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借力智能化,破解小區管理「老大難」

2020-12-15 中國常州網

電動車亂停放、亂拉電線充電、高空拋物、東西失竊怎麼辦?北港幾個小區的做法是——

借力智能化,破解小區管理「老大難」

電動車進出電梯、亂停放、亂拉電線充電,高空拋物,東西失竊等現象,是我市很多小區存在的共性問題。部分居民的不良行為既影響了其他住戶,還存在著消防安全隱患。在鐘樓區北港街道,為解決小區管理中的一些「老大難」問題,智能化改造成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

梧桐苑小區正在進行電動車停車位智能充電改造

松濤苑:近500個攝像頭,打造安全小區

騎電動車進入小區大門時,大門門禁會通過電動車上的晶片自動識別並放行,這輛車在小區的行動軌跡也會被記錄;電動車如果想進入電梯,電梯裡加裝的監控識別系統會自動預警並提醒,電動車不退出去,電梯門就不關;地下車庫一共有幾百個攝像頭,小偷要想偷車,一舉一動都會被拍得清清楚楚。

這個被各種智能科技全副武裝起來的小區,是鐘樓區北港街道松濤苑小區。松濤苑小區處於北港街道和西林街道交界處,是一個拆遷安置小區,一共13幢房子,都是33層的高層建築。小區約1800戶、7000多人,80%的住戶是外地來常人員。

松濤路社區黨支部書記馮巍介紹,小區住戶的電動車數量龐大,以前經常存在電動車亂停放、電動車進電梯上樓充電、電動車失竊的問題。為此,近期,北港街道出資為小區住戶們的電動車統一加裝了晶片。記者看到,這枚晶片呈長條狀,黑色,形似一條墨,車主們把它粘或綁在電動車上即可,這套系統預計在7月6日正式啟動。

同時,為加強小區管理,防高空拋物、東西失竊,這次改造中,松濤苑小區還增加了攝像頭的數量,僅地下車庫就有近300個,整個小區的攝像頭數量則有近500個。

與此同時,小區在1號樓的4部電梯試點加裝了禁止電動車進入電梯的智能監控設備,如果電動車進入電梯,監控會發出語音提醒並且一直不關門、不啟動電梯。「1號樓試點一個月,沒有收到住戶投訴,我們打算推廣到其他12幢樓。」

梧桐苑:電動車充電,加裝智能化系統

位於松濤苑小區北面的梧桐苑小區,從這個月開始,緊鑼密鼓地進行電動車停車位整治。

梧桐苑小區是繼星港苑、運河苑之後,北港街道第三個大型安置小區,2006年開始建設,2008年陸續入住。整個小區佔地面積20公頃,分為東西兩個區,4個進出大門,共有居民住宅樓51幢、3463戶,常住人口1萬人。

梧桐苑社區黨委書記孫雲峰說,整個梧桐苑小區的電動車數量估計至少有5000輛。小區沒有配套的非機動車庫。沒有架空層的樓棟,電動車停在地面停車棚;有架空層的樓棟,居民們習慣各自佔領一塊地方,堆放雜物、停放電動車,從樓上拉下電線充電。小區這幾年已經發生了幾起火災,最近的一起發生在今年5月3日白天,起火的是31幢。「堆放在架空層的雜物引燃了一輛停在那兒的報廢電動車,火還把一戶人家的空調室外機給燒壞了。」

這幾年來,梧桐苑社區為了整治電動車亂充電、亂堆放雜物,動了不少腦筋,召集居民開了無數次協調會,但收效都不是很理想。

這一次的整治,就從發生火災的31幢開始。6月19日下午,記者在31幢的架空層看到,裡面的雜物基本已經被清掉,地面上用白線劃出了一個個電動車停車位,監控攝像頭和煙霧探測器也在這次整治中一次配備到位。「停車位根據每個單元戶數的多少來劃分,每個停車位都配備一個充電接口,車主刷卡充電,收費擬以10分鐘為一個計價單位,最終標準還沒確定。」孫雲峰說。

整個梧桐苑共有51幢房子,孫雲峰說,計劃以一個星期完成3棟樓的速度進行整治改造,預計今年國慶節前所有架空層的電動車位能夠改造好。

同時,小區也試點在一些有電梯的高層樓棟安裝了禁止電動車進電梯的智能監控系統,「目前只在幾棟樓試點,還在觀察,如果效果好的話打算推廣到整個小區。」

景瑞英郡:啟用「黑科技」,禁止電動車進電梯

松濤苑小區、梧桐苑小區這樣的拆遷安置小區,都是政府出面、出資,為小區裝上監控、晶片、智能門禁等各種設施;同處北港街道的青楓社區部分小區,則是小區業主自願提出在電梯裡加裝禁止電動車進電梯的智能設備。

青楓社區黨委書記蔣俏豔介紹,社區所轄的景瑞英郡是個商品房小區,小區共有8幢高層建築,其他都是別墅。去年,小區一些業主提出,電動車進電梯上樓現象較普遍,每個樓層的中間天井處都被電動車停滿了,很擔心會引發火災。

景瑞英郡小區物業服務處工作人員劉茂雨介紹,反覆考慮之後,決定在電梯裡裝監控視頻,「探頭一監測到電動車進去就會提醒,電動車不退出就不關門。」

考慮到小區非機動車庫在地下,只有一棟樓前有少量地面停車位,為堵疏結合方便居民,物業正式在電梯裡加裝這一裝置之前,先對每幢高層下面的非機動車庫充電樁進行了擴容,然後才在1幢的電梯試點加裝禁止電動車進電梯的監控,並慢慢擴展到其他樓棟。目前,已經有4幢高層加裝了這一裝置,還有尚未裝的4幢樓,已經有業主來打聽了。

胡豔 須曉清 文 王銳 攝

來源:常州晚報

相關焦點

  • 借力智能化,破解小區管理「老大難」
    北港幾個小區的做法是——借力智能化,破解小區管理「老大難」電動車進出電梯、亂停放、亂拉電線充電,高空拋物,東西失竊等現象,是我市很多小區存在的共性問題。部分居民的不良行為既影響了其他住戶,還存在著消防安全隱患。在鐘樓區北港街道,為解決小區管理中的一些「老大難」問題,智能化改造成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
  • 大興黃村西裡「黨建物業聯合體」破解老舊小區垃圾分類「老大難」
    大興黃村西裡「黨建物業聯合體」破解老舊小區垃圾分類「老大難」
  • 【街道動態】破解老舊小區管理難題,黃樓街道「紅色物業」這麼幹...
    【街道動態】破解老舊小區管理難題,黃樓街道「紅色物業」這麼幹,居民都點讚!,嶄新的道閘、智能化的門禁系統、平整的水泥路面……和諧有序的小區環境讓人耳目一新,昔日的散片區已然成為人們交口稱讚的幸福大家園。
  • 破解「城市之癢」——四平市創新物業管理紀實
    原標題:破解「城市之癢」小區物管是城市管理的熱點和難點,堪稱「城市之癢」。如何破解?四平給出的答案是:創新管理,以執行力換取滿意度。今年初,在全市範圍內抽調90名公職人員,經過脫崗培訓後,分任「物業督察員」,配合鐵東、鐵西區物業管理辦,開展物業「問題摸排」。「腳底粘泥才能發現問題。我們在小區蹲點兩個多月,一共發現了300多個問題。」蹲點碧水明珠小區的「督察員」呂正友告訴記者。
  • 常州:破解幼兒園大校額 補齊基礎教育短板弱項
    深入貫徹落實省委關於遵循新發展理念持續排查解決突出民生問題的統一部署,常州對標一流教育強市,緊扣「普及」和「普惠」改善學前教育短板弱項,滿足人民群眾對「幼有所育」的期盼。標本兼治,破解大校額難題既注重「硬體」建設,強化學前教育的規劃和投入,也注重「軟體」建設,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落實監管責任;既注重治標,破解當前制約學前教育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也強調治本,補齊制度短板;既鼓勵引導規範社會力量辦園,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也遏制過度逐利行為,分類治理無證辦園……緊扣老百姓的關切,從根本上為破解
  • 常州住宅小區封閉管理首日:大多數小區嚴格執行
    我市住宅小區封閉管理首日:大多數小區能嚴格執行同時,城鄉交通入口把關更嚴了2月2日下午,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布《關於加強住宅小區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要求「根據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的工作要求,疫情防控期間實行小區封閉式管理
  • 老舊小區綠化成了「老大難」 市民對小區綠化觀點不一
    可是,您是否忽略了身邊的綠色,您的小區是不是也已經綠色滿園、花紅柳綠?您的小區綠化搞得怎麼樣?對於這些美麗植物的養護,物業方面又是如何做的呢?4月28日,記者走進中心城區幾個小區,發現新小區綠化都比較到位,有些老舊小區幾乎無綠化。還有幾個小區居民反映,減少綠化帶增加車位,能夠減輕小區停車壓力。
  • 長春市明珠街道:「老舊散」小區啟動智能化防控管理
    「我住了幾十年,沒想到一夜變成了進門刷卡的『高檔小區』。」 長春市南關區明珠街道26中宿舍的居民張大哥一邊刷卡進入小區,一邊滿意地說道。「街道給我們每戶都發了一張卡,刷卡才能進小區,沒有外人隨意進出,我們就不擔心了。」疫情如大考。
  • ...治理難題如何破解?2020年「公房小區治理聯盟」覆蓋老西門街道
    圖說:黃浦區老西門街道已在部分小區推廣「公房小區治理聯盟」治理模式。黃軒供圖(下同)黃浦區老西門街道作為典型的老城廂地區,共有公房小區20餘個,佔整個街道住房面積的一半左右。這些小區相當一部分居民是公房承租人,基本設施老舊破損、公房私房交錯混雜、居住群體類型複雜、物業服務保障較低、居民訴求渠道不暢。
  • 惠山區安置房小區物業管理兩項目獲「省優」
    安置房小區參評,標準同樣嚴苛「安置房小區的物業管理一向被認為是老大難問題。想要獲得個『市優』都很難,更別提『省優』了。」市住建局物業管理處負責人介紹,創建省級物業管理示範小區具有深遠的社會意義,它不僅是對農民安置房物業管理的一種創新與挑戰,更是讓廣大拆遷農民能安居樂業,社區文明和諧發展的基礎與保障。
  • 「建築界」從沒人管到有人管,專業化物業管理破解北京失管老舊小區...
    專業化之中的特色化讓祿長街頭條19號院成為破解失管老舊小區難題的樣本以及北京老舊小區精細化治理的代表之一,40年房齡的小區終於摘掉了「三不管」的帽子。「那個時候呀,家家都裝個地鎖,小汽車亂停,下水道堵了都沒人管。年輕時樓裡樓外的事兒還可以找單位解決,但職工們老了,企業也沒了,小區可以說是『三不管』。」
  • 常州一街道刷臉進小區業主憂隱私被洩 警方:未強制
    常州一街道推「刷臉進小區」業主憂隱私被洩,警方:並未強制進小區不用再刷門禁卡,只需「刷臉」即可。新科技在給江蘇常州新北區三井街道的居民帶來便利之前,不少人開始擔憂個人隱私可能會被洩露問題。
  • 「街區制」試點|石景山這個小區的「老大難」問題解決了
    3600多輛私家車,只有一條進出小區的道路,早晚高峰交通擁堵嚴重,這是石景山區古城街道濱和園地區7000多戶居民曾經每天要面臨的一道難題。通過試點「街區制」僅用了20餘天時間,進出小區的新路就打通了。20天「老大難」新增一個出口濱和園是石景山區永定河畔的一處大型居住區,由燕堤西街、燕堤中街、燕堤南路三個社區組成,26棟住宅樓,有私家車的超過了一半,而出入口只有一個,導致交通秩序非常混亂。不少居民心生抱怨。
  • 流動攤販整治難,看柘林城管中隊用「黑科技」破解治理難題
    流動攤販整治難,看柘林城管中隊用「黑科技」破解治理難題 2020-12-22 19: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渝中:智能化小區服務居民智慧生活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智慧城市建設如火如荼而智能化小區是智慧城市面向民生的最基本單元打造智能化小區為居民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正在成為社區管理工作的新方向服務智能化黃杰是今年8月剛入住的業主。搬來不久,他就體會到智能化小區的便捷與貼心。「有一次家裡的空氣開關壞了,我立即通過業主APP線上報修,不到15分鐘維修師傅就上門來為我檢查、更換設備,真是為我解決了一個難題,太方便了!」
  • 探索拆遷安置小區物業管理新模式
    面對小區的巨變,曾是小區第一屆業委會主任,目前擔任金華社區支委的陳惠國最有話語權:金邑水岸具備很多拆遷安置小區存在的綠地被侵佔、公共環境遭破壞、公共設施被挪用等「髒亂差」問題,特別是毀綠、種菜泡沫箱堆積、小區裡生煤爐、機動車開上綠化帶等現象層出不窮。  改變源於2013年1月1日麗園佳城物業全面接手,面對難題,物業團隊沒有猶豫,馬不停蹄,研究對策,破解難題。
  • 北京破解老舊小區物業管理難題 推行「職業經理人」模式
    由於原物業公司服務質量不高,小區配套設施老化,綠地損毀嚴重,各類舉報、投訴時有發生,2016年度物業費收繳率不足20%,物業服務工作無法正常開展,原物業公司合同到期後退出,小區管理一度處於無序狀態。 針對老舊小區、回遷小區物業服務不到位、社區環境差、居民投訴率高等問題,北京市大興區清源街道創新工作思路,以棗園尚城回遷社區為試點,探索推行「職業經理人」物業管理模式,有效地解決了社區居民反響強烈的問題,社區環境明顯改善,物業費收繳率由不足20%提升至87%。 據介紹,2017年5月,棗園尚城社區黨支部經充分調研後,決定試點推行「職業經理人」物業管理模式。
  • 福州市臺江區探索推廣「家園事務服務中心」參與老舊小區長效管理...
    臺江區堅持問題導向,強化改革創新,探索建立非營利的民辦非企業組織——「家園事務服務中心」參與老舊小區管理的「臺江模式」,有效破解這一困擾臺江多年的難題。目前,「家園事務服務中心」模式已在臺江區10個街道全面複製推廣。  一、創新管理模式,破解「無人管」難題。一是「規範架構」破解組織管理難。
  • 小區公共收益,你分紅了嗎?常州這100個住宅小區將首批嚴查!
    昨天下午我市召開全市業主公共收益管理使用情況專項執法檢查部署會常州市區住宅小區業主公共收益管理使用情況根據《常州市住宅物業管理條例》(以下簡稱《管理條例》),利用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進行經營的方式和經營收益,統稱公共收益。公共收益中,比較常見的是利用小區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產生的廣告、車位收益等。公共收益如何管理?《管理條例》規定,公共收益應當單獨列帳,不得擅自使用。
  • 物聯網+數據化 常州讓全民健身更智能
    每天傍晚6點多,常州紫荊公園的健身步道就熱鬧起來,附近小區的居民三五成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