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雕塑的「前世」|羅丹扮演起但丁的角色,將古典融入新美學

2020-12-15 華太師

雕塑的歷史由來已久,在不同的國家,地區,民族。雕塑作品的內容極其豐富,題材及其廣泛,風格形式更是多種多樣。經由古典雕塑的逼真形象到現代雕塑的風格迥異,羅丹起到了這個承上啟下的作用。在他的年代,備受質疑卻又大放異彩。

探尋雕塑最早的輝煌時刻,由對「神」的崇拜到對「人」的崇拜

雕塑最早的輝煌時期是在古埃及,然而當時的埃及人只是為了滿足宗教崇拜的需要才建造起了這些石刻,這代表著神權和王權的統一。然而這些有系統有規律的雕塑卻成了歐洲古典雕塑的源頭。

在古希臘時期,由於希臘半島的特殊位置,歷經了對歐洲各國的貿易往來和徵戰來往,希臘人摸索出了一套製作雕像的方法,由於統治者推行自己身上的「神」的色彩,要求工匠們為統治者製作神的形象。因而希臘的雕塑藝術也成為了希臘留存的眾多藝術成果之一。

希臘雕塑的題材多取自於神話或者體育競技,尤其是在愛琴海,有著非常豐富的雕塑材。尤其是白色大理石,它是用來雕刻聖潔的雕像的最好石材。因為古希臘人的身體崇拜,他們對運動員健碩的身材十分欣賞。運動員們的健美身材是古希臘的一道亮麗風景線。許多雕塑家也會以此為素材進行創作,記錄運動員們運動時矯健的身姿也成為這些雕塑家的追求。

希臘的神話傳說也是另一個重要源泉。在神話傳說中往往體現出了希臘人對自然力量的崇拜,以及對於未來的純潔憧憬。在希臘神話中的神和人不僅具有相同的身體結構,還具有相同的品質和性格。

希臘的雕塑風格較為簡約,典雅而精緻,高貴而單純。希臘美學為後世樹立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藝術範例。是歐洲古典主義的第一次創作高潮。

在希臘的全盛時期,帕特農神殿留下來的雕塑作品最多。帕特農神殿是雅典保護神--雅典娜的神殿,其中最廣為人知的莫屬《三女神》。這三位女神相互依偎在一起,雕塑的線條流暢,將她們優雅而健美的身體表現得淋漓盡致。

在表現運動員的作品中,屬《擲鐵餅者》最為有名,這件作品中,米隆清楚地將這位運動員的身姿,技巧等表現得淋漓盡致。展示著這位運動的力量和優美。在這個時期的雕塑不僅表現出了人物的特徵,還帶上了人物的感情特點。

在羅馬時期,更流行英雄崇拜,因而這一時期的雕塑雖然延續了希臘時期的雕塑特點,但也別具風格。在肖像雕刻方面,羅馬人有著獨特的貢獻。他們首先追求外形的逼真,並且注意人物的性格和內心的刻畫。

與希臘時期不同,羅馬時期為了表現皇帝的尊貴,他們對服飾的塑造也相對增多。在梵蒂岡博物館收藏的一尊《奧古斯都》像中,對服飾進行的雕刻可以說及其細緻,在表情上也將這位羅馬皇帝的威嚴完全刻畫了出來。

文藝復興帶來別樣生機,雕塑藝術被賦予靈魂

在古希臘羅馬的高潮期之後,歐洲進入了漫長的基督教統治下的中世紀。在這一階段,主要以宗教作品為主。直到文藝復興時期,這些雕塑才又重新恢復生機。這些雕塑作品主要集中在義大利的佛羅倫斯。

首先雕塑大師季培爾蒂雕刻了佛羅倫斯洗禮堂的兩扇青銅大門。這上面的浮雕作品對後世有關於「門」的雕塑作品影響很深,著名雕刻家米開朗琪羅將他們命名為「天堂之門」。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刻藝術主要是以寫實的手法,準確的人體解剖使得人物形態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被稱為文藝復興之父的多納泰羅創作的《大衛》大膽的表現人物裸體,他表情嚴肅卻帶著一抹神秘的微笑。體現出了人類內心最深沉的情感變化。米開朗琪羅繼承了多納泰羅對人物的塑造,發展出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他利用身體扭動變形產生的激烈身體形態來表達情感。

米開朗琪羅獨特的空間設計使得他的作品在造型上脫穎而出,將平面變為立體。米開朗琪羅創造的《大衛》更能表現男性陽剛的氣質,他在造型選擇上沒有和多納泰羅一樣選擇戰爭結束後的一個動作,而是著力於表達在戰爭即將來臨的那一刻這位少年複雜的心理活動。

在雕塑不斷創新發展的後期,對雕塑的追求更為細膩,精美。巴洛克風格就是其中最好的體現。在這個時期,雕塑雖然繁複精美,雕刻家的技法也愈加成熟。然後其背後缺少了一些精神力量的折射,顯得有些空洞。

直到1789年爆發的法國大革命將這一切打破,藝術不再是貴族的專利,平民百姓也可以享受藝術。因而誕生了新的藝術流派,新古典主義

一改巴洛克,洛可可時期的浮誇風格,新古典主義的代表雕刻家卡諾瓦將雕像的造型高度理想化。它的作品單純而簡潔,明晰而有節制。它的作品裡沒有那種華麗的襯託,恢復了古希臘羅馬時期的「簡樸」風格。

這一時期法國著名的雕塑家烏東大放異彩,他的作品好像注入了靈魂。在這一時期,以法國為中心掀起了一場浪漫主義革命。強調雕塑主觀感情的抒發,追求雕塑的繪畫效果。重視對於具體和個性的體現。自然,力量和愛情成為了主要的表現題材。

突破傳統古典的束縛,羅丹的「新美學」開始大放異彩

羅丹的家庭並不富裕,在這樣的家庭條件下,父母自然更希望他能夠學習一些更加實用的本領,以補貼家庭生活的需要。然而他從小就是一個不愛學習的孩子,他執著地熱愛著繪畫,他的啟蒙導師奧拉斯. 勒考克也帶給了他對於藝術的思考和啟迪。

羅丹一生的創作經歷都十分坎坷,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仍然堅持著去做雕塑。他的技巧和想法也越來越成熟,於是他開始嘗試擺脫自己的雕塑作品對古典主義的依賴,開始追求自己內心的世界。

羅丹因為修道院的經歷曾經雕刻過《艾瑪神父》,這是羅丹的第一件籤名作品。這件作品以完全寫實的手法來表現艾瑪神父,他瘦弱硬朗的面容以及從容堅毅的品行都能從這件作品中窺得一二。

羅丹既繼承了古典雕塑中典雅精緻的人物面部形象,又帶著他自己的理解,他追求人物的天然美。他將神父立起的頭髮也刻畫在了雕塑當中,他並沒有將神父給神化,反而能從神父的眼神中看出他的慈祥。

羅丹對於雕塑的理解是真實。他曾經因為貧窮在參與一個沙龍時用微薄的薪水僱傭了一個乞丐來當做他的模特,就是著名的雕塑作品《塌鼻子的人》。這個乞丐衰老,落魄,眼神呆滯,以及擁有一個塌鼻子。

羅丹將重心放在了這張醜陋的臉上,將他一切的悲慘命運都通過雕塑呈現出來。主辦方因為臨摹作品過於真實且醜陋,拒絕了羅丹的展覽請求。這件作品成為了羅丹重要的思想轉折,他認為,在藝術中「真」才是美。而虛偽,做作,沒有感情的東西才是醜陋的。

1875年羅丹開始了他的藝術考察之旅,他來到義大利觀摩了米開朗琪羅的雕塑作品。這讓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啟迪,他認為米開朗琪羅的靈感是來源於對靈魂的反省和對物質束縛的爭鬥。

彼時,羅丹僱傭了了一名比利時年輕的馬隊士兵為模特,完成了一副男性裸體雕塑《戰敗者》。因為這座雕塑過於逼真,有媒體認為羅丹是從真人身上做了模型復刻下來的,羅丹不滿這樣的言論。邀請他們來工作室,以自己高超的技巧和豐富的經驗在沒有模特的情況下製作了雕塑,謠言不攻自破。

在這件作品之後,羅丹意識到這種風格不能為這些學院派所接受。他決定走自己的「新美學」道路,他創造了雕塑作品《行走的人》這件作品是人的一個軀幹,沒有手臂。但卻從細節上體現出他的運動姿態,這藉助了米開朗琪羅的風格,藉助空間轉動的遠離來完成的。極具現代感。

在羅丹的後半生,他受到但丁《神曲》的影響,開始創作《地獄之門》。他在創作中,想法越來越複雜,他渴望把人類的種種感情和世間百態都融入到這件作品當中去。這件隨著時間的延長而不斷增加內容的大門,在羅丹逝世後依然沒能完成。但這件作品集合了他思想的精華,從中也派生出一系列不朽的作品。

因為羅丹的思想已經超越了大多同時代的藝術家,他對一切的質疑也不再回應。站在這個雕塑藝術的分界點上,羅丹將「真」和「美」作為重要追求,繼承古典主義雕塑作品上推陳出新,塑造了不朽的藝術形象。

參考文獻:

《神曲》

《美術研究》

相關焦點

  • 羅丹:《沉思者》的締造者 現代雕塑之父
    從苦難中錘鍊出雕塑家羅丹雖於中、晚年擁有相當的成就與名氣,並成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雕塑家,但他的前半生過得並不順利,一度為了生計而考慮放棄藝術之路。羅丹的藝術事業可說開始自一次義大利之旅,他飽覽佛羅倫斯等古典藝術之都,深受米開朗基羅等文藝復興大師的感動與啟發。
  • 羅丹的雕塑《思想者》為什麼這麼有名
    要弄明白這個,我們得先知道另一個真相,《思想者》是巨型雕塑的一部分,單飛後它才火得一塌糊塗。1880年,法國裝飾藝術博物館即將動工,政府委託羅丹裝飾一下青銅大門,聽說有人設計了一扇《天國之門》,羅丹突發奇想創作了一扇《地獄之門》,主題源於詩人但丁的《神曲·地獄篇》。
  • 緬懷大師:他是20世紀最為著名的雕塑藝術家——羅丹!
    >雕塑藝術家--法國人羅丹。羅丹在歐洲雕塑藝術史上的地位,正如大詩人但丁在歐洲文學史上的地位,羅丹和他的兩個學生馬約爾和布德爾,被譽為歐洲雕刻藝術界的「三大支柱」。他一生辛勤,大膽創新,敢於突破官方學院派的束縛,走屬於自己的藝術路;善於吸收一切優良傳統,對於古希臘雕塑的優美生動及對比的手法,理解非常深刻,其作品架構了西方近代雕塑與現代雕塑之間的橋梁,他是西方雕塑史上一位劃時代的人物。
  • 羅丹 · 思想者
    羅丹選取但丁的《神曲· 地獄篇》作為雕塑表現內容,《地獄之門》也被譽為《但丁之門》。羅丹採用波德萊爾噩夢般的折射和但丁式的象徵,並融入自己對當時法國社會的感受,以及人類悲慘命運的思考: 地獄,影射悲慘的現實社會;煉獄,地獄與天堂之門間過渡階段;天堂,幸福的理想境界。《地獄之門》初稿樣式上,羅丹參考義大利文藝復興初雕塑家吉貝爾蒂的《天堂之門》設計思路。《天堂之門》高5.2米,青銅鍍金浮雕。門框四周以花果、枝葉作裝飾。
  • 【美術欣賞】「造就羅丹」的天才雕塑家 卡蜜爾·克洛黛
    和羅丹緊緊聯繫在一起的幾年,卡蜜爾透支了一生所有的幸福,她的美麗只是凝固在羅丹的雕塑中,而她自己,就在這場其實不屬於自己的愛情之中燃燒成灰,卻沒有浴火重生的幸運。「……把一塊泥,捻一個你,塑一個我將咱們兩個一齊打破,用水調和。
  • 羅丹-為藝術而生的雕塑巨匠
    羅丹深受老師的影響,覺得只有自然光線才適合表現形體美,這成為他後來的創造信條,現在的攝影作品,也是利用光線造像表現,攝影和雕塑繪畫緊密相通。從繪畫到雕塑。剛開始時候羅丹只學繪畫,對雕塑一無所知,直到有一天,他走進雕塑工作室,看見了很多雕塑成品,他立馬又增加了對雕塑的喜愛,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 藝術背後的故事:羅丹的吻
    當時主管藝術的國務委員Edmond Turquet希望羅丹用一件大型的雕塑來裝點這座博物館的入口。 大概是想到了十五世紀義大利雕塑家洛倫佐·吉伯爾蒂(Lorenzo Ghiberti)為佛羅倫斯聖洗堂所設計的《天堂之門》浮雕,羅丹有了創作一件與之交相輝映的《地獄之門》的想法。
  • 雕塑家卡米耶·克洛代爾,羅丹情人亦對手
    今天天起,《蘭臺藝術新觀察》計劃為大家介紹一系列在不同時代洪流中破浪前行的女藝術家。 她們或許是雕塑家,或許是畫家,還有可能是其他種類的視覺藝術家。但無論她們身在何領域,不變的是她們那令時代驚豔的天賦才能,和那些無論順風逆風,都始終堅持用藝術來表達自我的堅強韌性。
  • 從未相遇的羅丹與賈科梅蒂,終於在西班牙「相遇」了
    羅丹的藝術之路,就從一年後的沙龍開始。1864年,羅丹第一次給沙龍提交作品,最終卻被官方拒絕了。那是一件名為《塌鼻的男人》的胸像。由於僱不起模特兒,羅丹請一個跛腳的乞丐畢比給他當模特兒,只需管他飽飯,畢比的鼻梁塌陷,面容衰老醜陋,但羅丹從不迴避模特樣貌上的醜陋,而是盡力去尋找面容、肢體背後的情感。在當時盛行的光潔鮮亮的新古典主義作品中,這樣的作品顯得太過古怪。
  • 羅丹的雕塑《巴爾扎克像》,西方雕塑史上一件劃時代的偉大作品
    而最終歷經五年時間才完成的《巴爾扎克像》也並沒有得到法國文學家協會的投票認可,於是羅丹將這件作品安放在自己家中的花園裡,直到羅丹去世後才最終被後人追認為是一件劃時代的偉大作品,並將它安放在巴黎的街頭供世人瞻仰和膜拜。
  • 用摺紙藝術呈現世界級雕塑羅丹的《思想者》
    這期有點偏題,不像介紹摺紙藝術,像是介紹雕塑藝術的。。。沒興趣的可以直接拉到最下面看圖解。《思想者》是法國雕塑大師羅丹的雕塑名作。享譽全世界。雕像《思想者》,塑造了一個強有力的勞動男子。最初這個人物其實是《神曲》裡的惡魔判官米諾斯,後來被認為是是《神曲》的作者但丁。上圖是羅丹本人。
  • 英國將舉辦摩爾和羅丹雕塑展
    英國將於3月底開始在雕塑家亨利·摩爾的故居舉辦「摩爾和羅丹雕塑展」,讓這兩位分別成名於19世紀和20世紀的傑出雕塑家進行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 「這是首次在摩爾居住了40多年的赫特福德郡故居展出另一個雕塑家的作品,也是羅丹的傑出作品首次在英國自然景觀中被展出,」亨利·摩爾基金會負責人理察·卡沃科雷西說。
  • 雕塑家奧古斯特·羅丹:為藝術而生
    這段短暫的學習經歷不僅使他在表現精確的解剖細節和動態張力等方面的雕刻技藝有所長進,更開闊了他的視野,將羅丹帶入巴黎雕塑藝術圈。在隨後的幾年間,羅丹與雕塑家加裡埃·貝勒斯合作,前往比利時布魯塞爾創作了一些具有裝飾風格的雕塑,這段經歷讓他了解了工作坊的運營模式。這期間,《戴花帽的年輕女人》《傷鼻的男子》等羅丹個人作品細節處理精準,神情刻畫生動,堪稱經典之作。
  • 羅丹名作「思想者」或應名為《哀悼者》,大英呈現羅丹往事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獲悉,在這一特展上,還可以看到意外失去後腦勺的「塌鼻男人」卻被創作者稱為自己「第一個好的雕塑」以及著名作品《吻》等羅丹作品原作、羅丹自己收藏的一些古物以及他的手稿等等。展覽將持續至2018年7月29日,與此同時,關於這位著名雕塑家的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也被一一公開。
  • 羅丹與《巴爾扎克像》
    法國文學家協會以「我們不能接受一件認不出是巴爾扎克的雕塑」為由將它拒之門外。面對多方指責,羅丹一方面辯解,現代雕塑不是攝影,藝術家工作不僅要靠手,更要靠大腦,一方面堅信,「《巴爾扎克像》是我一生創作的頂峰,是我全部生命奮鬥的成果,我的美學理想的集中體現」,「假如真理應該滅絕,那麼後代就會把我的《巴爾扎克像》毀成碎塊,若是真理不該死亡,那麼我向你們預言:我的雕像終將立於不敗之地。」
  • 畢宏宅邸:羅丹和他的雕塑世界
    1908年,羅丹在一樓租了四間露臺面朝南的房間,並將這裡作為他的工作室,自1911年起,羅丹開始獨有整個畢宏宅邸。1911年,這塊地產被正式出售給了政府。
  • 「地獄之門」——羅丹的作品傳送門!
    你連掏50塊看羅丹的雕塑展都磨磨唧唧?好吧,不要告訴小編你是熱愛藝術的好孩子了,下館子一頓飯錢,敲開藏有林林總總讓人嘆為觀止的羅丹雕塑的大門,太值了哥們兒!嗯,今天我不是來推銷這個展覽的,雖然小編以推薦好展覽為己任。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件羅丹未竟的作品,但是這件作品可以說是羅丹的作品集,從這件作品中羅丹派生出了很多震驚世人的單品,它就是——《地獄之門》。
  • 英國舉辦摩爾和羅丹雕塑展
    白旭姜魯榕英國於3月底開始在雕塑家亨利·摩爾的故居舉辦「摩爾和羅丹雕塑展」,讓這兩位分別成名於19世紀和20世紀的傑出雕塑家進行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   本報倫敦訊 白旭 姜魯榕 英國於3月底開始在雕塑家亨利·摩爾的故居舉辦「摩爾和羅丹雕塑展」,讓這兩位分別成名於19世紀和20世紀的傑出雕塑家進行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這是首次在摩爾居住了40多年的赫特福德郡故居展出另一個雕塑家的作品,也是羅丹的傑出作品首次在英國自然景觀中被展出。」
  • 最私人的羅丹博物館攻略,他和情人相愛相殺成就的全是雕塑...
    1883年,19歲的卡蜜兒與43歲的羅丹相遇,羅丹當即被卡蜜兒相似的創作風格吸引,收她為徒,從此開始了兩人間纏綿糾葛的愛情。大幅度偏離底座重心的塑像和女子被精心雕琢的裙裾靈動地展現了兩位戀人翩翩旋轉的舞姿,女子在醉人的音樂旋律中傾倒於男子懷裡,接受男子寵溺的親吻和庇護。作品將女子的柔美婉轉與男子的健碩有力完美揉和,傳神地呈現了熱戀期男女的如膠如漆。
  • 參觀羅丹故居,漫步玫瑰園,領略露天博物館的魅力:羅丹美術館
    羅丹美術館位於塞納河以南,奧古斯特羅丹在去世前曾在這裡渡過9年時光,他將自己的工作室、個人作品及收藏的作品全都捐獻出來,1919年起羅丹美術館開始對公眾開放。畢宏宅邸 美術館還包含著名的畢宏宅邸(Htel Biron)及其周邊附屬建築和花園,是一處歷史遺產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