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一個名為「回形針」的泛科普短視頻欄目在海內外社交媒體所發布的視頻,由於國內外發布的視頻中出現了兩個地圖的版本(國內地圖有臺灣省,國外地圖沒有),引發了爭議風波。#回形針中國地圖沒有臺灣#
對於這次事件,回形針創始人吳松磊於3月22日15時45分在官方微博作出正式的回應。他承認地圖問題是「因工作失誤而導致的嚴重問題」,自己是「主要責任人」。文中,吳松磊向所有網友致歉,並願意承擔一切相關處罰和後果,而回形針團隊也將在一個月內停止更新視頻,做好內容流程整改。
在回形針創始人的正式回應後,網友回應褒貶不一,有的網友表示會支持回形針團隊,而有的網友則認為回形針團隊是在「演戲」。對於這次的事件,大家怎麼看?
在我看來,回形針的工作狀態實際上的確是出自於工作失誤的問題,而他們這種情況的出現,實際上也是工作中的常態,但是因為他們是公知組織,所以問題會被無限放大。為什麼這麼說,下面我跟大家逐步分享我的觀點。
1.關於回形針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回形針是幹嘛的。「回形針PaperClip」是一個泛科普類的視頻帳號,成立於2017年底,創始人兼製作人吳松磊是畢業於江西師範大學工程管理專業的90後,他致力於將回形針打造「當代生活說明書」。
回形針團隊在全網的自媒體和視頻平臺都有著大量的粉絲,他們用打破傳統的講解方式,在保證內容真實性和權威性的同時,通過數據分析的結構化思維和視覺化形式,做到了深挖內容深度的同時,也確保了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去進行表達。說句發自內心的觀點,回形針團隊的視頻出現,讓我在各方面的科普知識都打開了新世界。
2020年初,在我們都處於「被宅家」的狀態中,回形針製作的《關於新冠肺炎的一切》短視頻,視頻全網播放量超過1億。關於這場突然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如何發生和傳播的?死亡率和傳播速度有多高?如何降低被感染的可能性?在這支視頻的解說中,讓廣大的網友茅塞頓開。
2.回形針團隊並非是刻意為之
我不認為回形針團隊在這次事情中是刻意為之,先拋開他們是愛國與否,僅是站在他們商業運作的角度上去看,以他們作為科普類的大V自媒體形態來說,刻意做這些事情的結果就只是引火自焚。
而且在看過他們視頻的小夥伴們都知道,他們的解說視頻中,有很多都是有國際元素在裡面的,本來在製作過程中對文字的表達就需要做到小心翼翼,保持嚴謹,生怕被封殺的狀態。在我看來,他們更不會蠢到身在自媒體領域還主動去犯這種錯誤。
舉個例子,《奇葩說》第二季的「奇葩之王」邱晨,近期就因為當年對香港的一些態度,引得廣大網友的怒斥。連人民日報都出來批評了邱晨一番,表示國家大義不容巧舌如簧,而邱晨也因此宣布了永久退出公眾視線。作為流量主,慎言慎行,輸出正向價值觀和能量是必要的工作,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不會讓你在文字遊戲裡自作聰明。
所以在我看來,回形針團隊不會蠢到自掘墳墓,畢竟他們是科普內容方向的自媒體,在工作的嚴謹性中所放的經歷,估計足以佔據他們80%的經歷了,大家看一下他們的視頻就知道,他們總會盡力的在表達方面做到嚴謹。
3.回形針團隊粗心大意
儘管這次風波的問題沒有在表達上出現問題,但是卻在設計細節上出了問題。為什麼我認為他們的確是工作上失誤導致的呢?因為其實他們類型的情況,在工作中真的出現了太多了。
如果大家是做策劃或是運營的就知道,有時候我們可能反覆審閱了文字很多遍,但還是會有出現錯別字的情況,有時候我們可能已經反覆審查了設計圖很多遍,但是設計文件還是出現了問題沒發現……這種情況在工作中真的出現得太多了。
做過設計的人都知道,一般這種地圖類型的設計文件,基本上大家都是上網找的模板,然後在根據自己的設計風格進行改進的。而也正是因為如此,由於網絡上的設計質量是參差不齊的,對於大部分對地理不熟悉的人來說,的確會對地圖並不敏感。
就好比說,要是有的設計文件上,個別省份的形狀上邊角變形了或是取了個角之類的情況,又有多少人能發現呢?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根據回形針團隊的工作情況來說,他們的視頻並不是一個人從頭到尾製作出來的,而是有好幾個人共同去完成製作的。畢竟他們還是個年輕的團隊,無法談得上有什麼優秀的管理方法,那麼在工作上出現一定程度的混亂,那是肯定會發生的。
所以在我看來,回形針這次事件的問題出現,僅僅是工作中的常態結果,只是因為他們知名度的原因,所以導致了問題的無限放大。
4.工作方法很重要
做策劃的人也知道,改的方案數十上百個版本,很多時候改到後面需求交叉,有很多本來已經改過來的地方,在後面的版本中又出現沒改過來的情況。有時候其實並不是自己沒有細緻去檢查,但是可能是在工作方法上面不夠好,導致在工作中時間緊起來或者數量多起來的時候就會出現各種岔子。
其實說白了,這種粗心大意的問題出現,有時候並不是因為自身沒有仔細的審查,在日常工作中,有時候就算層層檢查,但是出現細節上的失誤還是常態的情況。
這類情況的出現,以我的工作經驗看來,大多歸咎於工作方法的問題,很多時候檢查中還會出錯,有時候因為真的改得太多了,自己看都看得盲目了,而改動多的時候每一個點究竟是改成什麼版本了,自己都不會確定。
5.工作中怎麼辦
在工作中怎麼辦?如何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其實我建議大家要學會把工作的內容信息拆解,然後把一個個地方都獨立出來,那麼沒改一個地方,對於你來說其實只是改了那一「塊」,你只要記錄那一「塊」的改動日誌就可以了,每次一個整體的核查,會讓你一臉茫然,但是只是核查一個個拆開來的地方,是不是就容易了許多?
結語:
這次的分享只是我個人的觀點,事實真相也不一定是這樣,但很多時候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真相我們都未必會知道,更何況是網絡上的呢?對於我們來說,其實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每樣事物中吸收養分,成就自己,畢竟,外界於我們,其實只是浮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