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俗文化超市開進社區 糖畫剪紙糖人臉譜增添年味

2020-12-16 新華網天津頻道

「手藝人」現場製作糖畫。

一年一度的年俗文化超市日前在河西區越秀路街道教師村社區舉行,超市「貨架」上擺滿了糖畫、剪紙、糖人、臉譜等傳統物件,讓社區居民在家門口樂品濃濃年味。

記者在教師村社區居委會活動室裡看到,來自天津民間民俗藝術表演團的「手藝人」早已支好了攤,攤位前站滿了居民。製作糖人的吳敏芹面前擺著五顏六色的面,手指輕舞,片刻工夫一朵鮮豔的玫瑰花就「開花了」;另一位「手藝人」馬國全的面前有一口小鍋,鍋內是已經融化了的白砂糖,順著小勺淌下,就像一支畫筆,揮動幾下,一隻活靈活現的大公雞就呈現出來……

京劇臉譜畫前吸引了眾多孩子,熟梨糕攤位前則是排隊等著品嘗的居民,麻花、小八件、花香酥果等各類傳統糕點香氣四溢……「春節期間,許多賓館飯店邀請我們去表演,這說明咱們的傳統年俗越來越受到重視。」表演團團長鄭建國對記者說。

剪紙是必不可少的春節元素。這次活動的策劃者之一、擅長剪紙的社區居民楊洪發和同伴花了半年時間,剪出一幅長達10米的「百雞圖」,百隻雞既有寓意吉祥的「金雞祈福」「大吉大利」,也有反映時代特色的「雞鳴清廉」, 襯託出雞年的喜慶氛圍。

8歲的劉以甜和姥姥王大鸞一起來到「年俗超市」,祖孫二人每年都要參加這項活動。「面人、糖畫、剪紙,這些都是我小時候過年時常見的東西,現在的孩子們很少見到了。」王大鸞對記者說,「年俗超市每年都舉辦,我們娘兒倆每年都來,孩子在這裡能看到幾十年前的過年物件,了解咱們的傳統年俗。」

今年,越秀路街年俗文化超市還走進樓宇,在北方金融大廈繼續開市。(記者孔令彬 尉遲健平 向彤薇 攝)

相關焦點

  • 從民俗藝術到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了五百年的民間技藝——糖畫
    前言糖與水融合形成金黃的糖漿,勺子的移動之間案板上形成各式各樣的圖案,一幅"觀之若花,食之有味"的糖畫就這樣誕生了,外形美觀精巧、晶瑩剔透,吃起來酥香可口。二、從民俗藝術到非物質文化遺產據文獻記載,糖畫起源於四川,從明代興起,那時叫做"饗糖",到如今已經有五百多年的歷史了,期間吸收了皮影、剪紙藝術的表現技法,在民俗文化傳播和發展中起到
  • 瀋陽人雞年春節:逛皇寺廟會 過吉祥大年
    雞年正月初一,皇寺廟會上人山人海,人們在這裡求吉祥、買年貨、賞龍舞、吃糖畫其樂融融,透出一幅喜慶祥和的年俗畫卷。  以「金佛獻瑞,北市納祥」為主題的「第三十六屆瀋陽新春祈福皇寺廟會」,正月初一至正月初八在瀋陽市和平區北市場舉行。百年文化老店榮寶齋試營業、兩地書畫藝術節、三項跨年展覽、五大祈福內容、雙會場立體化展演、三類年味大集聯袂打造祈福民俗文化新風尚。
  • 掃福新年俗,讓「年味」歷久彌新
    像備年貨、貼春聯、守歲、看春晚、派紅包、放鞭炮等等,它們共同支撐了每一個春節的「年味」,也成了不少人心中關於過年的最深刻記憶。但是,隨著歲月更迭、我們從農耕社會跨入城市社會,過去的種種年俗及由其所營造出的「年味」,確實愈發顯得邊緣化,這也是為何越來越多的人覺得年味變淡的關鍵原因。
  • 昆明長水機場:濃濃的年味,讓旅客流連忘返
    圖:動態表演文藝節目現場 攝影:倪嘉雲   民航資源網2020年1月16日消息:在新春佳節即將來臨之際,為了給廣大乘機旅客提供一個溫馨的乘機環境,增添喜慶的節日氣氛,感受濃濃的年味,
  • 「二十八貼窗花」:剪紙年俗在邢臺老人和孩子手中傳承
    「二十八貼窗花」:剪紙年俗在邢臺老人和孩子手中傳承 2017-01-25 16:11:3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觀山湖燈會廟市|來燈會廟市尋找真正「年味」
    「年味」該如何去尋找?既有剪紙、製作燈籠、打餈粑等傳統年俗活動,又有「酒令司」「熊貓照相館」等新奇玩法的2020貴陽市觀山湖區西南國際商貿城春節燈會廟市應該是不錯的選擇。那些充滿儀式感的年俗活動從1月28日(農曆正月初四)到2月8日(農曆正月十五),共舉行12天,足夠喚醒你我共同的年俗記憶,不容錯過。
  • 2020年國家圖書館年俗文化展紅火亮相迎鼠年春節
    書法家在現場為大家寫春聯 杜洋 攝中新網北京1月21日電 (記者 應妮)「書香盈歲月 新桃換舊符——2020年國家圖書館年俗文化展」21日在國家典籍博物館開展,衡水剪紙、姑蘇年畫、楊柳青年畫、北京剪紙等優秀作品薈聚一堂,並與國家圖書館藏40餘種經典文獻相結合
  • 河南最有年味的地方在這裡!
    2.開封年味 說不完道不盡「臘八祭灶,年節來到。小妮戴花,小兒放炮。老婆兒穿花襖,老頭兒哈哈笑。」這首童謠是開封年味的真實寫照,在開封過年的熱鬧勁可是一點也不遜於古代。家家戶戶張燈結彩;街街巷巷鞭炮聲聲,小販沿街叫賣,聲調悠揚;湖畔盤鼓,擂震天中。
  • 舌尖上的非遺|集民間工藝美術與美食於一體的手工技藝——成都糖畫
    而做糖人的老師傅,則是孩子們心中無所不能的存在。他們身懷絕技,可以滿足孩子們提出的各種要求,故事裡的人物、身邊的動物等都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做出來。小時候的我們並不知道,這麼一幅可以吃的「畫」,屬於國家級非遺,其歷史文化源遠流長。糖塑是傳統中國民間塑作的一個特殊種類,主要是利用食糖可塑的特性將之製作成形。
  • 年俗文化的由來?國內都有哪些廟會?傳統廟會都有哪些特點
    一、北京廟會北京廟會是古老的漢族民俗文化活動,可以說正是廟會形成過程中所留下的歷史「軌跡」。作為一種社會風俗的形成,有其深刻的歷史原因。北京的廟會之所以得以流傳,是因為它的存在適應了社會的需求。廟會的形成發展最初與寺廟的活動有關,廟會在寺廟的節日或規定的日期舉行,附設一些商業活動。
  • 再現舊時年味 非遺研學遊活動在寧夏觀光夜市啟動
    人民網銀川1月14日電(穆國虎)12日,為期30天的觀唐非遺學堂年俗研學遊活動在寧夏銀川市觀光夜市啟動。今年,在繼承畫年畫、寫春聯、剪紙等傳統文化活動的基礎上,又集中推出麵塑、葫蘆彩繪、盆景製作等非遺展覽展示,給參觀者帶來濃濃的舊時年味與回憶。 為迎接2019年春節,助推銀川都市圈文化建設,強化文化惠民,寧夏觀唐文化藝術傳媒有限公司精心策劃了《觀唐文化非遺學堂年俗研學遊策劃方案》。
  • 貓館非遺過大年活動第二場---畫糖人
    活動目的「年味」,並不是物質的豐盛,而應該是文化的豐盛。在社會發展的現今,濃濃的年味應該用「年」的新方式與新載體。我們要設法把「年」從生活中的必不可少,變為文化上的必不可少。使傳承千載的生活的「年」,完美地轉化為未來文化的「年」。
  • 年味淡了?青島老西鎮年俗文化節尋年味去!
    為了讓群眾感受最濃鬱的年節味道,在臘月二十三小年到來之際,大家歡聚一堂,用大紅的燈籠,手寫的福字、春聯,木版年畫、軟陶麵塑、剪紙、繪本畫年俗等作品和威風鑼鼓、歌舞表演,讓到場的居民群眾感受到濃濃的年味兒。青島市書協副主席、市南區書協主席高波和青島市美術館藝術總監薛波等島城藝術家也趕到現場,揮毫潑墨為居民們送上新春祝福。
  • 2020青龍古鎮新春廟會即將開幕,最具年味的大廟會怎能少了你!
    ▼▼2020年1月25日——2月24日青龍鎮,中國年,年味十足2020青龍古鎮新春廟會2020年1月25日開始至2月24日期間,青龍古鎮「青龍鎮·中國年」活動將正式開始,屆時古鎮將安排豐富的民俗演繹,充實古鎮年味
  • 打造特色遊園文化 推進文旅融合發展
    同時年味玄機禮盒、「福祿壽喜」餅等多種年味十足的熱銷文創產品也被相繼推出,除了觀展覽,遊客還可以在水村居茶社坐下來觀頤和冬景、品清香茗茶,把頤和園祝福帶回家。逛廟會賞年俗 共話新春佳節1月10日起,值此新春之際,紫竹院公園在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的指導下,聯合北京國圖書店有限責任公司舉辦「美年記憶 玩轉新春」系列文化活動,通過展覽、廟會、互動等方式,與來園遊客一同「品年俗,賞非遺,玩轉新春」,體驗年之美,年之趣,年之味,共話春節「那些事兒」。
  • 安徽合肥一社區舉辦民俗廟會,居民尋年俗品年味
    快過年了,合肥市大楊鎮雁棲社區,安徽省「鄉村春晚」系列活動——「鄉村春晚」第三屆民俗廟會舉行,廟會上年貨琳琅滿目,居民們品年味、尋年俗、享年趣。快過年了,合肥市大楊鎮雁棲社區,安徽省「鄉村春晚」系列活動——「鄉村春晚」第三屆民俗廟會舉行,廟會上年貨琳琅滿目,居民們品年味、尋年俗、享年趣。
  • 吹糖人 糖畫 這場非遺美食200人競技 誰是最強傳承人
    作為在這次活動中設置的競技板塊之一,主辦方組織了吹糖人、糖畫類項目的現場拼比活動,來自溫州各縣(市、區)的吹糖人、糖畫類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上臺競技,一比高低。來自鹿城的吹糖人曹達豐說,吹糖人在他曹氏家族傳承已經100年歷史,於2014年列為溫州市第八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他為該項目傳承人。
  • 年未到味已濃 春節文化民俗展演走進宿豫京東社區
    宿遷網訊(記者 孫軍賢 通訊員 蔡丹)「平時難得一見的草編、剪紙、糖畫、棉花糖都來了,還有那歡天喜地的旱船、舞龍……今天真是開眼了。春節未到,咱小區已有濃厚的過大年氣氛了。」1月20日下午,在宿豫區順河街道豫東新城小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前,小區居民王雪拉著孩子喜不自禁道。
  • 北京市屬公園2020年「新春遊園會」開幕
    北京市屬各公園及中國園林博物館節日期間營造「紅紅火火過大年」的中國年味兒,呈現北京歷史名城的古都園林文化、春節傳統文化、京味遊園文化,為首都市民遊客歡度新春佳節營造喜慶氛圍,陪伴遊客歡樂喜慶過春節、「原汁園味」過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