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畫家筆下的同治大婚:宮中不少東西被偷(圖)

2020-12-19 中國新聞網

  ▲迎接新娘的儀仗隊。刊登於1872年12月28日《倫敦新聞畫報》,木刻版畫。根據辛普森的描述,這些轎夫穿著紅色外衣,上面裝飾著白色的圓點。隊伍最前面舉的是繡有龍鳳圖案的各色旌旗,後面是三重華蓋,再後面跟著新娘乘坐的花轎。

  ▲位於東堂子胡同內的新娘家大門。同治皇帝大婚的日子,按照清政府給駐京各國大使的照會,要求各位公使禁止本國的公民上街觀看婚禮儀式,但辛普森並沒有把這個通知太當回事,他早早就進行了策劃,與幾位朋友及嚮導躲在一家婚禮隊伍必經的鴉片館內,偷窺了整個的婚禮隊伍的行進過程,並寫下一篇詳細且「驚心動魄」的文章發表在《倫敦新聞畫報》上。

  ▲年輕的同治皇帝。《倫敦新聞畫報》在報導中寫道:中國年輕的皇帝一定忙碌得很。他剛剛娶了皇后,同時還娶了其他四位妃子,而且以後還會有更多的妃子。對這張同治皇帝的肖像,該刊特意說明,中國的皇帝是至高無上的「聖人」,因此他不可能來為畫家的肖像畫擺姿勢。惟一的辦法就是臨摹一張中國人畫的皇帝肖像畫。

   午夜的迎親隊伍。婚禮隊伍的行進安排是有嚴格時間控制的,必須在子時結束前將新娘送入宮中。畫中的轎夫抬著皇后的金冊,兩邊是護衛的官員,由專人提著燈籠。

   根據辛普森的描述,畫中隊伍前面騎馬的是恭親王,而本來十六人抬的新娘大轎被畫成了三十二抬,多出來的十六個人應該是隨時準備替換的轎夫。新娘轎旁持香的官員曾被辛普森誤認為是一個滑稽角色,後來他才知道那是一位「欽天監監正」,他手持的香是用來計算婚禮隊伍行進速度的,確保迎送隊伍在正確的時刻將新娘送入宮中。

  ▲百姓偷窺皇帝婚禮。該刊在報導中詳細描述了偷窺的方式:中國店鋪的門窗上都飾有一層薄薄的窗紙,你只需用手指頭在窗紙上戳一個洞,就可以放心大膽地偷看而不被別人發現。你可以看到街上的一切,而別人卻看不到你的眼睛。

  1872年10月初,英國畫家威廉·辛普森作為《倫敦新聞畫報》的特派記者晝夜兼程趕到北京。他得知大清皇室即將為十六歲的同治皇帝舉行一場盛大的婚禮。他的使命是為婚禮的各個場景畫速寫,記錄整個過程。在照片製版技術應用到報刊之前,版畫和速寫是刊物插圖的主要表現手段。辛普森為《倫敦新聞畫報》做的這組同治大婚圖文報導,為西方讀者揭開了中國皇室的神秘面紗。

  同治皇帝的婚禮,早在三個月前就開始準備了。慈安、慈禧兩位皇太后指派恭親王奕訢負責各種複雜的預備儀式,包括納彩禮、大徵禮、冊立皇后禮等。備受關注的婚禮行列(又稱奉迎禮)則是大婚禮儀的高潮。奉迎禮定於當年農曆九月十五日(陽曆10月17日)凌晨正式舉行。同治皇帝的兩位嬸母——恭親王福晉和醇郡王福晉負責「迎親」。農曆九月十四日晚上,她們來到了地安門外翰林院侍講崇綺的宅邸。

  崇綺是蒙古正藍旗人,有清一代惟一一名非漢族狀元,未來的新皇后阿魯特氏是崇綺的女兒。清代,皇后是從秀女中遴選的。當時垂簾聽政的兩宮皇太后意見不一,慈安相中了阿魯特氏,慈禧屬意於富察氏。同治皇帝沒有順從親生母親慈禧的意願,選擇了秀外慧中的阿魯特氏。

  同治大婚是一次奢華、盛大的婚禮慶典。前一天,紫禁城內喜氣洋洋。前殿後宮都用綢帶搭起了彩架,大紅雙喜、吉祥祝語抬頭可見,御道鋪設了紅氈,掛起了宮燈。紫禁城外也格外熱鬧,人們紛紛駐足觀看大街上來來往往的各地賀禮和皇帝聘禮。從未來皇后宅邸到午門的一路上處處宮燈高懸。

  九月十五日子時一到,欽天監的官員立即向外報告吉時,女官們便開始為新皇后阿魯特氏梳頭、著裝。最後,身穿大紅龍鳳同和袍,手握玉如意和蘋果(象徵如意、平安)的皇后坐進了16人抬的婚轎。

  因為只有即位前沒有成婚的皇帝才能舉辦大婚典禮,上一次清朝的皇帝大婚,要追溯到兩百多年前的康熙大婚了。兩宮皇太后希望同治大婚典禮辦得「普天同慶」。於是下諭:凡是穿花衣的人都可以到午門觀看皇后的儀仗。此諭一出,全城的花衣被搶購一空。沒有買到花布花衣的人們,乾脆用花紙裁成彩衣穿在身上。由於多年沒有操辦皇帝大婚,宮廷侍衛也沒有經驗,居然有不少小偷混進了午門,渾水摸魚,偷走了宮中不少值錢的東西……

  特地來記錄這場皇室大婚的辛普森不在喧鬧的人群中,他沒有花衣,官方更禁止洋人觀看大婚典禮,所以他不得不躲在街道旁的店鋪裡「偷窺」。在報導中,辛普森寫道:「那驚鴻一瞥也足以撼人心魄。婚禮行列並不算太長,然而那些服裝和家具堪稱精美絕倫……三十二面旌旗和四十八面扇子、兩頂黑色的華蓋、兩個白色的假人、兩個用刺繡做成的黃色人和一百九十二盞燈籠。騎在馬上的恭親王顯得英俊瀟灑,他身旁有一個四槓大轎,這個轎子呈金色和黃色,由十六個身穿猩紅色長袍的轎夫抬在肩上(在這個轎子裡顯然坐著皇后)。」

  奉迎禮後,再經過召見禮、頒詔禮、筵席禮,到農曆九月十八日的慶賀禮後,同治大婚才算全部結束。此後,辛普森陸續把自己的速寫寄回倫敦的報社,他風趣的報導、精彩的插畫大受歡迎,掀起了西方世界「中國熱」的又一次高潮。

  範晶/文

  本版圖片由秦風老照片館、沈弘提供

相關焦點

  • 一直在你身旁:英國畫家筆下真實的周莊(圖)
    David Paskett,1944年出生,英國皇家水彩協會主席,一次偶然的機會來到中國,被這裡的山水人文、民俗風情深深吸引。1986年至1990年,他乾脆旅居中國,他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往返於南國和北方,徜徉于田園與水鄉。
  • 哪位畫家擅長畫荷花 盤點畫家筆下的精品荷花圖
    荷花以它的聖潔之美深入人心,成為了眾多畫家筆下的常客,畫家藉助溫馨的線條、酣暢的用墨,畫出了一幅幅令人心曠神怡的荷花國畫。今天在這裡,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幾幅當代畫家們筆下的荷花國畫精品,以供大家欣賞!精品荷花圖 畫家鄭曉京三尺橫幅《和風白荷藍雀》
  • 英國天才畫家憑記憶繪製出新加坡全景圖(圖)
    英國畫家威夏爾憑記憶繪出新加坡全景【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灣「中央社」7月22日報導,英國畫家威夏爾應新加坡報業控股邀請,以5天時間憑記憶畫出新加坡市區全景圖,細緻的畫功和準確的建築物比例令人驚豔。新加坡報業控股為了慶祝30周年生日,特別邀請英國畫家威夏爾(Stephen Wiltshire)到新加坡,以記憶作畫的方式,畫出新加坡市區全景。威夏爾在3歲時被診斷出有自閉症,但他同時擁有驚人的作畫才能,能夠憑記憶畫出城市面貌,英國倫敦、巴西聖保羅、美國紐約都曾是他的筆下風光,而且他不是概略畫過,建築比例、細節都畫得很到位,令看過的人印象深刻。
  • 圖必有意,意必吉祥,清代皇帝大婚瓷器
    瓷器 # 今日推薦 大婚瓷多以各種植物、動物(多為昆蟲)和文字等為題材。植物圖案有蘭花、水仙、竹子、梅花等
  • 藝術開卷|英國畫家筆下的印度景觀,不止如「家」似「畫」
    威廉·霍奇斯筆下的風景:開山闢路在英國人塑造的印度形象中,風景扮演著重要角色,威廉·霍奇斯的畫作生動體現了這一點。他作為畫家的創作技巧和經驗,使他能以與眾不同的視角描繪印度次大陸的景觀。這些旅行使霍奇斯對風景畫家在印度的創作可能性有了深度理解,他以圖像和文本的形式記錄了自己的想法,使我們得以充分領悟其有關景觀藝術的見解(圖3.1)。
  • 「多應自寫真」——明清女畫家筆下的女性之美
    不少閨閣畫家就曾跨越身份的鴻溝圖繪前代名妓肖像,如金禮嬴曾繪《顧橫波夫人小影》,管筠曾繪《柳如是小像》。女畫家筆下的女性形象,無論是自畫像還是他人肖像,無論是宗教題材或是仕女題材,其中多少帶有女畫家自身容貌的影子。本文為作者在北京畫院2019年年會學術研討會的發言。
  • 《慶餘年》第二季,範閒大婚時大家都送什麼禮物?宮中態度如何?
    究竟是以郡主的身份,還是以大臣之女的身份,還需要宮中最高領導人的同意,於是柳氏還得到宮中爭取太后的意見。在原著中,並沒有出現範閒不跪的狗血情節,太后就也沒有打壓他的意思(真要出現電視劇中安排的不跪情節,範閒連片頭曲都活不過)。
  • 溥儀大婚,北洋政府為什麼鼎力相助,連時任大總統都送禮致賀
    「我要的不是婉容」 小皇帝的大婚籌備從民國十年就已經開始了,當時溥儀剛過完十五周歲的生日,宮中的四位太妃就召見了溥儀的生父原監國攝政王載灃,會同十位宗室王公商議皇帝大婚事宜。有鑑於慈禧皇太后為同治、光緒皇帝大婚選配后妃的先例,四位太妃也想藉此機會,將皇帝的枕邊人安排成自己人,藉以獨攬遜清朝廷內的大權。
  • 為了迴避跪拜禮問題,同治大婚時,各國外交官均未在邀請之列
    為了迴避跪拜禮問題,同治大婚時,各國外交官均未在邀請之列弱國無外交,在強勢的西方面前,清朝也只能搞一些被動挨打式的外交,總理衙門,這個外交機構始終沒能制定出成型而完備的外交政策,就連一些基本禮儀也都懸而不決,比如磕頭的問題。
  • 清代皇帝的大婚禮儀:跟普通人一樣,也需新郎親至女方家迎娶
    天子的婚禮稱「大婚」,被尊列為國家盛典。但並非所有的皇帝都經歷過大婚典禮,只有年幼就繼承皇位的皇帝到了成婚的年齡才能享有大婚儀式。 清代,紫禁城內曾有順治、康熙、同治、光緒四位皇帝舉行過「大婚」。四位經過「大婚」的皇帝位列清朝帝系的兩端。入關前成婚的太祖、太宗並沒有固定的婚禮儀注,也沒有定下規矩。
  • 英國「提香特展」今起正常展出,看畫家筆下眾神的愛情與欲望
    儘管面臨嚴重的疫情,但不同於意法英等國,英國依然堅持不關閉藝術場館,重要展覽正常開展。提香,《維納斯與阿多尼斯》,1554,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館藏(此圖上,女神維納斯徒勞地阻止她的人間戀人阿多尼斯去狩獵。圖中嬉戲的享樂氛圍隱藏著一個具有悲劇的意味:阿多尼斯命中注定要在這次狩獵中被一頭野豬殺死。
  • 吉林女農民畫家的筆下「新生」
    小學生筆下的農民畫 蒼雁 攝52歲的王詠梅創立了樺甸市山妹子農民畫發展有限公司。自1990年接觸農民畫以來,王詠梅如今已是樺甸當地頗有名氣的農民畫家,16件作品曾在國外展出。公司擁有45名女農民畫家,她們在完成訂單和展會作品之外,還創作農民畫的衍生品。比如:雨傘、靠枕、石頭畫、扇子,都有著不錯的市場。
  • 日本水彩畫家村上豊筆下「喵星人」極致可愛!
    得人喜愛的貓自然也有畫家描繪它們可愛的形象。五代南唐畫家周文矩畫有一《仕女圖》,圖中可見一貴族美女在梧桐樹下讀書,腳邊就趴著一隻溫順的貓咪,俯首貼耳陪著主人。再有南宋畫家李迪畫有《秋葵山石圖》,圖中一隻三色的小花貓和一隻小黑狗在彩蝶飛舞、秋葵盛開的庭園一角相持不下,小貓弓背豎尾煞是可愛。
  • 畫家陳富國筆下的昭平
    文章來源:昭平旅遊微信公眾平臺也許,你見過昭平的高清美圖,但是,你未必見過以昭平山水作為藍本畫出的山水畫。昭平本土畫家陳富國,把他的故鄉用水墨畫畫了出來。他畫裡的昭平,美得大氣磅礴,美得淋漓盡致,讓每一位昭平人看了後,滿滿的感動。
  • 清代同治年間生產瓷器:官窯VS民窯,官窯遙遙領先!
    同治瓷器清代同治年間(1862~1874年)景德鎮生產的瓷器。鹹豐朝御窯廠被毀,同治時又遭兵亂,優秀工匠流失,對生產影響很大。清同治粉彩嬰戲紋方尊同治七年,同治帝大婚,江西巡撫在景德鎮燒制120桶瓷器,共7294件,作為皇帝大婚時的用品。其中絕大部分是黃釉粉彩瓷。
  • 清朝這個男畫家,他畫的清宮美人,令人魂牽夢縈
    冷枚 仕女圖冷枚不僅會畫面容清瘦的宮中美人,也會畫豐滿面若桃花的仕女,這是一幅春日圖,左胳膊挎著花籃,花籃裡有剛折下來的怒放的牡丹花,左手拿著紅色圓圓的珠子,正往左手中放,裙裾飛揚以上三幅畫,都出自冷枚的筆下,不得不驚嘆,冷枚筆下的清朝美人,她們的神韻都被畫出來了,美到骨子裡!那個時代的婦女之友,最懂欣賞清代女性之美的男人,恐怕非冷枚莫屬了。
  • 充滿詩情畫意的秋夜秋月在畫家的筆下是什麼樣子呢?一起來看看吧
    ——酹江月·夜涼 宋代 黃升秋夜是浪漫的,在詩人的筆下是充滿詩情的!那麼在畫家筆下必定是充滿畫意的,來看看畫家筆下的秋月秋夜是什麼景象吧工筆花鳥類月下美人圖水墨花卉類嫦娥奔月圖
  • 山水畫家鞏德春筆下的花鳥畫
    山水畫家鞏德春筆下的花鳥畫 著名畫家簡介:鞏德春,1959年出生於中國書畫藝術之鄉——山東高唐。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鞏德春美術館名譽館長等。
  • 來瀋陽故宮 看看古代畫家筆下的冬天
    在觀賞千裡冰封的北國風光的同時,不妨到瀋陽故宮,欣賞古代畫家筆下的冬天。12 月 18 日," 冬雪妖嬈——瀋陽故宮藏冬景書畫展 " 在師善齋、協中齋開展。" 蒼山負雪 " 單元展出的書畫作品涵蓋了明清及近現代名家,如明代文徵明的《設色雪景山水圖》、藍瑛的《設色斷橋殘雪圖》、清代張宗蒼的《設色寒江釣雪圖》等,或景色壯麗,或氣象清幽,或肅穆凝寒。其中尤以清代張鵬翀 50 歲時所作《墨筆古木寒山圖》為精品,畫家用簡率疏淡的筆法,描繪出曲岸雜樹,一水橫亙,禿峰荒嶺的蕭瑟景象。
  • 英國印象派風景畫家,阿爾弗雷德·西斯萊,風景油畫作品欣賞
    阿爾弗雷德·西斯萊(1839年10月30日-1899年1月29日),是英國印象派風景畫家,是印象主義畫派創始人之一,住在法國。西斯萊出生於巴黎一個富裕的英國家庭。1862年後與莫奈、雷諾瓦和巴齊耶等畫家交往密切,受其影響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