪亞斯創作的帕臺農神廟裡的雅典娜(Phidias' Athena Parthenos)的複製品,出土於雅典的Varvakeion 學校附近,故名。

       公元3世紀前半葉的羅馬複製品。現藏於希臘雅典國立考古博物館(National Archaeological Museum)。



       《Varvakeion的雅典娜》(Athena Varvakeion),半身側面特寫。



        《帕臺農神廟雅典娜型的雅典娜》(Athena of the Parthenos Athena type),菲迪亞斯(Phidias)原作的公元前1世紀的複製品,複製者Antiochos(有他的籤字),現藏於羅馬國立博物館所屬的Palazzo Altemps 博物館

       帕臺農神廟裡,設計創作了大量的雕塑和浮雕,主要都是菲迪亞斯及其工作室的傑作。
       史料記載:菲迪亞斯是伯裡克利的親密的私人朋友,被任命為這項巨大工程的「總監督」和設計師。



      《菲迪亞斯向朋友們展示帕臺農神廟的浮雕》(Phidias Showing the Frieze of the Parthenon to his Friends),作者塔德瑪(Lawrence Alma-Tadema,1836-1912),作於1868 年,現藏於白金漢宮。



        帕臺農神廟的浮雕:大英博物館裡的帕臺農神廟浮雕,展出長度合計長達750米。



       帕臺農神廟的群雕,東山牆部分,大英博物館,第18展廳。 在帕臺農神廟山牆的三角形的狹小空間裡,菲迪亞斯設計了一組精美絕倫的群雕,也被搶救到大英博物館(當時不斷的戰亂多次反覆毀壞了這些浮雕)。人物群體的高度,次第降低,直至最後躺倒,以適應三角形山牆角落的狹小空間。



        帕臺農神廟的群雕,東山牆部分,大英博物館,第18展廳。



        帕臺農神廟的群雕,東山牆部分,大英博物館,第18展廳。



       帕臺農神廟的群雕,東山牆部分,大英博物館,第18展廳:這是東山牆群雕的另外一半,設計巧妙,也是「越向山牆的邊緣,人物群體的高度越低」,最邊緣的人物造型,乾脆躺下了。



        帕臺農神廟的浮雕,東山牆部分,大英博物館,第18展廳。



        帕臺農神廟的浮雕,大英博物館:全長750米的浮雕的一部分。



        帕臺農神廟的馬的頭部,大英博物館。



       《厄瑞克修姆廟的女像柱》(Caryatid of Erechtheum ),大英博物館。



         《厄瑞克修姆廟的女像柱》(Caryatid of Erechtheum ),希臘雅典衛城,近景。 



       厄瑞克修姆廟(Erechtheum)全景:這個神廟位於雅典衛城的北邊。


       菲迪亞斯(Phidias)當時「同時擔任了帕臺農神廟和厄瑞克修姆廟的設計,建造和雕塑」。
       帕臺農神廟祭奠的是雅典娜,厄瑞克修姆廟(Erechtheum)祭奠的是希臘英雄厄瑞克修姆(Erichthonius of Athens):據說他是雅典神話傳說中的統治者,他出生於大地,由雅典娜培育成長。還有一種說法,這座小型神廟祭奠的是埃瑞克修斯(Erechtheus),一位《荷馬史詩》中提到的雅典城邦的古代傳奇國王。第三種說法是:厄瑞克修姆(Erichthonius)是埃瑞克修斯(Erechtheus)的兒子。總之,這是祭奠雅典古代王室的一個小型神廟。
       厄瑞克修姆廟,祭奠的是人;帕臺農神廟,祭奠的是神。兩組建築同一時期建造於衛城上。
       2500 年過去了,帕臺農神廟和厄瑞克修姆廟,都列入了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



       帕臺農神廟,東側浮雕的中央部分,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對這些帕臺農神廟浮雕的說明原文:「作者不詳,在菲迪亞斯指導下完成」。



       《得墨特耳》(Demeter),在希臘神話中,得墨特耳是農業女神,這件雕塑是公元前420年菲迪亞斯學校(Phidias School)的希臘原作的羅馬複製品,現藏於梵蒂岡博物館。



       《馬太的亞馬遜人》(Amazon Mattei),菲迪亞斯(Phidias)原作的羅馬複製品,現藏於梵蒂岡博物館。這是根據梵蒂岡的複製品再次複製的雕塑,位於羅浮宮Cour Carrée 大廈的北牆。



       《法爾內塞的帶冠的青年人》(Farnese Diadumenos),描述一個運動員正在把表示勝利的帶子系在自己頭上。前440年的菲迪亞斯(Phidias)原作的羅馬複製品,現藏於大英博物館。

       這個Diadumenos題材與波留克列特斯(Polykleitos)的同樣的題材,基本類似,但是站姿有所不同。
 
       附錄
       雅典新衛城博物館(Acropolis New Museum)
       1874年,衛城博物館建成開放,1950年代起多次擴張,仍然無法容納大量出土的歷史文物。
       1967年,新衛城博物館開始招標,20多年裡四次招標後確定了「建造在遍布遺址的地基上」的方案
       2003年,新衛城博物館破土動工:步行走到帕臺農神廟的距離400米,直線距離280米。
       2009年,新衛城博物館6月21日開館,前兩個月平均每天來訪遊客9200人,網站點擊來自180個國家。
       2010年,英國和法國原來不願意歸還希臘這些大理石文物,理由是「希臘沒有足夠的地方和條件安置」,希臘政府希望能通過建造新衛城博物館等措施,促進這些文物的回歸希臘。
       下面,我們看一看最新的博物館及其展品,作為希臘雕塑大師菲迪亞斯(Phidias)作品介紹的補充。

        新衛城博物館的入口。



        新衛城博物館的入口,黃昏。



        新衛城博物館的入口:這一帶處處是古蹟遺址,所以最終的設計方案是「博物館建造在遺址之上」。



        新衛城博物館的內部。



        新衛城博物館的內部。



        新衛城博物館的內部。



       《厄瑞克修姆廟的女像柱》(Caryatid of Erechtheum ),雅典衛城博物館(New Acropolis Museum)。



        新衛城博物館裡,恢復的帕臺農山牆:東山牆群雕。



        新衛城博物館裡,恢復的帕臺農山牆:東山牆群雕。



        新衛城博物館裡,恢復的帕臺農山牆:西山牆群雕,全圖。



        新衛城博物館裡,恢復的帕臺農山牆:西山牆群雕,全圖左半部分。



       新衛城博物館裡,恢復的帕臺農山牆:西山牆群雕,全圖右半部分。


       特洛伊戰爭,為什麼打得起來?
       上面的帕臺農神廟的山牆群雕裡,隱藏著答案。
       希臘神話:統治領域包含奧林匹亞地區的國家叫比薩(Pisa),國王的名字叫奧諾瑪烏斯(Oenomaus),他的四輪馬車是戰神阿瑞斯的禮物,他的車夫叫彌耳提洛斯(Myrtilus)。
       這個彌耳提洛斯,非同小可:他後來成為天上的御夫座(Auriga),他的父親是赫耳墨斯,他擅長御馬:戰神的馬車加上熟練的車夫。
       國王奧諾瑪烏斯有一個女兒希波達米亞(Hippodamia),非常美麗,很多人來求婚,國王的條件是賽車:如果贏了,娶走希波達米亞,如果輸了,就要被國王殺死。於是,很多人來求婚,但都因為在賽車中失敗而被殺死了。
       這時,出現了一位青年珀羅普斯(Pelops)。
       珀羅普斯與希波達米亞,墜入了愛河。為了贏得勝利,珀羅普斯去找車夫彌耳提洛斯行賄,希望他不要在賽車時贏了珀羅普斯。另一版本說希波達米亞去找彌耳提洛斯,要求他賽車失敗。
       於是,彌耳提洛斯弄鬆了車軸,賽車時馬車翻了,國王奧諾瑪烏斯(Oenomaus)因車禍死去,他死前詛咒這個車夫不得善終。
       彌耳提洛斯(Myrtilus)去找珀羅普斯兌現賄賂,珀羅普斯反悔了,把彌耳提洛斯丟進大海淹死了。 彌耳提洛斯死前詛咒了珀羅普斯的「兩代子孫」。他死後,他父親赫耳墨斯把他變成天上的星系,御夫座(Auriga)。
       珀羅普斯(Pelops)和希波達米亞(Hippodamia)生了很多孩子。但是,他們的孫子,包括邁錫尼國王阿伽門農(Agamemnon),斯巴達國王墨涅拉俄斯(Menelaus,海倫的丈夫)都因為詛咒而陷入特洛伊戰爭,最終死亡。
        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起源的傳說很多,例如,宙斯打敗提坦之後,舉行比賽慶賀;又如,赫拉克利斯完成12項功業之後,舉行比賽慶賀,等等。還有一種說法:贏得了馬車比賽的珀羅普斯(Pelops)和希波達米亞(Hippodamia)夫妻積極倡導這個奧運會,最終使得這個伯羅奔尼撒半島(Peloponnese)的運動會逐步演變成整個希臘人的運動會(當時希臘地區還有三個運動會,先後消亡)。
       考古學後來發現:特洛伊戰爭以後,希臘的這個國家比薩(Pisa)的人們,帶著自己的文化來到了義大利,建立了義大利的比薩(Pisa):兩個名稱相同的城市。
       不管神話傳說是怎麼說的,有兩個歷史事實是基本可以肯定是真實的:
       第一,為了當地經濟文化的發展,奧林匹亞地區的統治者,必定會支持奧運會。
       第二,很多希臘人遷移到了土地更加肥沃的義大利半島,不僅僅是比薩(Pisa)的人們。



       《雅典衛城的復原圖》(Reconstruction of the Acropolis),作者Leo von Klenze(1784-1864)。
       來源:網易「仰望星空」的同名日誌


【 國際藝術大觀 】

第662期 —— 希臘雕塑系列之一:古典希臘時代的四位雕塑大師


法律顧問單位:
北京市傲雪律師事務所

【推薦閱讀】

· 國學十二道

· 羅丹的又一次冥思苦想

· 張大千等四位大師潑彩大作賞析

· 徐樹立意象油畫作品賞析

· 中國最美禪詩一百首

· 世上幾人能悟透?

· 真修行者必須的六種孤獨

· 王陽明的十大經典語錄,影響至今!

· 荷蘭歷史上最偉大的畫家:倫勃朗 油畫作品賞析

· 林語堂:人生不過如此,且行且珍惜。

· 南懷瑾: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寂寞

相關焦點

  • 希臘雕塑:古典希臘時代的四位雕塑大師
    ,高度2.03米,1820年出土,現藏於法國羅浮宮,希臘最著名的雕塑之一。彼得大帝曾經「全盤西化」接受了希臘-羅馬-基督教文明。 這位希臘雕塑家,波留克列特斯(Polykleitos),創造了三個理想男性形象:拿王冠,長矛和鐵餅。 在他之前或同期,出現了「古典希臘時代三大雕塑家」:沒有真人大小的女性裸體雕塑。
  • 古典希臘時代的四位雕塑大師
    ,希臘最著名的雕塑之一。彼得大帝曾經「全盤西化」接受了希臘-羅馬-基督教文明。這位希臘雕塑家,波留克列特斯(Polykleitos),創造了三個理想男性形象:拿王冠,長矛和鐵餅。在他之前或同期,出現了「古典希臘時代三大雕塑家」:沒有真人大小的女性裸體雕塑。在他之後的時代,又出了「希臘化時代三大雕塑家」:真人大小的女性裸體雕塑,出現了。
  • 希臘雕塑系列:希臘雕塑家的傑作
    《寧芙與貝殼》(Nymph with a shell),原為希臘化時代的雕塑的羅馬複製品,這是法國雕塑家Antoine Coysevox(1640-1720)為路易十四的凡爾賽宮專門複製的一系列古希臘作品之一,現藏於羅浮宮。
  • 西方藝術的源頭之一,看那些精彩的希臘雕塑!
    (1640-1720)為路易十四的凡爾賽宮專門複製的一系列古希臘作品之一,現藏於羅浮宮。 前兩篇介紹希臘最著名的七位雕塑大師,這一篇主要介紹其他希臘雕塑家的作品,包括羅馬人複製的其他希臘雕塑家的作品。這樣的劃分,並不是表示,其他人的作品不如七位大師。主要的原因是:作者有據可查的古希臘雕塑並不多,很多作品無法確認作者,只好都放在最後這一篇。還有的作者一生僅僅創作了件優秀作品,作品數量上不能和七位大師相比,也只好都放在最後這一篇。
  • 《藝術哲學》品讀(四):希臘的雕塑
    米隆:擲鐵餅者,表現複雜與猛烈的動作,但面部表情仍極平靜,這是希臘雕塑的特徵之一本來看這本書之前,是抱著增加點藝術修養去的,深入閱讀後才發現進了個大坑——《藝術哲學》這本書不僅僅是介紹了幾段藝術史,它同時還是文學史,政治史。
  • 希臘雕塑居然可以這麼色?
    事實上,色彩對於雕塑也十分重要,我們對於希臘雕塑都是純白素雅認識也有誤,古代雕塑在創作之初都是華美多彩的。文藝復興時期開始重新發現古典時期的雕塑,當時發現的雕塑都是白色的, 對於白色雕像的崇尚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溫克爾曼提出的「白色希臘」理論,基本上主導了那個時期的觀點。
  • 希臘古典時代藝術擷英——比雷埃弗斯博物館
    比雷埃弗斯是個距離雅典城區只有12公裡的港口小鎮,希臘語作Πειραιάς,拉丁字母轉寫為Piraeus。這個存在了三千多年的雅典門戶港,至今仍是出駛大多愛琴海和東地中海航線的浪漫港城。比雷埃弗斯博物館藏品規模與雅典國立完全無法相提並論,可能連前者的十分之一都不到。然而,這棟小小的三層樓建築中,卻收藏了希臘古典時代最完美的藝術傑作——四件古希臘青銅等身像原作。
  • 大眾藝術網:雕塑 · 寫實而理想的人體 —— 古希臘的荷馬時期、古風時期、古典時期和希臘化時期雕塑藝術作品欣賞
    米隆雕塑藝術的最大長處是反映迅速變化的運動感,往往能突破時空的局限,抓住雕像動作的關鍵瞬間,擴大了形象的時空表現力。 擲鐵餅者,公元前450年,高 155cm,大理石,羅馬 國立博物館,米隆,公元前492年,希臘,古典時期,雕塑
  • 希臘化時代的三大雕塑家
    這時出現了「希臘三大雕塑家」,他們是「將希臘的雕塑藝術從古希臘風格轉變為希臘化風格」的三位大師:斯科帕斯(Scopas,約前395-前350年)留西波斯(Lysippos,約前395-前305年)普拉克西特列斯(Praxiteles,公元前4世紀
  • 古典希臘時期最具代表性意義的雕塑
    #雕塑國際,傳統西方美術中,古希臘雕塑具有很高的地位,希臘的藝術具有理想主義的、典雅精緻的特徵,用外在的形式表達沒在的美,古希臘神話傳說是古希臘雕塑藝術的源泉,是希臘人對自然與社會相結合的詮釋。從而表達最理想化的藝術形式。
  • 古希臘雕塑
    羅馬時期許多軍事家或政治家都要求塑造自己的肖像,羅馬人也常用雕塑來留存死者的形象,客觀上使得羅馬雕塑打下了更加堅實的寫實基礎。        公元14世紀到17世紀在歐洲發生的文藝復興運動,義大利的人文主義作家和學者們要「復興」的是什麼?就是中世紀湮沒於「黑暗時代」的希臘、羅馬古典時代曾高度繁榮的文化藝術。
  • 丹納《藝術哲學》希臘雕塑篇:以種族、時代、制度為切入點
    法國哲學家丹納的《藝術哲學》(傅雷譯本)中,於第四編講解了希臘雕塑的相關內容。他遵循著他實證主義的科學精神準則,以種族、時代、制度為切入點,並通過字裡行間洋溢著熱情與理性邏輯的辭藻,為我們開闢了一條洞悉古希臘雕塑的獨特的路徑。
  • 雕塑《拉奧孔》,梵蒂岡博物館,鎮館之寶之一
    梵蒂岡博物館內的成千上萬件珍貴藏品,並不會都湮沒在西斯廷教堂和拉斐爾畫室的光芒背後,收藏於庇護一克萊蒙館的希臘化雕塑《拉奧孔》就是可以與上述兩件鎮館之寶媲美的傑作。梵蒂岡博物館由一系列既相互關聯又相對獨立的單元組成,庇護一克萊孟館是其中一座以希臘和羅馬藝術為主要收藏對象的展館,由1769到1774年在任的教皇克萊孟十四世和1775年到1799年在任的庇護六世所建,故此得名。
  • 西方經典人體雕塑,裸而不色!
    西方雕塑藝術源遠流長,作品繁多。一般認為,西方雕塑史上有四個最為輝煌的高峰期,分別是古希臘羅馬時期、歐洲文藝復興時期、19世紀法國雕塑和20世紀西方雕塑。希臘雕塑家努力地使他們的作品顯示出活力,他們努力並迅速地學習掌握了人體解剖結構,並逐漸取代了早期的「幾何」風格,形成了最重要的人體法則,即把人的重心放在一條腿上,另一條腿則保持鬆弛。從而利用這一動態的視覺錯覺,在無知覺的石頭上表現出形體外部的鬆緊和內部的運動。它標誌了雕塑古典時期的真正來臨。
  • 眾多古希臘雕塑大師作品欣賞
    《寧芙與貝殼》,原為希臘化時代的雕塑的羅馬複製品,這是法國雕塑家Antoine 為路易十四的凡爾賽宮專門複製的一系列古希臘作品之一,現藏於羅浮宮。公元前3世紀的希臘雕塑,羅馬帝國弗拉維王朝時代(公元69-96年) 的複製品,出土於羅馬。  墨涅拉俄斯是斯巴達國王,海倫的丈夫,攻打特洛伊的希臘聯軍統帥阿伽門農的弟弟。
  • 希臘欲追回帕特農神廟雕塑,希望英國歸還!
    作者:淺陌 審稿:萬裡 據媒體報導稱,希臘一直以來都希望英國可以將帕特農神廟雕塑歸還自己國家,並且從二零一九年開始,希臘就一直和英國談判,但是英國似乎根本沒有歸還的打算,所以雖已談判但至今未果。
  • 科普時間 | 希臘的雕塑為什麼很多都是裸體
    18世紀德國美學家溫克爾曼對希臘雕塑的評價尤為經典——高貴的單純和靜穆的偉大。他說希臘雕塑「正如海水表面波濤洶湧,但深處卻總是靜止一樣。希臘藝術家所塑造的形象,在一切劇烈情感中,都表現出一種偉大和平衡的心靈」。為什麼古希臘人在藝術表現上偏愛裸體呢?
  • 凹凸雅色素,虛實神飛動:羅馬雕塑如何對希臘藝術進行守正創新?
    古羅馬雕塑就很好的繼承了古希臘雕塑的藝術風格,追求一種高貴和靜穆,但是古羅馬雕塑也有其自身獨特的特點,羅馬雕塑以帝王貴族為主要人物對象,具有美化和寫實的特點。一、古羅馬攻陷了希臘國土,繼承了希臘藝術的精髓希臘是三面環海,天然良港眾多,海上貿易比較發達。
  • 希臘總統在中國隔空喊話英國歸還帕特農神廟雕塑,我們也有切膚之痛!
    「我們,希臘人,為我們的文化而感到驕傲。但同時我們在保護和傳承它們的時候感到重壓和虧欠。」昨天,正在中國進行國事訪問的希臘總統帕夫洛普洛斯在清華大學古典和現代希臘研究中心發表演講時,隔空喊話大英博物館,要求其歸還「被盜」的埃爾金大理石雕(也稱帕特農大理石雕)。
  • 探尋雕塑的「前世」|羅丹扮演起但丁的角色,將古典融入新美學
    雕塑的歷史由來已久,在不同的國家,地區,民族。雕塑作品的內容極其豐富,題材及其廣泛,風格形式更是多種多樣。經由古典雕塑的逼真形象到現代雕塑的風格迥異,羅丹起到了這個承上啟下的作用。在他的年代,備受質疑卻又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