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糖人 糖畫 這場非遺美食200人競技 誰是最強傳承人

2020-12-25 瀟湘晨報

12月20日,溫州市飲食類非遺項目及代表性傳承人評估活動舉行,共有114個非遺飲食類項目、93位傳承人以及項目保護單位人員共計200多人參加評估。

根據項目屬性及特點,分別以酒類、茶類、豆類、餅類、糕點類等進行現場展示、現場製作。通過專業評委和現場觀眾進行評估。本次飲食類項目及傳承人評估特別關注溫州集體類非遺項目的保護,如瑞安、永嘉索麵製作技藝由村集體作為保護單位,此次參評也由村集體委派參加。

作為在這次活動中設置的競技板塊之一,主辦方組織了吹糖人、糖畫類項目的現場拼比活動,來自溫州各縣(市、區)的吹糖人、糖畫類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上臺競技,一比高低。

來自鹿城的吹糖人曹達豐說,吹糖人在他曹氏家族傳承已經100年歷史,於2014年列為溫州市第八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他為該項目傳承人。

曹達豐一邊介紹製作工藝,一邊動手製作。記者發現,同樣一個吹糖人項目,來自不同縣(市、區)的代表性傳承人,手藝和流派不盡相同,最後呈現出的作品也是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舉辦此次活動有兩個目的,一是對飲食類非遺項目進行規範化管理,二是促進飲食類非遺項目的傳播。」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楊思好說,所有參與評選的飲食類非遺項目以及代表性傳承人經專家評選後分為優秀、合格和不合格。對於不合格的傳承人需要在規定時間內整改,並可能退出代表性傳承人的資格,由政府部門重新認定傳承人,以完成傳承人的優勝劣汰。

目前,全市共有人類非遺項目4個,國家級項目34個,省級項目145個,市級項目963個。現有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37位,浙江省級代表性傳承人206位,溫州市級代表性傳承人733位,全市縣級代表性傳承人1633人,代表性傳承團體10個,代表性傳承群體18個。

根據《溫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加強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溫政辦〔2009〕159號)文件精神,自2009年起,對市級以上65周歲傳承人的傳習活動實施扶持,每人每年發放2000元傳承補貼。2020年,溫州市財政繼續加大傳承人傳承經費扶持力度,全市列入市級以上傳承人全部享受補助,2020年共發放661位傳承人132.2萬元補助。

(原標題《一場飲食類非遺項目的「比拼會」 200多人同場競技》,原作者鄭榮,來源:掌上溫州客戶端。編輯 項銳。)

【來源:浙江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六安市非遺文化項目侯氏吹糖人傳承人——侯守琴
    吹糖人是80、90一代兒時的記憶,逢年過節跟父母趕集總會纏著家人買一串糖人,既好吃又好玩。如今,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糖人挑子也早已被人遺忘,在城市的街頭巷尾也很難覓其蹤跡。糖人早已不再是單純的零食玩具,逐漸演變成一種文化符號,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藝術。
  • 這是一個藝術範兒的美食節 吹糖人、糖畫、捏麵人……小時候吃過的...
    「這幾天去青城草原音樂美食季了嗎?」「青城草原音樂美食季真熱鬧,好玩的、好看的、好吃的,一定得去看看。」這幾天,青城草原音樂美食季成了市民熱議的話題,大家見面都會互相詢問,有沒有到大召走走。如果您還沒有去過,不知道青城草原音樂美食季有什麼好玩的、好看的,那就跟著記者一起去看看吧。
  • 武氏糖畫|不僅好看,而且好吃,真是一氣呵成的神來之筆
    其實,這是中英文化交流活動期間最為平常的一幕,武長勇作為中國代表團的一員,帶著他的「武氏糖畫」在英國進行了長達4個月的表演。期間,他不僅把中國的非遺項目生動地介紹給英國人民,也開拓了自己的非遺保護及傳承的思路。武長勇,山東省聊城市江北水城旅遊度假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武氏糖畫」第四代傳承人。
  • 貓館非遺過大年活動第二場---畫糖人
    因此,在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烏魯木齊市頭屯河)文化體育和旅遊局的指導下,啟迪之星聯合貓館文創平臺推出「非遺過大年 文化永傳承「系列活動。讓參與者在這三場活動中感受非遺的文化薰陶,體驗非遺文化過大年的樂趣。同時通過流動的線條來完成造型的形狀構造,增強線條創造能力和空間想像力。
  • 到非遺節看傳承人同臺競技 三大競技展現傳統技藝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民族樂器傳統製作技藝競技,強化中國傳統技藝傳承人之間、愛好者以及普通市民之間交流互動,10月17日至19日下午,均設置了豐富的民族樂器製作和演奏體驗活動。在非遺傳統技藝傳承人的帶領下,市民既可以感知「工匠技藝」的奧妙,也可以體驗「吹拉彈打」的演奏樂趣。
  • 豫園集市「食玩校場」,捏麵人、吹糖人、盤一個古代的髮髻!
    豫園集市「食玩校場」,捏麵人、吹糖人、盤一個古代的髮髻!捏麵人捏麵人的攤位是最吸引小朋友的,手提木盒上整整齊齊碼了幾十個卡通面人。它們由麥芽糖、麵粉為主料,並加入各種顏料製成,由馬師傅精心捏制。捏麵人是個家族手藝,傳承自父輩。到了馬先生這一代,他改良了技術,在傳統主料中加入精確到克的輔料(秘方不外傳)。所以,面人就算在上海的黃梅天,也不會發黴開裂。
  • 甜蜜的民間技藝,吹出來的精美小糖人!
    生命因傳承而精彩,在「時代記憶·非遺地圖」上,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人、時代匠人們用自己獨特的技藝展示著非遺文化的魅力,踐行著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本期非遺傳承匠人:趙淑霞,為「時代記憶·非遺地圖」平臺合作匠人——趙淑霞,中國山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太原糖人」趙氏糖人第三代傳人。
  • 兒時甜蜜的回憶,精美的吹糖人藝術!
    生命因傳承而精彩,在「時代記憶·非遺地圖」上,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人、時代匠人們用自己獨特的技藝展示著非遺文化的魅力,踐行著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就是當有吹糖人的師傅來到村子裡的時候,活潑的孩子們就像炸了鍋一般「轟」的一聲蜂擁而上,興奮地看著師傅們吹出精美的小糖人,在鄉村的樸素日子裡,孩子們便有了屬於自己的快樂和歡愉。
  • 「社區鄰裡節」走進合心園 非遺傳承人、社區群藝團助力優+生活
    由昆明市住房保障局主辦的2020年「昆明市首屆公租房社區鄰裡節」自11月14日啟動以來,已先後走進公租房普惠園小區、頤惠園小區、盛惠園小區、怡香天苑小區、澤惠園小區,開展近20場活動,覆蓋約5萬公租房住戶,獲得許多住戶認可和好評。
  • 吹糖人:從吃貨到演藝
    吹糖人:從吃貨到演藝  本報記者 頡亞珍  身為河北省吹糖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河北省藁城農民馬青旺確實能「吹」,不止糖人吹得好,表演、吆喝、解說的功夫也不一般。  銅瓢、木箱、竹籤子,這幾樣傢伙什兒一擺,任何地方都是他的舞臺。這會兒,耿村街道旁,他正蒙著眼演獨角戲。紅彤彤的對襟大褂,戲臺人物般的招式,吸引了一大圈圍觀者。
  • 舌尖上的非遺|集民間工藝美術與美食於一體的手工技藝——成都糖畫
    「爺爺,我要一個豬八戒」「我要一個孫悟空,謝謝爺爺」「我想要一個小兔子」……在人們印象中,那些挑著糖擔出現在廟會集市、鄉間村口、街頭巷尾的吹糖或畫糖人,被一群孩子嘰嘰喳喳地圍著,有的觀看,有的吵著不依不饒讓家長購買。
  • 民俗文化之一一吹糖人
    民俗文化之——吹糖人藝人指導吹糖人製作糖人是一種漢族傳統手工技藝,製作者多挑一個擔子,一頭是加熱用的爐具,一頭是加熱用的爐具,另一頭是糖料和工具。吹糖人藝人據說宋代就有糖人,多是平面造型路金,如同今天的糖畫,時稱戲劇糖果,後來也被稱作稠糖葫蘆、吹糖婆麻婆子、打鞦韆稠飴、糖宜娘、糖官人、塘寶塔、糖龜兒等等。
  • 傳承非遺文化,體驗民俗樂趣!30名兒童在德州博物館吹起了糖人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夢晴 孫文麗 通訊員 王聰聰為了豐富廣大青少年朋友的暑期生活,德州市博物館開設「非遺進課堂」手工DIY活動,德州市的非遺傳承人們親自授課。8月7日,非遺課堂第一課——吹糖人開講了,德州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吹糖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厚貴銀帶來了一堂生動有趣的課。據介紹,吹糖人是中國傳統手工技藝之一,距今有600多年的歷史。明末吹糖藝術從西北傳入德州市陵城區宋家鎮。吹糖人主要材料是麥芽糖,用溫火熬製而成,一個鋁鍋火爐子和木箱子,加上藝人的關鍵技術,一個個唯妙唯肖的糖人就生產出來了。
  • 「非物質文化遺產展」亮相4樓,吹糖人等20餘項技藝齊聚中百
    項目名稱:吹糖人 厚貴良德州第四代吹糖人傳承人項目名稱:祥寶齋毛筆製作技藝黃紹祥 泰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第四代傳承人黃氏制筆有100多年的歷史,為了傳承制筆文化,齋主黃紹祥是第四代傳承人,從事毛筆製作45年。現為泰安市非文化遺產傳承人。
  • 畫糖畫捏麵人拉洋片 天津人歡歡喜喜過個非遺年
    天津北方網訊:2月16日,隨著迎財神、舞龍舞獅的新春納福活動開啟,西岸文化廟會暨「歡歡喜喜過非遺年」天津非遺文化活動在友誼路新業廣場正式啟動。市民朋友們可以在春節七天長假裡盡情逛廟會,歡歡喜喜過個「非遺年」。
  • 糖人是怎樣製作的呢?吹糖人可以吃嗎?
    現在的集市上不經常見到了,在小時候只要一有集,就少不了那些畫糖人,吹糖人的身影。把熬的糖稀吹成鼓鼓的一個造型,但是師傅是怎樣吹起來的呢,有什麼技巧呢?今天來學習一下。據說,吹糖人兒的祖師爺是劉伯溫。在賣糖的過程中,劉伯溫創造性地把糖加熱變軟後製作各種糖人兒,有小雞小狗什麼的,煞是可愛,小孩子爭先購買。在路上,許多人向劉伯溫請教學吹糖人兒,劉伯溫一一教會了他們。於是,這門手藝就一傳十、十傳百,傳到現在據說有600多年的歷史了。
  • 【吹糖藝人馬青旺】把非遺項目「吹」出國門
    馬青旺的十二生肖吹糖人作品 王構/攝從初出茅廬「吹」到爐火純青馬青旺從小就是一個腦子活泛、不喜拘束的人,他不願意像旁人一樣把時間和汗水都消耗在默默種地上,反而將目光投向了走街串巷的吹糖藝人身上。因為羨慕吹糖藝人「箱子一背想去哪就去哪」的自由自在,馬青旺下定決心要學會吹糖人。
  • 民生微實事丨沙二社區「傳承·印記」親子非遺體驗坊之吹糖人
    6月7日下午,由沙二社區黨委、沙二社區工作站主辦,深圳市藝立方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傳承·印記』親子非遺體驗坊之吹糖人製作」活動在社區工作站成功舉辦。本次活動分為上下兩節課程,共30組親子家庭參加,旨在通過豐富有趣的課堂體驗,讓社區居民深刻體驗中國傳統文化、非遺手工技藝的魅力。
  • 吹糖人:精湛的手藝,不朽的文化
    吹糖人是我國一項傳統的民間手工藝,它不僅是舊時北京的一個行業,其中也蘊藏在幾代人的記憶中。早年間,各地街頭巷尾少不了做這種生計的人,他們每天挑著擔子走街串巷吹著糖人,甚至是集市廟會都不會錯過。民間有三種製作糖人的工藝:吹糖人、畫糖人和塑糖人。而老北京多數以吹糖人和畫糖人為主,其中吹糖人的工藝最複雜。
  • 周末兩個精彩活動,帶你領略揚州非遺的魅力!
    2019年揚州先後獲得「東亞文化之都」、「世界美食之都」的盛譽,同時也是揚州雕版印刷技藝、揚州剪紙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1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