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一街道推「刷臉進小區」業主憂隱私被洩,警方:並未強制
進小區不用再刷門禁卡,只需「刷臉」即可。新科技在給江蘇常州新北區三井街道的居民帶來便利之前,不少人開始擔憂個人隱私可能會被洩露問題。
近日,三井街道多個小區的居民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反映,他們被強制要求安裝「人臉識別」微信小程序,而且必須上傳人臉照片,錄入家庭住址、手機號碼和身份證號碼。
上述居民表示,登錄相關頁面後,他們吃驚地發現,相關微信小程序是由一家民營企業開發,頁面充斥著大量廣告,因而,他們擔心個人隱私信息一旦遭到洩露,並被商家用來牟利,後果不堪設想。
對此,4月8日下午,常州新北區三井街道閔姓宣傳委員表示,「人臉識別進小區」是公安條線主推的社會治理智能化試點,具體由三井派出所跟社區、物業對接。涉及到的相關問題,以公安部門的說法為準。
常州市公安局高新區(新北區)分局三井派出所回復澎湃新聞稱,由於疫情期間小區出入口人員管控壓力較大,三井街道13個小區物業公司採納派出所的建議,試點「人臉識別雲門禁系統」。各小區安裝人臉識別等科技設備,屬於小區物業自身行為。三井派出所和相關社區均未有參與投資建設,也無利益分配。
三井派出所表示,該系統設置人臉無感識別進出或採用微信小程序兩套開門方式。對於有疑慮的業主未對其有強制要求,仍可使用門禁卡進出小區。
「刷臉進小區」存隱私洩露風險?
據三井街道轄區的大名城居民趙(化姓)先生稱,3月底的一天傍晚,他和妻子下班回家進小區大門時,忽然看到一名穿制服的男子拿著一份《告全體業主書》給他看,要求他們掃碼安裝「人臉識別」的小程序。
趙先生提供的《告全體業主書》顯示,三井派出所和三井街道聯合告知業主稱,「……人臉識別硬體已經到位,採用零接觸開門,授權工作即日就將開始。業主授權工作結束,門禁卡功能將取消,人臉識別系統將正式啟用。人臉識別啟用之後,業主可憑手機小程序或刷臉開門」。
據趙先生等居民稱,要想獲得「刷臉開門」的授權,必須按要求上傳人臉識別照片,還要填寫家庭住址、手機號碼、身份證號碼等個人信息。
根據三井街道的多名居民統計,目前,該街道轄區內的典雅花園、府西花園、大名城、福地聚龍苑等小區均已安裝刷臉設備。
多名居民稱,該刷臉設備及相關微信小程序是由一家叫「親鄰科技」的民營公司開發、運營。如果居民的個人信息被該公司採集,他們擔心有可能被「精準營銷」,遭受源源不斷的廣告騷擾。另外,這些居民還質疑這背後是否存在利益輸送。
居民趙先生表示,按照《告全體業主書》的陳述,假如到期後業主不錄入個人信息,將無法刷臉打開門禁系統,也就無法順利進入小區。為此,這種未徵求居民意見強制推行的「刷臉門禁」,在多個小區引發熱議。
「小區是業主共有的,進入小區是業主最基本的權利,只能刷臉才能進入,這限制或剝奪了業主的基本權利。」居民陳(化姓)先生說。
街道:人臉識別門禁系統由派出所主推
根據《常州日報》報導,今年3月5日上午,常州新北區首批「物聯網+智慧小區」籤約儀式在三井派出所舉行,三井街道巢湖、秦嶺等6個社區的書記、11個小區的物業代表出席籤約儀式。
據報導,三井派出所引入「物聯網+智慧小區」概念,在11個小區增設146套人臉識別雲門禁,用戶可通過人臉識別、微信小程序2種方式進入小區。這麼做的目的是,「應對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將居家隔離人員管理、流動人口要素管控、隱患排查、服務群眾等各個方面工作更精細化、高效化」。
據《常州日報》披露,「人臉識別雲門禁系統」由親鄰科技打造,該系統可全天候不間斷採集數據,與公安大數據融合,一旦發現可疑情況,便於公安機關第一時間開展核查落實管控。
天眼查顯示,常州親鄰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7年12月,其業務範圍包括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服務,數據處理服務,計算機軟體開發等。
針對親鄰科技開發的人臉識別門禁系統的商業模式及其隱私保護問題,澎湃新聞聯繫了常州親鄰科技公司相關人士。對方表示,不方便回復。
三井街道及其下轄的三井社區、秦嶺社區等均表示,人臉識別門禁系統是由三井派出所主推的社會治理的智能化試點項目,街道和社區只是「配合派出所」,指導居民如何安裝。「業主刷門禁卡也能進小區,不一定非要裝(人臉識別小程序),但租戶等流動人員必須裝」。
三井街道閔姓宣傳委員告訴澎湃新聞,小區發放的《告全體業主書》是由派出所發放的,把街道的標識也一併放進去了。所以,涉及到推廣過程中的相關問題,「以公安部門的說法為準」。
人臉識別門微信小程序看起來是個電商平臺,頁面上有不少廣告。
派出所:未強制要求「刷臉進小區」
針對居民對「人臉識別雲門禁系統」的疑問,4月8日晚間,三井派出所答覆澎湃新聞稱,今年2月份,疫情防控期間,三井派出所在檢查轄區的世茂香檳湖苑小區出入口管控工作情況時,發現該小區在出入口安裝人臉識別設備,憑藉「人臉識別」和「微信小程序」進行科學管控,能有效防止非小區人員隨意進出而導致交叉感染及帶來的其他安全隱患。
之後,三井派出所會同相關社區通過認真調研,認為該「人臉識別雲門禁系統」值得在其他小區推廣,遂與設備生產廠家常州親鄰科技公司取得聯繫。
據三井派出所稱,2019年12月,親鄰科技公司已在上海市靜安區的歌林春天等小區運行了出入口人臉識別科技設備,獲小區居民的高度認可。而且,該廠家還提供了依據《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管理辦法》取得的三級等級保護證書,以及獲公安部認證的技術、設備、資質等相關證明文件。
鑑於此,三井派出所表示,其與相關社區溝通,根據疫情管控情況,篩選出轄區13個人口密度大、治安狀況較為複雜的小區,向各小區物業公司發出安裝「人臉識別雲門禁系統」建議。
隨即,上述13個小區物業公司均表示,願意參加此項目試點,由物業公司採用「押金+租金」相對低價方式,購買親鄰科技公司服務。
三井派出所告訴澎湃新聞,今年3月5日,親鄰科技公司與各小區物業公司分別籤訂服務購買協議,由親鄰科技公司提供人臉識別設備以及運營維護服務,該設備廣告收入歸親鄰科技公司單方所有,物業不參與任何利益分配。
「同時,三井派出所和相關社區均未有參與投資建設,也無利益分配。因此,各小區安裝人臉識別等科技設備,屬於小區物業自身行為。」三井派出所說。
另外,三井派出所還說,人臉識別門禁系統設置了人臉無感識別進出或採用微信小程序兩種開門方式。對上述兩種開門方式有疑慮的業主,未對其有強制要求,仍可使用門禁卡進出小區。同時,派出所還將與物業、社區保持密切聯繫,進一步加強對物業公司的指導和管理,提高小區的安防係數,營造安全穩定的社會治安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