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將舉辦摩爾和羅丹雕塑展

2020-12-14 人民網

英國將於3月底開始在雕塑家亨利·摩爾的故居舉辦「摩爾和羅丹雕塑展」,讓這兩位分別成名於19世紀和20世紀的傑出雕塑家進行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

「這是首次在摩爾居住了40多年的赫特福德郡故居展出另一個雕塑家的作品,也是羅丹的傑出作品首次在英國自然景觀中被展出,」亨利·摩爾基金會負責人理察·卡沃科雷西說。

據介紹,這兩位藝術家的創造風格有很大差別:羅丹寫實,摩爾抽象;羅丹的作品富有動感,而摩爾則強調靜態。不過,當他們的作品放在一起,觀者又很容易看出兩人間的聯繫。

「羅丹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人像皮膚底下的力量,而這種力量在摩爾的作品中也可以被感受到,儘管後者更加抽象,」策展人阿妮塔·費爾德曼告訴記者。費爾德曼說,此外,羅丹和摩爾都喜歡觀察周圍的景物,讓自己的作品儘量同天然景觀融為一體。

此次的展品還包括摩爾拍攝的羅丹作品照片。摩爾的女兒瑪麗告訴記者,摩爾到巴黎的時候,總要去羅丹藝術博物館和羅丹的工作室參觀。那裡有一些羅丹收藏的人體局部的模型,他都仔細觀看過。「事實上,他從羅丹創作的過程中吸取了很多靈感」。

此次展覽將從3月29日持續至10月27日。據介紹,目前摩爾的作品遍布世界各地。本次展覽中的一些作品曾在北京展出。

摩爾是英國著名雕塑家,以大型鑄銅雕塑和大理石雕塑聞名,代表作有《斜倚的人形》等。法國人羅丹則被認為是19世紀到20世紀初最偉大的現實主義雕塑藝術家,代表作有《思想者》《加萊義民》《青銅時代》等。 (記者白旭 姜魯榕)

相關焦點

  • 英國舉辦摩爾和羅丹雕塑展
    白旭姜魯榕英國於3月底開始在雕塑家亨利·摩爾的故居舉辦「摩爾和羅丹雕塑展」,讓這兩位分別成名於19世紀和20世紀的傑出雕塑家進行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   本報倫敦訊 白旭 姜魯榕 英國於3月底開始在雕塑家亨利·摩爾的故居舉辦「摩爾和羅丹雕塑展」,讓這兩位分別成名於19世紀和20世紀的傑出雕塑家進行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這是首次在摩爾居住了40多年的赫特福德郡故居展出另一個雕塑家的作品,也是羅丹的傑出作品首次在英國自然景觀中被展出。」
  • 英國將舉辦雕塑大師亨利·摩爾作品展
    新華網倫敦4月29日電(記者張建華夏曉)英國雕塑大師亨利·摩爾大型雕塑作品展將於5月1日在其故居開幕,展覽將首次集中展示摩爾的雕塑作品對世界當代藝術所產生的影響。摩爾生於1898年,1986年逝世,是英國著名雕塑家,也被視為20世紀最重要的雕塑家之一。
  • 畢宏宅邸:羅丹和他的雕塑世界
    1753年曼恩公爵夫人去世後,德莫拉的遺孀將這塊地產賣給了路易安東尼·德·貢多畢宏,也就是後來的畢宏元帥,畢宏宅邸由此得名。貢多畢宏對花園進行了改建施工,將庭院面積擴大了一倍,挖鑿了一個圓形水池,並將一部分花園改造成英國樣式,使之成為了巴黎最美麗且最著名的花園之一。
  • 大英博物館紀念羅丹,把他和古希臘的雕塑作品首次同時展覽
    為紀念法國雕塑家奧古斯特·羅丹逝世 100 周年,大英博物館籌備了名為「羅丹和古希臘藝術」的展覽,於 2018 年 4 月 26 日到 7 月 29 日展出。1881 年,41 歲的羅丹第一次到訪英國。
  • 倫敦將首次辦亨利·摩爾雕塑室內展
    正在布展的亨利·摩爾雕塑作品展。5月31日,倫敦高古軒畫廊將於倫敦推出為期整整80天的亨利·摩爾雕塑作品展,而且與以往摩爾作品展不同的是,此次是首次在室內呈現其大型雕塑作品。過去,無論是英國利茲美術館,還是紐西蘭的惠靈頓植物園,亨利·摩爾的雕塑作品通常都是呈現在戶外。現在,高古軒畫廊提出要在室內展出摩爾作品,著實讓人驚喜讓人憂。儘管他們在2008年曾有過展出美國藝術家理察·塞拉的3件大型作品的經歷,但是,對於高古軒來說,要將創作於1966年的《Large Two Forms 兩種巨型》等6米高的雕塑作品放進倫敦北部的畫廊,仍舊是個不小的挑戰。
  • 羅丹《思想者》是哀悼者?
    【新華社微特稿】法國雕塑家奧古斯特·羅丹的作品《思想者》聞名世界。這尊青銅塑像在不少人看來是在沉思,但英國大英博物館展覽負責人、古希臘雕塑專家伊恩·詹金斯依據塑像的體態語言推斷,它應該名為《哀悼者》。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22日援引詹金斯的話報導:「仔細看手和下巴,如果他在思考,他的手應該託住下巴,但在這件雕塑中,手撐住下巴,古希臘就是把哀悼雕成這樣。」他說:「在(古希臘)許多表現葬禮的浮雕中,都是以手撐著下巴,以示哀悼。」
  • 雕塑家卡米耶·克洛代爾,羅丹情人亦對手
    她們或許是雕塑家,或許是畫家,還有可能是其他種類的視覺藝術家。但無論她們身在何領域,不變的是她們那令時代驚豔的天賦才能,和那些無論順風逆風,都始終堅持用藝術來表達自我的堅強韌性。 本期主人公是雕塑家卡米耶·克洛代爾。
  • 羅丹的雕塑《思想者》為什麼這麼有名
    為了用肌肉來表現雕塑的寓意,羅丹的雕塑通常是沒有穿衣服的,也因為這樣,我們才能看到《思想者》的肌肉非常緊張,以至於身體抽縮、彎壓成一團。從他緊鎖的眉頭和咬拳頭姿態,似乎能感受到他沉浸在痛苦中。《地獄之門》現藏於羅丹博物館花園中據說羅丹想表達的就是:「你們來到這裡,放棄一切希望。」巨型雕塑上是187個湧入地獄的人,他們像疾風暴雨般交織在一起,整個大門陰森壓抑。
  • 羅丹名作「思想者」或應名為《哀悼者》,大英呈現羅丹往事
    大英博物館展覽負責人、古希臘雕塑專家伊恩•詹金斯近日表示,依據塑像的體態語言推斷,這一作品應該名為《哀悼者》,「仔細看手和下巴,如果他在思考,他的手應該託住下巴,但在這件雕塑中,手撐住下巴,古希臘就是把哀悼雕成這樣。」他的這句話是針對正在大英博物館展出的特展「羅丹與古希臘雕塑」所言。
  • 最私人的羅丹博物館攻略,他和情人相愛相殺成就的全是雕塑...
    經過三年的閉門整修之後,羅丹博物館以全新的展館和一批最新的法國雕塑作品終於重新開門迎客了,要知道在羅丹藝術咖啡館約會,
  • 羅丹-為藝術而生的雕塑巨匠
    當時羅丹的父親認為從事藝術不是什么正經行業,而小羅丹怎麼說都不願意改變主意,在母親和姐姐幫助支持下,家人把14歲的他送進了巴黎皇家繪畫學校,跟隨荷拉斯·勒考克·德·布瓦博德朗學習繪畫,(在那裡接觸到了雕塑,並結識了雕刻工萊昂·富爾凱)布瓦博得朗強調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要求學生憑感覺抓住對象的主要線條和特徵,鼓勵學生以大自然為師。
  • 亨利·摩爾:雕塑擁有自己的生命
    ——英國雕塑家亨利·摩爾今年夏天,倫敦舉辦三場重要展覽聚焦英國雕塑家亨利·摩爾(Henry Moore,1898-1986)的作品。首先是帝國大街(Britannia Street)的高古軒畫廊名為「亨利·摩爾:晚期巨作」(5月31日-8月18日)的展覽,畫廊從亨利·摩爾基金會借得大量鑄銅雕塑,其中有很多作品非常龐大,此前從未被擺放到室內畫廊展出。
  • 用摺紙藝術呈現世界級雕塑羅丹的《思想者》
    這期有點偏題,不像介紹摺紙藝術,像是介紹雕塑藝術的。。。沒興趣的可以直接拉到最下面看圖解。《思想者》是法國雕塑大師羅丹的雕塑名作。享譽全世界。雕像《思想者》,塑造了一個強有力的勞動男子。上圖是羅丹本人。
  • 羅丹「思想者」20年後再訪北京
    原標題:羅丹「思想者」20年後再訪北京   原標題:羅丹「思想者」20年後重訪北京   139件雕塑作品界的「大腕兒」昨天齊聚國家博物館,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思想者」、「巴爾扎克」、「亞當」和「夏娃」等。這是迄今為止中國舉辦的最大規模的羅丹藝術展。
  • 羅丹:《沉思者》的締造者 現代雕塑之父
    羅丹,法國雕塑藝術家。主要作品有《思想者》《青銅時代》《加萊義民》《巴爾扎克》等。下面我們回顧一下這位造出《沉思者》的偉大藝術家。從苦難中錘鍊出雕塑家羅丹雖於中、晚年擁有相當的成就與名氣,並成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雕塑家,但他的前半生過得並不順利,一度為了生計而考慮放棄藝術之路。羅丹的藝術事業可說開始自一次義大利之旅,他飽覽佛羅倫斯等古典藝術之都,深受米開朗基羅等文藝復興大師的感動與啟發。
  • 【美術欣賞】「造就羅丹」的天才雕塑家 卡蜜爾·克洛黛
    即使如此,僅本世紀以來,法國,歐洲和北美,已經舉辦過多次卡米爾作品展,原作多達90餘件。羅丹,也痛苦了一生:他把他所有作品捐獻給巴黎政府,建了一個「羅丹博物館」,作品約150件。但是,現在的「羅丹博物館」裡,最多的展品是卡蜜爾的作品。
  • 探尋雕塑的「前世」|羅丹扮演起但丁的角色,將古典融入新美學
    這三位女神相互依偎在一起,雕塑的線條流暢,將她們優雅而健美的身體表現得淋漓盡致。在表現運動員的作品中,屬《擲鐵餅者》最為有名,這件作品中,米隆清楚地將這位運動員的身姿,技巧等表現得淋漓盡致。展示著這位運動的力量和優美。
  • 世界上有名的雕塑城,長春世界雕塑公園,現代城市的雕塑公園
    世界雕塑公園,大門,採用環形透明牆門,與羅丹廣場兩側的牆柱相互輝映,它非常現代,富有歐洲極簡風格,公園的主要入口是羅丹廣場,兩側是弧形的導向牆,沿中軸線對稱分布,具有張馳和強烈的運動感,不對稱的友誼噴泉廣場,巧妙的軸轉,穿越湖平橋呼應主題雕塑,2008年北京舉辦奧運會時,公園花了數百萬元讓法國雕塑大師羅丹在公園裡定居《思想者》,這一世界雕塑史上著名作品的落戶
  • 羅丹的雕塑《巴爾扎克像》,西方雕塑史上一件劃時代的偉大作品
    羅丹的作品中,除了家喻戶曉的《思想者》之外,另一件在藝術史上最受關注和議論的就是《巴爾扎克像》了。這件羅丹晚年所作的《巴爾扎克像》,是受法國文學家協會的委託創作的。為了完美地詮釋巴爾扎克的精神風骨,羅丹靜下心來仔細閱讀了巴爾扎克的作品,廣泛研究巴爾扎克的舉止相貌和神態,先後塑造了七個神態各異的草稿,但一直未能找到自己最滿意的表達方式。而最終歷經五年時間才完成的《巴爾扎克像》也並沒有得到法國文學家協會的投票認可,於是羅丹將這件作品安放在自己家中的花園裡,直到羅丹去世後才最終被後人追認為是一件劃時代的偉大作品,並將它安放在巴黎的街頭供世人瞻仰和膜拜。
  • 緬懷大師:他是20世紀最為著名的雕塑藝術家——羅丹!
    >雕塑藝術家--法國人羅丹。羅丹全名為「弗朗索瓦-奧古斯特-雷諾·羅丹」(Franois-Auguste-René Rodin),在179年前的今天,即1840年11月12日,羅丹誕生於巴黎一個窮人家庭。逝世於1917年11月17日,享年77歲,今天是他誕辰179周年的紀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