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有一個地級市叫「株洲市」,株洲市市分為市區、株洲縣、醴陵市(縣級市)、攸縣、茶陵縣、炎陵縣。其中市區、株洲縣這些地方的方言叫「株洲話」,醴陵市的方言叫「醴陵話」,攸縣的方言叫「攸縣話」,茶陵縣的方言叫「茶陵話」,炎陵縣的方言叫「炎陵話」。
這5個「XX話」之間任意兩個的差異,基本上就已經快到「普通話和粵語」之間的差異那麼大了。而就算是在同一個「XX話」裡面,來自不同鄉鎮的人,在口音、用詞習慣上仍然會有一些差異,這些差異基本上也到了「聽不懂、猜不出」這種地步。
在不考慮少數民族語言和方言島,以七大方言區以其他方言數量為標準的話,湖南的確是中國方言最複雜的地區,或者說至少也是之一。
湖南地區涉及到了七大方言區中的四種,其中西南官話和贛語的使用人口不比湘語的使用人口少多少,另外還有兩種七大方言體系以外的方言,具體而言:
湖南方言以湘語為主,其中又包含了以長沙、益陽為代表的長益片,以婁底、邵陽為代表的婁邵片,以吉首、辰溪為代表的吉漵片/辰漵片三大分區。現在也有人採用三大分區再加上衡州片(以衡陽、衡山為代表)、永全片(以永州、道江為代表)的五大分區劃分方法,此外還有新湘語(以長沙為代表)和老湘語(以湘鄉和雙峰為代表)的區分;湘西南和湘西北講西南官話,包含以常德為代表的常鶴片,以懷化、新晃為代表的黔北片和以靖縣為代表的岑江片。然後就是以永州、郴州為代表的湘南為西南官話和土話並用地區;湘東和洞綏地區講贛語,包含以華容為代表的大通片,以平江為代表的昌靖片,以瀏陽為代表的宜瀏片,以茶陵為代表的吉茶片,以耒陽為代表的耒資片和洞綏為代表的洞綏片;除了這三大方言外,湘西山區會講一種很特別的方言叫鄉話/瓦鄉話,然後以桂東、汝城為代表在湘東南和贛南的交界地帶還有一小片地區講客家話。
各大方言區之間的差別的就不提了,對於湘語、贛語這種方言而言,即使是同一個方言區,不同片、甚至同一片中的不同小片之間的差別也是比洞庭湖還要大,更不用說方言交匯形成的變種和由於地理阻隔、外來人口等形成的十裡不同音了。
湖南在中國近代史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古代湖南人物罕見史傳,三國時如蔣琬者,只一二人。唐開科三百年,長沙劉蛻始舉進士,時謂之破天荒。
真正屬於湖南的時間只有近代的那點時間
然而就是憑藉這短短的一百多年
湖南一躍而起、成就非凡
一時之間湘籍偉人輩出、叱吒風雲
甚至超越北京、江浙等中國的傳統人才中心
成為影響中國命運的關鍵力量
清季以來,湖南人才輩出,功業之盛,舉世無出其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