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出小區只能刷臉?哈爾濱這些小區居民要求有更多選擇

2020-12-10 黑龍江日報

近日,哈爾濱市南崗區和道外區啟動試點,打造「刷臉智慧小區」。道外區在8個小區安裝了116個門禁,部分居民疑慮重重……

回家進門先刷臉,進門需要按指紋,這些「高科技」已成為眾多小區門禁系統的標配……

最近,家住哈爾濱市道外太古商圈的居民發現,小區每個進出門都安裝上了攝像頭。社區在進行人口普查登記時,同步也要錄入「臉」。從敞開式小區到全封閉小區,居民當然很高興,但也有人擔心:自己的臉會不會被人利用,給自己帶來風險和麻煩?

搜索發現,全國多個城市採集業主「臉」、如何保護業主信息已成為新的熱點話題。

在採訪中有居民提出建議,封閉小區能否設立多個安防閘,從小區大門到單元門到電梯,逐步升級防護,讓居民有更多的選擇性;還有的居民希望知道,一旦因小區門禁系統導致「臉」洩露,誰來負責損失?

01 誰來替我保護隱私

哈市新太古小區一個出入口的大鐵門上,刷臉的攝像頭、機盒、接收信號裝置,都已經安裝完畢。這裡身處太古商圈,居民的安全感不強,可以看到門邊還有舊的提醒牌:「警方視頻監控區域」。

居民陳先生說,一旦開始刷臉,「閒雜人等」就再也無法進入,老人和孩子可以放心地在院子裡曬太陽、玩耍了。

近日,該社區通過樓組長在業主群裡發布信息:11日起正式辦理刷臉「手續」,填表+錄臉。一些年輕的居民開始擔心:這樣會不會洩漏隱私?畢竟「自己的臉譜被人拿走了」,如果資料洩漏出去,就會出大事。

居民小李說:「現在很多借貸平臺和消費平臺,只要刷臉就能完成。如果我的『臉』被人複製了,拿去各種平臺刷,很可能就會莫名背上債務,這太可怕了!」

哈市南崗區和興頭道街新城小區臨街單元也開始進行人臉信息錄入,對此居民爭議頗多。居民李先生表示,一旦人臉信息丟失,或者資料庫洩密,人臉識別就可能面臨較大風險。

實際上,很多居民都有這樣的擔憂,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學府嘉園的居民就曾向南崗區區長熱線反映擔憂信息被盜的情況,之後有關部門在給該居民反饋中提到,該項目由哈爾濱市科技局和公安局牽頭執行。

因為擔心信息洩露,目前太古商圈還有一些居民持觀望態度,沒有到社區辦理刷臉手續,期望能「籤個保密協議」,出了事好有人負責。

02 帶人進入誰來管理

家住維新街79號的劉女士,對小區安裝刷臉設備這事很感興趣,專程到社區諮詢了相關事宜。她說,這一片兒居民區同屬老道外城區,做小買賣的人多,流動性也比較大,小區安上大門,實行刷臉式封閉管理,對於大家來說真是好事。「我們相信社區主任,她和我們說,最近有些地方有疫情,小區刷臉才能進入,也給大家的健康上了保險。你說這不是治安+健康的雙保險嗎?」 劉女士家這個鐵門處的刷臉設施,還有個與其他地點不同的地方,就是機盒上印有警徽。這讓她進一步相信,刷臉工程肯定是有安全保障的,不可能會洩漏個人隱私。

如果有親友來訪該咋辦?答覆是「主人出來刷臉接進去」。劉女士說:「我家住七樓,丈夫行動不便,總接也接不起呀。再說,帶人進入也得有人管理,啥人都能帶入,還是存在隱患啊。」

對於這種安防新方式,居民孫先生堅決抵制,他更青睞保安+刷卡的方式。孫先生說,這種方式看似更高級了,但存在兩個隱患,一是個人信息無法保證絕對安全,最近幾年居民或者酒店信息、甚至網際網路科技公司被「撞庫」數據被盜賣情況時有發生。另外,若無人值守,不法分子採取跟隨獨自一人的居民進入小區怎麼辦?所以還是要配保安,組合的方式才是真正安全。

03 緊急情況怎樣開門

「我在網上也看了許多案例,全國不少城市都有。送餐和快遞行業從業門檻不高,有些不法分子就混在裡面。以後刷臉了,年輕人也不用宅和懶了,該下樓到門口活動活動了!」家住祥泰家園A區4單元的王大爺說,現在小區裡每天總有送外賣的摩託和送快遞的三輪出現,這讓不少居民都反感。靖宇地區的小區居民態度倒是比較明確,畢竟小區裡年齡大些的居民佔了多數。

然而,歲數大的人也有他們的擔心,不少人都提出這樣的問題:「修水電煤氣來人怎麼辦?若有人生病,救護車能不能進來?如果發生火情,會不會耽擱消防車進入時間呢?」

此外,新城小區也有居民表示:「安裝人臉識別電子系統為的是安全,那要不要考慮居民的方便?樓層高的住戶,之前外賣和快遞都能配送到家門口,一旦安裝該系統,外賣和快遞不上來,我們還要費力費時下樓取,非常不便!」也有居民說:「與其安裝人臉識別電子系統,不如把現在的電子防盜門修好,既節約資金,也方便居民。」

04 要有更多選擇

家住太古街588號祥泰花園的居民劉先生希望居民可以有更多的選擇權。他表示支持加強小區的安保,但是能不能使用門禁卡或者指紋?有的居民則希望,不要只依靠大門來實現安防。「小區的大門可以刷門卡,單元門再使用臉部識別,這樣系統就不用聯網,安全性更高,技術人員定期更新數據即可,有條件的電梯還可以用樓層卡,而且應該配有保安,看見他們巡邏,居民心裡更有底。」太古商圈的幾位居民給出了他們的建議。

另外,也有居民希望人臉信息採集流程和儲存限制也要更加規範和公開,應該有具有相應資質的部門專職採集,系統避免和外網有交集。

居民王先生說,現在新上的面部識別系統有點「一刀切」,社區說有利於疫情防範,這個做法居民不否認,但除了人臉識別外,沒有其他任何開門的方式,還是有待商討。「在上系統之前,應該提前告知居民,提供幾種方式讓我們選擇一下,畢竟家家的情況都不同,這種直接通知我們去錄入,多少有些生硬,既然居民是日常的使用人,就應該有參與決策的權力,把好事辦的更好。」

據國內媒體報導,北京某高校教師因小區出入只能選擇人臉識別,向物業、居委會、街道發送了法律函,幾經討論後,物業最終同意讓業主自由選擇進出小區的方式。

業內人士呼籲:

人臉信息安全不容小覷

有業內人士對此也十分擔憂,目前最簡單的人臉識別,只需要採集、提取人臉上的6個或8個特徵點就能實現。「一旦人臉信息丟失,後果不堪設想!」

他進一步解釋,當人們使用密碼支付和二維碼支付時,密碼和二維碼均可以更改或變換。手機丟失後,可以通過掛失等方式更換密碼,還可通過相關操作讓丟失手機中的APP無法登陸,進而確保安全。人臉識別則不同,因為面部等生物信息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更改性,一旦洩露,則處於不可逆轉的狀態,很可能出現個人資金被竊取,被他人「刷臉」進入小區甚至房間等極端事件。

密碼被盜了可以修改,而人臉識別是一種生物信息,一旦臉的信息、虹膜的信息被盜了,就是永遠被盜了,而現在人臉識別門禁的生產廠家眾多,標準不一,安全防護能力和技術參差不齊,所以目前人臉識別的安全現狀不容樂觀。

強制採集個人信息

或被認定為侵權

記者在走訪中,不少居民反映:「這樣的大事,是不是應該先和我們商榷,聽聽我們居民的意見再行動?」居民們也表示,一旦安裝了,為了回家,我們只能違背自己的意願去登記,這其實就是一種變相的強制。

黑龍江龍巖律師事務所律師李鑫表示:「依據《網絡安全法》,人臉信息屬於個人生物識別信息,未經業主和消費者同意,如果強制性採集個人信息,可能會被認定為侵權。另外,對於使用人臉識別系統應以合法性、正當性、必要性為前提。正當性沒有問題,但合法性和必要性都值得商榷。」

今年10月1日,新版《信息安全技術個人信息安全規範》要求,在收集人臉、指紋等個人生物識別信息前,應單獨向個人信息主體告知:收集、使用個人生物識別信息的目的、方式和範圍,以及存儲時間等規則,並徵得個人信息主體的同意。

10月28日,杭州市人大公布的新版《杭州市物業管理條例(修訂草案)》明確要求,物業不得強制業主通過指紋、人臉識別等生物信息方式使用共用設施設備,保障業主對共用設施設備的正常使用權。

文/攝 記者 張同 李國玉 李天池

編輯:莫曉亮

責編:孫溶

審核:姜明

統籌:王瑋

相關焦點

  • 哈爾濱市南崗區和道外區「刷臉小區」試點試錯了,應改
    文/黑龍江日報記者張同李國玉史天一攝/黑龍江日報記者蘇強近日,哈爾濱市南崗區和道外區啟動「智慧社區技防系統」試點,打造「刷臉智慧小區」。道外區在8個小區安裝了116個門禁,採取面部識別門禁方式出入小區。11月18日黑龍江日報以《進出小區只能刷臉?
  • 南京小區「刷臉」進出 業主稱4年沒用過
    相對於蘇州金珺花園的刷指紋門禁,南京有小區曾經用過更加「高大上」的「刷臉系統」。2012年,南京奧體附近的碧瑤花園二期配置了一臺「人臉通」(如圖),業主沒有帶卡也可以「刷臉」進門。去年有媒體報導,幾年下來,這臺「人臉通」已基本形同虛設。昨天,揚子晚報記者採訪了碧瑤花園的業主孫老闆。談及刷臉系統,孫老闆笑著說,「2012年我買房子的時候,開發商和物業確實介紹過這個刷臉的系統。現在想來,可能就是一個宣傳小區比較高檔的噱頭吧。
  • 街道推「刷臉進小區」業主憂隱私被洩 警方:未強制
    進小區不用再刷門禁卡,只需「刷臉」即可。新科技在給江蘇常州新北區三井街道的居民帶來便利之前,不少人開始擔憂個人隱私可能會被洩露問題。近日,三井街道多個小區的居民向澎湃新聞反映,他們被強制要求安裝「人臉識別」微信小程序,而且必須上傳人臉照片,錄入家庭住址、手機號碼和身份證號碼。
  • 刷臉進小區真有必要嗎?記者走訪杭州幾個使用人臉識別的小區……
    你家小區或者鄰家小區,有沒有裝上人臉識別進出系統?有人覺得方便,不用帶卡,刷個臉就能進門。有人表示擔憂,錄入的信息會不會洩漏,隱私要如何保護?日前,《杭州市物業管理條例(修訂草案)》提出「禁止強制業主通過指紋、人臉識別等生物信息方式進入小區」。
  • 常州一街道刷臉進小區業主憂隱私被洩 警方:未強制
    各小區安裝人臉識別等科技設備,屬於小區物業自身行為。三井派出所和相關社區均未有參與投資建設,也無利益分配。三井派出所表示,該系統設置人臉無感識別進出或採用微信小程序兩套開門方式。對於有疑慮的業主未對其有強制要求,仍可使用門禁卡進出小區。「刷臉進小區」存隱私洩露風險?
  • 人臉識別技術濫用:不少景區、小區強制「刷臉」丨新京智庫
    調查發現,針對「哪些地方不應該使用人臉識別」選項,超過80%的受訪者選擇了「公共消費場所」,佔比最大。然而,在商業消費場所,使用「人臉識別」似乎在成為趨勢。近日,網友提供線索稱,襄陽市從2021年起,擁有旅遊年票的用戶要「刷臉」進景區,旅遊年票將改為電子年票。景區為什麼要採用「刷臉」入園方式,所收集的個人信息如何保存?
  • 進出小區測溫、發出門證,超市人少貨足,車輛稀少!哈爾濱...
    4日晚,哈爾濱市發出公告,要求所有小區實施封閉管理;有計劃安排家庭成員外出採購生活物資,原則上每兩天1人外出。5日,記者走訪中發現,哈爾濱多個小區已經落實了,有的小區只留一個門進出,並且測溫;有的小區發出門證,減少居民出入。
  • 一次只能出一人,西安這個小區今早「大擁堵」,上班上學的全懵了
    小區安上了高大上的刷臉門禁,原本是件高興事兒,可沒想到,第一天使用,就陷入了擁堵狀態,這可讓西安市棗園西路豐盛園小區的住戶們著急了
  • 想進門必須先「刷臉」?徐州這個小區的做法你怎麼看?
    我們的隱私會被「刷」走嗎?住戶:小區突然要「刷臉」 不辦就無法進門市民李先生介紹,雲龍區壩山新苑公租房之前住戶都是通過刷卡出入小區。「為了小區的管理,安裝門禁無可厚非,但採集居民人臉信息有一定的安全隱患, 一旦洩露或者被盜用的話,就會給個人造成損失。」李先生說,因不同意錄入人臉數據,他向壩山新苑公租房便民服務中心提出了不想採用人臉識別的方式進入小區,但被拒絕了,「小區管理可以有多種方式,但是不能一刀切。
  • 哈爾濱這些小區清雪工作得加把勁了
    21日,哈爾濱市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大力度全力做好住宅小區清冰雪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23日6時各住宅小區人行道必須地面裸露,車輛通行口出入順暢。住宅小區的清雪工作進展如何?23日,記者分別對道裏區、南崗區、香坊區、道外區部分居民小區進行了走訪。
  • 刷臉進入、遠程開門!我市首個「高智商」小區來了,了解下!
    隨著大數據、人工智慧的發展,人臉識別技術也開始在很多領域廣泛應用,像我們購物時會用到的刷臉支付,上下班的刷臉考勤,刷臉門禁等等。現在在福安也有應用人臉識別技術建設的「智慧安防小區」,住戶不用鑰匙只要刷臉就可以進出小區,人在國外也可以給親戚開門,真的有這麼神奇嗎,讓我們一起去看看。
  • 蘇州這些小區的居民有福了!即將迎來……
    當居民或者訪客進入小區時,門口電子顯示器會顯示小區內車位狀況。如果地面車位已經停滿,車輛就可以考慮停在立體停車場。 /智能道閘/ 居民必須使用門禁卡進出,已經登記車牌的車輛也可以通過電子識別實現無感通行。
  • 杭州一小區居民「有門禁卡開不了自家小區門」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章然 見習記者 陳馨懿今天(9月16日),小時新聞客戶端接到一名網友報料:自己住在蕭山新東名苑小區,最近卻發生了「有門禁開不了自家小區門」尷尬事。這名網友說,自家小區進出口最近多了一道門,業主只能在7點30分到16點30分以外的時間出入。原因是小區門口的幼兒園需要封閉管理,所以就關閉了。
  • 2019年民航局所監管企業工資總額信息披露杭州擬立法禁止小區強制刷臉:刷臉不是業主義務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人臉識別站在高科技的風口上,一路高歌猛進,從原來的僅限於金融支付、機密行業應用的「黑科技」,很快「飛入尋常百姓家」,且趕都趕不走:學生進圖書館要刷臉,業主回小區回家也要刷臉,廁所裡面扯衛生紙,還是要刷臉確認身份……大家的「臉」是越來越不值錢了,越來越多的物業公司、學校都把手伸向了民眾的臉,而且一副「霸王硬上弓」、要臉必須給的樣子,不給就限制你的進出、限制你的使用
  • 《哈爾濱這些小區清雪工作得加把勁了》後續 報導後這些小區清雪見...
    永平小區生活報訊(記者仲亮周琳)近日,針對降雪,哈爾濱市相關部門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大力度全力做好住宅小區清冰雪工作的緊急通知》後,記者對部分居民小區清雪情況進行走訪,並刊發《哈爾濱這些小區清雪工作得加把勁了》的報導。
  • 徐州一小區裝人臉識別系統,業主質疑事先未告知,「臉」丟了咋辦?
    ↓↓↓位於雲龍區萬達廣場附近的榮盛香榭蘭庭小區,日前在小區一期二期四處大門口安裝了人臉識別系統,小區業主「刷臉」進出。有小區業主質疑,小區已經安裝門禁,安裝人臉識別系統沒有必要,且安裝人臉識別系統未經同意,物業公司採集業主人臉信息有洩露隱私之嫌。
  • 上班打卡刷臉、進出公園刷臉、收快遞刷臉 人臉識別深陷爭議漩渦...
    原標題:上班打卡刷臉、進出公園刷臉、收快遞刷臉 人臉識別深陷爭議漩渦 技術應用邊界在哪?(券商中國)   上班打卡刷臉、進出公園刷臉、回到小區刷臉、收取快遞刷臉……不知不覺間,人臉識別設備已經侵入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 公租房大規模啟用「刷臉」回家!
    經過一段時間籌備和建設,到本周五,北京保障房中心公租房裡的人臉識別系統陸續啟動運行,保障房中心持有的包括京鐵和園、管莊北二裡、常營家園、盛達嘉園、亦莊新城、瑞灣家園、熙悅尚郡家園、熙悅誠郡、紫南華苑、璟秀欣苑6號院、璟秀欣苑7號院、銀地家園、延慶天成家園這13個項目的公租房居民實現「刷臉」回家。
  • 臨渭高新兩地各小區嚴格按要求封閉管理居民生活有條不紊
    記者看到,不時有小區居民出去上班或者採賣生活用品,每一位進出的居民都要出示出入證,然後測溫、登記,整個工作有條不紊。同時記者也了解到,中秦小區屬於比較典型的老舊小區,小區沒有物業,採取居民自治,平常只有一個門衛值守。
  • 通道被拓寬 單行道改雙向通行 江幹區丁蘭街道的這些小區進出更...
    小區門口每天行人、車輛進進出出,既是小區的「臉面」,也是一道安全屏障。地處丁蘭街道東北方向的華鶴社區金地樂享灣小區,大門自2015年交付以來,因小區大門過於狹小遭到不少居民的抱怨,特別是每天的早高峰,行人、電瓶車、汽車全部擁擠在門口,既有損小區「臉面」,又存在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