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鎮館之寶慈禧彩照」被證偽

2020-12-09 民主與法制網

  近日,一張「慈禧太后年輕時的彩色照片」在朋友圈中廣為傳播,朋友圈裡還發出了一波「慈禧太后年輕時有多美」的討論。有營銷號稱這張照片是「故宮的鎮館之寶」,還為此杜撰了一個曲折離奇的故事。對此,故宮博物院官網近日刊發了專門的考證文章,明確表示「這張慈禧太后彩色照片可以認定為偽造照片」。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了解到,這張「照片」其實是畫出來的,作者是南京小夥居旭東,一位29歲的插畫師。

  紫牛新聞記者 萬惠娟 受訪者供圖

  慈禧彩照事件

  

  畫作被杜撰成歷史照片,插畫師發文道歉

  「慈禧年輕時候真漂亮」「慈禧年輕的時候看面相就知道是個狠角色」「不愧是慈禧,眼神很犀利的樣子」。

  這些議論源於最近一張彩色照片,照片上的慈禧太后大約是三四十歲,衣著華麗,表情端莊。和照片一起在網上流傳的還有一段「傳奇故事」,大意是說在1980年,一位陳姓收藏者在家中發現了一張慈禧太后年輕時的彩色照片,是一百年前一位法國人贈與他祖先的。後來經某位「專家」牽線,該收藏者就將這張照片捐贈給了故宮博物院。

  此事引起故宮博物院的關注。7月25日,故宮博物院官網專門刊發了考證文章稱這張照片是偽造的。在故宮博物院四萬餘張老照片收藏中,檢索慈禧太后照片,並沒有發現這張彩色照片的蹤跡,現有的照片無一例外都是她的老年樣貌。

  文章中還寫明直到1868年,法國人迪奧隆(Louis Ducos Du Hauron 1837-1920)才將三色攝影法註冊專利,彩色攝影術才誕生,以19世紀80年代的普及程度不太可能進入中國。且專家們遍查19世紀60-90年代的史料,沒有找到任何一位曾經進入紫禁城或者在其他皇家空間裡為慈禧拍照的確切記錄。所以,專家們認定該照片為偽造照片。

  對於故宮博物院的闢謠,南京插畫師居旭東7月26日在微博上發聲,稱沒想到自己的作品鬧出這麼大的誤會,「希望向公眾表達自己的歉意。」

  畫慈禧源於自己的愛好,前後花了一個月的時間

  居旭東告訴紫牛新聞記者,這張被網絡瘋傳的「慈禧年輕時的彩色照片」是自己在2018年年底畫的一幅作品。居旭東是做寫實繪畫的,偶然看到慈禧的老照片就想嘗試畫畫看。「因為看過很多資料記載說她年輕時挺美的,我就想看她年輕時是什麼樣?於是就嘗試去畫她三十到四十歲之間的樣子。」居旭東根據自己對人物面部結構的理解,加上自己的美術基礎畫了這張畫。

  對於這幅畫延伸出來的各種故事,居旭東表示很無奈,「其實這兩年一直有營銷號拿這張圖編了各種版本的荒誕故事,我也很莫名其妙。這次都驚動了故宮博物院,所以我不得不站出來。」

  居旭東稱自己的初衷是想把作品分享出來,讓大家對歷史人物有一些關注,想讓大家更有興趣去了解相關內容。但作品發布之後進入了公共領域,很多事情就變得不可控了,「營銷號杜撰一些故事以及傳言,對我們原創作者沒有太多的尊重,這是我比較氣憤的地方。」

  居旭東告訴紫牛新聞記者,「那張慈禧年輕時的彩色照片」前前後後花了一個月時間,「當然我不是做歷史研究的,知道的東西有限,我也是盡我所能,參考了將近一百例人物年輕和老年時照片的對比,研究他們五官前後的變化,畫慈禧三四十歲畫像時就結合了一下。」居旭東說,畫像改了好幾版,最後的成品是在一周的時間內繪製出來的,主要使用了Photoshop圖像處理軟體和手繪板。

  居旭東說,自己這兩天情緒已平復,一直都在創作,「進入到藝術領域之後,外界的一些評論我就不太關注了,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畫歷史名人年輕時的畫像是我的愛好,我還是會繼續創作的。」

  插畫師的故事

  

  網友「點題」他作畫,人工復原老照片更有溫度

  紫牛新聞記者在居旭東的社交媒體上發現,他不止繪製了慈禧年輕時的畫像,還繪製了恪順皇貴妃珍妃、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光緒帝等歷史人物年輕時的畫像。他還精修了林徽因、霍元甲、黃飛鴻等近現代人物的老照片,使原來有些模糊的老照片變得清晰。「這是我的個人愛好,我把作品上傳到網絡後,就有越來越多的人喜歡這種表現形式。」

  居旭東說他的帳號下日常會看到很多網友留言,「他們會跟我說想看哪個歷史人物年輕時的樣子,大家會很期待,如果我畫了他們喜歡的歷史人物年輕時的樣子,他們會很感動。」

  居旭東告訴記者,有網友提議讓他畫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但自己對於沒有歷史畫像記載的,真的沒辦法。「宋朝或者元朝的資料我還能找到,唐朝以前寫實畫像的資料真的找不到,那都是後人自己想像畫出來的,並沒有特別大的參考意義。」

  居旭東說他的畫以寫實為主,在有歷史考證的基礎上創作的。「我儘量找一些經過論證的,確實是符合這個人物相貌的資料。但歷史畢竟是一個謎團,有些東西也不是特別準確,我儘量找有說服力的資料。」

  也有人問還原老照片為何不用AI修復,用手繪的方式不是費時費力嗎?居旭東以前段時間很火的AI修復林徽因畫像為例說道:「AI修復的優點是能夠強化邊緣、保留光影和增加細節。缺點是不能很好地判斷人物長相,無法達到完美的上色效果。好好的一張有標誌性的臉,成了一張標準的網紅臉:韓式一字眉,高鼻梁,微笑唇,v字臉,看起來似乎還順便開了個眼角。對比那些稍清晰的舊照,似乎完全不是一個人。」

  在居旭東看來,人工復原老照片「更有溫度」。

  自學插畫開工作室,打算出個歷史人物系列

  居旭東畢業於南京郵電大學網絡工程專業,大學時對插畫感興趣,於是在網上看教程自學了插畫。大學畢業後,居旭東在南京某網絡公司做了幾年的設計總監,因為想要更自由的創作空間,2016年他離職自己創業,開了工作室。目前工作室有三十幾人,主要做歷史照片修復及古畫還原工作。日常他還負責一些線上和線下的教學工作,教大家如何修復老照片。

  居旭東告訴記者,一些網友看到他的作品後,會來找他修復老照片。「有人拿著父母以前的照片來找我,因為年代久遠,基本上已經看不出容貌了,我會根據他們的描述,然後參考他們的長相,最後幫他們復原出來。」居旭東表示,自己是按照經驗去創作的,中間還摻雜著自己的想像、審美以及合理的推測,並不能作為真實的依據,「我這畢竟不是科研機構,不可能做到那麼精確。」

  之所以堅定做老照片修復工作,居旭東說和一個暖心故事有關。「有個姑娘的父親過世多年,有一天她拿著老人的照片來找我,那張老照片超級模糊,根本看不清五官。」他們前後溝通了半個月,之後居旭東幫那姑娘把照片修復好。「收到照片的那一刻,她哭了,一直盯著看了好久,用顫抖的聲音跟我說『謝謝』。」居旭東說,「我覺得自己做的事是有意義的,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動力,我不止要繼續做,還想做得更好。」

  居旭東和妻子都在工作室做照片修復工作,最近手頭的「訂單」特別多。忙過這陣子,居旭東考慮出一些清朝或者民國時期的人物系列畫像,「希望我們的行業能得到更多人的關注,大家一起加入進來,畫一些歷史人物,挺有意思的。」

相關焦點

  • 「故宮鎮館之寶慈禧彩照」被證偽 南京小夥:我畫的,被人盜用
    近日,一張「慈禧太后年輕時的彩色照片」在朋友圈中廣為傳播,朋友圈裡還發出了一波「慈禧太后年輕時有多美」的討論。有營銷號稱這張照片是「故宮的鎮館之寶」,還為此杜撰了一個曲折離奇的故事。對此,故宮博物院官網近日刊發了專門的考證文章,明確表示「這張慈禧太后彩色照片可以認定為偽造照片」。
  • 這張年輕慈禧彩照是故宮鎮館之寶?故宮:假的
    近日,一張「慈禧太后年輕時的彩色照片」在朋友圈中廣為傳播,朋友圈裡還發出了一波「慈禧太后年輕時有多美」的討論。有營銷號稱這張照片是「故宮的鎮館之寶」,還為此杜撰了一個曲折離奇的故事。對此,故宮博物院官網近日刊發了專門的考證文章,文章中明確表示「這張慈禧太后彩色照片可以認定為偽造照片」。
  •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可以,這很中國!
    臺北故宮博物院,依託清朝宮廷珍藏的歷史文物而建。抗戰爆發後,國民黨政府為保護紫禁城文物不被戰火毀壞,曾挑選其中的部分藏品打包運往南京。敗逃臺灣之前,將其中的一部分運到臺北。臺北故宮博物院中,的確有相當一部分珍品,其中各個品類的鎮館之寶,也確實稱得上是國寶。
  • 臺北故宮鎮館之寶「翠玉白菜」的來歷
    臺北故宮鎮館之寶「翠玉白菜」的來歷,相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古時候每到進貢珍品給朝廷大官及皇上的節期時,各地知府便會下鄉尋訪,要百姓們呈現奇珍貢品。如果老百姓獻出的珍品中選,除了會得到重重賞賜外,還會聲聞鄉裡,是一件極為光宗耀祖的大事。
  • 【緣起】絕凌故宮的鎮館之寶
    鎮館之寶,絕凌故宮千萬件故宮珍寶中脫穎而出,成為故宮珍寶中的「鎮館之寶」眾所周知,清代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故宮也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的皇家宮室,收藏有中國五千年文明史的精品。歷朝歷代的皇家遺珍,也收納於故宮,數量達上千萬件。
  • 「慈禧和田玉」的前世今生,為何成為中國地質博物館「鎮館之寶」
    話說中國地質博物館新館眾多陳列的奇石玉器中,有這麼一塊看似並不起眼的巨石,靜靜的佇立在藏館外,如果沒人告訴你,誰能想到這塊不起眼的玉石來歷有多麼非同一般,而且是作為中國地質博物館「鎮館之寶」的身份存在的。那麼這是為何呢?這就要說到清朝末年,慈禧臨終下旨尋玉棺的一段故事了。
  •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
    現在海峽兩岸交通十分便利,有機會一定要去看看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寶藏,那是中國文化的經典之作。白巖松說:「由於歷史的原因,造成了海峽兩岸各有一個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同根同源,都珍藏著大量代表了中華古代文化的奇珍異寶。
  • 翠玉白菜,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為什麼能成為無價之寶
    翠玉白菜,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為什麼能成為無價之寶一說到北京故宮博物院,很多人都去過,並參觀過。在歷史上,北京故宮博物院中珍藏的大批珍貴文物,被運抵到到了臺灣地區,後來在臺北修建了,以展出故宮文物為主的博物院,命名為臺北故宮博物院。
  • 瀋陽故宮十大「鎮館之寶」:不比北京故宮的差,難得一見
    」,但其實,能稱之為「故宮」的,還有瀋陽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和南京明故宮(又叫「南京紫禁城」)。瀋陽故宮始建於1625年,距今已走過了390餘年。1926年,瀋陽故宮成為了東北地區最早的博物館,在2006年的時候,選出了十大「鎮館之寶」。這十大「鎮館之寶」是從博物院收藏的兩萬多件藏品中脫穎而出,歷史、藝術價值都難以估量,都是國寶級的文物,一般人都沒見過!
  • 瀋陽故宮十大「鎮館之寶」:不比北京故宮的差,難得一見!
    世人提到「故宮」時,默認指代的是「北京故宮博物院」,但其實,能稱之為「故宮」的,還有瀋陽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和南京明故宮(又叫「南京紫禁城」)。1926年,瀋陽故宮成為了東北地區最早的博物館,在2006年的時候,選出了十大「鎮館之寶」。這十大「鎮館之寶」是從博物院收藏的兩萬多件藏品中脫穎而出,歷史、藝術價值都難以估量,都是國寶級的文物,一般人都沒見過!一、龍虎寶劍這把寶劍為國家一級文物,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御用寶劍,也是其出土的唯一遺物。
  • 故宮缺「鎮館之寶」?單霽翔:不突出特定文物
    ■ 2.8萬首乾隆詩稿開啟整理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昨日透露,故宮將開展藏品三年普查計劃,將對部分之前未徹底整理的文物藏品進行系統清理。2010年12月底,故宮完成了建院後第五次藏品清理,當時的數據顯示故宮藏品共1807558件(套)。很多在之前觀念中不屬於文物範疇的物品,如清代錢幣、帝後書法等都被納入了文物資料。
  • 北京故宮為啥沒有鎮館之寶?
    說起「故宮三寶」,大家多數想到的是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火鍋、白菜、紅燒肉」,對於臺北故宮藏品的原生地北京故宮,有什麼代表性的珍貴藏品,我們卻很難答得上來
  • 清朝最醜妃子的普通嫁妝,竟成為故宮鎮館之寶!
    對古玉和古董感興趣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在中國臺灣的臺北故宮博物院裡,珍藏著鎮館的三件珍品:東坡肉奇石,翡翠白菜和毛公鼎。毛公鼎屬實稱得上中華文明的瑰寶,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但要論背後的曲折故事,還要屬另一件珍寶更為傳奇。
  • 到了故宮,不可不看的鎮館之寶
    故宮博物院裡尋寶藏!故宮博物院文物數量之多,佔全國文物總數的六分之一;種類之廣,幾乎涵蓋了整個古代中國文明發展史和所有文物門類。而這些浩如煙海的文物之中,哪些又是珍品中的珍品,你不可不看的鎮館之寶呢?金甌永固杯金甌永固杯是清宮禮制用器,黃金質地,為故宮宮廷文物的代表作。「金甌」初為盛酒器皿,後比喻疆土、政權。此杯周身嵌滿珍珠、寶石,是清代皇帝舉行元旦開筆儀式時專用的酒杯。
  • 最後葬入皇陵妃子,墓碑都是娘家人湊錢修的,遺物成故宮鎮館之寶
    歷史九點半/文臺北故宮有三件鎮館之寶:肉形石、翠玉白菜、毛公鼎。肉形石因形似五花肉而聞名,翠玉白菜雕工渾然天成,毛公鼎為出土銘文最長的青銅器。三件鎮館之寶中,藝術價值最高的要屬翠玉白菜。若是將那翠玉白菜放在真實的大白菜中,足以以假亂真。翠玉白菜不但逼真,連菜葉上的2隻昆蟲也雕刻的栩栩如生,一隻為蝗蟲,一隻為蟈蟈。白菜象徵清白,蝗蟲與蟈蟈寓意多子多福。
  • 慈禧最出名的3件陪葬品之一,如今在臺北故宮收藏,價值不可估量
    慈禧可以說是近代歷史上最出名的皇太后,她窮奢極欲,死後的陪葬品也極其奢華。據說慈禧的陪葬品中有三件最出名,分別是夜明珠、翡翠西瓜與翠玉白菜。這3件出名的陪葬品雖然後來都被孫殿英獲取,但夜明珠、翡翠西瓜卻不知所蹤,只有翠玉白菜現世,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翠玉白菜的故事。
  • 歷史上4大奇石:令人嘆為觀止,圖4是臺北故宮「鎮館之寶」!
    歷史上4大奇石:令人嘆為觀止,圖4是臺北故宮「鎮館之寶」!1、耶利亞女郎。對於喜歡奇石的人來說,欣賞往往是最大的樂趣,大千世界,奇石百媚千嬌,千變萬化,耶利亞女郎風情萬種,很是珍貴。2、小雞出殼。4、紅燒肉,圖4是臺北故宮「鎮館之寶」。你確定你只是一塊石頭嗎?不想做紅燒肉的石頭不是好豬肉啊! 你覺得哪一塊最神奇呢?
  • 臺北故宮鎮館之寶到底是什麼?可不是「翠玉白菜」和「肉形石」
    到臺灣旅行的重頭戲就是臺北故宮,依山傍水的臺北故宮博物院,氣勢宏偉、綠瓦黃牆,和北京故宮的宏大相比,它略顯小巧。但臺北故宮博物院最吸引人的地方,不是它的建築,而是藏品,這裡共收藏、展出的稀世珍品超過65萬件之多。
  • 溥儀被趕出宮都懶得帶走的東西,搖身一變,成為臺北故宮鎮館之寶
    翠玉白菜可不是一道菜,它是臺北的 "故宮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由翠玉雕刻而成。雲南綠玉自傳入清代宮廷之後,就深受上層達官貴人的喜愛,一些琢玉名匠更是精細地將中華文化完美的詮釋在一小塊綠玉上,晚清尤甚。在臺北十次的民意調查中,翠玉白菜都居 "10大國寶之首",其價值不可估量。
  • 東坡肉石:渾然天成,栩栩如生,從故宮運走,為臺北故宮鎮館之寶
    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之一的東坡肉石,看上去肉的肥瘦層次分明,肌理清晰,豬肉皮上面的毛孔也清晰可見,栩栩如生,讓人覺得都能聞到香味,而且更妙的是它居然是渾然天成,並未經過任何的雕刻,真正稱得上是人間極品,價值連城。這塊東坡肉石出自內蒙古阿拉善左旗,清朝康熙時間被供入內府 。