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丹「思想者」20年後再訪北京

2020-12-17 人民網

原標題:羅丹「思想者」20年後再訪北京

   原標題:羅丹「思想者」20年後重訪北京

  139件雕塑作品界的「大腕兒」昨天齊聚國家博物館,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思想者」、「巴爾扎克」、「亞當」和「夏娃」等。這是迄今為止中國舉辦的最大規模的羅丹藝術展。

  由法國巴黎羅丹博物館和中國國家博物館聯袂推出的「永遠的思想者——羅丹雕塑回顧展」在國博正式開幕。展覽分為「早期歲月」、「名人雕像」、「漸臻成熟」和「走進神秘的羅丹工作室」,展出羅丹不同材質的作品共139件,包括青銅雕塑、大理石雕塑、石膏雕塑等。

  羅丹被稱作「現代米開朗基羅」,他的作品充滿了藝術張力以及對生命本身的尊重與渴望,主導了19世紀後半葉的雕塑史,並為20世紀西方雕塑開闢了全新的實驗性道路。

  展廳中的核心部分單獨呈現了羅丹的傳世之作「地獄之門」,「思想者」就出現在這個區域。這尊雕塑上一次到訪北京還要追溯到20年前。

  專家介紹,「思想者」的創作出自於「地獄之門」,這是為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定製的大門。羅丹花了很大的心血塑造了這一尊雕塑,被預定放在未完成的「地獄之門」的門頂上。後來,它被獨立出來,放大3倍。最初,羅丹給這尊雕像命名為「詩人」。

  此次展覽僅展示了羅丹製作的三個雕塑局部與縮小版的第三稿。為還原雕塑的宏大氣勢,展廳將「地獄之門」實景也一併「搬」到了現場,用一整面展牆結合原稿再現了羅丹極具表現感、悲劇性的雕塑風格和對人類真實情感的詮釋。此外,對應的牆面上的羅丹墓地巨大圖片與「地獄之門」遙相呼應,凸顯了生與死的主題。

(來源:北京日報)

相關焦點

  • 羅丹名作「思想者」或應名為《哀悼者》,大英呈現羅丹往事
    展覽將持續至2018年7月29日,與此同時,關於這位著名雕塑家的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也被一一公開。羅丹《思想者》1881年,41歲的法國雕塑家奧古斯特•羅丹(Auguste Rodin)初次來到倫敦。在一次大英博物館的參觀中,他在看到帕特農雕塑後,便立即被這些古希臘傑作的美麗所吸引。
  • 羅丹《思想者》是哀悼者?
    【新華社微特稿】法國雕塑家奧古斯特·羅丹的作品《思想者》聞名世界。這尊青銅塑像在不少人看來是在沉思,但英國大英博物館展覽負責人、古希臘雕塑專家伊恩·詹金斯依據塑像的體態語言推斷,它應該名為《哀悼者》。詹金斯說,羅丹深受古希臘雕塑影響,在藝術學校學習古希臘雕塑藝術,1881年至1917年至少到訪大英博物館15次,觀看希臘帕特農神廟雕塑,但是從未去過希臘。「羅丹知道那個時期(古希臘)雕塑的一切。」
  • 羅丹的雕塑《思想者》為什麼這麼有名
    要弄明白這個,我們得先知道另一個真相,《思想者》是巨型雕塑的一部分,單飛後它才火得一塌糊塗。1880年,法國裝飾藝術博物館即將動工,政府委託羅丹裝飾一下青銅大門,聽說有人設計了一扇《天國之門》,羅丹突發奇想創作了一扇《地獄之門》,主題源於詩人但丁的《神曲·地獄篇》。
  • 羅丹 · 思想者
    羅丹博物館花園一角《夏娃》1916年,羅丹將其全部作品捐贈給法國政府,政府為羅丹提供住房和工作室而建造了羅丹博物館。1917年羅丹去世,1919年,羅丹博物館才正式建成。入館花園右側樹叢之中,隱藏著羅丹的《思想者》。《思想者》端坐於高臺之上,一個世紀思索,不知是否看明思清當今世界的藝術潮流,是否如同塞納河的水潮起潮落?
  • 用摺紙藝術呈現世界級雕塑羅丹的《思想者》
    《思想者》是法國雕塑大師羅丹的雕塑名作。享譽全世界。雕像《思想者》,塑造了一個強有力的勞動男子。上圖是羅丹本人。1888年,《思想者》第一次在哥本哈根展出,名字叫做《詩人》1889年,這尊以《思想者—詩人》為名的石膏像,在莫奈—羅丹巴黎連展中展出。
  • 緬懷大師:他是20世紀最為著名的雕塑藝術家——羅丹!
    說起20世紀世界聞名的雕塑藝術家,當屬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最偉大的現實主義羅丹全名為「弗朗索瓦-奧古斯特-雷諾·羅丹」(Franois-Auguste-René Rodin),在179年前的今天,即1840年11月12日,羅丹誕生於巴黎一個窮人家庭。逝世於1917年11月17日,享年77歲,今天是他誕辰179周年的紀念日。
  • 羅丹《思想者》真偽起紛爭
    據稱,這座雕塑是經法國羅丹博物館特許,以羅丹《思想者》僅剩的最後一套模具中翻鑄出來的,翻鑄時間為1998年。由於羅丹的《思想者》遍布世界各地,僅美國就收藏了九座,日本擁有四座,加上德國、俄羅斯、丹麥、瑞典等九個國家共收藏《思想者》有廿一座之多。於是,本次來滬參展的《思想者》究竟是真品還是複製品,便成了社會關注的熱點。以至於籤約當天從北京趕來的法國大使被媒體團團圍住,場面十分尷尬。
  • 《思想者》最早創作於1880年 最初名《詩人》(圖)
    與此同時,羅丹雕塑強調的是表現力,強調人的激情和情感,「可以說在雕塑領域羅丹是表現力的奠基人。」  舍維約稱《行走的人》創作出來後遭到嘲笑認為沒有頭,但羅丹卻認為作品的每個部位都應該具有表現力,再說「人的行走並不需要靠腦袋」。這種對雕塑表現力的注重幾乎也成為現代雕塑的一種傳統,賈科梅蒂、德·庫寧等都深受影響,都曾創作各自版本的《行走的人》。
  • 疫情下法國羅丹博物館賣雕塑彌補損失,名作《思想者》已售罄
    本文轉自【環球時報新媒體】;據美聯社8日報導,與其他受到新冠病毒大流行衝擊的博物館不同,法國巴黎的羅丹博物館或許有一個錦囊妙計,幫助自己度過這場危機:它可以出售限量版的法國雕塑家作品複製品。在因新冠病毒而被迫關閉了四個月後,該博物館於本周二重新開放,遊客稀少。現在,博物館的圍牆上掛滿了尋求捐款的標語。但羅丹自己建立的一個百年系統可能會讓博物館鬆一口氣,這個系統允許博物館每年出售12件精選雕塑的複製品。複製品用青銅製成,是在博物館監督的特殊作坊鑄造的,由美術館、私人收藏家或其他博物館購買。羅丹無價的原作主要是用大理石雕刻的。
  • 「地獄之門」——羅丹的作品傳送門!
    1880年,法國主管當局把《青銅時代》收進了盧森堡博物館,還委託羅丹為即將落成的藝術博物館塑一座雕塑大門。羅丹欣然接受了這一裝飾訂件。法國藝術部和羅丹籤訂了正式合同,預付了8000法郎的訂金。政府還將位於巴黎大學街182號的兩間大理石倉庫,撥給了羅丹作為工作室使用。
  • 《思想者》買主想退貨 雕塑真偽又起風波
    東方網2月14日消息:「在藝博會展出的《思想者》貨真價實,100萬美元的價格,我不會改變。」昨日,通過越洋電話,青年報記者採訪了代理《思想者》6/25出售及展示業務的法蘭西畫廊亞洲部經理程昕東。日前,曾在去年藝博會上展出的羅丹《思想者》又起真偽爭議,籤訂了收購意向書的聯洋公司好像要反悔:「如果沒有有效文件來證明這尊《思想者》是真品的話,我們將撇開法蘭西畫廊直接到法國買一座真的回來。」而某報的一篇長篇報導中又出現了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結論:「《思想者》6/25既不是真品,也不是複製品。」
  • 【美術欣賞】「造就羅丹」的天才雕塑家 卡蜜爾·克洛黛
    一個18 歲的女孩子和一個42 歲的功成名就的大師之間,突發了一場延續20 年的浪漫史。她終於決定離開羅丹。初愈後的卡蜜爾依然埋頭於雕塑。卡蜜爾唯一擁有的,只有雕塑了。《思想者》是一個依據真實人物塑造的男子裸體雕塑,左手握拳,右手扶頭, 面孔昂起作思索狀,手法寫實,以「青銅時代」為題,象徵人類啟蒙時代。原本被預定放在《地獄之門》的門頂上,後來獨立出來,被放大三倍,約有2米高。1917年,巴黎人在為羅丹舉行葬禮時,把《思想者》安置在他靈柩安息處,充分表達對藝術家不朽藝術業績的崇敬。
  • 《思想者》原創者毅然掰斷雕像的頭和手,做了件令人瞠目結舌的事
    法國雕塑家奧古斯特·羅丹(Auguste Rodin,1840-1917年)被認為是19世紀和20世紀初最偉大的現實主義雕塑藝術家,他敢於突破官方學院派的束縛,走自己的路,堪稱西方雕塑史上一位劃時代的人物。
  • 參觀羅丹故居,漫步玫瑰園,領略露天博物館的魅力:羅丹美術館
    羅丹美術館位於塞納河以南,奧古斯特羅丹在去世前曾在這裡渡過9年時光,他將自己的工作室、個人作品及收藏的作品全都捐獻出來,1919年起羅丹美術館開始對公眾開放。畢宏宅邸 美術館還包含著名的畢宏宅邸(Htel Biron)及其周邊附屬建築和花園,是一處歷史遺產聖地。
  • 英國將舉辦摩爾和羅丹雕塑展
    英國將於3月底開始在雕塑家亨利·摩爾的故居舉辦「摩爾和羅丹雕塑展」,讓這兩位分別成名於19世紀和20世紀的傑出雕塑家進行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 「這是首次在摩爾居住了40多年的赫特福德郡故居展出另一個雕塑家的作品,也是羅丹的傑出作品首次在英國自然景觀中被展出,」亨利·摩爾基金會負責人理察·卡沃科雷西說。
  • 大英博物館紀念羅丹,把他和古希臘的雕塑作品首次同時展覽
    為紀念法國雕塑家奧古斯特·羅丹逝世 100 周年,大英博物館籌備了名為「羅丹和古希臘藝術」的展覽,於 2018 年 4 月 26 日到 7 月 29 日展出。1881 年,41 歲的羅丹第一次到訪英國。
  • 《思想者》的啟迪
    這就是《思想者》留給年輕人極其珍貴的精神啟迪。偉大的雕塑家羅丹,用他的雕刻刀給人類留下了一尊名為《思想者》的青銅雕像。他微微弓著腰身,用手背託著下顎,神態莊嚴肅穆,似在審視著宇宙中的一切。世人每每在這尊雕像之前,都會感受到心靈的沉重,生命的輕飄,從而嚮往著臻美的成熟——成熟者的肖像酷似十月裡的向日葵,低垂著它沉甸甸結滿果實的頭顱。
  • 3D列印《思想者》雕塑亮相深圳(圖)
    偉大的法國藝術家羅丹在設計《地獄之門》銅飾浮雕時,花了很大的心血塑造了這一尊后來成為他個人藝術的裡程碑的圓雕《思想者》,它是被預定放在未完成的《地獄之門》的門頂上的。後來獨立出來,放大3倍。為了這個形象,羅丹傾注了巨大的藝術力量和很長的創作時間。
  • 紀念霍金與牛頓為鄰《思想者霍金》雕塑在中國誕生
    思想者霍金雕塑初稿霍金先生已於2018年3月14日逝世,霍金骨灰將於2018年6月15日安葬在英國倫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永遠與牛頓為鄰。羅丹創作巴爾扎克花了7年打了17個草稿。但有靈感一氣呵成。李老師是否有可能用雕塑塑造霍金?李士勇:好的,我考慮考慮,藝術要有表現力,要有感覺了才會動手。趙曉凱:雕塑家需要激情和靈氣,要找到魂,要大膽。李士勇:是的,我想用中國畫的大寫意手法來表現。
  • 羅丹與《巴爾扎克像》
    因為讀過奧地利詩人裡爾克的《羅丹》和羅丹本人的《藝術論》,到了巴黎,行囊甫解,我便走進了羅丹美術館。   美術館的主建築為兩層樓房,樓上樓下布滿了羅丹製作的形體較小的大理石與石膏雕塑;那些石質的大型群雕和青銅雕塑,像名作《思想者》《吻》《加萊義民》《地獄之門》等集中在展館的前後花園裡。前後花園之間有一幢別墅,羅丹在這裡工作、生活了9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