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至22日,第七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將在成都舉行。作為本屆非遺節重磅活動的國際競技活動將秉承「重交流、輕比賽,重推廣、輕形式」的原則,突出非遺技藝的傳承、交流、展示,舉行中國民族樂器傳統技藝競技、竹編競技和川派盆景競技暨精品展三大競技活動。
40個民族 89項樂器
中國民族樂器傳統技藝首次同臺競技
中華民族素有「禮樂之邦」的美稱。樂器作為「音律」的物質載體,不僅擁有著和中華文明同樣燦爛悠久的歷史,而且深刻反映了中國傳統審美意識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中國民族樂器傳統技藝競技」盛會秉承「交流互鑑、各美其美」的人文精神,首次匯集全國30個省(市)區的器樂傳承人,帶來40個民族的89項民族樂器,在非遺節期間進行同臺競技、展示。
據了解,活動現場將以民族樂器的核心製作技藝競技、演奏競技、樂器展示等立體化的方式,為遊客呈現民族樂器精湛的技藝、精美的形制和動人的旋律。其中,核心製作技藝競技和演奏競技將分成吹奏類、拉弦類、彈撥類、打擊類四類樂器進行比拼,傳承人將現場展示樂器製作技藝以及演奏技巧。
傳統樂器展演板塊,分為線上、線下同步開展。活動現場每一件參展民族樂器都有一個專屬二維碼,掃碼即可聽到該樂器的介紹和演奏。線上展覽則不僅能夠看到樂器的形制、聽到樂器的聲音,更可以投票、打榜,評選自己最喜歡的民族樂器。參展的89項樂器既有鮮為人知的基諾族奇科、納西族速古篤,也有頗受歡迎的京胡、尺八等民族樂器。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民族樂器傳統製作技藝競技,強化中國傳統技藝傳承人之間、愛好者以及普通市民之間交流互動,10月17日至19日下午,均設置了豐富的民族樂器製作和演奏體驗活動。在非遺傳統技藝傳承人的帶領下,市民既可以感知「工匠技藝」的奧妙,也可以體驗「吹拉彈打」的演奏樂趣。
此外,傳承人還將在非遺節期間,走上成都街頭,展示展演民族樂器和音樂獨特的魅力,並與本土街頭藝人交流互動,讓更多的遊客和群眾參與到活動中來。
傳統竹編與現代設計碰撞
助力非遺技藝成果轉化
崇州是本屆非遺節的分會場之一,非遺節期間將舉辦多彩巴蜀——道明國際竹文化節,開展國際竹編競技、「天府小匠人」(竹編)競技活動、國際竹編創意設計作品展、國際竹文化論壇等活動,為市民全方位展現竹編技藝,展示傳統竹編與現代設計碰撞帶來的非遺成果。
其中,竹編競技將以竹編成品展示與現場製作技藝比拼結合的形式開展,屆時將有多位國內竹編傳承人同臺競技。此外,由成都市各中學校的學生參加的「天府小匠人」竹編比拼,也是成都市最大規模的一次「竹編小傳承人」比賽。
10月17日至22日期間,還將開展國際竹編創意設計作品展,除四川省2019年度非遺創意優秀作品和央美來崇設計製作的竹編創新研究作品之外,還將展出由4名東南亞著名設計師與非遺傳承人共同設計製作完成的竹編公共藝術作品。這也是外籍傳承人首次參加「非遺競技活動」。
200餘盆代表性盆景
彰顯中華傳統藝術意蘊精髓
川派盆景作為中國盆景五大流派之一,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藝術。為弘揚中華盆景藝術,展示川派盆景發展新水平、新成果,進一步促進各流派、各地區之間的技藝交流,10月17日下午,四川各地優秀盆景傳承人將共聚非遺博覽園,同臺競技交流切磋,以現場製作的方式向廣大市民朋友展示川派盆景造型主要的多種形態技藝。同時,在非遺節期間,還將展出從全省16個市州縣區精心挑選的代表性川派盆景200餘盆,它們與搭建的立體式古建院落的展場形成有機統一,營造出濃厚藝術感,進一步體現中華傳統藝術意蘊精髓。本報記者 王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