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菲律賓政府表示,受颱風「巴蓬」影響,至少21人死亡,多人失蹤。同時,菲律賓境內約有115個國內航班被取消,超過1.57萬名乘客滯留機場。「巴蓬」是年內襲擊菲律賓的第21場熱帶氣旋。本月早些時候,今年第21次襲擊該國的熱帶氣旋「北冕」曾造成13人死亡,8000多所房屋受損。
世界上最容易受災的地區已經切實感受到了氣候危機的嚴峻現實:有毒的煙霧籠罩著亞洲大城市,數百人死於洪水和山體滑坡,颶風襲擊了沿海地區,乾旱和致命的熱浪導致城鎮缺水……
聯合國亞太經社理事會8月份發表的一份報告指出,過去兩年中發生的一系列「無情的自然災害」是前所未有的,也超出了預測的範圍,「這標誌著新的氣候現實即將到來。」
亞洲受氣候危機影響最大
亞太地區擁有世界60%的人口,是氣候危機最脆弱的地區之一。
隨著人口數量激增和大量人群湧入城市選擇工作機會,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城市的發展速度超過了基礎設施的發展速度,滋生新的環境問題。亞洲的許多大城市,包括孟買,曼谷,胡志明市和雅加達等,都位於沿海和低洼地區,因此容易受到海平面上升和其他極端天氣事件的影響。
印度和越南等亞洲國家工業化進程的提速,一些工廠正在排放越來越多的二氧化碳。而隨著物質財富的增長和消費能力的提升,普通家庭購置更多的空調、汽車和一次性用品,這將產生更多的溫室氣體。
另一方面,在一些生態環境最為脆弱的地方,生活著大量的貧困人口生活。不時發生的極端天氣事件,對生命、糧食生產、水源、經濟和基礎設施造成災難性影響。
「如果我們現在不採取緊急的氣候行動,那麼到本世紀末,我們的氣溫將上升超過3°C,這將對人類的福祉產生越來越多的有害影響。」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佩特裡說,「我們距離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還遙遙無期。」
海平面正在上升
地勢低洼的南太平洋島國吐瓦魯,被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歸類為極易受到氣候變化影響的國家。吐瓦魯全國的最高海拔只有4.5米。由於地勢非常低,隨著全球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的影響,這個國家在未來的某一天內很有可能便會被海水所覆蓋,也許將會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被海水「吞沒」的國家。
「海平面上升正在加速。」太平洋區域環境計劃(SPREP)秘書處氣候變化適應力主任庫珀-哈洛(Cooper-Halo)說,「我們預計海平面上升將在20年內顯示出變化,但是現在我們已經看到了。」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今年5月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全球海平面的上升速度超過了預期。報告稱,如果溫室氣體排放不受約束,到本世紀末,溫度升高、冰川融化和冰蓋消失可能導致海平面上升超過2米。
海平面上升兩米,將導致1.87億人流離失所,其中大部分人來自亞洲,並淹沒部分大城市。有研究表明,到2050年,越南南部和泰國首都曼谷的部分地區可能被海平面淹沒。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表示,適應海平面上升將是亞太地區的一項關鍵挑戰。其應對措施包括:保護海岸線和基礎設施,恢復紅樹林以及確定遭受洪水威脅的地區。
庫珀-哈洛表示,南太平洋國家已經被迫採取一些應對措施,如設立監測站測量海平面的上升,種植海水作物增強對鹽水的抵抗力。她說,由於海洋酸化和珊瑚白化減少了魚類資源,南太平洋島國居民的飲食結構已經發生了變化,其中包括增加進口大量加工食品。
颱風越來越頻繁,風力更強
亞洲有近一半的人口,即大約24億人,生活在容易遭受極端天氣事件影響的地區。
今年,季風暴雨引發的洪水和山體滑坡席捲了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季風暴雨所到之處,各國都慘遭洗劫,造成嚴重破壞,奪走數以百計人的生命。
2019年,越南、日本、印度、孟加拉國、韓國、泰國、斯裡蘭卡和菲律賓等國,都遭受了熱帶風暴和颱風的襲擊,造成數十人死亡,數十萬人流離失所和數百萬美元的直接經濟損失。
「我們每年平均經歷20次颱風,而且颱風越來越頻繁和強烈。這對菲律賓社區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房屋和生計受損,失去親人,失去清潔食物和水的獲取,被剝奪了財產。」一位名叫喬安娜·蘇斯滕的菲律賓居民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每當發生極端天氣事件時,我們就會喪失享有安全,體面和有尊嚴的生活的基本權利。」2013的超強颱風海燕,奪走了蘇斯滕的父母、哥哥、嫂嫂和年幼侄子的生命。
世界氣象組織的數據顯示,1970年至2019年造成全球最大經濟損失的10次災害中有7次是熱帶氣旋。
颱風的高昂經濟成本可能使貧窮國家陷於癱瘓。2015年,颱風帕姆給南太平洋島國萬那杜造成的損失相當於其國內生產總值的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